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妈妈的账单》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妈妈的账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妈妈的账单》教案1
教材分析: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理解感悟课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教师组织引导时,参考学习提示,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服务。主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所悟。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又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在教师的精讲与点拨中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通过探讨感悟,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的事例感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账单?(实物展示)
(二)解释“账单”的概念。
(三)今天我们将要看到一份不一样的`账单——妈妈的账单。(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重点字词加拼音认读。
(二)去掉拼音,开火车检查认读。
三、读课前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一)请大家打开书83页,一起来读一读课前提示,边读边思考: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二)带着第一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这三个词语,让学生试着连贯地讲述主要内容。
四、自读自悟,研读两份账单。
(一)汇报两份账单的内容。
(二)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1.内容不同:实实在在的杂事、付出的爱。
2.时间不同:几天之内、十年。
3.报酬不同:明码标价、0芬尼。
(三)相机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 妈妈当时看到小彼得的账单会做何感想?
2. 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3. 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四)创设意境,体验情感。
1.妈妈选择了同样列出一份账单给儿子,希望他有所领悟。那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集在妈妈的这份账单之上,想一想,妈妈十年之中为小彼得做的仅仅只有这四项内容吗?(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2.教师即兴引导朗读:
小彼得,我来告诉你——
为给他洗了十年的衣服 0芬尼
为给他买的玩具 0芬尼
为无数个夜晚为他盖被子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温暖的家 0芬尼
……
五、诵读,感悟“羞愧”。
1.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教师示范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生诵读、感悟。
4.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
六、结合自身的感受谈一谈
你的妈妈是怎样爱着你的?你又为妈妈做过什么?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写一段话给你的妈妈吧,把你对她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礼物是送给她们吧。
板书:
小彼得 妈妈
60芬尼 0芬尼
无价无私
《妈妈的账单》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的主要内容。
2、体会妈妈的的无私的爱。
3、知道作为儿女应该用自己的爱回报母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家谁最忙碌啊?
2、板书:妈妈的账单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谈话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下自由地表达。然后质疑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t: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真棒。现在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
2、反馈学习情况,出示本课词语
3、t:现在用你的眼睛快速地扫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索取,当小彼得时,同时也看到。
t:哦,原来儿子给妈妈列了一份账单,多新鲜哪!
设计意图: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用自己喜欢的、习惯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语。
三、研读课文重点:2份账单
1、出示儿子的账单
2、从这份账单中,你读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3、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s:小彼得懂事,经常帮妈妈干活。
t:从故事当中,你知道小彼得会帮妈妈做哪些事?这么懂事的孩子请你夸一夸他,
s:小彼得很听话。
s:小彼得是商人的儿子,很有经济头脑。
4、t:小彼得向妈妈索取自己的劳动的报酬,结果如何?
读文中的句子。
5、t:彼得还得到了什么?哦,看见了一份给自己的账单。让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默默地读一读吧。
出示妈妈的账单默读
6、t:告诉老师,读到哪一条你有特别的感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指名答
7、t:同学们,母亲十年来为儿女的辛勤付出难道只有这四条款项吗?还会有哪些?
8、学生讨论举例
9、师小结
10、t: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在每个款项后面都写了0芬尼?指名答
t:如果给这这份母爱出一个价的话,你会出多少?
11、小结 (板书:母爱无私无价)
t:这是一份普通的`账单吗?!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是多少金钱也无法衡量的爱啊,让我们一起替彼得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
12、t:小彼得也像我们一样拿着账单读着读着,他情不自禁想起了每一天,想起每天早上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热牛奶;每天会烧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t:你读到了什么?
13、t: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心情。
讨论:小彼得为什么羞愧?
