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麻雀》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麻雀》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小麻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3.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
2.能生动地歌唱《小麻雀》,歌声轻盈、跳跃,富有美感;让学生有爱护
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2.歌曲编创和音乐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合作表演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竞赛活动……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逐渐培养学生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听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按照老师说的内容进行表演,例如:
说小白兔就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兔子跳;说小鸟就一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等等。
2.谈话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鸟的种类?(如:鹦鹉、麻雀、喜鹊等)并让
小朋友学一学它的叫声。
二、寓教于乐
1.老师边放录音边读歌谣(歌曲歌词):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只歌讶,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活泼的、调皮的.、懂礼貌的小麻雀等)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指导。
4.请同学们为歌谣编上动作边做边读,加上表情读。
5.听录音读歌谣。
6.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谣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谣的节拍。(可以多请几位同学来示范,其他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用动作表示)
7.启发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读歌谣.
(请大家说一说除了加动作读,加打击乐器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8.想一想除了为读小麻雀的歌谣,我们还可以把歌谣编成哪种小动物的歌?(如:小猫、小狗、小鸡等)然后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配上歌谣,大体不变,按课本上的要求来变。
三、创造表现
1.然后出示电脑课件
2.老师范唱,请大家为老师打节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觉。
3.听音跟唱歌曲。
4.老师弹琴,请大家小声跟唱,老师大声唱。
5.师重点强调歌曲要唱的轻盈而富有弹性.多练习几遍.
6.边唱边打节拍,注意三拍子韵律特点。
7.把自己刚才创编的新歌词加入唱一唱,可以边唱边表演,也可以同位两个一起配合着表演。
8.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9.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唱,一组打乐器,和着同学们的歌声听听演奏的效果怎么样。
一组玩后,交换玩成。
10.个别抽查
学生自评,互评.(师指导学生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歌,而且还为歌曲编上了新的歌词,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现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学们之间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会更多好听的歌曲。
《小麻雀》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童话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谈话引入。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本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的成长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发了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好好的劝告。
第二段(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尾巴上的羽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第三段(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麻雀》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个段的段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二)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同时又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分角色朗读。
(三)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1、创设情境: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
2、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异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气超过爱自己。
(四)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好好的语句。
1、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昊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2、 朗读,展开想象。
3、 谈感受,朗读。
(1)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2) 让我们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 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4、 学习第19自然段。
普季克为什么鼻子酸酸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创设新的情景。
2、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续写这个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小麻雀
教导、救
普季克妈妈
感激、悔
伤吓
害唬
大花猫
《小麻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从15—25厘米高处往下跳,会双脚轻轻落地。
2、能勇敢的尝试,喜欢集体游戏。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2、欢快的.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2、游戏“小麻雀捉虫”。
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
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3、游戏“大花猫来了”。
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引导语: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
师幼共同游戏,鼓励胆小的幼儿勇敢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4、放松活动:捉小虫。
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并小结。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小麻雀》教案 篇5
一、活动名称:
《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3、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将幼儿分成两组(一名老师负责带一组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分发两种不同的乐器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小麻雀》教案】相关文章:
小麻雀教案11-25
小麻雀教学教案11-21
《小麻雀》的教案设计09-03
小麻雀教案范文五篇01-07
小麻雀教案范文6篇10-02
小麻雀教案汇编六篇11-16
小班爱唱歌的小麻雀教案12-30
《小麻雀》说课稿05-17
小麻雀说课稿11-16
小麻雀教案模板合集六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