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案

时间:2025-03-23 07:10:0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蚂蚁》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蚂蚁》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蚂蚁》教案三篇

《蚂蚁》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四、教学准备

  1、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2、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1、室外观察蚂蚁

  ①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②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③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④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⑤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⑥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①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②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③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④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⑤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等方面的信息。

  六、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蚂蚁》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第4课蚂蚁教案。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义无反顾怜悯主宰蹒跚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教案《第4课蚂蚁教案》。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蚂蚁》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

  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蚂蚁》教案】相关文章:

《蚂蚁》教案09-25

《上天的蚂蚁》教案07-25

聪明的蚂蚁教案06-28

观察蚂蚁的教案10-08

《小蚂蚁》教案12-11

小蚂蚁教案11-14

蚂蚁搬家大班教案11-24

《蚂蚁运粮》小班教案01-17

小蚂蚁中班教案09-15

蚂蚁和蝈蝈的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