14、小结
四、拓展阅读:妈妈的爱
1、t:小彼得变得懂事了,或许你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很多话想说。
出示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相对小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相对对自己的妈妈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环节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设计了对彼得说,对彼得的妈妈说,对自己说,或者对自己的妈妈说,如果想说的很多,可以选择4个都说,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展示了目标的弹性。
2、t:同学们,此时我的脑海浮现了这样一个广告。(课件出示广告:“妈妈,洗脚”)
设计意图:利用广告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素材,提供了对话空间。“妈妈,洗脚”很好的调动了学生情绪,使学生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妈妈,想起自己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t:爱要说,爱更要做啊,说得有一位哲人说: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让我们在有限地生命里多做些有意的事,回去后,你想为妈妈做什么事?指名答。
t:同学们,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里妈妈那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想起了我的妈妈,第一次摔倒,扶起我的是我的妈妈,教我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是我的妈妈,第一次给我讲故事的是我的妈妈,二十几年如一日,青春不在年华老去,妈妈的黑发染成白霜,为我操碎了心,却仍无怨无悔,我感谢我的妈妈。
3、出示拓展小诗《假如》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
夏天,我会遮挡阳光
让妈妈乘凉
假如我是一条围巾,
冬天,我会遮档寒风,
让妈妈取暧。
假如我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写诗,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进行迁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是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的精神。
4、作业收集写妈妈的诗歌并创作小试送妈妈。
设计意图:收集其他的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了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爱诗、写诗的兴趣。
这一系列的拓展不再是由内到外的单向延伸,而是走向文本深处,高效度,深层次,多纬度的立体推进。
《妈妈的账单》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
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
妈妈的账单
爱>60
课后反思
指导学生阅读的环节上不到位,整篇课文读的份量不足,内容没有指导学生阅读,大都是以师生对话、问题进行。另外时间的安排不够妥当,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学生质疑、对一问题的辩论停留时间没把握好。
《妈妈的账单》教案4
一、古诗引入:(2分钟)
有一首古诗,它描写了一位平凡的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谁知道它的题目?如果能背出来,那就更棒了!(真棒,比我想象中还棒)愿意朗诵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朗诵。
诗中的“报”是报答的意思,最后两句写了我们对母亲的小小心意,怎能报答得了深深的.母爱?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语——“报酬”(板书“报酬”),它指的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二.解读彼得的账单:(5分钟)
1.认识账单(点击出示账单)
谁来读这段文字?(请一个同学读文字)这是什么?(板书:账单)对,在纸上面记载着钱和物支出或收入的单子就叫账单。我们看这个账字,贝字旁,古代贝壳是作为钱币,所以许多跟钱有关的词语都与贝有关。孩子们,你们见过账单吗?在哪儿见过?上面都写着什么呀?(商店购物或饭店吃饭时会收到账单)是呀,就像刚才大家所说的比如我们在饭店付钱的时候一般会说:“服务员,买——单。”老师带了一份生活中常见的电话费账单,我们来看看。(点击出示电话费账单)这一条一条的款项我们把它叫账目。
2.再轻轻读读这份账单中的账目,有什么不明白的?(芬尼,可见这份账单是一个德国的孩子写的)从文字上看,你发现彼得都干了些什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懂事、听话,常帮父母做事的孩子)老师调查了一下,60芬尼,相当于人民币3元,可见,小彼得(要求并不高)
三、检查预习,揭示题目。(8分钟)
1.彼得写这份账单时,心中怎么想?希望能得到——(这份钱)用这种方式要钱,我们叫“索取报酬”(板书“索取”)。——朗读词语
2.他是向谁要报酬的?(母亲)小彼得的愿望实现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妈妈的账单》(板书:妈妈)预习了课文吗?请几个同学来读读故事,找到答案,划下来。
《妈妈的账单》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循导自学,整体感受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3、自主学习。
4、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交流问题。
2、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四、引导解读,品味真情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原因、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⑶计算妈妈十年来的报酬,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文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伟大:
⑴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⑵指导朗读。
4、领会“060”的含义:
