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0 15:08:2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西地平线》这本散文集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西地平线上》是第一辑的第二篇。

  此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

  标志文脉的语句是: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 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 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底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由此给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段,是全文总起,作者采用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写的层层推进的方法,由中亚西亚的所有雄伟的风景,推出令我震撼的落日,再推出其中印象最深的三次。

  第二段至第二十五段,是文章的主体,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

  第一层,第二段到第六段,描写了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这是一次近于静态的描写,落日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的消逝过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在写落日的过程中,作者由做落日背景的树引出清末洋务派首领左宗棠的故事,叙写他开发边疆所立下的功绩。

  第二层,第七段到第十八段,描写了罗布淖尔荒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这是一次先抑后扬的描写,作者先极写了不死不活的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然后,作者笔锋突转,由不经意间的回头,引发了辉煌的一幕: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一轮血红的落日鲜艳、温柔的停驻着,让人们有了身在画中的感觉。边欣赏壮观的落日,边听着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作者联想起了罗曼罗兰所见到的日出景象,从而顿悟: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第三层,第十九段到第二十五段,描写了在阿勒泰草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这是一次对落日的虚写,文中落日并没有直接出现,人们见到的只是落日制造出来的火烧云。它的气氛和前两次完全不同,它是那样的灿烂、热列。作者在这一层中也不忘引出一个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的历史壮举,使作者感受到了惊世骇俗的一幕。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总结了三次见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呼应开头,再次点出“世间有大美”感受。

  此文的艺术特点:

  (1)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

  (2)写景能突出地域特征。作者对落日的描写,能结合西域的风情,比如,用勒勒车的轮子、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来比喻落日。

  (3)在写景中穿插历史史实的记叙。文中有左宗棠栽柳的回顾,有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联想,也有成吉思汗西进的远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复习什么叫字根;

  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和字根“主”组合的字;

  3、使学生会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怎样写和“主”组合的字

  2、激发兴趣和字根“主”组合的字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一)复习什么叫字根

  指名回答什么叫字根。

  你知道有哪些字根吗?

  (二)“主”是一个组字能力很强的字。

  哪些字是由“主”组成的?让学生举例。

  (三)和“主”组合的字举例。

  出示“注”、“驻”、“住”、“蛀”等字。

  (四)“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的“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1、出示“主”和“注”字

  2、学生观察分析“主”字与作为字的部件“主”在书写上的`差别。

  小组讨论。

  全班讨论。

  教师总结:

  A、独体字“主”的结构特点是左右对称。

  “主”字形体上的另一特点是上窄下宽,重心很稳。

  B、“主”做字的部件多在字右,所以形体变窄。

  (五)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这两个字中字根“主”是如何变化的?应注意什么?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和字根“主”组合成的字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小结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弄懂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

  二、抓住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黑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⑴ 师: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① 生汇报句子,看出鱼大,哪些地方能看出鱼的大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 钓到这样大的鱼,我和父亲肯定很高兴,书上有个词就能看出。结合文中的词语谈一谈。读出作者钓到鲈鱼后的惊喜、得意。

  板书:

  得意洋洋

  还可以怎样读呢?

  ③ 除了看出这条鲈鱼大,还能看出什么?说说:

  (鲈鱼鲜美,营养丰富。《江上渔者》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谁再过过钓鱼的瘾。

  ④ 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⑵ 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 生说难题。

  ② 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爸爸:坚定,从哪儿看出?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朗读指导。

  ③ 分角色朗读。

  ⑶ 父亲要我放回去,而我舍不得放回去,同学们,我到底该不该放回去呢?讨论:

  要求:小组内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不要空谈,结合实际或者自己的经历,或者结合自己听说过的小故事,要说真心话,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待会儿还要在班级里发言。

  ⑷ 小结升华:

  尽管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2、再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⑴ 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

  (特殊的含义。)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

  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⑵ 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⑶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板书】

  钓鱼的启示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有道德的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 从——丛 评——坪 静——净 搏——博

  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渴求盘旋 滑行绿盈盈 空隙撒落 追逐素质 立即猛烈 敏捷晴朗 摇晃遮蔽 讨人喜欢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 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爱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正确看待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象征意义。

  (3)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威武壮观,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坚强意志、民族经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的意志。

  重难点、关键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长城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将文中第一自然段以诗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教师指名反馈: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祖国幅员辽阔、祖国山河壮丽、祖国物产丰富……)

  3.教师导: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这首诗带我们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馈: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鄂尔多斯戈壁、塔克拉玛干的沙滩、黄河故道、长江堤岸、长城)

  4.教师:在这么多景色壮丽的地方,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是——(学生齐答“长城)。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教师板书课题)

  (以诗歌的形式将文中的段落作为序,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等特点,然后笔锋一转,自然地导入本课的重点——长城)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自渎提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读准、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认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长城的情感。

  4.讨论:长城象征着什么?

