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经典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用不同叶形组合、粘贴,形成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装饰。
2、学习拓印的方法与技巧,在绘画与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3、通过欣赏与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拓印的痕迹清晰、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
进行创造性的联想与组织,画面富有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手中的树叶,了解叶子的构成。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这些是什么?
(树叶)
师:对,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树叶。大自然太神奇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小小的树叶形态万千!同学们想一想,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哪几部分?
生:叶片、叶柄、叶脉。
2 、结构之最
1)世界上最长的叶子——亚马逊棕榈
师:大家看!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叶子,它是南美洲的亚马逊棕榈,一片叶24、7子连柄带叶有米长,竖起来有七层楼房高。
2)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叶子——百岁兰
师: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叶子,叫百岁兰。它是生长于沙漠的一种植物,能适应极端天气,还有防沙固土的特点。
3)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播放幻灯片:秋天树叶纷纷飘落)美丽的叶子来到了我们身边。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颜色、叶脉有什么特点?
(学生畅所欲言)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美术形式留住他们的美丽呢?
(出示幻灯片:绘画、摄影、泥塑、剪纸、手工石头画、工艺挂件)
师: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呢?大家请看!
4)出示课题。
教师拓印树叶,印出课题。
二、新授
1 、初步探究与尝试
2、拿起一张小小的'白纸,选择一个颜色,也尝试着用拓印的方法印出一片美丽的叶子,印完之后说一说怎样才能印出清晰的图案?
(1)学生拓印一片树叶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找出印记不清楚的原因:轮廓印的不清晰、力度不够等等。
2 、树叶组合练习
师:单独拓印一片叶子缺少了趣味性,把多个叶子拼摆想象才更加有趣呢!
1)课件出示问题:想象一下他们的形状像什么?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播放动画,见证奇迹:金鱼和女孩
3)欣赏拼摆树叶(分钟)
(1)欣赏树叶组合,还有更多精彩!
(2)学生尝试拼摆有趣的图案
师:你还有更好的创意吗?马上用你自己的树叶摆一摆,变一变吧!
(3)小组之间说一说你的创意。
4 、教师示范(播放微视频)
(1)观看步骤演示
师:于老师也制作了一幅树叶树叶拓印画,想不想欣赏一下?(分钟)
在看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拓印画的步骤有哪些?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说一说制作步骤、步骤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板书
步骤:
①设计与拼摆(将树叶反过来,叶脉的痕迹比较明显,用双面胶固定)
②覆盖一张纸并对齐固定(用小夹子将两张纸固定住)
③用油画棒或彩铅涂色(用笔要倾斜、轮廓要清晰、力度要略大)
④想象添加、完成作品(按照形象添加有联系的背景)
三、作业实践
将自己搜集的树叶进行联想,拼出一幅画并拓印下来。
出示要求:拓印清晰,想象丰富,画面饱满、生动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
四、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于黑板展示区,采用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评价作品,指出优缺点。
五、课外知识拓展
(1)课件展示叶雕作品及树叶上绘画的作品等。
(2)小结:
师: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勤于动手的意识。树叶虽小,却是大自然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植物,保护大自然!
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十二生肖的相关艺术作品,了解民俗知识;尝试运用变形、组合、盘绕、重置、添画、装饰等手法表现生肖联想的内容。
2.通过观察、讨论、理解,发挥想象,尝试多种表现方法,进行十二生肖的创新表现,提升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3.关注祖国的民俗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并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运用变形、组合、盘绕、重置、添画、装饰等手法表现生肖的联想。
难点:创作出构思巧妙的生肖联想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毕加索的作品《公牛头》,并提问: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动物?能否看出来它是由哪些生活中的物品组合而成的?(牛头;自行车坐和自行车把)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物品在不经意间一看,就会变成一些好玩又巧妙的形象。比如天上的云看起来像奔跑的羊群,盘绕的麻绳看起来像金环蛇,其实这就是联想的乐趣,本课我们就来试试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联想成十二生肖。顺势导入课题《生肖的联想》。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生肖的由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十二生肖都有哪些?(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教师总结: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久而久之十二生肖成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符号,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根据它们的形象而设计的各种物品。
2.生肖的外形特点
十二生肖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鼠、兔、鸡的外形较小;牛、虎、马、羊、狗、猪都有四个蹄子,体型比较强壮;猴子外形像人,看起来很机敏;龙和蛇则都有长而灵活的身体。
3.表现手法
(1)变形、组合
展示作品《香蕉皮小狗》和《红萝卜老鼠》,并提问:
①这两件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动、形象、有创意)
②艺术家是如何表现的'?(改变了香蕉皮和胡萝卜原本的外形,特别是红萝卜老鼠还运用了组合的方式)
③通过改变生活中的水果、蔬菜的外形,还能联想到哪些生肖?(由长长的苹果皮能联想到蛇;将橙子的果肉拆解、重组可以联想到大公鸡;掰开的圆白菜叶子和圆白菜组合在一起,能联想到憨态可掬的猪等)
教师总结:联想新事物时,可以结合色彩、外形等特点展开。
(2)盘绕、摆放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日用品(耳机、铁锅、鼠标),请学生派代表上台试着摆放位置,并说一说它们像十二生肖中的哪些动物?
