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3 16:57: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十二课《连环画》一课,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连环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连环画就与他们相依为伴。连环画中有趣的故事、诱人的形象,丰富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学生通过编故事、画连环画,得以培养想象能力、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学习能力。教材中分别呈现出学生的连环画作品,其中有自编的连环画故事内容,也有线描的、有色块的为师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教材中的文字“研究一下连环画有什么特点,有那几个部分组成”,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总之,教材既呈现出学习的内容,又体现出学习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第二段中造型。表现的阶段目标,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来年缓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的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艺术课探究有着极高的热情,都愿意积极参与并动手绘制图画,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图画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展示的实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并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既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小结、拓展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导入

  先提出让学生看故事,再出示准备好的手绘连环画,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提问“老师带来的这几幅画与你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啊?”学生回答,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采用探究式学习

  结合课本探讨连环画表现方法,“同学们欣赏课本上的《哪吒闹海》、《快乐的一天》、《狐狸和乌鸦》,仔细观察一下连环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与学生的回答结合,总结出连环画的多种表现手法。

  接着给学生观看经典的连环画分小组探究:“一个故事是怎样变成一本连环画的?”并给出《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动手尝试绘制。小组派代表讲解草图或是将小组讨论的连环画的创作过程说出来,教师总结分析得出如何创作连环画。结合学生创作的草图,利用白板演示解决故事形象在画面中大小位置的问题。

  课件出示绘制连环画的步骤:

  1) 要有脚本(也就是要把准备讲述的故事分配好画面)

  2) 设计好形象

  3) 确定好表现形式

  4) 具体制作

  我抓住了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去进行学习。

  学生在草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哪组的连环画最好,咱们来评一下,好吗?这时学生兴趣达到高潮,学生各抒己见,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发现问题,唤起嘘声探究的意愿,使学生及时得到启发、帮助、获取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三环节:小结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再次修改。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显著利用了白板这一现代化的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使学生形成了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

  第四环节:拓展

  利用拓展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龟兔赛跑》兔子睡觉结果乌龟赢了——坚持和勤奋可以成功,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地,这样才会取得成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坚持、学会谦虚,做事不半途而废,取得更好的成绩。

  2、谈自己童年看连环画的故事(老师小时候很喜欢看连环画,

  我那时候都管连环画叫小人书(课件出示)

  但是因为不好好保存所以好多很喜欢的连环画书都找不到了,希望同学们不要向老师这样,要珍惜现在。)

  3、老师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都是这个样子的(课件出示)但是现在同学却很少见到这样的连环画,同学们看的比较多的是这样的(出示实物)漫画书、卡通书,连环画为什么越来越少了?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在课下,通过网络等手段去了解了。

说课稿 篇2

  一、 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五步拳的教学激发武术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学情分析

  五步拳是我校高一年级下期武术选修模块一的教学内容,五步拳的教学预计1—3课时,本次课为第一课时,据了解选修武术模块的学生多数在小学、初中学过武术操、少年拳,有一定的的基础和学习兴趣,这是上好本课的有利因素。本课采用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教学生学和师生共同探讨等教学组织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三、 教学内容

  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本课以学习基本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和学习五步拳1—4个动作为主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

  教学难点:做到手、眼、身、神配合协调和怎么让学生去当好“小老师”。

  四、教学目标

  1、 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在五步拳1—4个动作的学习中,能找出套路中出现的基本步型。

  2、 基本掌握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动作协调连惯。

  3、 通过学生教学生和学生探讨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精神。

  五、 教学过程

  1、 准备部分:

  ① 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游戏“斗鸡”开始,课堂氛围活跃,在游戏过程中,强调技战术运用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② 武术运动动作幅度较大,游戏过后本课安排了几节关节操和柔韧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③ 一般性准备活运动后,根据本课主教材教学内容,安排了几节专门性的徒手操练习。

  2、 基本部分:

