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放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在《跳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新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以及和他有关的另一个海上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2、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同学们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问。
4、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理解来“解疑”。在《跳水》中我们采用了初读感知,合作探究,品析体会(逐步出示课件)的学习方法,今天这些问题,我希望同学们用这个方法靠自己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你们说呢?
二、初读感知
1、师: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
3、交流。
4、师或生小结: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轮被“玛丽”号撞出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脱离危险,使船上的所有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牺牲了。
三、精读课文
1、师:海难的发生,始料未及,在课文的.描写中一定有许多地方让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出示的三个问题读这些地方,读中的感受你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待会我们小组讨论。
2、学生自读。
3、师:请同学们把自主学习的收获和同学一起分享一起探究吧!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四、细读探究
1、大家合作的那么默契,那么愉快,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大,老师由衷地为你们高兴,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
过程:
(1)你们小组想交流对什么问题的看法呢?
(2)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的呢?
(3)你能读好吗?
(4)其他小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也来谈一谈吧!
(5)场面是如此的混乱,这里有一个录象片段,同学们可以一起感受。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悲惨的海难,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船上二千多的人在一片混乱之中,拼命挣扎。
(6)看完后,你们又有一些什么感受,能告诉我们呢?
(7)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第7、11节,边读边体会。
(8)场面混乱到极点,再不用枪威胁大家,一定会不可收拾,在这种情急万分的情况下,用枪胁迫是必然。从课文第9,30,31,32节,我们也体会到了。
(9)在船长镇定指挥的20分钟里,一个个生命被挽救,而惟独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难道他忘了自己了吗?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10)师小结:撞船后,哈尔威想到的是船上的人们,想到的是他们的生命,完全把自己抛在了一边。
(11)凝望着在夜色中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12)这个黑色的雕像牢牢地刻在了脱险的60个人心中,也深深印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怀着敬意齐读课文32-40节。
五、悼念船长
1、师:船长是可歌可泣的,船长是可敬可佩,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怀念船长吧!你可以写一首诗献给他,也可以写一两句话追悼他,也可以画一幅话赞颂他!
2、生写。
3、交流。
4、千言万语道不完我们对船长的无比怀念,无比敬意,就让我们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敬礼!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带动讲解,学生掌握本文中的字词和作者的简介。
2、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掌握朗读课文时重读的技巧,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受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操,并有所感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应注意的事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教学设想:
这是初一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说,它位于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是否落实小说的有关知识性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很重要,以读带动学生进入课文,以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以写作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实效性,所以这篇课文我的设计主要是上述几个环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天祥有句名言“时穷节难见”,(板书)说的是在非常危急危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品行、节操就能显现出来。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例子,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就是其中之一。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人物“时穷节乃见”的文章。
(说明:上课伊始先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进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
学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的资料。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或不好理解的字词。
2.对于文章中的内容,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阅读之后,请你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为什么?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四、学生质疑:大胆说出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相互说说朗读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说明: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了解学生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解答学生的疑惑,并组织学生交流朗读课文后的感受,一则锻炼学生敢问、会问的能力;一则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讲讲课文中的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说明:字词是初中阶段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必须借助课文落实这些,而且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多音字:强、载,教室讲解区分多音字的方法,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
六、朗读课文
说明:在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再采用教师范读或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并作适当的指导,以调动学生更深入课文中,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更好的感受。
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大胆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时穷节难见”,一位船长在危难时候的表现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这位船长是?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
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解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结合课文内容,你从这篇课文的题目读出了什么信息?)
说明: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一则复习课文的内容;一则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以学生的发言引出下一个环节:朗读时间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诺曼底号遇难的段落。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简单概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气势地朗读课文中重要的段落,如描写灾难来临的段落、哈尔威船长与船员对话的段落。
说明:锻炼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下一个环节:人物分析。
过渡语:大家刚才重读的地方都很好,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这些词要重读呢?
三、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描写危难的场景引出问题:把危难描写的很紧张很可怕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人物形象),再问: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形象呢?
教室引导学生回答,并注意写板书。
分析完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之后,教室转入下一个环节:记者提问。
过渡语:如此一位伟大而崇高的人,如果搁在当今时代肯定是一位人气指数值五星的人,假设你是一位记者,哈尔威船长站在这儿,你会问他一些问题吗?
四、设计活动:假设学生是一名记者,面对哈尔威船长,你最想提什么问题?请写出两个问题。
说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对课文的提问,参与对课文的回答和理解,共同分析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起鼓励和点拨作用,并最后总结。
记者提问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入最后一个环节:写作时间。
过渡语:大家问的问题都很好,可见对哈尔威船长很了解,也很钦佩。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他的家人,他也会有善良而可爱的妻子,会有懂事的孩子,临死之前他会想到这些吗?如果你认为会请你代替哈尔威船长给妻子写封信,如果不会请你写出理由。
五、写作活动
说明:学习课文,学生激烈地讨论、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非写作莫属,故设计写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伟大的灵魂
舍己救人崇高的精神
忠于职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优秀09-21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01-02
新疆舞曲第一号教学设计09-17
《学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09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1-1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25
教学教学设计11-17
an教学设计09-16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