学生尝试摆放后,教师总结:盘绕后的耳机像蛇;将铁锅锅盖错位摆放后,看起来很像小狗;放在墙边的鼠标像老鼠。
(3)添画、装饰
教师展示作品《公鸡》并组织学生以同桌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①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大公鸡;高昂的头和翘起的尾巴,身体还有红、蓝、黄三色羽毛)
②这位艺术家应用了什么手段进行创作?(用手比“六”,再在大拇指上添加了鸡冠、中间三根手指涂上了不同的颜色进行了装饰)
③你还能表现出哪些可爱的生肖形象?(将手指四指并拢,大拇指收进掌心,连同手臂一起画上金色和黑色的圆环,就能表现蛇的形象;将中指和食指伸直,其他手指握拢,添上黑色眼珠和白色毛发,就是兔子的形象)
教师总结:添画的方式可以装饰我们的联想内容,让作品更加生动!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利用眼镜的摆放,表现兔子的造型。
1.将眼镜的镜腿交叉摆放;
2.用黑色的笔画上兔子的眼睛和鼻子;
3.一只用眼镜联想的小兔子就完成了。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自由展开联想,自选材料,不限手法,动手将联想的结果表现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2.举办“生肖联想会”,请同学自愿分享并介绍自己的成果。其他同学从形象、选材、创意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评析,最后自由分组,结合作品创编一个生肖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如《仙人掌兔》内容——兔子,选材——仙人掌,手法——变形、组合;《小老鼠》内容——老鼠,选材——树叶,手法——组合、粘贴、添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生活中的事物都能通过联想变成更有趣和更有用的物品。鲁班将砍伐工具与草叶上的小细齿联系起来,为建筑工程提供了便利;著名音乐家莫可里从龟壳里发出的声音与乐器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世界上无数人陶醉和享受的西方著名乐器。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展开联想,多动脑,勤思考,为美好的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2.课后请同学们将本课的学习成果带回家,与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创意。
美术教学设计3
细细的、慢慢地绘画,体现出你很有耐心,若在用色彩上自信些,迅速些,一定能画出更美的作品,加油!
你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作画认真、细心,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大胆去画吧,绘出你心中最美的图画。
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上课很认真,画画有一定的基础,画面效果不错,老师期待你更漂亮的作品。
接受能力强,能积极主动参与绘画,画出自己的想法,色彩鲜艳,若能再画得大气些,画面会更精彩,相信你一定能行。
你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对绘画有兴趣,画画大胆,效果不错,继续努力,相信会更棒。
通过学习,进步很大,能独立完成绘画,且无论造型还是涂色都越来越好,继续坚持,你会更出色。
可爱的你,通过学习进步不少,技能和思维都有提高,若能自信的表现,独自完成绘画,相信一样能画的好。
你很聪明,很有自己的想法,上课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但只有想法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技法,努力吧。
无论是绘画水平,还是课堂纪律均有很大的提高,继续加油,展现自己最棒的,让大家更喜欢。
你是一位聪明可爱的孩子,想象丰富,绘画大胆,若每次都能专心,作品一定会更精彩。
你是一位懂事的小孩,接受能力强,绘画天天有进步,继续坚持,会越来越好。
细腻、小巧的你在作画中体现出你的灵气,在每一次细心绘画涂色中展现了你求知的渴望,不错,大胆表现吧!
你进步很大,原先不敢下笔,现已能大胆去画,而且画得很不错,继续努力,专心绘画,会有更出色作品。
对绘画有兴趣,接受能力强,每次的绘画都很认真,想象丰富,大胆表现,只是涂色上需再细心些。
你是一个聪明的小机灵,绘画中有独自的想法,若用色上也能坚持认真涂好,相信你的作品一定很出色。
作画认真,细心,想象丰富,若在涂色时再迅速些,会更展现出你的优势。
上课表现不错,通过努力学习,进步很大,不但能独自绘画,且会越画越好,继续加油!