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五、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作业超市: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懂事了,让我们在心中永远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充分利用“学习提示”引领整课的教学。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篇略读课文前都会有一段编者写的话,我们暂且把它叫做“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前,我先让学生读这段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使得教学环节清晰又有条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非常明确,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让学生明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话,当学生到了第三学段,遇到略读课文的时候,即使老师还没有教,学生也可以按照“学习提示”自己来学习课文。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指导。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我们第二学段的教学中,我想老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围绕学习提示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刚刚是中年段的起始阶段,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学时我没有要求一步到位,而是辅以手段,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让生的语文能力有所发展,学生从说得不太好到说得比较清楚、简洁。
三、教材处理比较得当。
我选取了课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彼得写的账单和妈妈写的账单,吧两份账单放在一起,请学生进行对比,先让学生读这两份账单,想想两份账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经过读对比,发现妈妈写的账单都是0芬尼,而彼得却向妈妈要60芬尼,第二发现时彼得为妈妈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妈妈为彼得做的事都要花很多的心血,而且一做就是十年。在此基础上再和学生探讨“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提示:妈妈既然做了那么多事,而且一做就是十年,为什么要在账单上写上0芬尼。对比读账单为学生感受妈妈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做了很好的铺垫。
《妈妈的账单》教案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教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读通顺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事例中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的好孩子。
重点与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二、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
(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三、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四、全班交流
1、齐读课文,正音。
2、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3、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2)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
(2)画出描写小彼得心理、神态、动作的词。
“读着读着、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走近、藏、小心翼翼、塞进。”
(3)谈谈体会。(结合插图投影)
(小彼得在看到妈妈的“0芬尼”账单后,羞愧万分,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悄悄把60芬尼还给妈妈。妈妈很高兴看到小彼得知错能改。)
五、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六、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妈妈的账单》教案7
一、课题名称:《妈妈的账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来两份账单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两份账单,以及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母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观念,懂得为父母分忧是责无旁贷的。
三、教学重点:对比两份账单,理解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
教学难点: 懂得母爱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见过账单吗?都在哪见过?(逛超市时、在餐厅吃饭时、买学习用品等等)嗯、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账单。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两份账单。有些同学疑惑了,账单我们都见过有什么好看的啊。注意了,这两份账单可不是普通的账单,为何说它不普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PPT上出示两份账单)
哦,原来是这两份账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课《妈妈的账单》。我们知道第一份是妈妈写给小彼得的,另外一份是?(彼得写给妈妈的)
(二)教学新课
1、初读账单、理解大意
谁来读读妈妈的这份账单?嗯,你发现了什么?账单一共有几项?分别是多少钱?共计?(师板书0芬尼)
说的很准确。谁再来读读小彼得的这份账单?从这份账单你发现了?引导可以根据前面的提问。
2、对比读账单、领会母爱的无私
看到这两份账单你发现有什么不同?(预计学生回答:钱数目不一样)师引导:只有钱数不一样吗?让我们认真的看到母亲的这份账单。第一项是?(生齐读第一项)嗯,彼得过了多久幸福生活?十天么?十个月?而是?这十年中的吃喝谁来照顾?生病时谁护理?那么相比较妈妈做的这些小彼得做的事显得?(微不足道)而母亲在账单上却只写了?(0芬尼)这说明母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3、拓展延伸
老师刚刚听到很多同学为妈妈感到愤愤不平。你认为妈妈应该写多少?(预计生回答:十万、百万等)
你认为母爱只值十万?几百万?嗯、是无价的。相信无论多少钱也代替不了母亲的爱。所以我们应该珍惜。
其实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无私的母亲。谁来说说你的母亲为你做过些什么?