  ① 首先让学生认知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然后学习本课教学内容。

  ② 老师教完基本内容后,让学生自主研讨学习。方法是两人一组分散练习,要求一个人当老师一个人当学生,把五步拳1—4个动作教习两次,然后一起研讨教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③ 集中探讨。方法是老师领做,进一步规范技术动作,学生通过比较更深的理解运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找出五步拳1—4个动作中,出现了那几种步型?还有几种步型套路中还没出现?课后每个同学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去创新完成五步拳后面的几个动作(要求把没出现的步型用上)。

  ④ 接合主教材内容的接力游戏。以水彩笔(或粉笔)、小黑板为导具,通过接力跑在小黑板上写上“中华武术,走向世界”,最后一棒的同学在小黑板上给本组表现给出自评分,老师综合各方面情况给每组进行评价。接力游戏给课堂教学气氛推入一个新高潮,游戏不仅提高了运动负荷,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武术的深远意义。

  3、 结束部分:通过意念放松(放轻音乐),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去完成“五步拳”后面的动作,下次课上交流展示。

  六、 本课亮点

  1、 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非常明确。

  2、 让学生把刚学到的东西去教学生,边教边学边讨论,不近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教学的艰辛,更珍惜老师的劳动,更努力的学习。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创编武术套路。

  4、 接力游戏的创设,不仅搞高了运动负荷,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武术的深远意义。

  七、 效果预计:

  1、90%以上的同学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

  2、75%以上的同学能基本掌握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建立自信,勇于创新。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设置恰当、得体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根据课标理念,确立了以下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好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吕老师所设置的目标具体、明确、全面、可操作性强,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系列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吕老师在本课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机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吕老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一个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形象,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不时擦出智慧的火花。从吕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上已深下功夫,才能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顺利突破教材的难点。吕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发挥其有效的价值。

  三、 教学程序清,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

  吕老师这堂课童话故事导入,且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这堂课设计了以通话故事导入,创设情景,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等环节,程序清晰。

  吕老师在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以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努力创设情趣盎然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例如:老师设计了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新知,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取了感性认识,时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倾听能力。

  在学生探究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或,设计“帮一帮”这个环节,及时解决了导入新知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整堂课的练习,有坡度,密度大。

  四、注重操作实验,体验探究过程

  《课程标准》认为“要然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假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体验好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好永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学会学习。

  五、教师素质及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教师有亲和力,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地全过程,课件的设计制作合理,较好地为教学服务,计算机地操作应用熟练,有较强地课堂应变能力。

  本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突出,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地知识、能力、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地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显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先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育教学效果好。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前后作用及地位

  《系统与设计》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2 》(江苏教育出版社)。

  这单元的内容是有关“系统与设计”中的“系统的结构”的学习,主要内容有“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系统的基本特性”,要求我们的学生能从应用的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通过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特点,我们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章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对相关系统应用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应用中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

  2、重点和难点

  ⑴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⑵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可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能对简单系统的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态度和情感:

  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本章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生活体验——问题提出――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练习巩固――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

  在教学中把概念含义的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当中,通过丰富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分析具体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本着“回想——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四、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生活体验及问题情景。

  “系统”一词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

  各大搜索引擎对“系统”一词的搜索统计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好多系统我们似乎看不清,摸不透,有些神秘感! 那么,什么是系统?它有什么特性?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回忆,要渗透“利用情景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展开

  在我们如何理解系统的含义前,先讲两个故事:

  我国古代《申鉴 时事》中记载的有关用网眼捕鸟的故事。

  法国雕塑家罗丹关于《巴尔扎克的雕像》的传说。

  【课堂讨论】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分别造成了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和举例来说明故事体现出来的什么思想】

  1、系统的含义: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的三要素;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部分);

  (2)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案例分析】(具体内容略)

  自行车(进行详细的各部件讲解和分析)

  台灯或手表(简单分析)

  对媒体教学系统

  人体系统

  计算机系统

  汽车系统

  【这里的案例分析就是在系统应用案例的系统构成分析,用于加深学生对系统含义的理解,分析时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交互,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议。不能是教师个人在唱独角戏,要动员学生参与进来。分析的重点在于系统构成的三个要素。】

  系统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大的和复杂的系统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如:人体系统,教育系统,交通系统等等??

