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基础
1、口算下面各题。
640÷8= 500÷5=
60÷3= 200÷4=
4200÷6= 1200÷2=
36÷3= 360÷9=
80÷4= 300÷6=
2400÷6= 42÷2=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76÷3= 386÷4=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节假日,小丽一家三口出去游玩,要在宾馆住三天,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帮帮他们吗?
生:能!
1、初步学习估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了住宿3天一共花了267元,求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
师:你真会读题目!仔细观察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问我们“大约”多少钱。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大约”是什么意思呢?
生:大概、差不多、估计…….
师:所以我们是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的!谁会列式?
生1:267÷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呢?
生1:把267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会估算吗?
生:会!
师:请你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尝试算一算,算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能把你的算法分享给大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计算方法)
生1: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267÷3≈100(元)
生2: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267÷3≈90(元)
生3:……….(方法合理均可)
师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几种方法均正确,事实上估算方法具有多样性(师板书)。
师:那你们觉得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呢?
生1:比90元少,因为每天90元3天就是27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比90元少。
师:说的真棒!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比80元多还是少呢?
生1:比80元多。因为每天80元3天就是240元,而实际花267元,所以比80元多。
师:你真会想!说的很有道理!
2、在练习中总结估算方法。
课件出示小练习(估一估)
208÷5≈ 124÷3≈ 82÷9≈ 23÷6≈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自己试着做一做
指名学生回答做法,师帮忙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而个别的是需要结合乘法口诀进行估算的(想一想什么数与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在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用估算的方法很简单的'帮小丽解决了问题,也正确的回答出老师刚才的问题,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学习的就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师板书)。
师:你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三、课堂练习
1、学校合唱队为4名男队员购置演出服共用去388元,每套演出服大约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
2、
(1)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作业:第31页练习六,第2题、第3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班级:三年级班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
九、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讨论法、指导法、讲解法等
十、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30÷3= 360÷9= 420÷7=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1、2小题
十二、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箱)
十三、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240= 410+190= 200+200= 240+410=
2、什么是周长?
3、谈话导入
笑笑家附近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公园,绿树丛中有凉亭,凉亭周围有环形小道,今天我们去哪里游玩好吗?(小黑板出示情境图,小道没有标明数据)
4、板书课题:游园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所看到的
2、想一想
(1)、要求这条环形小道有多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要求这个图像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展示汇报
3、标出每段路的长度,再看图,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三、检测
1、课本P46“试一试”的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小组检查汇报完成情况
四、训练
1、课本P47第3题。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这条路线走一周,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2、课本P47第4题,计算下面的周长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1-30
数学教学设计11-25
数学的教学设计12-07
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01-07
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1-0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13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08-18
数学教学设计[荐]09-17
数学教学设计[优]05-2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