你是个活泼的孩子,画画大胆,动作很快,希望以后多观察多思考,把所学的东西静心画下来,一定更棒。
作画能力强,能不受约束,充分发挥想象,富有绘画激情,若在涂色中再细心认真些,会更棒。
细腻、小巧的你在作画中体现出你的灵气,画面内容丰富,构思独特,想像能力强。
你活泼、大胆,线条流畅,能很快完成绘画,且画面中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若在涂色上再细心些,画面会更精彩。
有一定的绘画能力,每次都能很快接受,希望在造型和涂色上大胆些,体现出你的自信心。
你是个接受能力强的孩子,每次的绘画都很认真,画面清爽,色彩鲜艳,有一定的.绘画天赋。
每次作画都很自觉,就是胆子还小了点,总不敢大胆的表现,画面内容太小了,希望你能大胆地去尝试,越画越好。
接受能力强,一点就通,画面中充满着你智慧的光芒,飞扬的画笔显露出你与众不同的思维,富有个性。
你是位懂事而有个性的孩子,上课很认真,画画也很大胆,动作很快,希望今后能更出色的表现作品。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上课表现不错,画面丰富,线条大胆流畅,色彩鲜艳,坚持下去,把自己的画打扮得更棒。
线条大胆流畅,色彩鲜艳,构图完整,画面丰富,有一定的绘画天赋,继续努力。
作画认真,画面清爽,色彩鲜艳,洁净又不失灵气的图画,展现了你的绘画特色。 每一次作画都很认真,进步很大,无论在造型还是色彩上都有很大提高。
绘画有进步,且有自己的绘画风格,画面大气,色彩鲜艳,妙趣横生,有一定特色,继续努力,争取越画越棒。
通过努力学习,绘画有进步,只要大胆的描绘,努力加坚持,相信你一定很不错的。
课堂上积极活泼,认真绘画,有进步,若能尽量地丰富作品的内涵,那样作品就更加棒了。
有上进心,每一次都能专心绘画,且越画越好,有进步,坚持下去,大胆表现,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你是个活泼的孩子,上课表现不错,想象丰富,若在涂色时再迅速些、专心些,会更展现出你的优势,加油!
作画能力强,能不受约束,充分发挥想象,富有绘画激情,继续加油!
上课认真,细心作画,若能更大胆些,效果更佳,相信你会继续努力。
你画画认真,就是胆子小了点,如果绘画的时候再放开一点、不要那么拘谨,你一定会画得更好。
很直爽,进步很大,运笔大胆流畅,一点也不缩手,体现出你的童真稚趣,若再加点耐心定会更棒。
活泼的你,绘画有进步,若在绘画中再耐心、认真些,作品一定会更棒,而且绘画中要遵守纪律,以免影响他人,继续加油。
每次都能积极参加,上课认真,画画有想法,就是缺少点胆量,希望你大胆地去尝试。
画画大气,有进步,只是有时乱用记号笔不注意涂色而影响画面,相信你会努力的,认真画画,画出更美的作品。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上课认真,画画细心,画面有一定基础,希望今后在绘画中再放开些,展现自己的自信心。
你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上课认真,作画也很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你会绘出更优秀的作品。
美术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听觉,感知歌曲旋律,尝试初步记忆、理解歌曲内容,通过思考加工,用语言表述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并尝试大胆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所想。
2、通过听听、画画,培养学生的感官、理解、想象、表述创作能力。
3、让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增加集体合作意识及生生协助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把感官所听到的内容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难点:把抽象的感官所听到的内容用画笔描述表现。
三、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笔或其他绘画工具的.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个、儿歌一首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是否齐全。)
2、 导入
出示“月亮小精灵”情景对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上课了?
生:月亮小精灵
师:月亮小精灵告诉黄老师,它上次跟你们一起上课非常的开心,所以今天不请自来了,请同学们用掌声欢迎月亮小精灵吧!
