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时间:2021-06-13 17:28: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4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4篇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教材先通过例1及做一做第1题,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例1中求2时等于多少分,由1时=60分,就可以推出2时就是60加60(分),等于120分。再通过例2及做一做第2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做一做第2题编排的是一学生去商店的情景,用生动的画面提供了两条信息,即商店的营业时间和该学生到达商店的时刻,要求算出早到了多少时间。本课时内容是后面运用时间解决较繁问题、计算时间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因为这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退一小时当60分的时间的计算。(与其它单位十进制进率之间的不同)

  四、说教学法:

  1、教法:

  1)游戏法:儿童的生活是快乐无邪的,学习也应该是美好、愉悦的。这节课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用游戏、活动、童话吸引学生,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例如:本节课开始的猜谜语游戏,口答竞赛等环节对学生学习新知、巩固新知无疑起着非常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本节课中,学生处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例如,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最后回顾一节课40分钟的经历,认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如在学习例1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在已知1小时=60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这样子的学习就会是主动的,高效的。

  2)动手操作的方法。课上可让学生在在黑板的钟面上拨一拨,学生轮流操作,验证自己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及算法的多样性。

  五、说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

  六、说教学流程设计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11时20,12时05分,4时15分,5时25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巩固已有的知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时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知识概念:1时=60分,再通过合作探究得出2时=120分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例2,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鼓励学生想出各种计算时间的好办法,实现算法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做游戏,让学生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七、说板书设计:

  时 间 的 计 算

  例1、 2时=(120)分

  a) 60+60=120分

  b) 602=120分

  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经过了(15)分钟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一、说教材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采用观察法,从直观实物入手,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用实践操作法,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如果按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认识圆柱

  四、说教学过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在生活中寻找圆柱,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同学生纷纷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圆柱体(茶杯、药瓶、铅笔、柱子。。。。。。)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所见到的圆柱物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带的圆柱自学课本第18页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叫做什么?

  (2)什么是圆柱的高?它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圆柱的侧面?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整理并板书:

  两个相等的圆面是圆柱的底面;

  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实物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建立底面、高及侧面的概念,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圆柱的认识。

  3、引导参与,深入探究

  (1)、探究圆柱两个底面相等:学生通过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用线圈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结合一年级对于圆柱的认识及直观操作,能够较准确的得出圆柱两底面面积相等的结论。

  (2)、探究圆柱有无数条高: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证明圆柱的高相等的。(学生可能通过测量或利用平行两个底面间距离相等进行证明)然后通过出示课件的演示说明高有无数条。

  (3)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图:

  A、猜一猜: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此环节让学生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培养学生合理的猜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B、剪一剪:学生动手把圆柱侧面剪开后展开,看能得到什么图形?此环节我没有强调让学生沿高剪开,而是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动手剪,大部分同学展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也有些同学说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我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其说说是怎样剪的。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的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学生通过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C、论一论:接着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观察、讨论展开后得到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有的用测量计算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与圆柱的高相等。如果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是相等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空间观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4、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我设计以下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不同的摆放方式下,能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这里有一些做圆柱的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形状不同的圆柱?这个练习是巩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底面周长的知识,体会侧面由不同的卷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圆柱,对应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变。

  五、课堂检测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六、全课小结

  七、教学反思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第一部分的知识,它被安排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之后学习。这是认识小数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为以后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知识积累准备。它是整个有关小数学习中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相当重要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已接触过小数。但这个单元的内容还是挺丰富的:初步认识并感知小数的意义;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读小数和写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设计意图: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应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其有关性质、方法。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然后是小数的读和写。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将教材作了适当的处理,先让学生读小数。虽然小数的读法并没有正式教学与概括,但从学生接触小数起,就不可避免地与读法进行碰撞,因此在不经意间大部分学生已能正确地读出小数了。由读小数引入,教学数位顺序表的相关知识,再进行写小数。

  在上述基础知识和理念的支撑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熟悉小数数位顺序表,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数位顺序表导入:

  1、观察一下,这些小数有几部分组成?

  (三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如340.009的整数部分问:3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4呢?