  【课堂练习】

  自行车的子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承重系统;方向控制系统等等。

  【对系统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分析转化。】

  2、系统的分类

  系统可按不同的标准和需要来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如: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城市系统是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如:自行车的传动系统是实体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如:静态和动态是相对的。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如:氨气的合成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是开发的系统。

  (5)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拓展)

  (6)黑色系统和白色系统(拓展)

  【教师举例,让学生举相似的案例来补充。】

  (三)本课小结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大的和复杂的系统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说课稿 篇5

  一 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今天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鱼,作为创作的主题,同时,让幼儿在给小猫送鱼故事的情境中,自由选择活动材料,通过几何图形拼搭并利用短线装饰的方式来表现各种形态的鱼,使幼儿充分动手动脑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让幼儿在美术这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中,体验和感受到图形组合及线条组合的神奇效果和色彩美所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

  二 教材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几何形图片,让幼儿在拼拼、搭搭的过程中探索鱼的不同姿态,旨在调动幼儿的好奇心、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活动形式对幼儿技能、技巧具有挑战性,并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使幼儿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自由拼图、用色;大胆表现;只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漂亮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

  目标分析

  1知识性目标

  ⑴能大胆地运用几何图形拼贴鱼,并用短线排列的方式装饰鱼。

  (2)体验图形美、色彩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社会性目标:

  ⑴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⑴ 综合运用多种图形,大胆组合、拼贴各种形态的鱼。

  ⑵体验美术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难点:⑴运用不同方向的短线排列,装饰鱼身的各个块面。

  三 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在5岁半左右,处于涂鸦期、表现期,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喜欢明亮的色彩如:红黄蓝绿和有变化的环境。从平日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来看,动手能力较差,依赖成人的指导,操作中畏首、畏脚怕出错。

  四 教学方法设计

  1 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能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 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图形组合的美和色彩的美,激发创作欲望。

  3 示范讲解法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常规

  美术创作中的重难点是需教师分步骤示范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条有序的示范、讲解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4 分组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六个活动组,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形式,分组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创作空间。

  5 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操作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五 教学准备

  1 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中观察爸爸妈妈烧鱼的过程,并向家长了解做鱼的各种烧法,如红烧鱼、咖喱鱼、糖醋鱼、葱油鱼等。

  2、每人一个画有煎盘的黑卡纸、蜡笔、勾线笔、浆糊、各种几何图形。

  3、成品、半成品范作两到三张。

  六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 :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引导幼儿表达出靠近主题的知识、经验。即:小猫生日快到了,朋友们会送给它什么样的礼物?

  第二部分:观察鱼的形状,创造性地拼出各种形态的鱼。

  老师逐一出示拼贴好的鱼, 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作品运用了哪些几何图形

  该环节中重点⑴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用示范、讲解,结合幼儿的观察、表述作相应的引导来化解重点。

  第三部分:激发幼儿烧鱼的兴趣,教师示范鱼的烧法。

  第一步 :示范创作方法

  1 老师简单示范变化方向的短线装饰是难点所以要放慢速度反复两次,边示范边讲解让幼儿掌握这种美术形式的基本技能的、常规。

  2 引导幼儿空中徒手练习不同方向的画法。

  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并创作。

  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鼓励大胆为其它小动物做些好吃的菜。

  七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的配合比较默契,幼儿在活动中不受拘谨,大胆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对于本次活动,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1、活动形式生活化、情节化。

  《纲要》中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送礼物""小猫爱吃鱼""爸爸妈妈烧鱼"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情节,设计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熟悉的故事情节、生活情节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首先,活动涉及的技能目标是让幼儿拼拼贴贴画画,这是中班幼儿喜欢尝试并能够掌握的技能技巧,活动形式不受传统美术分类形式的约束,融合了手工、装饰等表现手法,在这新鲜又丰富的活动中,幼儿能够凭着动手动脑制作出漂亮的作品。其次,活动中让幼儿利用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拼贴,既综合了数学方面的知识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再次,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范作上显性的美,再通过送礼物体现作品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准备部分,收集烧鱼资料,丰富生活经验,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

