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蒙细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1
◆课时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幻灯片等。
◆课前活动:
考考大家积累的词语是不是很丰富。(板书:雨)
谁能给“雨”组词?越多越好!
在这些词语当中哪些词表示雨下得很大很大?(让学生在黑板上划出来。如: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雨,暴风骤雨,雷雨,雷阵雨……)
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蒙蒙细雨(出示课题)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现在老师把“课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感受意境
(1)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2)雨是不大,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那蚕吐出来的丝。
1、指名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句描写蒙蒙细雨的句子。
谁能把雨读得很小很小?
二、自由读,自学字词
1、蒙蒙细雨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嘴巴里要发出声音,至少要让同桌能听得到,如果有不会读的字,可以问问听课的老师;如果有读不通的句子,可以反复地读几遍;如果想站起来朗读,那你就自己站起来。
2、部分学生读完后出示:
shèn yǒng bei juē yuān wǎng
肾咏呗撅冤枉
●哪些注了拼音的字对你来说不算生字?
肾炎蓝制服歌咏冤枉失信
●哪些没有学过的词对你来说不算新词?
3、学生交流(字词可同时进行)
(1)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字”和“认识的词”,如:读音,字义,何时学会的,哪儿学会的等。
(2)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尤其是字的间架结构很难把握?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
如:肾,又字的一捺要拉长,下面的月一撇变成了一竖,要写得“瘦”一些,不能太“胖”。
撅,提手旁占的地方很小,右边要特别注意,最后一捺要坚定有力。
冤,上面不能多一点,下面不能少一点,兔字的竖弯钩要往外伸展。
(3)让学生挑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在课文中写1—3遍。
三、操练读,读通课文
1、同学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几次?(三次)
2、每一次所花的时间都一样吗?(教师在“→”上划上三个“?”)
板书如下:
先别急着举手,我估计99%的同学现在还说不出个“所以然”,咱们得把课文读通、读熟,才有可能弄清楚。现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进行操练。
3、课文中有许多句子或段落跟这三次时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请你把它挑出来读给大家听。
朗读指导重点:
①第2自然段(朗读时抓住“担心”)
②第3自然段(朗读时抓住“安心”)
③“忘就忘了呗!”我撅着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比较读:
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1)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2)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一个是“已经快到学校了”,另一个理由是“下着雨”,把另一个理由放在后面,用“再说”连接,表示更进一步,增强了说话的语气,使理由更充足,无可辩驳。
④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读法与上句相同)
⑤“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可临走时给忘了,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读出“自责”)
⑥“妈,您怎么回来了?”我惊奇地望着妈妈,只见她头发上沾满了一层细水珠,衣服也湿了。(读出“惊奇”)
……
四、回味读,留下悬念
1、(指着板书)同学们,这三个“?”都解决了吗?每一次所花的时间一样吗?是怎样变化的?(交流)
时间一次比一次少,也就意味着妈妈行走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板书如下:
2、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从“家”到“学校”走了三次,而妈妈患有肾炎,身体又不好,怎么会一次比一次快呢?
估计会说前四点:
(1)蒙蒙细雨——天气不佳
(2)“来不及了”——心里着急
(3)“马上要上课了”——时间很紧
(4)“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遵守诺言
(5)对工作高度负责
(5)一心为学生——主要原因
3、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初读课文,这三次时间还研究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没关系,咱们下节课再深读课文,这三次时间与妈妈的精神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咱们要把它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彻彻底底!下课。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13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3、体会作者对藏族山村的热爱之情,了解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整体感知:
1、欣赏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这么美的课文,你也美美地读一读吧!边读边画出生字。
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
3、你能说说形容春雨的.词语或句子吗?
4、这里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一一“蒙蒙细雨”。(板书课题。)
预习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自学生字。
2、难读的词句由组长带读。
3、再读课文,通过观察、想象,着手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4、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什么问题?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才值得大家讨论。
教学过程: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合作讨论,形成较为完整的答案,并派出代表作答。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正音。
2、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情况:
蒙蒙漫步花瓣发辫戴着翅膀分辨雨露雨雾清脆天幕噗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质疑问难
1、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同桌之间交流记字方法。
2、分析字形,讨论书写规律。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为了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绍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写的是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发生的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妈妈冒雨回家取借给许小燕的蓝。)
(3)学生自读,读后议一议(四人小组讨论)
A、母女俩有哪些意见分岐,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B、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为什么?
