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晴朗的夜空,远眺皎洁的月亮或闪烁的星星,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感受。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点: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晴朗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美丽。当你留心观察的时候,会见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月圆月缺、群星闪烁、流星飞逝、银河灿烂……我们不禁沉醉其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这神秘的夜空探索、遨游。(出示课题:星月遐想)
二、欣赏品味,感受妙趣
1、出示:(1)月亮像天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一轮新月好像一朵白色的梨花,宁静的开放在浅蓝色的空中。
(3)弯弯的月牙吐洒着清辉,月光洒落在四周,似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月光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比较朗读,体会这几句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小结:面对广阔无垠而又变幻莫测的夜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景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三)展开想象,交流感受
1、师:面对璀璨的星空和迷人的月色,相信你在欣赏时定会产生产生许多奇特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
2、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学习课本范文,指导写法。
师: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月色,产生了这样奇特的想法:(投影出示:月牙是花瓶,星星是花朵),接着他又想花瓶是谁的呢?后来为什么花瓶越来越满,而花朵越来越少呢?于是,他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写下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银河将牛郎与织女分开了,月牙儿是牛郎献给织女的花瓶,牛郎每天晚上都要采一些花朵插进花瓶中,而繁星就是夜空中开放的花朵。渐渐地,夜空中的“花朵”越来越少,“花瓶”里却越来越满。于是,星星变得稀了,月牙成了圆月。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恼火,打翻了花瓶。花瓶倾倒,花朵撒落花瓶又逐渐恢复到原先的形状。这样的事每月都在发生……
(1)自由读一读这两个片段,体会有何不同的感受。
(2)交流:你比较喜欢哪个片段,为什么?
教师小结板书:内容具体,想象奇特、合理。
2、教师下水文展示,揭示方法。
师:老师昨天晚上在遥望星空的时候,想起了《吉祥三宝》中的一句歌词:(投影出示:月亮、星星、太阳是吉祥的一家)
师:于是,我又想这一家是怎样的一家呢?一定是个很幸福的家庭吧?他们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太阳爸爸不和月亮妈妈、星星宝宝们在一起呢?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经常为了工作没有时间陪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我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这么一段温馨的故事:
一碧如洗的夜空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大家庭。这座瓦蓝色的漂亮房子,很大很大。房子里住着热情似火的太阳爸爸,还有美丽而又温柔的月亮妈妈和数不清的星星宝宝。星星宝宝们既调皮又可爱。你看有时流星飞逝,那是星星宝宝在追逐打闹。闪闪发光的星星在眨着眼睛,好象在说我困了,不跟你们玩了。过了不大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太阳爸爸悄悄地从东边升起来了,告别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工作了。月亮妈妈和小星星们在家里静静等待爸爸的归来。这样的事每天每夜都在发生。多么美好的夜晚呀!
教师小结板书:联系生活、真情实感。
(五)激发想象,真情表达
1、师:现在,你头脑中一定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是神秘的仙境,还是动人的故事?赶紧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打动人!写好后别忘给习作定个题目。
二、作中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三、作后指导
1、欣赏评点佳作,进行二次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3、展示、评点典型的修改范例,进一步指导写法。
板书
星月遐想
想象合理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朗读中理解 “四脚朝天,神通广大,口沫四溅”等词语的含义,并积累词语。有感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词、重点段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海龟的骄傲自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但对于段的把握还比较模糊,本课利用板块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与分段的把握。此外,三年级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关键时期,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节课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相关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老海龟的悲剧》,看看老师把谁请来了?师出示图片:这个是老海龟,这个是小海鸥。它们给大家带来一些词语,可弄混了是描写谁的,你们愿意帮助分一分吗?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分给学生,到板前贴词。
回忆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老海龟:夸耀 口沫四溅 神通广大 四脚朝天 惭愧
小海鸥:停歇 好奇 连珠炮似的 惊恐 吃惊
师:有问题吗?(没有)同学们可真能干。别小看这些词语精灵,只有和它们认真交朋友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深入地来学习《老海龟的悲剧》吧!齐读课题。
师:什么是悲剧?课下谁查词典了?课件出示。在词典中悲剧有两种解释,你认为本课的悲剧是哪种解释?除了查工具书理解这个词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喜剧)反义词理解
看课题,这节课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评价:问得好!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这个问题有价值,你真棒!