生:掌声……
师:月亮小精灵今天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课题,请同学们睁大你火眼晶晶的大眼睛看看它今天带来了什么有趣的课题。
3、 授新课
出示课题——听听画画(生齐读课题)
师:月亮小精灵说今天它不仅带来了有趣的课题,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考考你们看看谁是千里耳,谁的耳朵最灵。
出示课件——谁的耳朵最灵?(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
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学生听儿歌的同时要求学生初步记忆儿歌内容。)
出示课件——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结合所听儿歌及教师指导,用语言表述所感知到的儿歌内容。及时表扬耳朵最灵的同学们。)
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加深学生理解及记忆能力。
出示课件——神奇小画童激励学生作画热情
神奇小画童:呵呵……你们的耳朵灵,我的画笔更灵,我的神奇小画笔可以把耳朵听到的东西画出来,你们能么?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么?
生:能……(回答得声音很自信)
师:好,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神奇小画童的神笔,现在你们就证明给它看吧!
4、 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时,连续播放儿歌《数鸭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进行描绘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记忆及想象,尽情描绘表达。 )
5、 评画(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评比,评选今天的小画家。)
6、 结束课堂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二年级美术《听听画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帮助!
美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智育目标]: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素质发展目标]: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的生动表现。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设计绘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出示骨架人物模型,请学生摆出动态,观察动态特征。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3、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三、学生创作:
1、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
2、交流展示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
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
3、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是如何表现着几点的。
四、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1、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
2、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五、作业展示,评价。
1、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教学反思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培养学生的对运动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教学中,采用:欣赏感受——引导回忆——综合体验——观察分析——欣赏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的教学程序。运用骨架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人在运动时的体态特征,让学生理解人体的骨骼运动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绘画时教明确人物各个部分的具体形态。然后我利用动态骨线的简单结构概括人物的基本动态,在骨线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人物动态的画法。通过简单了解人物动态趋势,运用动态骨线来帮助绘画,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人物表现方法,降低绘画难度。但是教学引导未能针对学生格式化的固疾加以深入,使学生出现了眼高手低得现象。
美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爱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
[智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带穿编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纸带穿编
[素质发展目标]:在学习中体会穿编这一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 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准备
课件 范例
一、 欣赏导入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
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幻灯出示课题
1、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
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看图小组自学讨论穿编方法,并提出问题。
讨论穿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并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做篮子。
2、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
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难度不在于纸带的穿编过程,而在于纸带的制作过程,将整张的彩色纸裁剪成宽度均匀的纸带,实在是非常难为四年级的学生,所以我将这一步骤请学生在家里完成,可以让家长指导,这样课上就可以节省时间,直接进入穿编步骤。学生对穿编的过程很有兴趣,但是毕竟是学生作品不能制作出非常精美的作品,为了让学生对穿编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在下课前展示了民间精美的穿编工艺品,作为课后的拓展,让学生理解艺术是在生活中创作出来的,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中的美。
美术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同学们掌握色彩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感知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方法:启式法、观察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图片、教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同时对比、连续对比与明度对比。
1、同时对比。
两种色彩同时并置在一起,对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得更红,绿得更绿;黑和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等,都是在同时对比作用下产生对比效果的。
2、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和同时对比都是由视觉生理因素作用发生的视觉色彩现象。同时对比是指在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连续对比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过程中,在不同颜色刺激之下的对比。
例如,我们在阳光下长久凝视一张大红色的海报,当你转动眼睛看周围的人时会觉得他们的脸色很绿;当我们在暗室洗印黑白照片,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时,会觉得正常光线变得很冷。视觉残像也属于色彩的连续对比现象。
掌握连续对比的规律,减轻紧张工作条件下所造成的`视觉疲劳,设计师利用它来加强视觉传达的印象。
3、明度对比。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饱和的紫色和黄色,一个暗,一个亮,当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时,视觉上不仅能分辨出它们的色相不同,还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有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
二、纯度对比。
鲜艳的红色与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能比较出它们在鲜浊度上的差异,色彩的这种鲜浊上的性质的比较,称为纯度对比。纯度对比既可以体现在单一色相中不同纯度色的对比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同色相的对比中。纯红和纯绿相比,红色的鲜艳度更高;纯黄和纯黄绿相比,黄色的鲜艳度更高。当其中一色混入灰色时,视觉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的纯度差。黑色、白色与一种饱和色项对比,既包含明度对比,亦包含纯度对比。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降低饱和色相的纯度。
混入无彩色
美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绘的特点。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3.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正式学习绘画之前,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具有美术特有的审美思维,即想法,这节课所要带领学生学习的就是一个多角度的观察能力训练为接下来的想法养成做铺垫。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多角度观察的方法。
2.难点:用多角度观察去表现物体。
四、课前准备
1.教具:教材、课件、音乐、板书、叶子道具、示范
2.学具:深色硬笔、图画纸、叶子道具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①.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播放从水底往天空拍摄的摄影作品,学生欣赏。
②.学生谈感受:跟以往不一样的视角……井底之蛙,青蛙的视角……世界变的不一样……
师:那么今天我们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表现一样物体。
2.新授:
①.打出课题《多角度表现物体》。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就放在桌上,现在可以打开了。
学生拆礼物
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色彩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美感;掌握并体验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
2.通过欣赏对比与探索体验,了解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与民间美术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能够运用民间色彩搭配的特点设计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或创作一幅装饰画。
3.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劳动人民创造美的智慧,体验并尝试创造美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特点。
难点: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春节期间各地会有些什么民俗活动?