(4)交流。在交流中落实句式训练。
①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
(相同点:前后两句话表达的是对妈妈这样做所持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
不同点:句式不同。后一句将两个理由一气说出,缺乏重点和层次,前一句则先说出其中的一个理由和看法,而将要强调的另一个理由“还下着雨”放在后面,以“再说”带出,强调了说话的语势,使该句具有一种理由充足,无可辨驳的意味。)
读句子——比较异同——感情读
②练习: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改写句子,并说出句子表达的.不同作用。
A、再见了,亲人!
B、家乡杨梅那舐津津酸溜溜的滋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5)教师小结。
(6)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
(2)结尾与课文的开头有什么联系?(出示文章的开头)
(3)比较,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比较读,体会写作的特点。(与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文章的开头,语言优美,且耐人寻味。课文对“细雨”的描写,不但突出了妈妈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细雨来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一对学生位无私奉献,对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
5、读写练习。
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后,会怎么对做,怎能么说,其他同学会怎么说,结合自己的想象,续说: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后……
6、课外延伸。
阅读《红色的烈焰》一文,体会作者的结尾的含义。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4
◆课时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幻灯片等。
◆课前活动:
考考大家积累的词语是不是很丰富。(板书:雨)
谁能给“雨”组词?越多越好!
在这些词语当中哪些词表示雨下得很大很大?(让学生在黑板上划出来。如: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雨,暴风骤雨,雷雨,雷阵雨……)
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蒙蒙细雨(出示课题)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现在老师把“课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感受意境
(1)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2)雨是不大,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那蚕吐出来的丝。
1、指名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句描写蒙蒙细雨的句子。
谁能把雨读得很小很小?
二、自由读,自学字词
1、蒙蒙细雨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嘴巴里要发出声音,至少要让同桌能听得到,如果有不会读的字,可以问问听课的老师;如果有读不通的句子,可以反复地读几遍;如果想站起来朗读,那你就自己站起来。
2、部分学生读完后出示:
shèn yǒng bei juē yuān wǎng
肾咏呗撅冤枉
●哪些注了拼音的字对你来说不算生字?
肾炎蓝制服歌咏冤枉失信
●哪些没有学过的词对你来说不算新词?
3、学生交流(字词可同时进行)
(1)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字”和“认识的词”,如:读音,字义,何时学会的.,哪儿学会的等。
(2)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尤其是字的间架结构很难把握?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
如:肾,又字的一捺要拉长,下面的月一撇变成了一竖,要写得“瘦”一些,不能太“胖”。
撅,提手旁占的地方很小,右边要特别注意,最后一捺要坚定有力。
冤,上面不能多一点,下面不能少一点,兔字的竖弯钩要往外伸展。
(3)让学生挑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在课文中写1—3遍。
三、操练读,读通课文
1、同学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几次?(三次)
2、每一次所花的时间都一样吗?(教师在“→”上划上三个“?”)
板书如下:
先别急着举手,我估计99%的同学现在还说不出个“所以然”,咱们得把课文读通、读熟,才有可能弄清楚。现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进行操练。
3、课文中有许多句子或段落跟这三次时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请你把它挑出来读给大家听。
朗读指导重点:
①第2自然段(朗读时抓住“担心”)
②第3自然段(朗读时抓住“安心”)
③“忘就忘了呗!”我撅着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比较读:
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1)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2)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一个是“已经快到学校了”,另一个理由是“下着雨”,把另一个理由放在后面,用“再说”连接,表示更进一步,增强了说话的语气,使理由更充足,无可辩驳。
④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读法与上句相同)
⑤“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可临走时给忘了,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读出“自责”)
⑥“妈,您怎么回来了?”我惊奇地望着妈妈,只见她头发上沾满了一层细水珠,衣服也湿了。(读出“惊奇”)
……
四、回味读,留下悬念
1、(指着板书)同学们,这三个“?”都解决了吗?每一次所花的时间一样吗?是怎样变化的?(交流)
时间一次比一次少,也就意味着妈妈行走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板书如下:
2、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从“家”到“学校”走了三次,而妈妈患有肾炎,身体又不好,怎么会一次比一次快呢?