二、研讨点拨。
(一)学习8到13段,弄清结局,体会悲惨,学会分段。
1.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学生汇报。好,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10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大家快速扫读,放在这里方便大家理解词语的时候灵活运用。读文时请同学们注意思考老海龟的悲剧是什么?可以用笔画一画相关的词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有关渔夫的句子。指名读。
(1)老海龟的悲惨遭遇是怎样的?(出示 “四脚朝天”。)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看图理解。
(2)奇思妙想:同学们想像一下,渔夫会把这个四脚朝天的老海龟怎么样?(生自由说:真可怜,真悲惨!那老海龟,你快跑啊!)接着汇报,还能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老海龟的悲剧来?
(3)过渡:小海鸥对四脚朝天的老海龟有什么态度?学生读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小海鸥见老海龟仰面躺着不动,又飞过来吃惊地问道:“神通广大的老爷爷啊,您就这么等着被别人搬走吗?”读出吃惊来。
(4)理解词语神通广大。或生活中理解:你认为谁神通广大?
(5)这么神通广大的`老海龟,如今束手就缚,用一词来说此时它感觉怎么样?理解词语:惭愧。联系下文的方法。用惭愧说话。老海龟惭愧的怎么样?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没脸见人啦,这真是一个悲剧啊!
3.过渡:看来,老海龟的悲剧不光是肉体上将要面临的苦难,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无地自容啊!它为什么这么惭愧?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观看课文动画,看谁能找到答案。
(二)学习1到7自然段。追根溯源,体会骄傲,学会分辨真假。
1.老海龟为什么这么惭愧?找到悲剧的原因了吗?(老海龟骄傲自大。吹牛 ,说大话。)
2.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读读老海龟和小海鸥的两次对话,从哪些地方看出老海龟骄傲自大?(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和词语。)
A.第一次对话:“老爷爷,您多大年纪了?”“不大不小,整整一百岁。”老海龟慢吞吞地说。理解“慢吞吞”。你觉得他俩读得怎么样?
B.第七自然段
理解词语:来神儿 夸耀 羡慕 狂风暴雨 大浪滔天 平安无事
3.老海龟的话你信吗?说说理由。
出示资料分别识破老海龟的大话
(1)太平洋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其面积约为一亿五千五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众所周知,海龟的速度很慢,它能游遍太平洋?你信吗?
(2)“观光”是什么意思?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一万多米,压强非常大。老海龟也根本不可能到最深的海底观光过。
(3)出示“毫不在乎”:什么意思?目前所知的最大的鲸鱼体长3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5头大象那么重。
(4)国外曾经捕捉到一只章鱼,腕足展开后有7米长。
(5)历史上最高的浪高达500米。
4.从这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海龟的的确确很能吹牛,它把自己的见识和本领夸大了几十倍,几百倍,你觉得这只老海龟怎么样?
(真是太狂妄自大了!真是太能吹牛了!真是太目中无人了!)
5.我们来看看它对海鸥说了什么?找找它对海鸥说的话。(指名读)你还听出什么了?(瞧不起小海鸥。)你能把老海龟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读出来吗?哪位同学有信心读好?和老师比赛读,谁有信心?(师读,指名读。)
听听,老海龟吹的是津津有味,吹得是热火朝天,吹得昏天黑地,这词都不恰当,帮我换个词,吹得“口沫四溅”。你用什么方法理解?