学生自由作答,回顾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民俗习惯如:贴春联、窗花,赏花灯、舞龙活动等。教师引导总结:这些都属于民间美术作品,都出于劳动人民之手。
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祈福迎祥、求吉避凶的民俗心理,它用最具乡土味的、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中国民间美术重视视觉效果,设色讲究,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同时又兼顾色彩的'调和,表达出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从而引出课题《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
环节二:直观感知
(一)走进民间美术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从主要的六个方面向学生简要介绍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观看欣赏回顾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中国民间美术大致分为哪些类别?
学生观察归类,教师总结:玩具类、剪纸类、染织刺绣类、木版年画类、风筝类、面具类等。
通过分类欣赏,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个较全面、清晰的了解,并在欣赏过程中,感知民间美术材料的特质美、色彩美、表现形式美等,从而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感受魅力色彩
教师出示陕西泥塑《挂虎》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老虎照片,鼓励学生观察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老虎与生活中的老虎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与造型等方面入手分析,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色彩搭配上以对比色为主,且用色大胆,多为纯色,造型夸张。
教师继续出示民间美术作品《万象》以及《小花猪》,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万象》的色彩是怎样搭配的?《小花猪》运用了什么色彩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补充:《万象》多运用了邻近色和渐变色;《小花猪》则以对比色居多,且以大红色为主,这样做为了突出吉庆有余的美好寓意。
通过比较生活中的老虎与民间玩具中虎的不同,分析几件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方法;引导学生更一目了然的了解民间美术作品色彩的运用特点,接着深入分析几件民间作品的色彩搭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作品的能力。
环节三:深入分析
教师展示一组各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玩具《布老虎》、年画《莲年有余》、布艺《耄耋纹耳枕》、泥玩具《花牛》以及刺绣《苗族绣片》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民间美术在色彩搭配上有哪些规律可循?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总结:多选用纯度较高的色彩,以取得喜庆热闹的效果;强调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用中性色,如黑色衬托或分隔,达到色彩的和谐之美。
环节四:实践展评
教师课件出示课堂练习要求: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张五彩鸟的色彩搭配或一幅织锦图案的色彩搭配练习。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加以巡视辅导,提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色彩的搭配以及画面效果。
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五:小结拓展
由学生大胆进行本课重点内容的梳理,教师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有关的民间美术作品或资料;尝试用刺绣或剪纸等方式,做一件小饰品。
美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球体的特征。
2.利用废纸等材料制作彩球,并组织好活动。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其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废纸等材料制作彩球。
教学难点:制作出有个性的彩球。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件,彩球一个
学具:废报纸、彩纸、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准备情况和组织纪律。
二、 谈话导入
1.老师:小朋友,你们平时用完的废纸都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烧掉,扔到垃圾箱里……
老师:现在呢,让我们一同观看一段录相,看完之后,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2.放录相(废纸在大街上满天飞,环境受到污染)
3.老师:看完录相,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废纸也是一种污染,生活在那里的人成天跟废纸打交道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废纸也是白色污染,那里的人们不爱护环境,随地乱扔纸屑,使得废纸满天飞,环境变得极为差,一点也不美。
老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要爱护。现在南昌正在创建美丽的花园城市,那么让我们变废为宝,把身边的废纸变成一个个精美的彩球,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揭示课题:彩球滚滚
三、新授
1.出示课件一(不同的彩球)让学生仔细观察。
(1)提问: 你们觉得这些彩球有什么特点?(圆形、色彩鲜艳、设计不一)你最喜欢哪个彩球?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彩球的色彩、图形来讲)
(2)除此之外,你能设想出其他的彩球吗?(先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 指导学法
(1)出示一个彩球,提问:大家想想这个彩球应该怎么做?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3)根据学生讲的情况,相应地出示课件
二(制作彩球的过程见书P14)
1. 先拿一张废报纸浸湿后挤干,反复揉搓成一个球体。
2. 当报纸揉成球体时,再将其他报纸进行外包装(涂表一层)。
3. 按自己的设想利用各种色纸进行最后一层包装,使其外表美观。
4. 学生进行制作
练习时注意巡视:
(1)彩球的大小
(2)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搭配
(3)作业干净,胶水贴牢固
(4)作品展示
先小组里展示,再各派出最好的一位同学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最后颁布一、二、三等奖并发奖品。
四、 游戏竞赛《打保龄球》