估计会说前四点:
(1)蒙蒙细雨——天气不佳
(2)“来不及了”——心里着急
(3)“马上要上课了”——时间很紧
(4)“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遵守诺言
(5)对工作高度负责
(5)一心为学生——主要原因
3、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初读课文,这三次时间还研究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没关系,咱们下节课再深读课文,这三次时间与妈妈的精神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咱们要把它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彻彻底底!下课。
◆结束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为了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绍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写的是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发生的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妈妈冒雨回家取借给许小燕的蓝制服。)
(3)学生自读,读后议一议(四人小组讨论)
A、母女俩有哪些意见分岐,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B、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为什么?
(4)交流。在交流中落实句式训练。
①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
(相同点:前后两句话表达的是对妈妈这样做所持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
不同点:句式不同。后一句将两个理由一气说出,缺乏重点和层次,前一句则先说出其中的一个理由和看法,而将要强调的另一个理由“还下着雨”放在后面,以“再说”带出,强调了说话的语势,使该句具有一种理由充足,无可辨驳的意味。)
读句子——比较异同——感情读
②练习: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改写句子,并说出句子表达的不同作用。
A、再见了,亲人!
B、家乡杨梅那舐津津酸溜溜的滋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5)教师小结。
(6)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
(2)结尾与课文的开头有什么联系?(出示文章的开头)
(3)比较,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比较读,体会写作的特点。(与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文章的开头,语言优美,且耐人寻味。课文对“细雨”的描写,不但突出了妈妈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细雨来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一对学生位无私奉献,对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
5、读写练习。
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会怎么对做,怎能么说,其他同学会怎么说,结合自己的想象,续说: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
6、课外延伸。
阅读《红色的烈焰》一文,体会作者的结尾的含义。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中的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前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本课教学用2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更是孩子们沐浴科学雨露的大好时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奉献,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这篇课文,看看藏族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
指导同学们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思考。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
(3)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在雪山脚下的一座小学校里,一位藏族老师正认真给孩子们讲课)
3、总结看图方法
(1)老师叙述:怎样观察一幅图画呢?首先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内容,其次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观察。
(2)同桌讨论: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面或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
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画出文中的生字。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文中的句子。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小组讨论哪些字音应注意
重点指导:藏蒙翅脆等生字的读音。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瓣辨翅滴露
4、词语解释
漫步:没有目的而又悠闲地走。
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分辨:辨别。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眺望:从高外向远处看。
五、看图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用“ ”画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
3、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六、课堂小结
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播洒科学文化的雨露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1)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3)交流学习心得。
“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辫发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这此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沐浴着春雨的自然界的美景。
(4)再读这些名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
从“捧着”“滚动着”“挂着”“藏着”这些词可以看出,用词十分准确、恰当。
(5)理解重点句(课件出示)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①这句话把藏族山村比作什么?
(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②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藏族山村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因为春雨中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水珠,少女的发辫上藏着水珠儿,这些水珠就像无数的珍珠宝石,构成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6)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美丽而又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自由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室里的春雨
1、再出示课件,想象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的春雨吗?“
(1)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指导理解
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想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景色美,人更美,你们体会到了吗?
板书设计
3、蒙蒙细雨
未来的雪山春意盎然
蒙蒙细雨
田野湿漉漉
山村像童话世界
云雀翻飞欢叫
教室书声琅琅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重难点:
见说课稿。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抽读词语:肾炎 冤枉 撅着嘴 失信
二、揭题:
1、说起下雨时的情景,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雨天的故事。(齐读课题)
2、你是如何理解“蒙蒙细雨”这个词的?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蒙蒙细雨的?(生答后用投影打出,初读)
比较句式: A、那雨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B、那雨很小,很细。
这两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导读,要求读出雨小雨细的感觉,注意节奏)
三、感知大意:
快速阅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
1、引入:是啊,妈妈为了保证班级能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匆匆冒雨赶回了家。可小玲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出示引号中的话,打出投影)
(1)冤枉”是什么意思?