6.这是从语言描写上能看出老海龟骄傲自大,还从哪些描写中也能看出它的骄傲来?来神儿什么意思?老师告诉你这种面部的描写就是表情描写。还从什么描写中能看出来?(动作。指导学生做。)怎么说?(出示夸耀。)联系下文理解。带上动作读一读。
7.同学们理解的真好,(课件出示老海龟“口沫四溅”的图片。)就是这样一只狂妄自大的老海龟,此时却惭愧得无地自容,原因就是他太骄傲了。
三、交流感悟。
1.奇思妙想,说演结合。
把你的理解带入文中,我们分角色再来读读这三次对话。第一组对话,男女生读。第二三组对话上前面表演读。要想读好,把你理解的词语加上动作表现出来,你们能吗?(给学生带上头饰拿着书上前面表演读。)
看看这个骄傲的老海龟,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生汇报。)
学完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板书: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自大。让我们一起对老海龟说……(读板书,齐读。)
2.现在打开智慧背包,让我们齐声读这些名言谚语,来警告自己不要犯老海龟的错误吧。课件出示名言大放送。
课下我们把这些名言积累到日记本上,时刻告诉自己:齐读板书。
四、拓展创新,大胆尝试。
这节课同学们问得好,说得好,理解得好,读得好,还差一样,能不能写得更好?老师知道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千万别让渔夫给它卖了吃掉,想个办法让逃跑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奇思妙想,续编故事。你能把这个悲剧的结局改成喜剧的结尾吗?看谁写得好,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灿、烂、固、简、颜、著、逗、串”8个生字,积累词语“迷人、灿烂、固然、简直、颜色、著名、逗人喜爱、一串串”8个。正确书写“灿、烂、固、简、串”5个生字。
2、积累并理解“迷人、灿烂、固然、简直、颜色、著名、逗人喜爱、一串串”等词语,尝试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
3、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之间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熟读、背诵、积累。
4、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积累词语5个。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之间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熟读、背诵、积累。
2、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正确搭配;能模仿“什么样的什么”的结构,填写合适的词语。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害羞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 那么,秋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呢?
3、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色。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究竟是什么景色让作家如此着迷,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
2、 生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 找相关的句子。
3、 检查交流。
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议。
4、 学习第一节。
(1) 指名读。
(2) 学习生字:灿、烂、固
灿烂:部首相同。
“灿”:平舌音,交流记字方法。
“烂”:比较 烂—拦
“固”:全包围结构,形声字。
理解“固然”:虽然,诚然。
(3)师生合作读。
三、复习巩固。
1、连线。
2、写字指导。
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时注意,右边的“山”有多个竖画,要写得高低不同。
烂:左窄右宽,右边“兰”的三横长短不一,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固:全包围结构的字。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探究加一加的识字方法,多音多义字的不同用法,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2.积累词组、诗歌等,培养主动积累的习惯。
3.口语交际训练,展示自己的特长。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字词,指名读。
2.同桌互读。
二、认读这些汉字,同桌互读,小组读。
三、认识多音字,填空。
1.自由读句子,试填空。
2.集体评议,相互订正。
都多音字 (都)喜欢打雪仗。
天((都)峰。
四、学习日积月累。
l.读一读读读记记。
2.指名读,正音。
3.领读。
4、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日积月累,培养主动积累的兴趣。
2.学习口语交际、展示台,进行口语交际,展示特长。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日积月累中的`我会填。
1.读句子,要求正确通顺。
2.根据句子的语气,填写标点符号。
3.认真读一读。
二、读儿歌。
1.借助拼音读儿歌,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和重音。
4.说一说,读儿歌后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口语交际。
1.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然中(zh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习"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习"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习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习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习"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习"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习"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理清文脉,理解孟子的“王道”主张。