规则:将全班分成两组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距离水平线2米远的地方依次排列9个汽水瓶(见图)并标明得分。选手在比赛时,如果打倒了其中一个瓶都可以加分,累积分数最高者,为胜者。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制作彩球,同学们有的做了西瓜,有的做了葡萄,有的做了猪八戒……大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都很出色,不仅做得好,而且都玩得很开心,使我们的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
美术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选自湘版高中美术教材高中绘画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上课课时为1课时。本课是有感于5.12大地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中用绘画进行心理创伤恢复的艺术治疗法。绘画治疗是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的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过程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我们虽然不在受灾区,但是现在的高中生都承受在着来自生活以及自身的极大压力,或多或少的产生某种孤独,压抑,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如果美术课上学到的技能能成为出现心理问题时排解压力的一种艺术手段,那就是真正的让了美术走入了学生的内心,所以本课尝试从绘画流派中最为自由的抽象绘画进行分析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抽象画并能利用画抽象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内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抽象画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
a、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欣赏能力
b、培养学生对抽象画的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教导学生用绘画的手法排解内心的压力与迷惘,用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初中的美术课程中已经有过基础绘画知识的训练,在高一的美术课程中对点线面,光影和色彩知识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很快的进入绘画的情绪感受活动中,通过感受艺术作品来对抽象画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利用画抽象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内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什么是抽象画的基础上真实的毫无顾忌的画出自己的个性与情感
教学准备
老师:抽象画图片优秀范例音乐资料
学生:油画棒图画纸
教法学法
教法
1、观察发现法
在作品的赏析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赏析图片,说出感想。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习的内容。
2、情境创设教学法
在用抽象画进行创作的板块中,设置"假设我是映秀中学的一名幸存学生"这一特殊创作情境,并利用播放地震图片和节奏缓慢的音乐诱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和创作。
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做到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欣赏毕加索的系列
毕加索终生喜欢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体形庞大,有血有肉,威武雄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画的牛越来越突显筋骨。到他八十多岁时,他画的牛只有瘳瘳数笔,乍看上去就象一副牛的骨架。那些牛的外在的皮毛,血肉全没有了,只剩一副具有牛的神韵的骨架了。
毕加索的"牛",从具象慢慢的抽离成几根线条构成的极其简洁的牛的象征。
先请学生谈欣赏后对这一系列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老师总结。
总结:抽象画比写实性绘画更夸张,变形。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更具表现力和震撼力。
欣赏分析
1、课件演示作品蒙德里安
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
老师介绍该画作者的生平背景及艺术风格特点(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欢快活泼节奏分明的爵士乐,并配合跳动的音波线帮助理解感受)
构图→整齐排列的色块→节奏感
形式→无数的色块组成的彩线结构饿跳跃其中的小块面→快乐,明亮并生机勃勃充满音乐感
色彩→红黄蓝色的色块→明亮快乐幸福
小节: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也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
2、课件演示作品蒙克作品
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
老师介绍该画作者的生平背景及艺术风格特点
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相关的绘画
蒙克:"尼斯,1892年1月22日,我和两个朋友还在散步,太阳已快下山了,天空突然间变得血一样红,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气息,我止住了脚步,轻轻地倚在篱笆边,极度的疲倦已使我快要窒息了。火焰般的云彩像血,又像一把把利剑笼罩着蓝黑色的挪威和城镇。我的朋友,他继续独自地走着,而我却呆呆地站在那儿,焦虑使我不停地发抖,我感到四周似乎被一声巨大而又不断的尖叫声震得摇摇晃晃。"
构图→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动荡感
形式→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毛骨悚然
色彩→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红色的天海面阴暗处的紫色→郁闷
小节:抽象艺术的第二大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
动手画(多媒体播放悲伤沉重的音乐,展示5·12地震图片)
老师设定特定心理背景,想象你是5·12大地震中映秀中学幸存学生中的一员,你现在如何通过画笔表现内心情绪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请学生配以文字描述画中的想法,表达画面心情
五、拓展训练:
听音乐,画心情(自主命题,自由创作)
热烈欢快的
深沉悲壮的
梦幻飘渺的
疯狂激烈的
六、总结
抽象画有非常强烈的情绪语言,而且不同水平的创作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感受创作出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不同层次的抽象画。