(2)小玲为什么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下着雨;快到学校)
(3)句式比较:A、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B、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前一句有层次、有轻重,强调了下雨这层意思,较后句更有气势和说服力)
(2)返顾及1~3节,快速读,看还有什么原因让“我”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患过肾炎、体质弱;路远)
(3)感情读:心疼又略带责备的语气。
3、(1)妈妈也认为走了“冤枉”路吗?从何处可以看出。
(2)出示句式: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
(举一反三,说说该句式的特点和表达作用)(保证演出;不失信)
(3)指名读11~15节,在妈妈心中,还有哪些事也不冤枉?(来不及换衣,冒雨小跑)
(4)句式练习(根据板书填空):
在妈妈心中,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_______也不冤枉。
4、由此可见妈妈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春蚕精神)
5、分角色感情读“口角之争”,师随机指导朗读。
6、小结并启发想像:
为保证班级能正常演出、学生上课不被耽误,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来不及换下湿衣、带雨伞,又匆匆赶往学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壮举,却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
7、领悟结尾的含义:
此刻的雨还会跟平常一样吗?细雨和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相似之处?(蒙蒙细雨,几乎使人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却总是静静地下着,下着,正像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无私奉献着一样。)
五、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作业;背诵最后一节。
六、板书:见说课稿。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重难点:见说课稿。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抽读词语:肾炎冤枉撅着嘴失信
二、揭题:
1、说起下雨时的情景,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雨天的故事。(齐读课题)
2、你是如何理解“蒙蒙细雨”这个词的?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蒙蒙细雨的?(生答后用投影打出,初读)
比较句式:
a、那雨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b、那雨很小,很细。
这两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导读,要求读出雨小雨细的感觉,注意节奏)
三、感知大意:
快速阅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
1、引入:是啊,妈妈为了保证班级能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匆匆冒雨赶回了家。可小玲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出示引号中的话,打出投影)
(1)冤枉”是什么意思?
(2)小玲为什么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下着雨;快到学校)
(3)句式比较:
a、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b、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前一句有层次、有轻重,强调了下雨这层意思,较后句更有气势和说服力)
(2)返顾及1~3节,快速读,看还有什么原因让“我”认为妈妈跑了冤枉路?(患过肾炎、体质弱;路远)
(3)感情读:心疼又略带责备的语气。
3、(1)妈妈也认为走了“冤枉”路吗?从何处可以看出。
(2)出示句式: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
(举一反三,说说该句式的'特点和表达作用)(保证演出;不失信)
(3)指名读11~15节,在妈妈心中,还有哪些事也不冤枉?(来不及换衣,冒雨小跑)
(4)句式练习(根据板书填空):
在妈妈心中,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_______也不冤枉。
4、由此可见妈妈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春蚕精神)
5、分角色感情读“口角之争”,师随机指导朗读。
6、小结并启发想像:
为保证班级能正常演出、学生上课不被耽误,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来不及换下湿衣、带雨伞,又匆匆赶往学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壮举,却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
7、领悟结尾的含义:
此刻的雨还会跟平常一样吗?细雨和教师的工作有什么相似之处?(蒙蒙细雨,几乎使人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却总是静静地下着,下着,正像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无私奉献着一样。)
五、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作业;背诵最后一节。
六、板书:见说课稿。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4、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难点: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合理想象,以《许小燕流泪了》为题,写一段“我”妈妈冒雨赶到学校,将衣服带给许小燕时,老师和同学们的言语和神情。
教学准备:
录音、灯片、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与学生一起欣赏《春雨沙沙》一歌。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1、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春雨沙沙》这首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课文的题目与这首歌很相近。
出示课题《蒙蒙细雨》,齐读课题。
2、你是如何理解“蒙蒙细雨”这个词语的?