2.合作探究,涵泳体味,分析人物的观点和情感,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辨,站在现代理想与智慧经典的契合点上理解孟子思想。
2.披文入情,反复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节奏、美感和理趣,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2.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有关孟子及其经典名言的图片)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他有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宕生姿。他,就是孟子。他的思想穿越时空,至今散发着智慧的芬芳。
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用3分钟速读课文,勾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并以此续写标题。
梁惠王的困惑在于:“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孟子对此的评价为:“寡人之于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认为治国应当:“寡人之于国也”,“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据此文章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
(设计意图:一线贯穿,由“多角度续写标题”切入,符合文本的对话情境,便于学生紧扣治国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并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更能体会孟子议论严谨、环环相扣的逻辑特色;便于深文浅教,直入正题,使全文结构自然呈现;便于背诵,每句都是一个思维结点,彰显了背诵思路。)
3.再读文本,涵泳体味。
画“三国形势图”,标明秦、魏、齐的相邻位置,指出河内、河东所在,并简介谈话背景。
(设计意图:知人必先论世,了解梁惠王西畏强秦东败于齐,“国以空虚”,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为何焦虑“民不加多”,为何特邀孟子指点强国之道。图文结合,更利于学生置换角色,以天下为己任,分别从梁惠王和孟子的角度思考治国之道,从而与文本交流、碰撞、共鸣。)
(1)第一段诵读探究。:
读析示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学生分组接力诵读这两句话,体味:语调、语速、表情如何?哪些字要重读?“尽心”有何为证?(用原文回答)“尽心焉耳矣”能否置换为“尽心矣”?这句话反映出梁惠王怎样的心理?上下文有何为证?背诵第一句和相关语句。
明确:前句轻读,后句重读。语调沉郁,语速滞重,表情苦闷。“尽心”是梁惠王自评的核心语,要重读。“尽心”表现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换为“尽心矣”削弱了表达效果,“焉耳矣”三个句末助词重叠使用,是为了加重语气。突出反映了这个一国之君对自己劳而无功的抱怨、困惑心理。“劳”表现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无功”表现在“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困惑”有“何也”为证。
仿照示例,师生对本段其余句子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点:结合形势图用文言对“河东凶亦然”作完整表述;“无如……者”能否换一种表达方式? “何也”读成升调还是降调?能否改成“何哉”或“何故”?背诵第一段。
(2)其余段落分组合作探究。
按文本内容分为四组:“五十步笑百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天下民至”。
诵读准备:每段从语意看可分几层?语调、语速、停顿、重音,如何处理?
诵读要求:读出心理,读出个性,读出情韵,读出理趣。
诵读方法:组内接力诵读、同一句子比较诵读、熟读成诵
探究重点:仿照示例,自主确定。
学生分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相机追问,进行纵深拓展,并予以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由首句小切口打造出探究闪光点,激活思维,提供探究范例。第一段后文研读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鉴赏“言语”的路径,熟读精思,为自主探究作准备。然后放手让学生作为探究主体进行个性化阅读,“人—本对话”、“人—人对话”,“渗透知识、理清结构、触摸思想、熟读成诵”,一举四得。)
4.三读文本,赏析特色
“王之好战残民,与邻国之君无异,故民不至;移民移粟,小惠耳,虽能行之,何益?”跟原文比较,看比喻引君入彀的妙处。
第五段3种措施删去“也”字或删“也”加“则”重新组句,第六段4种主张4个“矣”字读出语气,体味运用排偶音节铿锵、文如连珠的气势。
末段一揭二讽三劝勉,且照应开头,体会孟子铺张扬厉、雄辩缜密的文风。
5.五读文本,熟读成诵
思路解说
1.立足文本,读出“三味”。“读书读人读生活,品词品文品人生”,读而品之,品读出语言味、文学味、人文味,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精义所在。而读和品的对象与基础都是文本,语文教学的互动文化——“人本对话”,若淡化或脱离了文本就难免误读和浮躁。文言经典尤其要注重由“言”及“文”,这些古老的语言文字可谓民族文化的地质层,它不仅是载体,实质上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必先感受优秀的言语形式,进而破解其深含意味的信息密码,然后方能感知字里行间跃动着的.情感、思想。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设计紧扣梁惠王心理律动、辐射全篇的问题链,以反复诵读、筛选、整合、探究原文的形式进行,就为学生的感知、品味设置了全息式的、笼罩性的文言语境。再加上孟子为梁惠王作的这个道德设计,仅445字,语言生动、流转自如,十分宜于诵读,用中速读一遍仅需2分钟,读5至6遍(包含分段式、多角度的文本探究)加上诵读中的间歇,40分钟足矣。“渗透知识、理清结构、触摸思想、熟读成诵”,完全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2.