美术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正确的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2、幼儿初步掌握中锋、侧锋的运笔法,并尝试表现出浓、淡墨变化;
3、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范画:螃蟹。
2、毛笔、墨汁、颜料、调色盘、笔洗、垫纸、吸水巾。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打一动物)谜底:螃蟹
二、展开
1、出示范画,引发幼儿作画兴趣。
(1)提问:“这是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螃蟹”,说出螃蟹的主要特征;
(3)教师用正确的词汇小结螃蟹特征。
(4)提问:“这叫什么画?”引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2、教师示范螃蟹的.画法
(1)教师演示身体的画法——淡墨侧锋画身体;
提问:“老师是如何用笔的?”引导幼儿观察侧锋的运笔法。
(2)教师演示螃蟹“螯”的画法——浓墨中锋画螯;
--画螯时和画身体用笔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中锋的运笔法。
--画身体的墨色和画螯的墨色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对比后,感受浓、淡墨的变化美。
(3)请幼儿画出螃蟹的腿和眼睛,教师重点点评执笔。
(4)教师小结螃蟹的基本画法。
(5)启发幼儿说出可以添画的景物。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注意指导幼儿执笔及运笔方式;
(2)启发幼儿添画相关事物;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衣物的清洁,养成良好作画习惯。
4、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1)请画好的幼儿将画贴在板面上,相互欣赏;
(2)请个别幼儿说说小螃蟹(作品中)在做什么?教师点评;
(3)教师粘贴“快乐的小螃蟹”字样,构成一幅完整的展览板,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学设计13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重温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制作课程表
2、培养探索美、追究美、创造美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程表的设计及构成形式。
教学难点:
课程表设计的细节构思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以美激趣:
1、师生共同分析旧课程表的缺点:模样呆板,缺乏美感。
2、欣赏课本中的优秀课程表设计作品。
3、课件展示优秀课程表设计作品。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习:
课程表有什么作用?
1、提醒、提示课程安排。
2、美化教室。
我们常把课程表摆在什么位置?
重要的、醒目的位置。
美观的课程表对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美观的课程表美化教室的同时,还可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
课程表有哪些组成的.部分?
1、文字:课程、星期、节数。
2、图形:美化装饰,可用具象图形、抽象图形、装饰图形和漫画图形。
3、色彩:美化装饰,掌握好色彩的表现力及各种色彩的比重。
课程表设计有哪些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
三、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1、构思立意:确定课程表的构成形式。
2、选购:根据设计构思,选择材料、色彩、图形及字体等。
3、画稿图:在各种材料上把设计草图画出,并调整、修改、完善。
4、装饰:用各种技法装饰美化课程表。
四、学生进行课程表的设计制作:
课堂作业:
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新颖别致的课程表。
作业完成形式:
可独立完成,亦可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美术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美术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目的是让学生装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在教材设计中,本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工笔重彩人画、写意人物、抽象的油画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世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总之,做为美术鉴赏的基础,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对帮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由于我们的学生非专业班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专业知识,几乎没有艺术实践过,所以学生对于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方面上具有较大难度,而如何既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又使课堂和谐、轻松、愉快,成为我的教学设计难点,所以我摒弃了大量的理论性语言描述,而是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说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本人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引起学生关注、探讨、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专业角度和眼光去感受艺术作品,并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理解世界多元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不同的美术语言及其在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呈现
难点:中西艺术的'差异。
五、教法:
情景设置、自学—质疑—解决、作品感受、引导探究、对比分析、巩固练习
六、学法:
感知—思考—再感知—探讨—比较—巩固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具运用:
多媒体课件及辅助活动用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分别播放舞蹈、诗歌、乐曲,让同学感受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自学:教师提出相关概念问题:
(1)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语言手段是什么?
(3)语言元素是什么?
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学生总结:
(1)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语言元素是什么?