自由发言:雨很小,很细;几乎没有声音
在第4课《春》中,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指名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
3、大家都已预习过课文了,文中是怎样描写这蒙蒙细雨的?请大家打开课用“~~~~~~~~~”划出描写雨句子。指名读(有2句)。
比较:(投影出示)
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那雨很小,很细。
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第一句,从视觉、听觉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下得很小。
4、你能不用朗读读出雨下得细、下得小的感觉,注意节奏控制。(指名读,范读,齐读)
这么美的一句话,在课文中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下面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二、初学课文,了解内容,感受教师品质。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反馈。板书:妈妈我
2、这件事虽小,但很感人,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表现了妈妈什么品质?在书中作出记号。
先个人再小组讨论,给充足的时间。
交流,板书:
冒雨小跑
无私奉献患过肾炎
关心学生借制服
要上课
同时引导理解:
A、冒雨路上折回来取制服。请大家估算一下妈妈这天早晨共在雨中行了约多少时间?(约55分钟说50分钟也可以,因为今天妈妈小跑)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第8自然段)
在雨中,行了30分钟,会怎样?(身上会淋得很湿)
书中有没有描写?指名读。
假如妈妈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再计算一次,妈妈这天早晨共走了多少路?20×3÷60×5=5公里
连续走5公里路会怎样?(人很累)
B、妈妈既走得很累,又淋了雨,而且患过“肾炎”,会怎样?我们从课前补充材料的阅读中了解到对妈妈的身体有什么危害?从这个地方可看出妈妈怎样的品质?
全身心扑在教育上,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用一个词归纳一下。(无私奉献)
3、朗读训练
A、正因为妈妈曾患过肾炎,所以“我”对妈妈特别关心,请大家仔细读课文,“我”心情有哪些变化?板书
担心放心惊奇(抱怨)关心
B、先请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再指名读一读相应的段落,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结合比较: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这两句有什么差别?启发想象,假如是你,你会说哪一句?为什么?
前一句有层次,有轻重,强调了天下雨这层意思,较后一句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
小玲对妈妈的埋怨对不对?从中可以看出什么?(看似埋怨,实为关心,衬托出妈妈忘我工作的精神。
读读这个句子。读出既抱怨又关心的语气。
C、而妈妈的语气该是怎么样呢?读读看。
D、分角色朗读第4至15自然段。同桌读读,指名读,分组读。
4、再次理解重点句。
听了妈妈的话,又看着她在雨中小跑渐渐远去的身影,小玲心里会想些什么?
启发学生想象,说话训练。
再次出示: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这句话不但写出了雨下得小而且细,这里“听不见沙沙的声音”和把雨比作春蚕吐出来的丝还有什么更深的意思呢?
结尾也用相近的一句话写雨景有什么作用呢?(与开头呼应,照应课题,语言优美)
赞美了教师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
听不见沙沙的声音:春雨默默地下着。
妈妈正像这雨,无声地培育着下一代;妈妈又像春蚕吐丝,无私奉献,平凡而伟大。
齐读描写雨的两句话。
三、感情深化
1、联系学校实际,说说自己的老师这样的事例。
2、让学生念念收集的赞美老师的诗歌(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乐,无歌词)
3、教师总结:这一首首诗凝聚着学生对老师的爱,多么的感人啊。今天,我们已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了,快要毕业离开母校,你能不能写一首小诗,献给即将告别的母校教师。
学生写作
交流发言。
四、作业:
作业本1、2、5题
附板书:
蒙蒙细雨
我
冒雨小跑担心
无私奉献患过肾炎安心
工作负责借制服惊讶
要上课关心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会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目标之3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读,互相正音。
3、听课文录音,标出不认识与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识记。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生字。
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
教师范写部分生字。(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定)
学生练习写字。
3、积累新词。
漫步开幕分辨融融清脆眺望
4、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
学生模仿朗读。
自由练读。
二、看图学文:
看图理解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第4节)
指名读第4段。
三、学习课文:
1、读读,画画重点词,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交流学习心得。
再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作者的用词精确。
捧着挂着戴着
理解重点句: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这句话把山村比作什么?
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山村如此作比。
小结:这个山村既美丽又神奇,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试背之。
四、作业:
写字、背诵所学段落。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节所学段落
二、新授:
1、想想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读第4节。
3、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
学生齐读。
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指导理解。
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就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的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4、学生在练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节。
三、小结
试概括主要内容。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11
一、背景知识
1、课文记叙的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准备借给班里学生穿的“我”的那件蓝制服。为保证班级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又不耽误学生上课,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来,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取了衣服,又匆匆赶往学校。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主要写妈妈身体不好,冒雨上班,使“我”很为她担心。第二段(第4—15自然段)主要写妈妈发现忘了带歌咏比赛要用的蓝制服,赶回家来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然段)写雨继续下着,还是那么小,那么细。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对妈妈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反映她的崇高精神境界。
2、课文开头、结尾对雨景的简略描写,文字不多,作用不少,应启发生领会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课文中那些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要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找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经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难点: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阅读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题,质疑。
(1)出示课题。
(2)课文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题目?等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觉得“妈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讨论、交流上述思考题答案。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根据人物——妈妈的出场、退场考虑段落的划分。)
(4)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注意带点字的写法。
肾炎:比较字形肾——览。
冤枉:上面不要多点,下面不要少点。
撅着嘴:分析右边的部件。
(2)说说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这么担心?