突出主体性,保证主导性。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更多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尤其是有了必修1和必修2两册的文言积淀,对于这篇相对浅显的文言文,相信学生有自觉探究的能力。但淡化预设与讲授,并不是要教师淡化出场,让课堂放任自流。第一段小切口进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一反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讲解,质疑解疑活化文本、激活思维,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兼具,正是“授之以渔”,实现了由教读到自读的过渡。七段中其余六段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诵读感悟,再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规正其探究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生成和深化,使课堂收放有序,活而不乱。
3.审美之旅,精神培育。《寡人之于国也》与《劝学》相对短而浅,却列为精读篇目,其后相对较繁难的《过秦论》《师说》要让学生自读,并且第三单元定位于“古代议论性散文”,而不是议论文,所以我将教学定位为“鉴赏”而不是“分析”,因为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鉴古也是为了知今,与古人精神相遇应是鉴赏的落脚点。孟子其文的尺幅兴波,精神的烛照千古,保证了鉴赏活动与读法指导的相得相融,人文经典与时代脉搏的宏音共振,再加上从导入到结语都注重文学性与逻辑性并重,学生可以充分感受语言美、结构美、情韵美、思想美,熟习文言读法,提高语文素养,有兴趣也有底气来面对以后的自主学习。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能通过看两幅彩图,仔细品读诗歌,把握《给奶奶送阳光》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2、能理解“习作要点提示”内容,了解“改写”可以分为哪几种。
3、能在忠实于原诗,保持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合理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说听,并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评议,对别人想到的情节贺喜节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通过看两幅彩图,仔细品读诗歌,把握《给奶奶送阳光》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2、理解“习作要点提示”内容,了解“改写”可以分为哪几种。
3、能在忠实于原诗,保持整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合理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说听,并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评议,对别人想到的情节贺喜节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原诗,把握原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个性,明确这次改写的具体要求。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回忆过去学过的《但愿人长久》、《黄鹤楼送孟号然之广陵》这类课文,说说这类课文的特点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课文。
2、告诉学生:其实古代流传下来的是原诗,今天我们读到的配文是编者根据原诗想象补充了许多情节和细节,而形成的优美生动的故事。
3、揭示本次的习作要求:运用类似的方法,把《给奶奶送阳光》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二、学生自己读“习作要点提示”前半部分,了解“改写”的含义及种类,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内容。
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诗歌,把握原诗主要意思和人物个性。
1、仔细看图,阅读诗歌,思考:诗中写了哪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小女孩:天真善良孝敬老人
老奶奶:慈祥乐观风趣幽默
2、进一步讨论:人物的这些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我为什么要给老奶奶颂扬光?是怎样送的?结果如何?
(2)诗歌通过这样一件事,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3)你最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喜欢?请你有感情地朗诵听。
四、阅读“习作要点提示”的后半部分内容,提示改写中的注意点
1、忠实于原文,保持整体框架不变。想象也要依据原文,合乎情理。
2、补充必要的情节和细节,使内容更具体、生动。找准几个展开想象的关键点:
(1)“阳光洒满天地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我是怎样包阳光的?
(3)奶奶听说“我给你送阳光来了”时会有哪些举动、语言?
(4)当发现阳光漏了之后,我会怎样?
(5)我是怎样给奶奶捶背的,这时我和奶奶说了什么?
五、试讲自己想到的情节和细节,讨论评议后写草稿。
六、学生认真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一、教师评改。
选择想象丰富、情节安排巧妙的片断介绍。
二、学生继续修改。
三、誊文.
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精选)语文教案12-0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语文教案【经典】09-23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精选】语文教案12-02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经典]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