点、线、面、色
(3)语言手段是什么?(重点讲授)
西方:明暗、空间、肌理、构图等。
中国:笔墨、章法、皴法等。
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从字面上体会、理解相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快速阅读的能力。
2、质疑: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主要针对美术术语的理解),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完备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解决学生的疑问。
3、感受生活美:出示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照片,让学生感受美术中的艺术语言在生活中的体现。
4、探究艺术美:(设置活动)(1)对对碰:展示美术作品,由学生感受、教师引导,学会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运用和表现。(2)中西艺术大比拼:通过中西方艺术作品中语言手段不同之处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并在活动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延伸迁移
展示生活中艺术语言的体现,使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生活、艺术美化生活(四)升华结束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导者、艺术的创造者
十、板书设计: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语言手段是什么?
(3)语言元素是什么?
十一、课后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感知—思考—再感知—探讨—比较—巩固的过程,认识不同的美术语言及其在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呈现。在课堂设计中,注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基本上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在活动设计中,为了活跃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的游戏展开教学,设置了“对对碰”、“中西艺术大比拼”这样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本课中我特意设计的“中西艺术大比拼”旨在通过中西艺术作品的比较,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强热爱中国传统艺术。虽然这节课能体现和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体合作的学习方式,但还有不足。如何在一节美术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掌握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美术知识是我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美术教学设计15
一、教材简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当风筝”……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树叶给它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同时也反映了树叶与大家亲密、协和的关系。最后一句,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这是树叶发自内心的感慨,由于大家都喜欢树叶,因而它感到非常的愉快和兴奋。本诗多处运用拟人的写法,浅显易懂,琅琅上口,进而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
2、能力目标:①自主积累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
2、说说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学生自由说)
3、你能模仿它的动作、声音吗?(生演)
4、想玩吗?(想)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生表演)
(一)导入新课。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准备上课吧!
1、孩子们,看看这幅美丽的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这些漂亮的树叶,都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做游戏,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读读《树叶》这首童话诗,你会明白的。
3、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和划出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每人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协助同伴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师: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你们看生字宝宝也急着出来与大家见面呢?
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
4、大家认识了那么多的`字婴幼儿,谁认识“词语花篮”里的词婴幼儿?(指名认读)
5、除此之外,你还喜欢哪些词语?(让学生自由回答,自主积累。)
6、游戏巩固——摘树叶。字婴幼儿和词婴幼儿都躲到叶片下面去了,谁能摘下自身喜欢的树叶并把叶片下面字或词读出来,树叶就归谁。
7、书写指导长兴虫当写字步骤:(1)看,看生字在田字格占什么位置,(2)书,书写练习,(3)评 ,学生练习进行互评。
(三)再读课文。
1、师:多美的树叶,人见人爱。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跟树叶玩了什么游戏呢?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的“它”、“大家”、“我”各指的是谁?
(2)大家把树叶当作什么?
(3)“我”为什么真高兴?
(出示问题课件)
2、小组讨论: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看看谁的想法好
3、检查自学情况。
4、小结:同学们,你们刚才读得很认真,讨论得很激烈,回答的问题很好。
树叶多美啊带给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大家说我们从小就知道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那以后大自然就会越来越美。
《树叶》教学反思
一, 游戏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孩子对游戏非常感兴趣,用游戏开始,使他们保持高涨的情绪。 在“摘树叶”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的精神。
二、以学定教,注重评价。
找准学习的起点,以学定教,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前提。新课堂呼唤放开学生的手和脑,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学生自己已经会学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例如:学生学生字,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能通过一些辅助,自己就能解决的生字,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老师通过一些手段检验即可。
2、注重评价。①师的评价,往往老师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②生与生的评价,往往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这就更需培养孩子注意倾听,并能对同伴的观点做出及时的评价。例如:在读课文时让学生同桌的孩子互相读、说,并能评一评同学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还不够。这样学生就要在听的基础上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三、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深入探究,首先要求老师早备课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考怎样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导入课文到过度语的设计、多媒体的运用、说话情境的设计等都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2、拓展延伸。以文本为辐射点,丰富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时,师抓住“大家”一词提问:“大家指的是谁?”学生说:“指的是树枝、小虫、小鱼、小鸟它们。”师追问:“就指它们吗?”学生说:“还有小蚂蚁、燕子它们等。”“你是从哪知道的?”“从这省略号知道的。”紧接着老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家还有谁?
【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设计02-11
美术教学设计04-28
美术上册教学设计03-10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11-23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29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经典06-15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07-17
美术课教学设计12-07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03-25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优秀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