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12 07:41:3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9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闭确区分独体字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自主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

  2被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北乘泄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样子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自主识字园地”中 的蘑菇生字卡片,以及各个小伙伴的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接受任务

  今天是小刺猬京京的生日,它想请语文乐园的好朋友们一起共进晚餐,你们愿意帮助京京请这些好朋友吗?每邀请一位小伙伴必须完成一道小练习,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齐心协力,邀好友

  1倍烈欢粒比一比,邀请小熊。

  (1)读题,明要求。

  (2)出示第一组“王—珠”,按题目要求读一读,比一比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化。

  (3)同桌合作按刚才的方法互相发表意见。

  (4)全班交流,找出变化。

  (5)你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选择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在班上展示。

  顺利完成此练习,向小熊发出邀请。

  2蹦慊谷鲜段衣穑

  (1)自主读题,自由练习读词语。

  (2)分组练习(齐读、开火车读均可),纠正读音,边读边想象。

  (3)检验成果,男女生赛读,自主评价。

  认真观察这四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4)获胜方向老朋友汉字娃娃发出邀请。

  3闭昭子写一写。

  (1)依次出示例子中词语→插图→第一个句子,读一读明确例句要求,再出示第二个例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本题的要求是什么。

  (2)尝试练习,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做“连句子”游戏,写一写,读一读。

  (3)看看我们这次又能请到谁。

  4倍炼帘潮常阅读积累。

  小白兔最有文化了,我们向它学学古诗吧!

  (1)听录音《杂诗》,引导学生跟读。

  (2)自主练习,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读顺古诗,赛读。

  (3)比一比,看谁会背。

  (4)你还知道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其他诗吗?背背看。

  5倍炼镣嫱妫轻松积累。

  (1)借助拼音读准《你们就像花》,同桌互读互相延音,读通读顺。

  (2)出示插图齐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3)赛读,学生自主评价,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绕口令。

  恭喜大家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来看看京京在干些什么?原来它正忙着给大家准备晚餐呢!看看它都准备了什么?有青菜、萝卜、生日蛋糕……好多吃的。可就是没有大家爱吃的野蘑菇!怎么办?

  三、自主识字,准备晚餐

  1弊灾魇蹲郑帮助京京采蘑菇。

  2苯涣鳎耗悴闪硕嗌倌⒐剑勘缺人采的蘑菇多!奖励蘑菇卡片予以鼓励。

  3鼻胧蹲侄嗟耐学介绍识字经验。

  4弊呦伦位,自主向小伙伴或老师请教不认识的字。

  非常感谢孩子们的帮助,相信京京一定会和它的伙伴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的!

  四、课后拓展

  自制“自主识字园地”。考考你的同桌、好伙伴。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

  教学流程

  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

  绿色蝈蝈

  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色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拟人

  蝈生动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拓展延伸:

  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用自己最喜欢的文字展示出来。

  课后反思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3.我的发现: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日积月累:了解成语构词方式、歇后语的类型,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学习成语,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说与听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二、指导交际

  1.分小组互相介绍:每人介绍一个,讲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听讲的同学要认真。

  2.小组评议: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

  3.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讲得更生动。

  4.全班交流,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三.教师总结:

  神话、传说故事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课后我们可以再选一些故事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把今天听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准备自己编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指导写作——编故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口语交际”内容

  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同学们,你们爱幻想吗?我也会,假如我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先要变成孙悟空。因为孙悟空会“分身术”,拔一根汗毛就可以变成无数个我,一个我在学校一个我在家里一个我;我也想变成医院窗前的那个画着小丑脸的气球,把欢乐和祝福送给被病痛折磨得病人;我想变成XX同学,去了解她练好字的秘诀;我还想变成哈里波特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我要变的是在是太多太多了,因为我的.心愿实在是太多太多。

  三、打开思路

  出示:假如你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你最想变成什么?先静静地想一想,然后,在“头脑中”用简单的词语记下你的灵感。看谁想得多,想得与众不同。

  指名回答。

  出示:把你最想变的写上去。

  教师随机点拨:思路要打开,可以是人、物品、动物、植物、自

  然现象等等。

  四、指导说一说。

  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竟然想到了这么多!在这么多的奇思妙想里,你们对哪个最感兴趣?

  指名请同学上来说。

  (出示:要说清楚变成什么?为什么要变?变成之后做了什么)

  重点指导其中一名学生。

  小组交流:

  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教师小结:

  五、范文鉴赏:

  假如我是善良女神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世界充满爱。我会让盲人们重新看到这美丽新世界,看到红的花,绿的草,看到他们从未看到的景象;我会让没有小伙伴的孩子变的快乐,我愿陪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嬉戏、玩耍;我会让伤心的人们,变得快乐、幸福,让他们忘记昨天的悲伤,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我的邻居就是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又得了重病。家庭的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他那双

  稚嫩的肩膀上,他只能凭着打工挣钱,成天是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他不能象别的孩子那样上学,玩耍。整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见到妈妈还要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他多么希望妈妈的病快些好啊,自己也可以象同龄人那样生活这孩子真可怜,如果我是善良女神,我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母子俩。让他的妈妈快点好起来,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幸福起来..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这世界变的更加温馨,可爱。我会让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地生活。让人间充满真、善、美!