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要点:
①妈妈至少要在路上淋15分钟的雨。②妈妈身体较弱。
③“我”帮不上妈妈的忙,只能干着急。
(2)比较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
①那雨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②那雨很小,很细。
(第一句是个比喻句,对雨作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雨的特点,使句子表达得更有美感。)
(3)概括段意。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4—15自然段。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并体会课文中写雨句子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4—15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写雨句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课件出示课题。
2、解题,引导学生感受蒙蒙细雨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写雨小的两个句子,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写雨的句子,体会雨小和细的特点。
3、交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妈妈许小燕)
三、再读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朗读课文4—15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2、交流反馈。
(1)重点指导: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
抓“斜”逐层理解、体会妈妈的品质。(板书:斜)
A、学生表演斜的眼神。
B、小组合作,探究“斜”的原因。
C、汇报交流:
预设原因一:“忘就忘了呗!”
预设原因二:“冤枉路”
预设原因三:“再说,天还下着雨!”
……
D、小结“斜”字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并激情导读。
(2)略读写妈妈动作的句子,再次体会妈妈的品质。
3、导入课外材料《为了那一份爱》中一位老师的内心独白,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板书:老师学生爱)
四、情感升华,拓展训练
1、理解写雨句子的含义。
2、回读课题。
3、激情写话。(音乐)
(1)以“我想对说。”进行写话训练。
(2)交流,评价。
(3)拓展。出示《老师》这首诗,引导学生激情朗读。
(4)布置课外作业,搜集赞美老师的诗歌、散文等。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1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内容。
难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13个生字。
2、 通过有序地观察图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物复苏、作物生长的季节;春天,更是孩子们沐浴科学雨露的大好时光。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奉献,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蒙细雨》这篇文章。看看藏族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
指导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要求: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干什么?
(3)她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在雪山脚下的`一座小学校里,一位藏族女老师正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课)
3、总结看图方法。
(1)老师叙述:怎样观察一幅图画呢?首先要按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的内容,其次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观察。
(2)同桌讨论: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主要画面到次要画面或从次要画面到主要画面)
三、对照图画,自学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画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四、看图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图画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画出直接描写图画的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那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正在播洒着科学文化的雨露,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儿,每过雨露中的桃花,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3、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你们知道这位辛勤的藏族女教师是如何播洒科学文化的雨露的吗?我们明天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漫步花瓣藏族翅膀水滴天幕
2、指名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情感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1)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在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确。
从“捧着”“滚动着”“挂着”“戴着”这些词可以看出用词十分准确、恰当。
(4)理解重点句。(幻灯片显示)
(5)“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这句话把藏族山村比作什么?
(比作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6)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美丽而又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自愿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品读感悟,了解教师里的春雨
1、再看挂图,想像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
3、投影出示句子。
“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
(1)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学生在练习朗读、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春雨中的藏族山村,不仅景色美,人更美。你们体会得到吗?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14
一、揭题。
二、范读课文,思考。
要求:1、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听准字音,注意生字字形,在疑难之处做上记号。
三、检查,反馈。
1、学习生字新词。
肾炎歌咏撅着嘴冤枉
(朗读,“冤”查什么部首,再查几画)
2、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妈妈一件什么事?
3、齐读:写“我”那当老师的妈妈为了一位学生,冒雨赶回家里取一件蓝制服,又匆匆赶住学校一件事。
4、指导分段。
(1)哪几小节直接写妈妈?
(2)按妈妈在不在场把课文分为三段。
四、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要求:
(1)想办法读好我和妈妈的对话。
(2)用线划出直接写出了妈妈的品质的一段话。
2、理解句子:
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演出呢?”
(1)齐读句子。
(2)妈妈答应谁一件什么事?
(3)“失信”是什么意思?妈妈有没有失信,从哪里看出来?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回来的?
