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1 11:56: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课题。

  2.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教师:简介雷锋的生平;了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

  1.教师:配乐诵读

  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冒着 泥泞 脚窝 足迹 年迈 洒下

  汗滴 寻觅 终于 献出 爱心 荆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

  范读课文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1.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2.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3.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感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3.配乐朗诵。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理解含义: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

  教师:1.教学第一、第二节诗歌。

  ①理解“足迹”的`意思。

  ②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说说眼前彷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④此时,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⑤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⑥小结学习方法:读——编(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编讲这个故事)——读(把对雷锋的崇拜、对他的怀念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⑦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歌。

  ⑧学习最后小节。

  ⑴给“寻觅”找个近义词。

  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可以让知道雷锋其他故事的同学简单讲讲。

  ⑷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我们班( )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

  ②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有困难,需要爱心,哪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三、积累

  (课件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名句: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

  四、总结,练习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上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像的奇妙。

  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彩虹美丽奇特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说一说: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彩虹有关的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3、说一说:“七彩”指哪些颜色?(介绍科普知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进行科普教育,实现学科的整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读不通顺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

  2、师范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认读识字。

  4、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教师先不要范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使学生在自读中熟悉生字词。教师的范读,可以达到正音、指导的作用。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同组同学互相评价指正。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师指两个小组试读课文,其他小组评价指正。

  3、逐段指导朗读,各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和问题。指导学生借助“那是用七彩的丝绸结成的桥。感悟七彩桥给人的'轻盈飘逸之感。理解“倾泄”的意思。 引导想像站在桥上摘星星的情景,学生做一做动作。说一说:星星摘下来你想用它做什么?

  4、指名配乐朗读课文第三段,其他同学想像课文描写的奇妙景观。

  5、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想像的画面。、

  6、说一说:你见过彩虹吗?看到美丽的彩虹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在读中欣赏、读中体会、读中评价,既欣赏了别人的朗读,又欣赏了自己的朗读,还发展了评价能力。一系列的引导想像交流,发展了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激发想象力。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

  2、学生独立书写。提醒学生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要求孩子书写认真并写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课内延伸

  1、收集描写彩虹的词语、句子或诗,摘抄下来。

  2、把你看到彩虹后的奇思妙想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知识。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想象已现实为主,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读懂读通课文,学生自主解决生字生词,老师泛读达到正音的目的,在初读课文之后交流体会,解疑答难。老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向学生渗透一些科普知识。如:彩虹的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青、紫,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对生词“似的”的解释采用了结合上文来理解词语,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不把知识驾驭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而是让学生结合语境来解答,从这句话中引出瀑布,鼓励学生多多吸收课外知识,从“瀑布”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倾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奇妙,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并让学生自己也去想象雨后彩虹。

语文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

  “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同学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⑴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⑵ 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⑶ 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 交流,同学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 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 引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⑵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 重点指导:

  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 引读:

  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⑶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 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 引读:

  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同学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同学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协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一起的敌人,为了一起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啜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示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身感动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4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其中四个,重点指导反犬旁的书写。

  2、在教师的指导下,入情入境地读好1—3自然段,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

  3、初步培养孩子听、读、讲童话故事的兴趣。

  一、分散识字,导入新课

  1、学习新词“葡萄”,重点指导字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啊?(香蕉、葡萄…)

  师:(出示图)老师喜欢的水果就是它,你们看,上面的草字头多像一个葡萄架啊,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

  2、区别“一串”和“一串串”,书写生字“串”。

  出示一串葡萄图:这就是(一串葡萄)

  出示一串串葡萄图:,现在葡萄很多很多,一串一串葡萄叫(一串串葡萄)

  师:小眼睛仔细看看这个“串”字像什么啊?(糖葫芦、羊肉串…)

  下面看老师来写这个字好吗?

  师范写“串”字:上面一个扁扁的口,下面也是一个扁扁的口,中间一条长长的竖,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地在下面写一个“串”字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酸”。

  吃了很酸很酸的葡萄,你们的表情会怎么样啊?老师看到你们的眉头都皱起来了,“酸”的右边多像一张紧皱眉头的脸啊!舌头尝到甘蔗的味道就是(甜甜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划一划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交流难读的句子,随机指导学生读准“转来转去”、“迫不及待”、“硬说”等新词。

  3、课文中有哪几个小动物呢,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练习说话。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积累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干什么?

