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灯光》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1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
2、搜集作者王愿坚的有关资料。
3、查词典理解“千钧一发”。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板书设计
11 灯光
郝副营长 看图憧憬
燃书献身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文章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1、知识和能力目标
2、学习课文的写法,能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积累美好的语言。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导语。
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冬夜的灯光》。(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体会文章内涵。
大家一定急切地想知道课文的内容,下面就请你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
1、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找学生复述主要内容)
2、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什么含义?一是实指,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位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
三、师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组讨论)
1、这位医生的.感人之处在哪儿呢?他离开自己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奥克斯这个荒凉小镇,这里很偏僻,天气又冷,他却依然留在这里给别人看病。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出诊。
2、医生出诊,极为平常,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冬日荒原,乡村夜路,狂风暴雪。
3、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冬夜天气情况的句子。文章7、8段写到:“堆积的乌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气严寒,人会“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4、以上这些描写小镇和冬夜的语句,除了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有什么作用?
5、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6、是什么力量把医生一家牢牢地留在这里而不回到舒适温暖的家呢?因为这里有温暖、友谊和乐观沿途的农家。平时,用灯特别节约,可是为了让医生顺利出诊给婴儿看病,他们开亮灯火,把漆黑一片的荒野照亮。
7、这时医生的感受是什么?路虽危险,已不感觉恐惧和忧虑,“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经过灯塔一样”。
8、我认为到第十段,文章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诗句结尾呢?结尾诗句让人们重温这个美好的故事,有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9、文章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与小镇上的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对比暗又更加突出深夜中灯光的亮。
四、总结课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去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吧,用金子般的爱心去点缀我们金子般的童年。下面我们在韦唯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讨论。
五、作业
课外阅读巴金的散文《灯》朱自清的散文《冬天》。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阅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找出最受感动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
2、加强朗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体会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 2.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灯光”,齐读课题,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在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题,看看你看到的还仅仅是灯光吗?
5、再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三、走近郝副营长
1、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2、生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3)指导朗读
2、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指名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3、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学生谈感受
(2)师示范朗读
(3)指名朗读
(4)理解“憧憬”的意思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5)生齐读。
四、感受文章线索
1、师:我想问同学们,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
3、学生汇报(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后,一个人说的。第二处是出现在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图片后说的。他感觉到电灯非常好。第三处是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正是因为郝副营长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当我突然听到“多好啊”这句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营长,想起了他的故事。
五、升华拓展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2、学生交流:
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3、深入理解好副营长所“憧憬”的是什么?(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
4、再读一读课题,以“灯光”为题有什么深意吗?
过渡:是啊!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5、投影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
过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请看大屏幕
6、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六、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影片
2、请你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随想,也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3、集体交流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02-09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12-13
《灯光》教学设计06-11
《冬夜的灯光》教学设计03-08
课文《灯光》教学设计12-05
灯光教学设计15篇06-27
优秀教学设计04-24
优秀教学设计08-01
优秀的教学设计06-16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