  《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活动过程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制作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美工作品"送给小猫的鱼"正是贴近幼儿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如幼儿可以任意选择图形拼贴出不同形状的鱼并用不同色彩的装饰来表现不同的烧鱼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不足:设想和活动效果往往存在一些不和谐。首先,在活动开展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有许多疏忽的地方:首先小朋友完成第一次操作后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只有个别幼儿得到了表述的机会,这时有许多孩子都有些蠢蠢欲动,有讲述的愿望,如果这时我及时的、灵活的安排小朋友互相讲述,就可以满足幼儿讲述欲望,又不破坏原有设计意愿。其次,在提问和提出操作要求时,教师的语言应更加规范、简练、到位。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小结与反思,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6

  一、学案设计

  复习内容分析:

  1、复习内容及地位:

  这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电与磁》的复习课。主要复习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这一单元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感悟,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教材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如电流的磁场、继电器、电动机、发电机等学习内容就在学生的身边有应用。本单元知识在中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对复习内容的分析、考点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了如下预习目标及重难点:

  2、预习目标:

  (1)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2)能说出磁场和磁感线的方向(3)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4)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知识归纳及解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思和探究意识,提高其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3、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磁体的性质,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电磁铁及其应用等。 难点:电流的磁场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应用,如:电磁继电器电路的设计、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的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认识。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于重点,可通过专题的高密度强化训练,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相关重点的解题方法,效果较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视频及图片、文字及讲解多方位训练,引导学生对难点加以突破。

  依据复习内容,分类设计了如下三个复习专题:

  “磁体的磁场”专题、“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专题“电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专题,通过专题,可帮助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将提前下发预习学案,并检查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存在的疑难点,进行二次备课。

  二、课中实施

  复习课是高容量的,也应是高质量的。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内容,形成知识线索。要尽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思想,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复习课要突出探究,要有新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繁多,联系密切,应用广泛。由于是中考总复习,在知识整理方面可以采用图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归纳形式,让学生先行把握复习内容,为复习作好准备;课上教师通过三大实验(电生磁实验,磁生电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线索;通过三大专题(“磁体的磁场”专题,“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专题;“电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专题)帮助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并通过三道例题,引导学生与考题接轨,训练学生试题分析与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 图片回顾,突显线索,引出课题

  展示一组图片(书上插图),请学生将原理相同的器件归成同类,并描述它们的工作原理。由于图片直观而且书上就有,很多学生会很快把握问题。其它遗忘很厉害的学生也会很快在书上去找答案。

  引出复习线索:(1)电生磁,(2)磁生电,(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 预习交流

  1、组内交流 依据预习学案,相互印证预习成果,研讨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进行汇总,初步形成预习的共性问题。

  组间交流 选择小组代表,回报预习成果,组间印证学习认识,交流预习疑惑。各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是教授 的重点

  3、精讲点拨 专题解析,手脑并用,考点突破

  专题一:磁体的磁场。

  学生从展示的图片联想关于磁体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自我总结。本部分细节很多,但较简单,复习时学生如果没有疑惑就不再进行特别讲解,可为其它重难点腾出时间。

  专题二: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

  本专题是学生的难点,也是中考重要考点。可通过专题练习,使学生能更为灵活熟练地应用安培定则解决相关的问题。

  专题三:电磁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

  通过对实例的思考,引导学生对电磁铁的应用有更广泛的了解。

  4.拓展延伸

  精选三个试题。要求学生能手、脑、口结合,既动脑,又动笔,既动手操作,又大胆交流,真正达到全面复习、锻炼解题能力、发展素质的复习目标和要求。

  例1:好多玩具上用到电动机,并且安装电池时,对电池的正负极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倒装。现在小玲同学手头有一块遥控汽车专用电池,可是已经分不清电池的正负极了,你能利用讲台上的螺线管和小磁针,以及电阻来确定这节电池的正负极吗?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也能确定电池的正负极呢?(器材不限)本题复习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同时起到对电学知识的辐射复习的作用。

