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蚂蚁》教案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蚂蚁》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蚂蚁》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一、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二、认识昆虫,并根据语词做四种动力表现。
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儿谣游戏,里面蕴含的节奏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整首儿谣有四段。每段有四句,每句有四拍。
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儿谣做四种动力的表现。
难点:在活动中学习小蚂蚁与他人合作,并能体验合作的快乐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搬、推、拉、堆), 即让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四种动力。
2、通过活动中的搬运游戏、传递积木、搭建舞台等等环节,让孩子充分地体验了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半圆形、圆形、竖排
乐器的摆放:放置围好的半圆形的凳子底下。
活动准备:
木质乐器:木鱼、响板、蛙鸣筒
材料准备:昆虫图片、小积木、音乐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表现,昆虫步伐。
1、认识昆虫(三对足的)
2、律动
师:播放各式音乐曲风。
幼:以各种昆虫的姿势爬、飞、走。
二、故事引导。
故事: 秋天将要举办昆虫选美大赛,六只脚以上的`小动物都可以来参加比赛。可是选美大会需要在一个舞台上进行,所以勤奋的小蚂蚁自愿担任搭建舞台的工作。
三、语词游戏,肢体表现搬/推/拉/堆。
1)根据语词做动作,暗示四种动力搬、推、拉、堆 (动力)
2)两人一组协力搬运。
3)跟着儿谣敲念拍子,最后进行简单的舞台搭建工作。(拍子)
四、搬运游戏
1、不同方位传递积木(左右、跨下、头顶)
2、探索不同的搬运方式。
五、配器敲奏,认识木质乐器。
1、确定哪些乐器是用木头做的。
2、配合语词敲奏儿谣节奏。
六、游戏书。
1、找找哪些是昆虫?(三对脚)。
2、请用蜡笔圈选出来。
《小蚂蚁》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事情是要靠同伴或集体的力量,团结合作才能解决的,而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小蚂蚁》是最能体现出团结合作而又充满童趣的儿谣,它注重音乐与动作、语言的.紧密结合,让幼儿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能让幼儿在愉快游戏中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从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儿谣里的“嘿哟、嘿哟”更是幼儿感兴趣的,明快欢乐的节奏,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浓,更能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有节奏念儿谣,并能根据语词的变化用肢体作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重难点:幼儿有节奏的念儿谣,并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等动力。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CD、图片、各种形状的木材、小蚂蚁头饰、乐器:打棒、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的内容。
二、学念儿谣运用肢体表现“搬、推、拉、堆”的动作
1、欣赏儿谣,初步熟悉儿谣内容。
提问:小蚂蚁用了哪些方法运木材?(幼儿:搬、推、拉、堆)并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2、播放录音,让幼儿跟录音边念儿谣边用肢体表演。(两人一组,一人扮小蚂蚁,一个扮大木材,跟着儿谣表演,交换表演)
三、小蚂蚁运木材游戏
1、小蚂蚁把木材运到指定的地点搭舞台。
2、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运木材所用的方法,然后启发幼儿说出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
四、乐器演奏
幼儿用乐器跟着音乐边念儿谣边打节奏。
活动结束
幼儿听着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小蚂蚁》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激发了幼儿对蚂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图片附后)
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
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
(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中共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
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
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活动分析:
通过“小蚂蚁”这个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蚂蚁的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对小蚂蚁的认识、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使幼儿亲近小动物、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加注重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注重幼儿对蚂蚁观察、了解和亲近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小蚂蚁,观察了解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和体验喂小蚂蚁的快乐,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从而培养幼儿乐于观察、善于思考、亲身体验、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小百科:蚂蚁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小蚂蚁》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用水彩笔添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在观察蚂蚁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组合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3.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后再粘贴瓜子。
活动准备:
1.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3.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观察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如拐弯时头是怎样的,胸、腹又是怎样的)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如不同动态、行动方向)。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二)学习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
1.观察准备的材料,引出活动方式。
教师:这是什么?以前它有什么用?今天我们要用瓜子来作画。
2.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进行蚂蚁造型。
教师:如果我们用它来拼贴小蚂蚁,你觉得它像蚂蚁的什么地方?可以怎样拼?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帮助拿棉签蘸乳胶,幼儿粘贴好后添画脚和触角。
分析幼儿的示范。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干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样拼?它可能在干什么?
4.讨论怎样使用乳胶粘贴。
教师:谁发现这只蚂蚁是怎样固定在画面上的?
5.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抹乳胶的动作和方法。
教师:瓜子很小,怎样抹乳胶?
(三)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由拼贴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变换瓜子的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出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
提醒幼儿正确使用乳胶:根据自己的`需要,蘸少量乳胶涂抹在相应的位置,保持画面整洁。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评价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
师幼共同欣赏,重点评价蚂蚁的造型和画面内容丰富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拼贴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收集多种坚果壳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选择继续完成作品,或进行更丰富的造型。
【《小蚂蚁》教案】相关文章:
《小蚂蚁》教案12-11
小蚂蚁教案11-14
小蚂蚁中班教案09-15
小蚂蚁过河教案12-28
小蚂蚁避雨教案11-05
《小蚂蚁》教案范文11-27
小蚂蚁爬教案11-26
《小蚂蚁》大班教案08-13
《小蚂蚁》中班教案12-20
《小蚂蚁》教案4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