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29 20:25: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

  【说教材】

  本说课稿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5~10自然段的5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塑料桥的轻巧简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说板书

  我的板书采用文字式,把课文中关键词句列举出来,简单明了,能让学生更清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潜水桥: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分页标题#e#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中的课文是围绕着“正义必胜”这一主题而安排的。除了此文,还有《卢沟桥烽火》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两篇课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当认真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单独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课文描写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品质。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定会参差不齐,为了让全体学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以及感受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依据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镇定、勇敢和机智。

  3、学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紧抓文本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式潜心会文,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和严峻,更要感受他们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强烈的爱国心。如何紧抓语言文字?于永正说:“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设计教学过程……”在这里,我想更进一步地实现自身的意图,那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要仔细斟酌、反复钻研,找到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的交融点,把最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人物的内心品质的词句提炼出来,也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地把虽然也很精妙,但与中心无关或关联不大的词句撇开。具体展开就是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蜡烛)的词句精选出来,穿插在有序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再三咀嚼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深入领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启迪智慧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凸显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朗读感悟,画重点词句,讨论交流体会,教师适时点拨的学习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老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交流释疑。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采用小组学习交流的方式,扫除字词障碍,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活动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段落大意。中间采用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三)课堂检测

  练习册中的基础达标1、2、3、4、题。

  第二课时:

  (一)预习展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回答问题,为继续学习新课文做好铺垫。)

  (二)交流释疑

  1、老师以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1、2段的学习

  A半截蜡烛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哪?

  B伯诺德夫人想到藏情报的主意很绝妙,这又体现在哪?

  然后先自己读读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2、学习3----7段

  教师先提出一个思考题提纲挈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让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例如:从哪看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智沉着?学生通过浏览、默读找出“许多、始终放心不下、绝妙”等词语读出人物当时紧张却不慌乱的心理。

  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与敌人的周旋以学生的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是通过学生找出表现任务机智和勇敢的关键词来体会心理活动。圈画出动作、神情、语言的有关语句。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

  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升华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法国总统戴高乐如果知道了这件事,要颁发荣誉奖章,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之中谁将有幸荣膺此奖呢?

  2.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小故事。

  (四)课堂检测

  1.用四字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2.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呈现课文的主体结构内容,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是全文的缩放。具体情况如下:

  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点燃重新点燃夺回

  ╲╱╲╱╲紧张

  吹熄端走拿上楼

  敬佩

  急忙轻轻慢慢从容娇声镇定

  更多说课文章,请访问说课网频道。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是一篇适合朗读且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习为主的,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教材。

  二、说学情

  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孩子,此时学生已具备了对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在拼音部分的《秋叶飘飘》这首儿歌中,学生对了秋天里枫叶飘落这一自然段现象有所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五、说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自编。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六、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法、学法

  1、情境创设法,图文结合法

  2、突出多读,训练能力

  八、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读了《四季》这首诗歌,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它们是──(春、夏、秋、冬,师板书:春夏秋冬,生书空)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找找春、夏、秋、冬,你们想去吗?可是要去没那么容易,要先来闯关,敢不敢?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诗歌入手,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四季的美,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借此先让生复习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带着问题找去四季)

  二、理解四季诗,熟读成诵

  〖第一关〗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跳读、开火车带组词读)

  〖第二关〗读四季诗:〈课件出示四节诗〉

  1、谁能把课文读正确。(强点读书要求、自由读、指明读、齐读课文。)

  2、(师生合作读课文):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括号中的话由学生读)

  〖第三关〗背四季诗:

  1、指导学生看着课件上的图和这个句式把课文背下来。

  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2、感情朗读( 自由读、指名表演、指名上台读、齐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结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通过闯关形式,从认读生字、读四季诗、背四季诗、让学生通过读,巩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了从易到难的原则,来达到教学目标。。)

  三、感受四季美,创编四季诗

  1、 课件播放四季风景画面及配好的音乐,随机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图:

  指明学生观察图 ,说说你找了什么季节,从哪里找到的?找到了什么?(指多名学生练习说话)

  2、你们看了春夏秋冬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做些什么?