  例2:某校学生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其内容是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电铃。小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1)蹄形电磁铁(2)弹簧片(3)衔铁(4)螺钉(5)小锤(6)铃(7)电源(8)开关和若干导线(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好,使开关闭合时电铃能不断发声。(2)小华同学发现自制的电铃铃声很小,经检查是电磁铁的磁性不强所致。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具体措施。

  本题考察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知识复习效果,并电磁铁的应用进行了复习。

  例3:一个电磁学实验箱内有下列器材:马蹄形磁铁、滑动变阻器、磁针、灵敏电流表、开关、电池组、金属棒、铁架台各一个,导线若干、绝缘丝两根。请写出利用这些器材可做的三个电磁学实验的名称及相应器材,将结果填在表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从学生的讨论与归纳中,达到对本课知识归纳回顾、巩固加深的作用。

  5、系统总结

  通过复习,由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达标检测

  根据本章内容及考点要求,设计4个填空题、3个选择题,1个实验题,共10分。限时完成、组内互阅、当堂点评。以其达到检查复习效果,明确下一步复习任务的目的。

说课稿 篇7

  活动目标:

  1、掌握季节的变化,通过观察,萌发对春天植物变化的兴趣。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画中的春天。

  3、能体验绘画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春天的景象,并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提前去周边的景点,让孩子观察,自己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然后自己复述。

  2、四开的图画纸、彩笔(若干),在春天盛开的花的图片和春天的景色。

  活动过程:

  1、出示在春天盛开的花的图片和春天的景色。

  教师逐一介绍这些花,并告诉孩子这些花都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让孩子回忆:

  (1)你看到的桃树是什么样子的?小草有什么变化?树又有什么变化?等等的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树叶和小草是什么颜色的?花儿是什么颜色的?小区里有什么气味?有什么声音?小土堆里有些什么呢?

  (3)猜一猜,你看到的景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发挥想象,更重要的是引发幼儿再次观察的欲望,能通过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3、今天我们来说说春天,画画春天。

  4、分组作画:小朋友们可以将你觉得特别美的春天的和你的好朋友分享,让她帮你画下来,然后再角色对换。

  5、分享幼儿的作品。

  教师: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和你看到的一样吗?(每个人看到的春天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以后每天依然带着孩子去户外活动观察,所不同的是:要开始带着任务去观察,让孩子观察得更仔细。再随着时间的变化,再让孩子把所看到的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孩子都能比较好的回忆和发表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样子,也都能发挥想象把自己所理解的春天的样子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发挥自由的空间。孩子能通过在看、闻、摸的基础上去想一想,说一说,并动手画一画,充分的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次活动的随意性较强,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热爱,鼓励孩子更多的尝试,孩子通过绘画的形式在纸上记录着自己对春天的理解。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也有利于孩子的参与与实践,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表现春天景象的细节上,可以利用音乐、图画、动画的形式来展示给孩子,让这样便于孩子在作画的时候有更好的创作。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神奇的鸟岛》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的第八课。我所讲述的是第二课时。这是一篇介绍地方风物的文章。课文以“自然、美景“为题而展开。作者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在鸟岛上十万多只水鸟相处融洽,遇到敌害能共同对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情感。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条理清晰。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感受鸟岛的鸟多及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的神奇。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抓重点词句感受鸟多。

  教学难点:群鸟的团结与勇敢。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我贯穿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研读赏析、感受神奇

  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于是我采用了研读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一,体验鸟多之神奇

  进行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鸟真的很多?边读边想,边读边画,再进行汇报,汇报时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眼花缭乱”“一群群”“一幅幅”“色彩夺目”“锦绣画卷”等词语来体会鸟多的神奇。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

  演示课件,这是天上飞鸟的视频,使学生把图景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熟记课文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这是一组鸟岛的地上鸟的录像,学生边观看,边体会“鸟岛上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的感觉。依然使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感受鸟的队伍之庞大。为学生朗读做铺垫。

  这里呈现的是湖里水鸟嬉戏的课件,让学生边欣赏水鸟的美丽,边说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它们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背诵。