  2、谁还记得整数的其他的数位?(学生回答,按一定顺序即可)(课件出示)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关于整数数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整数数位顺序表的知识是学生掌握小数数位知识的基础,而这两部分之间又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因此整数数位知识的复习越系统完整,就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在注意学生发言的有序性、条理性,语言的规范性,为顺利探究小数部分的数位知识埋好伏笔。】

  3、看整数部分,你认为小数的数位应在整数部分的哪边?(在整数部分的右侧)中间怎样区分呢?(用小数点隔开)

  4、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那么,十分之一表示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有一位小数)所以十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后的第几位?(第一位)它所占的数位叫做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

  5、你能推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吗?为什么?

  (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百分位,因为它表示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谁能依次说出小数部分后面几位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千分位——千分之一;万分位——万分之一;十万分位——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位——百万分之一……)

  (5)出示下表,提问:为什么后面用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关数位的知识,有了整数部分的数位知识作依托后,相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小数部分。抱着这样一个信念,怀着对学生的信任,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概括。在稍做引导的基础上(十分位的得出教师应予以提示,它既是小数部分的起始位,又和整数部分有着差别),让学生根据整数部分的知识自行推断概括。】

  6、看着这张数位顺序表,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数部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你怎样证明?(0.1米就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因此0.1米里有10个0.01米)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这样的话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虽然小数部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但理解的难度显然有所增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我在这里安排了验证的环节,让学生借助计量单位加以理解,并在验证的过程中理解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7、你能根据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有关知识,完成下面这几道填空吗?

  (1)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计数单位是();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从左往右数,小数部分的第四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3)10个0.01是(),0.1里有()个0.001。

  (4)6.825有6个()、8个()、2个()、5个()组成。

  (5)说说下面各数中的“2”分别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意思?

  20.045.420.250.672

  我们要把数位顺序表牢记,这样就能正确地解题了。

  【当学生掌握了上述知识后,我设计了以上一些课后练习题。由最基本的根据数位表知识填空到运用数位表的`知识解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小数的读法。

  1、(出示图)熊猫、电动车、土星绕太阳数据。

  问:你会读出以上的数据吗?

  2、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如果我们要把读法写下来,可以采用这样的书写格式:

  29.42读作:二十九点四二

  【虽说读小数是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学生开始接触小数,就必定要把它读出来。因此在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会读小数了。如果学生的读法不规范,那么教师也必然会予以指正,只不过没有向学生说明白而已。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将读小数的读法安排在课的第二步,既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满足需要,又为后面的新知探究创设了自然的衔接。如果有个别学生产生错误,可让其他学生予以指正,并授于方法,让双方学生都获得满足:情感满足与知识获取的满足。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读,二是根据小数的意义读。根据参考书的意见,我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一种读法。】

  三、教学小数的写法

  1、出示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写在自己本子上,指名板演,说明书写格式)

  2、写出下面的小数。

  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我让学生独立根据信息进行写小数,相信学生都能完成。在写完小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概括小数的写法,在教学知识的时候不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0。0770。004

  2、说出24.375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3、一个数的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6,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4、一个小数,由4个1、5个0.1、7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写小数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根据读法写,一是根据小数的数位知识写,比较而言,后者的难度要高一些。因为是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进行习题的练习,以后就要求学生将表记在脑中,随时进行运用。】

  五、课堂小结.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教材分析:自然界和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这类现象成为确定性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本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以及自身的体会使学生理解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1.教具准备: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

  2.创设情境:

  元旦节晚会上,学校准备了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每位同学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选择性更少的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板书学生的方案:

  全放红球 全放白球 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3.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6.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根据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拓展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7.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教材108页1、2两个题目巩固学习效果

  8.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可以在做完实验总结一定、可能、不可能之后再做一次摸球的实验,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猜测可能性,然后进行验证,最后再巩固总结可能性,这样会起到更好地使同学们接受的效果。

【【推荐】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4篇】相关文章:

1.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10篇

2.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汇总10篇

3.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合集6篇

4.【推荐】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

5.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合集5篇

6.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

7.关于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三篇

8.【推荐】数学说课稿小学集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