  3、你们猜老师想做什么吗? (引导学生当小诗人)

  (出示四季景色课件)

  桃花(红红),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西瓜(圆圆),他对(小熊说)说:“我是(秋天)。”

  4、小结;刚才我写了春天的诗,你们能去写写夏冬的诗吗?

  (让学生根据课件看图编诗。并把自己的诗读出来。)

  (意图:出示四季图,让生看图找四季,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感受四季的美丽。)

  四、绘四季景:

  (设计意图:通过读了四季诗,看了四季景,编了四季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用画画来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热爱。)

  五、板书设计

  2、四季

  春 夏 秋 冬

  (设计意图:以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为主线,浓缩了这节课的精华。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过同桌互读,抽读卡片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然后再通过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生字。

  《三》、再读古诗,引导质疑,揭开谜底。

  1、逐句讲解诗句与画面的关系。(课件)

  (1)、出示“远看山有色”。老师描绘: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是什么颜色呢?(青色)

  (2)、出示“近听水无声”。同学们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听,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可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

  (4)、出示“人来鸟不惊”。请小朋友们和小鸟打招呼吧,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不是真的小鸟。)

  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画—一幅山水画)

  3、指导朗读及背诵。

  出示课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六、说板书设计。

  1、 画 有色 无声 开放 不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6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三心二意——失败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7

  一、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五课《中彩那天》,是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几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

  《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我的父亲无意抽中了大奖,当我兴高采烈地跑向汽车里的父亲时,父亲却把我赶下车满脸严肃看不出一点中彩的喜悦,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母亲告诉我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原来抽中奖的彩票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代买的。最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父亲拨通电话通知库伯,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简介

  我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大家常常会以“圈圈、划划、批注、质疑”等方法独立地阅读课文,同时还能自主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作为四年级下期,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仍需训练,他们对于本册第一次出现的复述课文的形式,还比较陌生,还缺少自主感悟的能力,需要教师为他们架桥铺路,帮助他们逐步学会复述课文。

  三、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简明的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字、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能抓住“拮据、梦寐以求、奔驰、馈赠、道德难题 、迷惑不解 、捎”等关键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并通过这些关键词句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通过关键词句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学习难点,其他均为学习重点。

  四、教学程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比较简约的教学程序,因为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靠学生自己“习得”的,我想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力求“抓住一个点,牵出一条线,铺开一个面,勾出一个魂”。抓的点:“拮据、梦寐以求、奔驰、馈赠、道德难题 、迷惑不解 、捎”等关键词语;牵的线: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复述课文三个环节;是这样铺开这个面的:

  (说课时,可先将几个教学板块整体呈现。)

  第一板块: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出示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 揭示课题,在读课题时,注意读准多音字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意图说明: “中”是个多音字,要求学生在读课题时,就能注意到这个字音的正确朗读。出示母亲的话,有助于后面复述课文)

  第二板块:简要归纳主要内容。

  1、中奖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要求默读课文,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简单说说发生的事情(板书:简单)可以圈出来,学生小声说,同桌说

  师巡视,指导、点拨

  2、学生汇报,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板书关键词(意图说明: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标对三四年级的要求,在这里,呈现了具体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来简单概括。)

  3、学生仔细听老师说,还抓住了哪些关键词

  4、学生再补充,师板书(培养倾听的能力。)

  5、一起说看板书:课文发生了什么事情?(面向全体原则)

  第三板块:学习生字音、形、义

  1、黑板上的关键词正是生字词,生互相提醒

  2、字音:驰、捎

  3、字形:德、拨、惑、赠

  4、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意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拮据”在文中的意思。送到句子里读,从哪里知道的,“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是多么的——, 点明方法

  2)抓关键字理解“梦寐以求”,先理解“寐”的意思,点明方法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馈赠”的意思