3、说话练习:
天上飘起了蒙蒙细雨,妈妈加快了脚步,快到学校门口,突然,妈妈看到(),想起()。她停住了脚步,心想:(),于是,她()。
4、“我”同意不同意?
5、出示句子: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1)什么叫“冤枉路”,我有什么理由说这是冤枉路?在这句话中找找。
6、比较句子: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7、你支持谁的理由:小玲为什么这么说,说说理由。妈妈说这句话时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斜)
体会“斜”的含义,感情朗读。
8、理解句子:“妈妈取出蓝制服塞进提包,转身就走。”
师:把“塞”改成“放”行不行?
师:妈妈为什么而急?
朗读指导。
9、指导朗读妈妈的其它语言。
(1)自读。
(2)指名读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句子。
五、总结,练习。
1、在你的心目中,小玲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人?
2、望着妈妈远去,小玲心里又想说什么?
我倚在门边,望着()。心里又是(),又是(),想起(),我真想对妈妈说:“()”。
3、把小玲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
◆课时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幻灯片等。
◆课前活动:
考考大家积累的词语是不是很丰富。(板书:雨)
谁能给“雨”组词?越多越好!
在这些词语当中哪些词表示雨下得很大很大?(让学生在黑板上划出来。如: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雨,暴风骤雨,雷雨,雷阵雨……)
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蒙蒙细雨(出示课题)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现在老师把“课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感受意境
(1)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2)雨是不大,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那蚕吐出来的丝。
1、指名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句描写蒙蒙细雨的句子。
谁能把雨读得很小很小?
二、自由读,自学字词
1、蒙蒙细雨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嘴巴里要发出声音,至少要让同桌能听得到,如果有不会读的字,可以问问听课的老师;如果有读不通的句子,可以反复地读几遍;如果想站起来朗读,那你就自己站起来。
2、部分学生读完后出示:
shèn yǒng bei juē yuān wǎng
肾咏呗撅冤枉
●哪些注了拼音的字对你来说不算生字?
肾炎蓝制服歌咏冤枉失信
●哪些没有学过的'词对你来说不算新词?
3、学生交流(字词可同时进行)
(1)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字”和“认识的词”,如:读音,字义,何时学会的,哪儿学会的等。
(2)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尤其是字的间架结构很难把握?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
如:肾,又字的一捺要拉长,下面的月一撇变成了一竖,要写得“瘦”一些,不能太“胖”。
撅,提手旁占的地方很小,右边要特别注意,最后一捺要坚定有力。
冤,上面不能多一点,下面不能少一点,兔字的竖弯钩要往外伸展。
(3)让学生挑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在课文中写1—3遍。
三、操练读,读通课文
1、同学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几次?(三次)
2、每一次所花的时间都一样吗?(教师在“→”上划上三个“?”)
板书如下:
先别急着举手,我估计99%的同学现在还说不出个“所以然”,咱们得把课文读通、读熟,才有可能弄清楚。现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进行操练。
3、课文中有许多句子或段落跟这三次时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请你把它挑出来读给大家听。
朗读指导重点:
①第2自然段(朗读时抓住“担心”)
②第3自然段(朗读时抓住“安心”)
③“忘就忘了呗!”我撅着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比较读:
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1)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2)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一个是“已经快到学校了”,另一个理由是“下着雨”,把另一个理由放在后面,用“再说”连接,表示更进一步,增强了说话的语气,使理由更充足,无可辩驳。
④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读法与上句相同)
⑤“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可临走时给忘了,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读出“自责”)
⑥“妈,您怎么回来了?”我惊奇地望着妈妈,只见她头发上沾满了一层细水珠,衣服也湿了。(读出“惊奇”)
……
四、回味读,留下悬念
1、(指着板书)同学们,这三个“?”都解决了吗?每一次所花的时间一样吗?是怎样变化的?(交流)
时间一次比一次少,也就意味着妈妈行走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板书如下:
2、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从“家”到“学校”走了三次,而妈妈患有肾炎,身体又不好,怎么会一次比一次快呢?
