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6篇(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注释的帮助,正确理解全文的意思。
(二)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并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柳宗元石笔下的小石潭和苏轼眼中的庭院月色,今天,我们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流连于北岳恒山的山水。
(二)板书课题,作者。
(三)朗读课文。
①自读一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②请四位同学分段朗读(指出生读错字音)
③听课文录音,注意句间停顿和作者感情。
④齐读全文。
(四)理解文意。
①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口头翻译,将难译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
②学生质疑,将做记号的难译处在课堂提出。
③讲解练习三中难译句子。
(五)理清全文思路。
请学生概括各段的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上详写上登顶的经过
第三段写上登顶后远眺所见景物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后准备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介绍。
2、朗读全文,巩固对文意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导游,按课文内容,做好介绍游览恒山经历发言。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诵读。
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检查上节课朗读要求是否达到,也帮助其他学生回忆全文内容。
(二)检查翻译。
请两三位学生以徐霞客或导游身份,以课文为基础,向同学们介绍游恒山记经过,其他同学注意听该同学讲的是否与课文有出入,并做出记号。
(三)及时矫正。
针对刚才“徐霞客”或“导游”发言,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请同学结合课文找出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对学生发言语气、语态加以指点。
(四)找出游戏。
结合课后练习一找出作者游览路线。
明确: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
山顶上看见山北“崩涯乱坠,杂树阴 ”,还有浑源洲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舞台山,近处有龙山。
下山 从西峰到寝宫后危涯顶经过松柏林,从山崖缝到飞石窟
(五)学习精神。
明确: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师选择部分学习小组为代表,上讲台交流介绍有关徐霞客及其游记材料。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将苏省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
,其以日记体裁详尽纪录了徐霞客毕生行履所至,观察所得。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游恒山记
徐霞客
出发时--时间,天气
登顶时--亲历:望仙亭,虎风口,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
登蜂后--亲见:崩涯,杂树,浑源洲城,龙泉山,龙山
下山时--从西峰至飞石窟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一课时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正确,读流利。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二)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三)理解课文内容,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品读体验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巩固延伸
(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二、重点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疑惑吗?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湖含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应注意的问题及方法。
重点指导:驶是翘舌音;废的声母是f,不是h;录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废、疾、购、驶、郊、段等字可用熟字去偏旁、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2.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二、重点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习第一部分。
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小熊提出了什么样的疑问?用画出有关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2.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2~4自然段,了解猪先生说的话有什么毛病。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猪先生说的话,再反复朗读。
(2)(课件出示喝醉了酒的猪先生)想像猪先生的神态,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演。
(3)思考:从猪先生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用画出有关句子,练习朗读。(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读出小熊的惊喜、兴奋、自信。
(教师揭示学习方法:通过读演悟,你们明白了猪先生的话有什么毛病,并能通过想像,把猪先生的神态、动作演得活灵活现,从中了解到罗嗦就是废话。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学习第三部分。
运用读演悟的方法自学第5~7自然段,了解鹭鸶的话有什么毛病。
(1)课间出示自学提示:
1 用~~~~画出鹭鸶当时说的话。
2 反复朗读,想像鹭鸶当时的心情怎样?
3 从鹭鸶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是废话吗?小熊也明白了,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反复朗读小熊的话。
(2)小组内试着演一演这一部分内容,评一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如鹭鸶的话要读得抒情,要表现出他在朗读自己写的诗歌时的得意之情。也可以师生合作表演,老师扮演羊站长,让学生向羊站长提出疑问。抓住不准确的形容词,画蛇添足,自相矛盾这些词句反复研读)
4.学习第四部分。
运用学法自学第8~10自然段,了解老猴的话有什么毛病。
(1)自由朗读第8~10自然段,试着完成老师的板书。
(2)(课件出示老猴、羊站长和小熊说的话)学生自由选择练说着部分内容。可以复述,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创造性地表演。
5.对比学习二、三、四部分,引导发现。
(1)对比朗读。(2、5、8自然段,3、6、9自然段,4、7、10自然段)
(2)在小组内说出你的发现。小组汇报,比比哪组的发现多。(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要予以肯定)
6.学习第五部分。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给小熊的工作写评语,并说出你的理由。
(二)回顾全文,得到启示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了小熊工作干得很出色,老师更想看到同学们比小熊更能干。假如你是小熊,你能帮助这些动物修改他们的废话吗?