  4)联系生活积累理解“捎”的意思:顺便带

  5、齐读词语

  (意图说明:虽然我们已步入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但要重新审视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因而字词教学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为理解课文的内容畅通渠道。课标中,对三、四学段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第四板块:复述故事

  1、现在,把词语放回课文中去,生动、具体是讲讲这个故事(板书:生动 具体),可以选择最熟悉的部分自由说,比比谁运用的原文、原句最多

  (意图说明: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把本期的复述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起步阶段尽量运用原文原句;巩固阶段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熟悉阶段可以加入自己的评价)

  2、指名按顺序说,师点评

  3、复述整个故事

  (意图说明:课标中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板书设计:

  拮据 梦寐以求

  起因:奔驰 馈赠

  5.中彩那天 经过:道德难题 迷惑不解 捎 简单

  结果:拨电话 开走 生动、具体

  正板书中的关键词(生词)作为本课的“点”,由此牵线、铺面,达到教学目标。副板书是两次训练的明确要求,也是要达到的目标。

  六、效果预设

  我预设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较好地达到目标“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字、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基本学会“抓关键词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初步能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复述课文”,优等生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语言,甚至有一些评价,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后进生得到一些浸润。

  当然,课堂中会临时生成一些问题,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即时调整本课的预设和教师的评价,感谢老师们批评指正。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太阳》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六组的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繁殖”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方法,所以我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层层深入的启发、引导阅读,让学生逐步明白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

  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2、读写结合法。本课的4—8自然段都是讲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在学生充分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我

  让学生模仿曾经学过的诗歌《假如》的表达方式,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本课我打算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环节是初读课文,学习

  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太阳的特点。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细读课文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略读4—8自然段,对学生进行言语能力的训练。

  下面,我着重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这节课我共分四大板块:第一板

  块——导入新课;第二板块——抓住特点,品读方法;第三板块——欣赏语言,学习表达;第四板块——总结,发散。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一段动画:后羿射日

  2、画面定格后,老师导语:这个动画的画面是非常好看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它却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你能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来挑挑这个故事哪些地方不科学吗?相信在上节课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很快说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后羿的箭是不可能射下太阳的,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很大,太阳很热。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远大热)

  【动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新课伊始,我用动画片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挑出动画中的不科学的因素,不仅是对学生上节

  课所学的一种回顾,又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二板块——抓住特点,品读方法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的方式,既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同时有扶到放的指导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一共分四步来进行引导的】

  1、引导过渡:学习说明文,我们不仅要明白它说了什么(随机板书:说什么),还要体会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说清楚的。(板书:说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2、合作学习:学习《太阳》这样的相对较为枯燥的科普说明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因此,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同时我也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3、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小组汇报。

  首先,学生一定会汇报,太阳“远”的特点是通过这句话来说清楚的:“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说明文,对于说明方法肯定还不熟悉。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这样一个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

  在指名口头练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们,就这样说着说着,你有没有发现括号里所填的内容都是什么词?预计学生一眼就能明白,都是数量词。于是我相机点拨:象这样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的方法,就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

  最后齐读这句话,加深对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理解。

  (2)学习“大”的小组汇报,

  预计小组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板书:作比较)我会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书上的学习泡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我会借机表扬这一组的同学,并告诉大家,读书时注意泡泡里的话,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习惯。

  (3)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我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比如:课文介绍太阳“热”这个特点的时候,采用了说明方法,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并把这个句子读出来。

  预计学生有了前面两组的汇报,能很快明白,这一段,也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其实,这三段话中,还有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但是,对于作为刚接触说明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一下子掌握这么多的说明方法,容易混淆。因此,对于这两种方法,我准备只作简单介绍。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其实这三段话中,还有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现在就以第三自然段为例,你能说说哪一句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哪一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引导大大降低了难度,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是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就是钢铁碰到他,也会变成汽”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打比方)

  4、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第三板块——欣赏语言,学习表达

  【本课的4—8自然段都是讲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学生在第一课时就已经读明白主要讲什么了,因此,我把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放在欣赏语言,学习表达上。】