  六、评价范文

  七、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

  八、作业乐园:

  写完读给爸爸妈妈听,与他们分享你的奇思妙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评赏析习作,学会欣赏、修改作文。

  教学流程:

  一、教师评点本次作文情况

  二、赏析佳作

  1作者亲自朗读

  2同桌互相读。

语文教案 篇4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八

  读读背背——格言警句

  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联系课文内容,分销足坛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清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1)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

  三、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的最清楚。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写一个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从小培养美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耷、潘、岔”等3个生字,会写“莺、掏”等7个生字。能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凝神、寂静、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4、进行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认识夜莺。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语文课,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生:顺师的手势齐读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大家知道夜莺吗?

  生:知道!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1:夜莺是一种羽毛呈灰褐色的鸟,它的叫声极为动听。

  生2:夜莺的音域很宽,连人类的歌唱家都羡慕不已。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都预习了,看图片,这就是夜莺,我们来听一听的它的 声音,谁能一个词性形容它的的歌声,(婉转)我们课题中所说的夜莺指的是这种鸟吗?

  生:不是。

  师:那指的是谁呢?

  生:一个苏联的小男孩,会学夜莺的叫声,是一个小英雄。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苏联的小英雄——夜莺,

  二、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都预习了什么?

  进入高年级以后,我给我们班同学归纳了预习的方法,你们看看如果认为好,以后也可这样预习: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一读 了解主要内容。

  拼一拼不认识的字。

  查一查不懂的词,作者及背景资料。

  写一写不会写的字。

  再读读想每节写什么试着理清层次。

  试一试回答课后问题。

  画一画画出好词佳句。

  问一问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师:共八步

  师:这节课是我们学习新课文的第一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目标呢?

  生:了解文章大意,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层次。

  师:也就是这八个步骤中的前六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一部分同学老师还要要求你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师:老师要抽查本课的一部分生字词,拿出练习本,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来写。

  第一个词语:模范,注意圆唇音,开火车读一读,说一说它的另外一个音,

  生:模样;

  师:第二个词语:分岔,什么意思?说不清楚的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解释,比如说你可以用图画来表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道路等出现分支的地方。

  师:第三个词语:老师说这个词的意思,同学们写出这是哪一个词,毁坏,消灭(毁灭)。这个词比较

  简单,意思中已经包含了词语中的两个字了。第四个词与上一个要求一样,低着头,情绪低落的样子(垂头丧气)。你是怎么理解垂头丧气的?

  生:垂头是指低着头,丧气是指沮丧的样子。垂头丧气就是低着头,神情沮丧的样子。

  师:把一个词语分解成若干个词素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看看黑板有没有写错的字?刚才老师注意看了这位同学写字的过程,其中有一个老师很担心的字的笔顺他都写对了,很值得表扬,师指导写“毁”的笔顺。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换过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有错的怎么办?

  生:下课后监督改正。

  师:字写得不错,词语理解得也很好,通过抽查能看出大家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咱们学习课文还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你们查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略苏联,苏联人民反抗敌人的侵略,保卫自己的祖国。

  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发起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全民皆兵,抵抗侵略,就像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小夜莺就是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个英雄人物。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资料查得很详细,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很好,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答的,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生:故事发生在一场战斗结束后的一个小村庄旁边的树林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夜莺、游击队员和德国兵。

  师:从大家争先恐后的小手中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读了好多遍课文,是吗?说说你读了几遍?你呢?最多的读了几遍?真好,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课文的情况,你知道我要检查什么吗?

  生:老师要检查我们把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不是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

  师:好,老师再给大家一遍读课文的时间,然后检查。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标好序号了吗?我们先来读1~19自然段,这部分老师找三个同学来读(板书1~19)。指第一名同学读1~3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耷拉”,这个“耷”字是本课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大家读一遍,你知道“耷拉”是什么意思吗?

  生:耷拉是下垂的.意思。

  师:第二名同学读4~11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读感情强烈的或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句子。第三名同学读15~19自然段。每4~19自然段的对话比较多,老师想跟大家配合着分角色来读一下,好吗?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合作愉快!现在同学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德国兵发现了夜莺,并让他带路。

  师:“发现”是指夜莺想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想让敌人看到,但是被看到了,夜莺是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吗?

  生1:不是。

  生2:这部分主要写了夜莺故意暴露身份,引起德国兵注意,并为他们带路。

  师:接下来我们读第20~34自然段,这回老师改变策略了,在同学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随时叫停,所以你要凝神地听,看看哪位同学的注意力最集中。

  随机解释“凝神”的意思。读后再想想你能象刚才那样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陆续有同学举手后,老师鼓励发言,已经有两名同学举手了,五名了,十多名了,好,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生1: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

  师:怎么传递的?