4、升华总结
在上课之初,老师说这两份账单是不普通的。现在学完了,谁来说说它哪儿不普通?师提示:这样的账单是随处可见的吗?所以说它是?(不普通的)
还有么?账单上一般记录着钱数目。但是妈妈的这份账单却写着(0芬尼)。零字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爱?所以说这是一份充满什么的账单?(母爱)
六、板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
妈妈 彼得
母爱(0芬尼) ﹥ 60芬尼
《妈妈的账单》教案8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很多有关母爱的故事,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名叫小彼得的男孩,他和妈妈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第20课,
生:齐读课题《妈妈的账单》。
师:读得响亮整齐,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遍。生再读课题。
师:出示几张生活中妈妈的账单。(超市购物账单,交电费、电话账簿。)边说边指着板书的标题问:账是什么意思?
生:账是贝字旁,就是与钱有关系的东西。与巾字旁帐有区别。
师:对,你真会学习,能联系形声字来学习生字。像老师手中拿的这些记账或付账的单据就是账单。那课文中《妈妈的账单》“账单”又指什么内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导读提示,找出学习内容。
生:读自由读提示语。
师:指名生回答学习内容后,出示归纳的自学提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妈妈的账单为什么是0芬尼?”
生:带着任务,自由读文。
师:概括课文内容,可按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后来又写了什么的顺序来说。还可用课文中的词语串联故事。
生:课文先写了小彼得他经常帮助父母干活,认为应该获得一定的报酬,他就开了一份帐单给妈妈,索取60芬尼。接着他的妈妈给了他60芬尼,也给了小彼得一份帐单,写的是0芬尼。后来,小彼得看着妈妈的帐单感到羞愧万分,就偷偷的把60芬尼还给了妈妈。
师:你说的不仅完整,而且能用课文的一些词语很有条理地说清楚,真不错,你学会了学习,老师为你高兴。
师:补充说明:芬尼是德国的贷币单位。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过渡:现在就让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份账单,读读议议彼得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师:出示彼得的账单内容。
生:男生站起来齐读。
师: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彼得的这份账单带给他什么心理?板书:60芬尼。
生:如愿以偿。
师: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如愿以偿的事吗?
生:如愿以偿就是心愿完成了,如,我想要一双滑冰鞋,妈妈就给我买回来,我如愿以偿了。
生:考试时我如愿以偿得了高分。
师:生活中如愿以偿过的同学举举手,(生个个举起了小手)你们都是幸福的孩子,老师听得出也看出来你们如愿以偿后心情是多么高兴开心,可小彼得如愿以偿也是如此吗?课文是怎么写的',请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生:不是,他羞愧万分。
师:出示妈妈的账单内容。
生:女生齐读。
师:要读出哪些重点词语。
生:揣摩着读,读出了一些重点词。,
师:范读。生跟读后生,再齐读,
拓展延伸:“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付出,……”一年有365天,十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四季,十年有多少个春夏秋冬?
师:请同学们想像妈妈如休何付出?你能描述这些情景吗?
生:生病时妈妈总是陪伴。
生:下雨天妈妈来学校送伞。
生:秋天来了,为了不让我冬天受冷,提前为我织毛衣,
生:……
师:请同学们再看到妈妈的账单,为什么在她的账单上写的都0芬尼呢?板书0芬尼。
生:妈妈帮儿子做事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应该的。
师:妈妈为儿子做事无怨无悔。
生……
师:哦,也就是说:儿子的快乐就是妈妈的幸福,儿子的健康就是妈妈的快乐,儿子……那0芬尼你认为改为什么?
生:100,无数,无价……
师:你们感悟真深,0芬尼也就是(生母爱),边说边板书:母爱大于60芬尼。母爱无价、无私、无声…
我们也曾说过:母爱比海深,比天高,比地广,比……(学生续说)。
师:那小彼得拿着账单后的羞愧心情课文中又是怎样体现的?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从关键词语的朗读中加以体会彼得的心情。。
生:自由读,指名生说词语: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女生齐读,
师:怎么理解怦怦直跳,藏可用什么词替代。
生:怦怦直跳说明小彼得很紧张,因为彼得知道自己错了,藏用躲可换,因为他不好意思,自己做了这么点事还要这么多报偿,可妈妈做这么多也不要任何报酬。
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像书中的小彼得一样。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插图并想想彼得此时在想什么,又在说什么呢?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怀抱?