  2、找一找课文中写小狐狸怎样摘葡萄的句子,并划下来。

  3、通过看图、情境创设、角色体验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4、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可是”、“于是”等词练习说第一幅画。

  5、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中操

  1、复现生字,读读儿歌。

  葡萄,葡萄,圆又大,

  狐狸,狐狸,口水挂,

  一会儿转,一会儿跳,

  一会儿跳,一会儿转,

  唉!

  摘来摘去摘不到,

  就说葡萄是酸的,

  是酸的!

  2、带上动作,带上表情表演读儿歌。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读好心里想的话

  葡萄是酸的,这个消息小松鼠指导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吧他们心里想的'话划下来。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把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想的话划下来。

  2、通过范读、评价、品词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读好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利用插图,练习转述: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子,小松鼠连忙把狐狸说的话告诉了小兔子。他是怎么说的呢?请你来给画面配配音。

  4、运用刚学的方法,读好小兔子心里想的话。

  六、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再现生字:读读“我的日记”

  2、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反犬旁的书写。

  师范写“猴”三个注意要互相谦让。

  学生书写交流展示。

  小结:下课铃声响了,小动物们要回森林里,让我们真诚地跟他们说再见吧!

  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说说她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接着告诉学生老师喜欢的水果就是葡萄。因为低年段的学生对老师的生活习惯很感兴趣,那我又何乐而不为呢?考虑到这两个字不能分开使用,因此,我采用整体认读、识记。告诉他们上面的草字头多像高高的葡萄架啊,下面部分沉甸甸的像葡萄。这样,学生对生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引出“一串”、“一串串”让学生观察这个“串”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生活中的所见说像糖葫芦、羊肉串等,,这样丰富了他们的想象,也使他们很好得记住这个字。在识记“猴”、“狐”、“狸”三个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问反犬旁都喜欢和谁交朋友?并且指导范写反犬旁,但是由于本人教行学浅,可能指导的不够详细,学生练习时还是发现有很多小朋友把反犬旁写成了提手旁,这点还需要课后的加强指导。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在学习“转来转去”一词时,我告诉学生“转”是一个会变魔术的多音字,表示绕圈子的时候读“zhuàn”, 由此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判断出“转”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把难读的句子划下来,并鼓励多读几遍,并拎出长句指导朗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验小狐狸的角色,问问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干什么,并让学生演一演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转来转去动脑筋想办法的样子。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了词语的精彩,朗读时,自然能做到声情并茂。

  当然,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注意的:

  1、激励评价的语言应更丰富。

  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本节课,在朗读语言的艺术性上,语言有些贫乏,没能在学生最需要鼓励的时候进行恰到好处的点评,在以后教学中仍需加强。

  2、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朗读指导时我不够入情入境,在以后教学中有待加强。

  3、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当我问学生“串”字像什么时,有个学生回答说像香肠串在棒子上,我并没有告诉它串有两个口,不能说像香肠,只是简单地说香肠跟串并不像

  4、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智。

  特别是第一段教学时,我本想问学生:狐狸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或是可是来造句呢?但是在这自然段时我却忘了,只是反反复复地让学生读句子。有重复、混乱的现象出现,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肤浅。我感谢这次的、段教研课让我对自己又有了次重新的认识,今后我会继续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习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不带拼音),要求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第一课时学的9个生字)

  2、说说”海、面、歌、唱、篮“五个字的笔顺。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带音节的字,并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2、讨论以上思考题。(第一自然段由两句话,第一句告诉我们”我“家住在什么地方。第二句硕离家门口不远有什么。)

  3、图上哪儿是海滩?”海滩“是什么颜色的?(板书:金色海滩)

  4、指名朗读,要求用叙述的语气读。

  第二段。

  1、指名朗读(正音)

  2、课文说什么”又松又软“?(沙子又松又软)

  3、”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时,大海怎么样?(板书:大海唱歌海浪爬上来)

  4、大海真的会唱歌吗?为什么要说”听大海哗哗地歌唱“呢?(大海真的是不会唱歌的。”哗哗的唱歌“实际是海浪的声音。我们”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很舒服。所以大海浪哗哗的声音,听起来就想唱歌一样。)