  生2:用歌声传递的。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好不好?好在哪?

  生3:很巧妙。

  生4: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巧妙地传递情报。

  师:35自然段,男同学读文我们一起思考段意。

  生: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

  师:36~37自然段齐读,想这部分又写了什么?

  生: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四、指导概括,总结方法。

  师:课文读完了,老师不但检查了你读文是否正确流利,而且进一步检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知道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看板书)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文章分为了四个大部分(板书:一、二、三、四)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指板书),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写事的文章都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像这样篇幅比较长的也可以叫做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故事情节最曲折,矛盾最突出的部分)、结尾。

  像这样写事的文章我们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再加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试着按照老师教你的方法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概括。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次战斗刚刚结束后,在一个村庄旁边的小树林里,小夜莺故意暴露身份给敌人,并为他们带路,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员的包围圈,然后用歌声巧妙地为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夜莺又重新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以后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这样概括出来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完整又简练。

  五、提升认识,总结小标题。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完成了没有?

  生:完成了。

  师: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且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看大家的表现这么棒,老师想在这节课的最后提一个更高的要求,你们想挑战吗?

  生:想!

  师:这一单元的课文比较长,你能把这篇课文的四个部分也概括出小标题吗?

  生:能。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

  生:诱敌上钩。

  师:概括小标题时要抓信这部分中最重要的内容,选择最恰到好处的词语来概括,这样的小标题才更有具有准确性。第二部分呢?

  生:巧传情报。

  师:第三部分怎么概括?

  生:痛歼敌人。

  师: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又该怎么用词呢?

  生:重新战斗。

  师:缺少一点夜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盼望参加新的战斗,盼望消灭新的敌人,做好了准备,可以用哪个字来形容呢?

  生:重迎战斗。

  师:太棒了!

  六、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师:有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有许多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扫除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还为每个部分分别加了小标题,同学们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吗?(生质疑)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夜莺这个小英雄来学习他的勇敢和机智。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更、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松 sōng 是平舌,鼠 shǔ 是翘舌。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呢?

  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老师读:

  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朗读反馈指导。

  三、自读感悟

  1、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读这段时是什么心情,怀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⑵ 谁喜欢第二段?指名读:

  注意读出思考的语气。

  ⑶ 谁喜欢第三自然段?

  说说读第三自然段时是什么心情:

  用担心的语气朗读课文。

  生试读──师指导──师范读──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⑷ 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并读出喜悦的语气。

  ⑸ 其实每一段都很美,课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让我们捧起书,从头到尾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实践活动──“画未来”

  1、学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2、小松树埋下的松果已经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请大家用画笔让小松树章得更加高大吧。

  五、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以一个松鼠的谜语导入,再书写板书的过程中,我顺势讲了“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我觉得及时解决一个问题比后来单独拿出来讲效果会好些。之后我让他们看着题目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再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接着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在课文中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比平常有兴趣的多。在后一阶段的朗读中,我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出生字词,在朗读前必须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有目的性地去听朗读,而不是盲目为之。

  第二课时

  一、认字

  1、初步感知:

  ⑴ 出示生字词:

  聪明 活泼 突然 眨眼睛 如果 主意 总有一天 以后

  ⑵ 自由认读:

  不会的看拼音,也可问同学。

  ⑶ 同桌之间检查。

  2、巩固练习:

  ⑴ 给带点字交个朋友,组成新的词语。

  ⑵ 认读生字练习:

  全体同学把卡片摆放好,老师或学生读生字,全体同学赶快从卡片中找到生字并举起来。

  ⑶ 游戏:

  ① 编、猜字谜。

  ② “智慧博士送信”:

  先将字(词)卡发给部分学生,老师语言描述,拿到该卡的学生把字卡送给老师)

  二、写字

  1、示范引导:

  ⑴ 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⑵ 教师范写:

  学生仔细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⑶ 讲解要点:

  “心字底”要注意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

  “意”中的心字要比“总”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关键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而且要从竖中线起笔,穿过日字开始拐弯。

  “以”字的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后”字中出现了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⑴ 要求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⑵ 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个人自我感觉最好的环节便是游戏巩固的环节,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我在黑板上贴上所有的生字,再找两个学生,让他们以比赛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我说一个字,让学生尽快在黑板上找到,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后来的一个游戏便是“智慧博士送信”,我让学生听我说的词语,并把相应的卡片送还给我,气氛显得特别高涨。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仿拂

  舞蹈 翩翩起舞 晴蜒 衣裳 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

  (绿、白、嫩黄……色彩丰富)

  (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

  (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

  (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

  (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语文教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远程教学软件、电视电脑、录像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互动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课件(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伟。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情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师生互动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精选)语文教案12-0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语文教案【经典】09-23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精选】语文教案12-02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经典]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