生:彼得肯定会说:妈妈我错了,
生:这是一个可以撒娇,可以哭泣,多么温暖宽容的怀抱……
师:让我们深情地再来朗读这些句子。
四,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生活
生:畅所欲言。都为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自豪。
五:小练笔:心灵火花:替妈妈给自己写一份账单,交给妈妈看。
《妈妈的账单》教案9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结合导学案,关注学习目标,注意学习重点和难点,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在书上批注,并独立完成“预习导学”、“自主学习”题。课前预习以独立思考为主,课堂学习以小组交流探究为主。
2、针对预习训练和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注意教师的点拨,出错的地方要用红笔及时纠错。
【学习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3、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预习导学】
一、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读课文三遍,请家长签字。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并批注在书上:
账单收款邮局主意款项仔细报酬如愿以偿
慈爱芬尼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二、预习作业:
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默读),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课题,由题目我想到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
1、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2、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拓展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bào chóu rú yuàn yǐ cháng xiǎo xīn yì yì niè shǒu niè jiǎo
( ) ( ) ( ) ( )
pēng pēng zhí tiào xiū kuì wàn fēn
( ) (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索要——好像——认真——惭愧——
轻手轻脚——小心谨慎——
3、课文讲的是给开了一份,索取
报酬;当他在餐桌旁看到时,同时也看到
,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他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妈妈的账单》教案10
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
过程
一、明确阅读要求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二、自读课文,同桌交流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三、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四、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课 后
反 思
学文过程中应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把话题打开,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
《妈妈的账单》教案11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二、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三、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四、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妈妈的账单》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母亲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一直全心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
二、教学预设
( 一)、 心灵相约
1、初读《妈妈的账单》对文本有初浅认识
2、 初步探讨母亲的情怀。
(二)、 真情告白
1、 通过两份账单的对比拥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2、 深入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三)、 心愿之旅
1、 聆听真诚诉说
2、 感恩的心放飞心愿。
二、设计理念
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的尝试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从而进一步加强情感的体验、升华。
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课时,课前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血奶》,为这一堂课的学习作好了情感铺垫。
朗读是本课(独立自读课文)的一个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此,我们将“读”贯穿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环节,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课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然后从他们印象最深的两份账单入手,让他们三读账单,读懂课文。第一步,我引导学生学习彼得的帐单,通过读体会到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第二步,通过我的过度,出示妈妈的帐单,反复的读,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第三步,妈妈没说一句话,只写下了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这无价、无私的账单仿佛在诉说什么呢?让学生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声的。这三步环节犹如三个台阶引领学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回忆一下妈妈平时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此时此刻,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一个怎么样的回家作业?师生深情倾诉妈妈对自己的爱,就可水到渠成,使感情得到升华,使母爱之情得到升华。
《妈妈的帐单》 教学反思
《妈妈的帐单》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母爱的无私,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多,父母亲都把自个的儿子当成宝,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无私的爱,但是,大多孩子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也该回报一下父母亲。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自个反复读课文,仔细体会小彼得的妈妈的帐单上是0芬尼,蕴含着妈妈对小彼得的无价、无私、无声的爱。
教学中,我能以读为本,融合贯通全文,扣住中心,抓住重点,深刻的把握住课文的读与想,不断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使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参与欲望。
第一,引题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开头,看课题《妈妈的帐单》的“账”字便能看出它一定跟钱有关。这样的引题简单明了,而且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第二,有目的的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相关的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做到有的放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特别注意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三读账单,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解决了重点的问题,理解妈妈的爱是无价、无私、无声的,也突破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使儿子转变的这一难点。这样的引导真实感人,富有说服力。
第四,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引读、齐读、小队读、默读等进行实实在在地读账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结尾设计巧妙,富有感染力。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爱的基础上,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母亲》,在歌声中倾诉妈妈对自己的爱,来结束全文,使母爱之情得到升华,突出了主题。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我认为自己在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纽带,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了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到最后,学生的内心都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甚至连听课的老师也流泪了,情感得到了进一步体验、升华,使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引导了他们朝着真、善、美的领域去发展。
《妈妈的账单》教案13
教学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说话、朗读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教学目标:
1. 学习默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 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课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我们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 妈妈的账单。
一起读一读课题。你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妈妈的账单是什么样的账单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4.题目边上加星号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今天就让我们自己试着去读懂这篇课文,好吗?
