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语文教案 篇2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课文四篇,其中《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易于让学生熟读成诵,此诗歌内容旨在学生中间提起一股植树造林的风气,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燕子》一文使学生借助燕子的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绿化、美化环境和环保意识;《古诗两首》属于自读课文,让学生领略祖国古文化的`美。
作文写一篇《我的建议》,主要是关于春游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作业
要求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来。练习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强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课时划分:
走,我们去植树
2教时
燕子
2教时
沙漠中的绿洲
2教时
古诗两首
1教时
习作2
2教时
练习2
3教时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列表格的试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的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文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是这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日积月累
1、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3、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1、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2、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4
学情分析: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是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以实现又初中向高中学法上的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二、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三、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四、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时常为我们的祖国拥有的历史悠久并且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却又为我们的汉语的未来而感到莫名的恐惧。我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欲的无限膨胀,时代的疯狂前进,导致表意的汉字被排挤,传统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们极有可能成为汉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走经济强国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强民之途。担着精神家园建设的语文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义务接过这根书写着“文明”字样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还得顺利地传递下去。
二、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约法三章):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便于保管,请学生把笔记做在书本相应的地方)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找回自信,张扬自我。(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
3、为严肃课堂纪律,上课如有瞌睡者,要被请起表演节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语文早自修,课代表负责,班干部协助。
2、早自修大声朗读,读出语感。配套朗读《读本》上的课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课代表要提前到我这里了解朗读任务。
作业要求:
1、配套作业,优化设计,每课一练,接轨高考
2、摘抄和书法结合起来。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来检查。摘抄用统一的练习本。
3、随笔二周一篇,用统一的硬抄本,前面空两张,第一张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
作文要求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
阅读要求:要有个阅读计划。每天的阅读量,每月的.阅读量心中要有个数。广泛阅读,读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贴。
工具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晋]陈寿: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英国]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沉沦;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前苏联]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阅读是一种熏陶。我们所要读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课本与读本相互配套,一课对一课,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我们应该读懂,读透。
高中语文第一课。
不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否则,结果往往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战国]孟子:尽心书则不如无书。
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机文章。
[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建美丽富饶又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
四、作业
1、预习《沁园春长沙》,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教师节》
教后感:第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很多学生意识到平时阅读的重要性,课一上完,便有学生咨询如何阅读的问题,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感觉很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能借助插图提供的情景及联系生活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
2.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争做有礼貌、有道德的、会尊重别人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能理解、体谅别人的.处境,有尊重他人的意识。
1.插图、投影。
2.问路的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2.请同学们看小品〈〈问路〉〉或老师讲述:
3.明确目标,研讨案例。
4.明确要求。
5.仔细看图,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6.换为思考:如果你是插图中任务你会怎样做?
7.联系生活实际,延伸拓展。
8.同学们,我们平时有没有不尊中别人的地方?
9.你今后怎样做?
10.课堂总结,引入生活。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盘里,请大家通过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搜索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 秋游
天空 蓝蓝 一望无边
郊外 白云 有时像…… (美)
同学们 农田 黄 红 白
游玩 有的……有的……有的 …… (开心 )
奔跑 奔逐 笑 喊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 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 ),有的( ),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轻声读课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词
二. 精读训练
1. 指名读。
2. 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1)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2)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3)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1.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2.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 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 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 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 个人练读。
8. 指名读。
9. 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 描红练习。
2. 比一比,再组词。
交( )兔( )家( )喊( )
郊( )晚( )逐(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开心呀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二、示范调查
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2、统计小结
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
要求: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各自整理汇报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
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
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六、指导习作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适时评点后,学生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同学们的调查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调查早餐情况的,有调查阅读情况的,有调查上网情况的等等。但其中一些同学的调查过于简单,或者直接出示了百分比,或者所作调查与感受不相干,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真正进行了调查,起到了调查的实际意义。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虾、如、闹、费、拖、套、拼、虽、弓、腰、使、劲、究、至”等14个生字,会写“弓、虾、重、跑、虽、往、如”7个生字和认识新偏旁“虫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虾、跑、如”。
3、通过朗读课文,明白天鹅、大虾和梭鱼合作拉车,大车却未动分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2、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
生:我喜欢小猫,它能捉老鼠。
我喜欢小猴,它的本领是上树、爬山。
我喜欢梅花鹿,它跑得很快。
我喜欢……
3、师:你们对动物的了解真不少!
4、师:同学们对动物真是了解!(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今天也有三位可爱的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好!天鹅!你好!大虾!你好!梭鱼!
5、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之间的故事吧!
6、板书课题,9、天鹅、大虾和梭鱼
齐读课题
7、学习“虾”字:“虾”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虫下虾,吓字的'口字旁换成虫字旁就是虾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师:现在就打开课本P39,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好呢?赶紧自己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师:读了课文,看看谁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
⑴⑴带拼音的生字词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小组读
⑵去拼音的生字词
师:拼音宝宝走开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师:轰隆隆,轰隆隆,小小火车往哪开?
生:小小火车往这开。
③男生、女生比赛读
④齐读
4、再读课文,读通全文
师:把刚才学习的生字词放回课文中,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小节,生评价,师指导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4个)
⑴出示课件,检查标号
⑵指名读
⑶小组合作读:让我们一起分小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
6、齐读全文
师:生字词和小节都读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流利。
7、整体感知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一起要拉一辆车
生:他们往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那辆车一步也动不了。
过渡: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这个内容?(第二、三节)
三、学习故事
1、指名读第二、三节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思考:谁去拉车?他们怎么拉车?
生汇报,师板书
3、理解“拼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4、指导朗读
师:你能不能带上动作或表情来读一读
5、小结:大家都在努力地拉车,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可大车却未动分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练写
6、展示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教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经典】09-23
(经典)语文教案09-27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精选]语文教案09-09
【经典】语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