  这几组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的重点之二,感受鸟团结之神奇

  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自读——复述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勾划出描写黑鹰动作和群鸟融洽的语句,然后分别读一读,在读中感受黑鹰仗着体型大,凶猛、无所顾忌,群鸟为了保护刚刚孵化的幼雏,团结勇敢共同对敌的激烈场面。接着带领学生观看群鸟争霸的录像,这段录像的播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鸟岛保卫战的惊心动魄,让学生亲眼目睹了群鸟团结勇敢与黑鹰作战的场面,从而体会鸟的神奇之处。最后在学生想象录像中的画面进行复述课文。进而解决第二个教学重点。

  (二)、总结全文、再现神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登上了神奇的鸟岛,从岛上领略了天空上的鸟颜色多,地上的鸟数量多,湖里的鸟种类多及鸟岛保卫战中群鸟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神奇,和作者一起进行了愉快的鸟岛之旅。请大家再次配乐回读课文,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之神奇。

  总之,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鸟岛

  多 壮观

  神奇

  融洽 团结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5单元第一课。内容包括停电对生活的影响,认识电的作用,电从那里来,停电的原因,节约用电的倡议等五大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能量可以转换。

  b. 能力与方法:经历一次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有关内容的兴趣和欲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初步了解能量可以转换。因为这些猜想活动与之前的猜想活动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猜想是较以前的猜想的加深,学生需要拥有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推想,从而发现这些知识:而调查活动则是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对电器的工作作必要了解,并集中汇报。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经历简单的调查与数据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的猜想能力。学生能调查并整理数据,但是对于他们,用电多少为什么停电,平时他们熟视无睹,知之而不问,教师要从中引导他们根据生活中的点滴现象,启发他们认识电的作用大及停电的主要原因等问题,从而为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打好思想铺垫,完成知识的积累。

  五、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下,对电有初步的认识,关于电的作用,电的转化,停电的原因等内容略有所知,但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电的认识是不完善也不够深刻的,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引导学生亲历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情境体验法,谈话引导法,问题激疑法,举例分析法,媒体展示法等

  学生的学法:体验交流法,猜想举例法,查阅资料法,调查统计法。

  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停电后居民情况的录象,电的作用、电的来源录象,停电的原因新闻报道等,铝线(各小组一根),并事先印发好P53电器调查表。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家用电器的作用,调查停电原因。

  八、 教学过程;

  1、关于停电的猜想(11分钟)此环节教学目标是认识停电后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推想停电对社会生活巨大的影响和危害,从而认识到电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

  教师的活动有:播放停电后居民生活录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推想停电给社会造成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后交流。

  学生活动:观看录象,进行讨论谈感受,猜想停电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并交流。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进行猜想,汇报交流。

  2、电器大调查(15分钟)此环节教学目标是认识电在电器中所做的工作,认识电能可以转化,通过调查分析,从而感受电在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为停电原因的猜想活动作好铺垫。

  教师的活动有:引导谈话,播放录象,组织交流,举例分析,分析小结。

  学生活动:猜想问题,观看录象,填写家用电器完成工作表格单,思考修改表格单,小组统计分析表格单中数据并汇报。

  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激疑,举例引导探究,统计分析汇报。

  3、停电的原因(12分钟)此环节教学目标是通过以上的教学作知识铺垫,猜想停电的原因,并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验证停电的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拟写倡议书.

  教师活动:谈话激疑,播放录象,证实猜想,再次播放录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学生活动:学生倾听,猜想停电原因,观看录象,回忆生活事例进行讨论,写倡议书进行汇报.

  教学方法是:谈话引入,录象引入问题情境,回忆生活,交流汇报.

  九、课堂小结(2分钟)

  此环节教学目标是通过此环节,用以了解学生对学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每个学生作一评价,把握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谈话法

  学生活动: 交流汇报.

  教学方法: 谈话创设问题情境.交流汇报,评价激励.

  十、教学设计

  停电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是学生能清新准确的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2.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4.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

5.【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6.【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7.【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8.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