二、初读自学,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课文的情境,我会叫几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这篇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
2.接下来能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例如:索取 报酬 款项 如愿以偿 羞愧 慈爱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都会读吗?先请你的同桌检查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先找几个同学读,最后齐声朗读。
三、对比两份账单
1.出示两份账单: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①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
②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③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妈妈索取了60芬尼。
4.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帐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四、图文结合,诵读感悟
1.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彼得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想到了什么?
(1)教师启发: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请发挥联想和想像,揣摩小彼得的心理。
(2)学生发言:
生甲: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生乙: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生丙: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生丁:他读着读着,
五、诵读感悟羞愧
1.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小彼得扑进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3.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六、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帐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再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2. 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七、延伸拓展
1.推荐阅读相关文章。
2.谈谈父母是怎样爱你的?而你又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怎么想的?
3.写一段话或一封信,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迟到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她们吧。
第2课时 (同步学习)
教学过程:
一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妈妈的帐单》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帐单,这份帐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文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妈妈无私的无价的爱。
二、课堂练习作业
下面我们做一下这节课的练习,更及时更牢固的复习课文内容。
1.写出与做生意有关的词语
例:账单 盈利 亏本 成本 赚钱 赔钱 尔虞我诈 察言观色
(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自己写,如果实在想不出老师适当提醒。)
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这种句型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⑴ 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⑵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⑶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句改为句号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②阮恒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吗?→阮恒纯洁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
第3、4题课上已经讨论过了,只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即可。
《妈妈的账单》教案14
设计理念: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在阅读中,以“爱”为突破口,采用板块式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唤醒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真情交流中唤醒对母亲的爱,在激情对话中感悟母亲的爱,在深情阅读中提升对母亲的爱。心灵在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从而进一步加强情感的体验,使之升华。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理解感悟课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出发。教师组织引导时,参考学习提示,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服务。主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有所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情深,懂得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情深。
2.读懂妈妈的账单教学过程:
一、唤醒心灵之约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另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说明]
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循导自学,整体感悟真情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2.结合学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想、画、议……)
[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2.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通顺。
(2)a.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智力过三关:
(1)指名认读词语:收款 报酬 索取 慈爱 羞愧 芬尼 怀着蹑手蹑脚 如愿以偿 小心翼翼 塞进(请你自由读读,指名读读)
(2)指名理解:账单、报酬、羞愧、蹑手蹑脚、如愿以偿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味帐单,真情感悟帐单导语:剩下两个问题的答案藏在文中的两份账单中,让我们带着问题对比读读两份账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共计:0芬尼1.感受无价
(1)默读这两份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预设:彼得为妈妈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妈妈为彼得所做的事是十年如一日,长久的事;彼得为妈妈做事需要报酬,要60芬尼。而妈妈为彼得做事却不需报酬。为0芬尼。
根据学生反馈随机板书
(3)想象说话。十年来,妈妈不怕辛苦,精心照顾小彼得,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仅仅是这些吗?(不是)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么照顾小彼得的,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列举一些账单的内容,想想妈妈还有哪些为小彼得做的呢?
(4)计算报酬。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的价格》,她指出若母亲的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0多万元。而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则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资高达63.5万美元。可以说,母亲的工资足可以跟一些大公司的总裁相比。
[设计说明]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体会母爱的无价。
(5)(课件出示)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不禁想起了赞美母亲的一首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A.读诗
B.让我们再来读读妈妈的账单,你又读懂什么?