  5、为什么说海浪是”爬“上来,”搔“”我们“的脚板?(海浪很小,当捧到”我们“的脚板时,就像小虫在轻轻的.搔,很有趣,很舒服。)

  6、躺在又松又软的海滩上,听着大海哗哗地歌唱,让海浪轻轻的搔着”我们“的脚板,”我们“的心情会又多么的愉快,谁能把”我们“这种舒服、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7、指名读,集体读。

  第三段。

  1、指名读(正音)

  2、你见过贝壳吗?(拿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看。)

  3、海滩上的贝壳有哪些颜色,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板书:贝壳各种颜色)

  4、海滩上的贝壳多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多)

  5、海滩上有这么多美丽的贝壳,多有意思!谁来读读着一段,并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

  6、个别读,集体读。

  第四段。

  1、齐读。

  2、这一段中的哪一句和第一段中的一句话是一样的?

  3、”我家住在大海边“这句话,为什么还要再说一次呢?(说明”我“很爱自己的家乡,很爱大海,对自己的家乡感到很自豪。)

  4、”我“爱大海,”我“爱家乡,那么,这一段读的时候,那个字要读的重一点?

  5、集体读。

  三、课堂练习。

  回答课后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课文,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进行有关句字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朗读。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并进行评议。分组朗读,集体朗读。

  三、课文。

  1、课文些”我“的家乡在大海边,大海边有金色的海滩,”我们“躺在海滩上听大海哗哗的歌唱,在海滩上捡美丽的贝壳。”我“爱大海、”我“爱金色的海滩,”我“爱家乡。

  2、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你喜欢家乡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3、5题。

  2、抄写句字。

  五、板书设计:

  沙子又松又软

  大海歌唱

  金色的海滩海浪爬山来

  贝壳各种颜色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2、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带着问题我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学习带着问题我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文题目“我爱家乡的柿子树”猜一猜,可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一方面些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字字句句含着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孩子们摘柿子吃柿子乐趣无限

  3、默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然后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写柿子花,非常美,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写出了对柿子的`喜爱。

  第3自然段,写柿子树坐果,把青里透亮的小石子看作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

  第4自然段,写柿子树的丰收。指导朗读,“火红”、“闪闪发亮”、“垂涎欲滴”,读出了柿子的美丽与可爱。

  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摘柿子时欢乐的情景。

  第6自然段,孩子们吃柿子,写出了对家乡柿子的喜爱。

  那一段你最喜欢?(孩子们摘柿子的欢乐情景)

  认真的读读,说说你最喜欢哪?概括出语言、动作、神态,将采摘的过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采摘的过程写的条理清楚,先写“做好准备”,再写“分工合作”——有树上,有树下。

  有语气的读一读,看谁读的最生动。

  四、快速默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1、体会写法。

  2、师总结:在写作者爱家乡柿子树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时,爱摘柿子的乐趣、欢乐的吃柿子,写出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爱。

  3、你们最爱家乡的什么?

  仿照这种写法,写出你对他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4、作业:习作:我爱家乡的________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家乡的特产栗子,学着课文的写法,把自己的作文写出来,一部分同学还加上了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2、我爱家乡的柿子

  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

  柿子 爱柿子,爱家乡

  摘柿子、吃柿子的无限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能用“敏捷”、“小心翼翼”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用带词造句,把句子说完整,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正确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注意11个生字的读音。

  二、出示是个生字

  1、偏 辟 涎 扛 侦 敏 捷 战 熟 唇

  涩 缀 兜 攀 截 舔

  给这些生字注音,熟,有两个音,shu和shou

  2、用多种方法记住10个字,边说边组词。

  熟字加偏旁,两部分合起来,按笔划记,结合字义。

  3、用“敏捷”说一句话。

  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的爬上一棵大松树。

  同桌说一个句子。

  你能用“小心翼翼”说一个句子吗?

  吃完晚饭,刘燕小心翼翼的帮妈妈把碗端到厨房。这是老师想到的,你能说一个句子吗?

  4、检查,师说字,生书空写。

  5、重点指导书写。

  僻 涎 熟 馋 唇 捷

  三、认真书写字词,并造句

  作业:给11个字组词,看谁组的多。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生字掌握比较好,但“涎”的第七笔,唇字多写一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07-22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精选)04-19

语文树教案12-06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