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

时间:2024-10-22 13:38:38 教案 我要投稿

(荐)《土地的誓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解答学生预习中的疑惑

  教学过程:

  1.出示系列风景图片:请看,这里有……(白桦林、红高梁、人参、貂皮、鹿茸),更有广袤的黑色的土地。

  知道这是哪里吗?明确:东北。

  2.导入课题

  有一位作家叫端木蕻良(板书),他的家乡就在东北。他怀着对家乡土地的一腔深情,写下了一篇抒情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土地的誓言”。(板书,领读文题)

  3.解读文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起哪些问题呢?(谁的誓言?什么誓言?)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到你喜欢的地方画出来,并放声朗读。

  4.交流品读,初获感知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投入,相信你对这片土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现在请你来说:这是一片的土地!

  学生各抒己见。(暂不展开)(3人左右)

 认识土地的美丽、丰饶

  4.首先我们来领略一下她的美丽、丰饶。(板书)文中哪些地方描绘了这块土地的美丽、丰饶呢?

  描绘到的语句是不是比较多?那你就告诉大家在第几段,从哪一句开始到哪一句结束吧?(请同学找)(有没有补充?)

  5.这么美丽、丰饶的土地,这么丰富的景色描写,我们以第一段中的文字为例,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美感呢?(自己朗读,体会一下)

  请你选择自己读起来感觉最好的一两句,给大家读一读。

  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热爱、怀念的感情,想象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读一读这些绘声绘色的文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

  认识土地的欢乐、耻辱

  7.同学们,作者热爱、怀念着这片土地,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个美丽、丰饶的地方吗?(提示:作者还描写到了这块土地上的什么情景?)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有必要的话(家乡生养了他,家乡的土地上印下了他无数的脚印)

  文中哪些语言再现了他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呢?

  8.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来回忆这些生活场景的呢?(学生思考时)(快乐)

  9.这部分描写中好像有一个词与“快乐”的氛围格格不入,发现了吗?(“埋葬”)一般用于什么?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会用“埋葬”?(“九一八”)过渡

  10.知道“九一八”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学生说,老师补充:1931年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一天,对我国早已虎视眈眈的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对东北的侵略,东北沦陷了,东北人民从此成了亡国奴。)

  11.那么在回忆家乡的美好情景时,除了对家乡土地热爱和怀念之外,作者还会带着什么心情呢?小组合作学习体谅你。

  (小结:这么说来,作者在回忆家乡的土地时的心情,也许是完全沉浸在美好中的热爱、欢乐,也许还带着忧伤和沉重。)

  1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体会,分小组朗读第二段中回忆的文字,一组读曾经的生活,一组读春天的生机,一组读秋天的收获。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齐读“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13.大家读得都很好,注意到后面的省略号了吗?你还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续说“多么”。(加上几个词语)

  但是,“九一八”之后,这块土地就被无情地打上了哪些印迹呢?(提示:文中有没有这样的语言?)指名答。(污秽、耻辱)(板书)

  三、触摸情感脉搏

  (一)体悟情感

  1.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一曲《松花江上》来感受那惨痛的历史吧!

  2、(语调低沉)作者不得不离开了家乡,在关内流浪,但他何曾忘记自己的家乡?请看他的笔名“端木蕻良”,“蕻良”,它能让我们想起东北黑土地上的--红高粱。红高粱,代表了他的家乡。家乡就嵌在他的名字中,家乡更深深地嵌在了他的心头上!

  在文中,作者情难自抑,他纵情地倾诉着对家乡土地的一片深情。请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抒情的语句,一边画一边动情地朗读。

  3.请读出你画出的抒情句,说说:这是一片令“我”的土地!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说。

  随机指导朗读:他读得怎么样?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

  a.“炽痛”:热烈而深切。什么意思?为什么?(十年了,有家不能归,有乡不能回)

  b.“泛滥”:一般用于何处?(洪水)这里是来表现什么?

  4.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作者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了。老师也选择了其中一些,让我们一起再来用心地朗读吧。

  (二)倾听誓言

  5找出文中的誓言?。

  是啊,作者内心郁积了十年、火一般炽热的情感更加无法遏制。现在我们应该知道,课文的题目“土地的誓言”,原来是“作者怀念着家乡的土地所发出的誓言”呀。

  6.这些情感句中哪些是作者震撼人心的铮铮誓言呢?

  指名读。应该怎么读?(读出坚定语气)

  哪些词语能体现出坚定?

  7.这坚定的誓言仅仅应该由端木蕻良一人发出吗?(不!包括全体东北同胞,包括每一个炎黄子孙。)

  说得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土地去战斗,甚至牺牲,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爱国心(画心)在勃勃地跳动!

  接下来让我们想象自己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来到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一起宣读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吧!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将右手放在胸膛上,庄严宣誓,齐!

  结束语:

  课文中的誓言老师同学们感动。同学们,端木蕻良的家乡东北美丽、丰饶,我们的家乡宁波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国呀,更是江山如画!希望同学们写下自己对家乡的誓言,铭记誓言,练好本领,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诗人艾青有一首诗,叫“我爱这土地”,老师就用这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一起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四、链接土地深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课后请同学们吟诵《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完成老师留给大家的探究题: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土地的誓言》教案】相关文章: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11-05

《土地的誓言》教案12-16

《土地的誓言》教案15篇01-14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5-06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04-17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05-28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04-17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03-12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