  (尊重阅读课文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

  三、集体反馈、突破重难点

  (一)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进行必要地再强调。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一起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指名反馈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眺: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1、指名反馈。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分别把长城比做巨龙、勇士、巨人,这样形

  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2、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赛外呼啸着的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机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来。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讨论,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指导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

  “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义,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顽强不屈、雄伟气魄的象征)

  3.教师。

  四、课堂

  1、教师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民坚强不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10*长城在我心中

  长

  雄伟壮观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鸟”“儿”“飞”“鱼”“虫”5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学会新笔画“提”。

  2、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学会“鸟”“儿”“飞”“鱼”“虫”5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学会新笔画“提”。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爱护小动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鸟”“儿”“飞”3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韵母ɑo、ou、onɡ、er,整体认读音节yu。

  2、熟字“乌”“田”“云”等。

  3、笔画乚、乙、横撇、提。

  二、看图说话。

  指导学生从上到下有顺序地看图说话,如:天上小鸟飞,水中鱼儿游,地上小虫爬。

  三、拼拼读读。

  1、拼音重点读准niǎo和chónɡ。

  2、看看哪几个字跟学过的什么字相近,可以怎么记。

  3、自己书空试写。

  四、字词教学。

  鸟:跟哪个字相近?(乌)仔细看有什么不同?用象形方法记忆:一“点”是鸟的眼睛。乌鸦因为羽毛是黑的,眼珠也是黑的,这一“点”就看不见了。你还知道哪些鸟?(喜鹊、麻雀、黄鸳、啄木鸟、猫头鹰……)给学生看各种乌的图片。

  儿:“儿”也是“儿子”的.“儿”。组词,如“乌儿”“花儿”“小孩儿”等。乌儿能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鸟。

  飞:样子像一只展开翅膀的小鸟。让学生做“飞”的动作。还有什么会飞?(靖蜒、蝴蝶、飞机……)

  五、书写指导。

  六、复习巩固。生字认读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鱼”“虫”3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学会新笔画“提”。

  2、激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爱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认读生字卡片。

  二、字词教学。

  鱼: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撇、横撇,中间是“田”,下部是横。你知道哪些鱼?(金鱼、带鱼、黄鱼、卿鱼……)给学生看各种鱼的图片。

  虫:注意读准字音。你知道哪些虫?虫分为益虫和害虫。益虫对人们有好处,像蜜蜂。害虫对人们有害处,像蚊子、苍蝇,我们要消灭它们。

  三、书写指导。

  四、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

  2、抄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的写一写。

  3、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以展销会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况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4、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新型玻璃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新型玻璃产生兴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以展销会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况跟同学们进行交流。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读5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玻璃是最常见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玻璃有哪些作用?(生回答:玻璃的作用有:防风挡雨、还可以做成各种工艺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0课《新型玻璃》,看一看新型玻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的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评议。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创

  3)重点指点字形:恙 藕 璃 博 剩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种用途。

  教学重点: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五种新型玻璃,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五种新型玻璃。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2、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哪

  种玻璃?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相应的词句。)

  3、汇报。

  4、教师指导,并相机板书,突出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5、那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带着你的语气再读一读。

  7、现在你能说一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吗?(培养学生的概括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刚才大家说的都很认真,下面你和你的小组同学合作,一起把这张表格填完整,然后我们一起交流,看看哪个组写的既简单又明了。(每组发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要求:注意在交流时要有秩序,一位同学在讲话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需要补充的时候,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2、汇报展示。(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派代表进行讲解。)

  3、教师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

  三、课堂小结: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五种玻璃,好似一朵朵鲜艳的花儿一样,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带来了芬芳。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科技事业的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作业:

  1、把上课时交流的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独立填写在书上。

  2、搜集有关玻璃的资料,设计一种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

  说课:

  《新型玻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整个单元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一些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科学教育,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种用途,并能够发挥想象设计一种自己想象中的新型玻璃。而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自然段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些要求在课标中也都明确指出。

  所以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是学习把握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本节课难点。

  课后反思:

  通过整堂课的学习,教学重点突出,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其余四种新型玻璃特点与作用的整理与概括。不足就是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上有些欠缺,以及抓住自然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方面应该贯穿于整篇课文的自然段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一些关联词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学与备课中要注意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点,然后认真思考研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学到更丰富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案 篇8

  一、目的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

  二、活动准备

  幼儿的彩照每人一张,在每人的照片后面贴上幼儿自己的名字,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点名》。 提前把幼儿的照片贴在墙上,把有名字的一面面向幼儿。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做律动准备点名。

  2、老师点名:XXX小朋友,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点名》》。

   XXX 幼儿:到。然后到自己的名字跟前把自己的.名字反过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漂亮照片。如果幼 儿反过来的是自己的照片,老师应该及时给于肯定及表扬。

 XXX小朋友你真棒,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名字。

  3、老师逐一点名。

   4、老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美丽的照片贴在墙上多漂亮”。老师对每个小朋友给于肯定及表扬并教育幼儿不

   但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要认识小朋友们的名字。

  ·教育反思:这是一节识字活动游戏,每天通过点名活动让幼儿有意无意识地认识了很多的字。在活动中幼儿表

  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不当认识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认识同伴的名字。在欢快的氛围内完成每天的点名。这是

  2-3岁幼儿所学到的。作为老师我很高兴,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好地为幼儿而服务。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出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篇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习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影子》教案01-06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小学教案10-02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经典】09-23

【精选】语文教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