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平凡的美教学反思

时间:2024-12-03 07:11: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美术平凡的美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美术平凡的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美术平凡的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

  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美术平凡的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反思02-17

人教版美术教学反思04-13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04-02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01-07

小学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01-05

小学美术故事教学反思04-20

美术课后教学反思04-14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范文04-14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反思04-16

幼儿园美术教学反思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