估计会说前四点:
(1)蒙蒙细雨——天气不佳
(2)“来不及了”——心里着急
(3)“马上要上课了”——时间很紧
(4)“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遵守诺言
(5)对工作高度负责
(5)一心为学生——主要原因
3、同学们,今天我们只是初读课文,这三次时间还研究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没关系,咱们下节课再深读课文,这三次时间与妈妈的精神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咱们要把它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彻彻底底!下课。
◆结束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15
一、古诗引题,感受意境
1、前几天我们学了几首古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中,哪两句可以看出这雨很小很小?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跟雨有关的。(板书课题:蒙蒙细雨)
2、指名读课题。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句描写蒙蒙细雨的句子。
(1)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2)雨是不大,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那蚕吐出来的丝。
谁能把雨读得很小很小?再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蒙蒙细雨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初步感受
2、同学们,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几次?(三次)怎么走的?
2、每一次所花的时间都一样吗?(教师在“→”上划上三个“?”)
先别急着举手,咱们得把课文读通、读熟,才能弄清楚。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交流,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能把它来读一下吗?
检查朗读
3、时间一次比一次少,也就意味着妈妈行走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
板书如下:
三、教学第二段。
1、妈妈匆匆而来,又匆匆地离去,可在这匆匆之间,母女之间还是有了一段短短的`交流。自由读4—15节,要求:想办法读好我和妈妈的对话,边读边想:从这对话中,可看出妈妈是怎样一个人?
2、理解句子:
(1)师:蒙蒙细雨中,再5分钟妈妈就可以迈进学校的大门,可她却又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妈妈的解释。
出示“下午我们班要参加┄┄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
妈妈想到答应许小燕的事自己却忘了,她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自责”)
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2)“我”同意不同意?
出示“忘就忘了呗!”我撅着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指名读
什么叫“冤枉路”,我有什么理由说这是冤枉路?在这句话中找找。
比较句子: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一个是“已经快到学校了”,另一个理由是“下着雨”,把另一个理由放在后面,用“再说”连接,表示更进一步,增强了说话的语气,使理由更充足,无可辩驳。)
指导读。师: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3)女儿的话似乎是无可辩驳,可妈妈同意吗?从哪个字可看出来?(斜)
妈妈的理由也很充分,出示“妈妈斜了我一眼:“答应……演出呢?”
师:你能读出妈妈的坚持吗?指导朗读。
(4)妈妈冒雨返回家为学生许小燕取参加演出的蓝制服,对这件事,母女俩的看法各不相同,我们能读出他们的坚持吗?分角色朗读
3、谈话深入理解。
(1)你同意谁的观点?(举手表决),现在我们来作一场辩论,同意妈妈的为甲方,坐在这边,同意小玲的为乙方坐在那边。(学生互换位置)
你要从文中找出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辩驳对方的观点,时间五分钟。注意:辩论时热烈的,但也要注意用词的文明。
(2)时间到。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辩论虽然还是不分胜负,当老师觉得你们都很有道理。的确,小玲会这样对妈妈说,也是出于一位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妈妈患有肾炎,这样做对她身体不利,老师在付出的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妈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让人敬佩啊,此时,妈妈的心中装着班级的荣誉,装着学生的翘首等待,却唯独忘了她自己,她患过肾炎,身体不好,这样来回地在雨中跑,而且一次比一次快,真不令人担心呢?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音乐起)
师:雨还是不停地下着,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没有声响,轻柔地滋润着大地和人心。小玲望着妈妈的背影在雨雾中远去,她觉得妈妈背影此时是如此的高大,不禁鼻子一酸,心头涌过一阵热浪,“啊,妈妈我想对你说……”小玲心底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情感迁移
同学们,你们就快小学毕业了,在这校园里,老师与你们朝夕相处,老师曾为你们的胜利而欢呼,为你们的进步而喜悦,也曾为你们的淘气而感到心力交瘁。在这堂课的尾声中你有什么话想对曾教过你的老师,或全校的老师说吗?要知道,也许你的一声问候,你的一声赞美,你的一声谢谢,你的一声“对不起”,老师听了会热泪盈眶,会感慨万千,会终生回味。现在就让老师来倾听一下你的心声吧!(音乐起)
最后,全体起立,一起来说(大屏出示)“老师,您是蒙蒙细雨,润育着我们的心田。谢谢老师!”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蒙蒙细雨教学设计01-19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7-11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08-23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赛马》教学设计09-04
《泉城》教学设计09-18
推敲的教学设计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