C.小结得出母爱无价。(板书:无价)
小结:妈妈为小彼得付出了太多太多,并且这一付出永远不会停止,不变的是妈妈写的都是0芬尼,为什么?
2.感受无私。
(1)母亲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无薪水的工作,一直到白头,也毫无怨言,对他们来说,做母亲是自己一生最大的事业。你看小彼得的妈妈为小彼得付出那么多,可她的账单上却都是0芬尼,让我们来读读天下母亲相同的一份账单,你还读懂了什么?
(2)交流后得出母爱无私。(板书:无私)
(3)小结:十年来,妈妈为小彼得付出了那么多,她给了小彼得一份多么宝贵的财富啊,深情地读读这份无私的账单。
3.感受无声。
(1)这无价、无私的账单,仿佛在诉说什么呢?(想象说话)
(2)可是账单没有说话,它是那样无声地诉说着母爱的伟大,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
三、畅谈再现爱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出示最后一段
2.引导补白
(1)“读着读着”说明什么?(读了很多遍)
(2)是啊!面对写满0芬尼的妈妈的账单,小彼得读了很多遍,此时的小彼得心里也想了很多。
(3)课件出示:小彼得读着读着,想起每天……他读着读着,想起了圣诞节……读着读着,想起了那天自己发高烧……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4)补白写话: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5)交流补白内容。
[设计说明]
所谓情动而辞发,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因素也在个性化的抒写中得以充分展示。
四、图文结合,提升感情
1.“羞愧万分”什么意思?从哪些词句看出小彼得为自己的行为羞愧万分?“怦怦直跳”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怦怦直跳?这是从神态上描写.“蹑手蹑脚”
什么意思?谁用行动表演一下。“小心翼翼”说明什么?(不好意思,难为情)这两个词是从动作上描写。
小结:小彼得已经意识到为妈妈做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他羞愧万分。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涵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2.感情朗读,课文中最后一段,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回忆一下妈妈平时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3.我们又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4.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再次出示《游子吟》,深情朗读)
[设计说明]多媒体声像再现,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场景,深深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懂得应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听了大家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五、提升生命成长
1.总结深化,拓展积累。
(1)一位英国诗人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老师。”感谢小彼得也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爱是无价、无私、无声的,她是最温暖、最深沉、最伟大的爱。让我们在心中铭记这份爱的账单。
(2)理解“0>60”(板书改为“爱>60”)
2.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在扎扎实实的研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启迪,领悟了母亲的伟大,生命在阅读中有了一次成长。
六、作业超市
1.课外去读读有关母亲的文章。
2.在母亲节时做一件小礼物送给妈妈。
[设计说明]
以课文为支撑进行拓展阅读,旨在让学生爱的意识更清晰,“课虽止,意犹存。”课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对母亲的回报落实到行动上,这样的作业把理想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具有实际意义。
板书设计:无价无私
“爱>60”无声
课后反思:《妈妈的账单》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作为教师,引好路,导好向,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老师引导他们解决二、三两个问题就要读懂文中的两份账单。接着,老师放手让学生对比读懂两份账单,感悟出儿子为妈妈付出劳动,需要报酬;妈妈为儿子付出劳动,却不需要报酬。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天下所有母爱的无私、不求回报。情感上,由彼得妈妈对彼得的爱延伸到同学们的妈妈对同学们的爱再延伸到天下所有母亲的爱。
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妈妈的账单的含义,如何在课堂上既把握重点,又突破难点,同时充分考虑文本的特点,作为略读课文,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提示,该如何充分利用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引导上尺度如何把握,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苦思闵想,进行了几度教学设计。
《妈妈的账单》教案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出示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妈妈的账单》教案】相关文章:
《妈妈账单》说课稿01-02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04-12
妈妈的账单教学反思04-12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01-11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07-10
妈妈账单教学设计15篇11-27
妈妈的账单读后感04-28
《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教案01-16
妈妈心妈妈树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