(课件出示画面,配乐)
1.我想对喝醉酒的猪先生说
2.我想对站在湖边的鹭鸶说
3.我想对打开院门走进去的老猴说
(修改老猴的话对一部分学生有难度,师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个老猴归,关门呼呼睡或者老猴独自归,关门呼呼睡)
(三)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依据情景练习。
小熊毕业后工作干得很出色,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两天,小熊还收到了同学小狗、小鹿、小鸡的电子邮件呢!请你帮小熊读读它们的邮件,再替小熊回复。
(1)小狗:听了羊站长对你的夸奖和表扬,我们也为感到高兴、快乐。
(2)小鹿: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全都知道了你工作干得很出色。
(3)小鸡:我想变成一只大大的小鸟,慢慢地一眨眼飞到你身边,为你小声地高歌。
2.课后收集你平时听过、看过或说过的废话,想想应怎么改。
3.选做题:续编《收购废话》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训练学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对联故事和根据教师的命题写出对联。
3、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
活动安排:
6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谈话
无论是皇宫大殿,还是农家小院;
无论是楼台馆所,还是商业小店;
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寻常茶园;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满十过年……
在中国大地上,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它——对联。
(边放幻灯边说下面的话,幻灯片中的图片上皆有对联)
紫禁城有之,岳阳楼有之,武.侯祠有之,盐业历史博物馆有之,王爷庙有之,富顺文庙有之,荣县大佛寺有之……
对联,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历史的沧桑;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时代的变迁;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智慧的思考,美好的祝愿和永恒的纪念……
今天我们就将试着走进对联的世界,让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对联小史简介
幻灯片展示老师讲的内容:
对联小史
对联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子,它作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对联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这是因为它是从律诗的对仗演化而来的。
最早的“对联”何时出现?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氏》载后蜀之主孟昶(ch?ng)“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清代,对联发展到纯熟的全盛阶段,它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
三、对联故事欣赏
明清时,读书专门有“对课”即“对对子”一门学科;古代文人也喜欢吟诗作对,对对子成了读书人之间一件平常又高雅的活动。至今,在民间都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对联的故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三个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对联故事,体会下对联在形式上和特点。
(三个组派代表上台讲对联故事)
小结:对联在形式上就是对偶句,字数相等,上下联节奏相同,相对词语的词性相同。
四、命题作对交流
幻灯片展示教师事先出的题,让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应对的情况。
命题作对交流
1、以“粉笔”和“墨水”为内容写一副教师节赠联。
2、母亲50岁生日,请你拟一副寿联。
五、集体口头应对
通过以上的展示,我们更加认识了对联,其实就是对偶句;同时,同学们灵活的大脑已经开始运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口头对对联,一者检阅一下同学们平时的积累,二者再次为同学们的大脑热热身。
老师念上联,学生口头齐答下联,幻灯展示内容如下:
牛刀初试
第一组
过五关文可安邦青山不老
锦上添花福如东海明枪易躲
第二组
儿不嫌母丑要想人不知路遥知马力
客路青山外家贫出孝子酒逢知己饮
海内存知己开轩面场圃谈笑有鸿儒
第三组
有心栽花花不开酒逢知己千杯少良药苦口利于病
近水楼台先得月沉舟侧畔千帆过春潮带雨晚来急
六、分组应对竞赛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下面我们将进行分组竞赛,看幻灯片上出的题,组内可商量,看哪一个组对得又多又快。幻灯内容如下:
分组竞赛
1、高高兴兴出门
2、老师反反复复讲
3、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夜夜照
4、海上升明月海上升明月寄相思
5、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看风光
6、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敢下?
作琵琶,作弦,哪个能弹?
7、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素手。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当铺、。
七、师生小结活动
1、每组推荐一个同学起来谈活动的感受,限时2分钟。
2、教师小结,幻灯展示:
小结
对对子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大比拼,它让我们在娱乐中学会谴词造句,学会驾驭语言。当赋予对联这种形式以恰当的内容的时候,它就有了生命力,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热爱我们的汉语言文字,认真地学习它,正确地使用它,努力去发掘它的无穷魅力。
八、布置课后作业
调查收集本市一处名胜古迹的对联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下一次上活动课时在班上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 五四运动 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 B、小十岁的丈夫 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
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景象,三处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
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
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 为,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杀害祥林嫂,她死于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 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七、作业
反聩及校正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精选]语文教案09-09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经典】09-23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经典】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下册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