  1、自主品读,欣赏语言

  我是这样引导的:学习说明文,我们不止是了解文章中蕴涵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味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现的。请大家细细地

  读读课文4—8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地方的语言值得你特别欣赏,边动笔墨边读书。

  学生品读课文,教师巡视。

  2、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认为值得特别欣赏的语句。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此,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我就不作详细说明。我会相机点评如:你很会品读课文的语言;

  你有很敏锐的语文学习能力等等。

  3、刚才,同学们已经充分地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其实,我们也有能力来运用这些生动优美的语句。(板书:会运用)

  课件出示要求:再次默读课文4—8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来写一些太阳和人类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假如没有太阳,;……

  4、指名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小诗深情地朗读出来。

  老师小结:是呀,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5、指导朗读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所说:常识性的课文课文应该怎么上才姓“语”?惟有着眼于语言形式,促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以上这种变换形式,文改诗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把了解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法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

  第四板块——总结,发散

  1、老师导语:学习了《太阳》,我们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老师现在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谁能说说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都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

  预计学生能说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等等。

  2、引导发散: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呢?

  学生自由想象,老师加以鼓励:真不错,希望有一天老师能用上你们发明的东西。

  【本组教材都是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的。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都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再到“你们将来还想利用太阳发明什么呢?”以生活为依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板书设计

  21、太阳

  说什么说清楚会运用

  远列数字

  大作比较

  热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本课教学的思路,清楚地显示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的思路,为学生今后学习说明文指名了方向。】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

  根据学习内容我指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的五个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

  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

  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图片)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

  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在这一环节(图片)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图片。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习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

  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图片,找出相应的文言文。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也是对内容理解的检验。轻松的突破了重点。

  4、角色扮演了解寓意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入种田人内心,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得翅膀。并通过采访的形式,表达自己(也就是种田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通过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劳与不劳的不同结果。再通过学生扮演邻居、朋友等对种田人劝导,并在设定好聚光灯的白板上写下自己对种田人的忠告。当取消聚光灯,学生惊奇的发现自己写下的就是寓意。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自然轻松氛围中的突破难点。

  5、展示输出指导言行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背故事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我并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导他们说出自己了解的道理,和在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这样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

  课后,我有以下的反思:

  1、通过白板现场演示,帮助学生同伴互助,在互动中生成新知。

  2、交互式白板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有效帮助全员全过程认真参与整个学习活动。让教学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0

  说教材: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说学情:

  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一分钟,做一个惜时的孩子

  说教法:

  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后悔;在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这儿:1 =20,你觉得这个算式正确吗?

  2、板书课题《一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 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 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4、师: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找一找这20分钟是怎么来的

  四、小结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谊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听说是墨客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触宦途多险,前程未测,表现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宦途没有充足信心之时,全部的乡情仕意。固然,对付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穷究。要是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生齿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东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间才气照着我回到故乡。这首诗写的是墨客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蕴藉悠远。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5、教学准备

  a、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b、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师生对诗,创设诗韵课堂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所以我准备用以“愁”为主题的诗句进行师生对诗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土诗的课堂。

  之后就导入课题,再读题、解题:重点是指导读准“泊”,理解“泊”。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别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四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地名词的比较模糊,我准备让学生上黑板板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

  建立空间的概念,同时也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从而解决初读理解上的难点。再借助板画了解诗人此时人在何处(瓜洲)。

  我觉得这一板块的教学能达成目标一。

  (三)、品读诗文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绿)

  第三板块教学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读诗、换词、想象、音乐画面等手段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精妙,具体操作如下:

  1、读“绿”

  我先通过引读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读诗的兴趣,反复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

  2、悟“绿”

  第一环节先让学生理解“绿”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诗中的意思,接着通过换词,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体会“绿”的精妙。第二环节主要是读和想象。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浮现画面,再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点击春天“鸟语花香”的音乐,追问学生: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能不能用我们积累的诗句来说一说,从而整合了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利于创设诗韵的课堂,还激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一板块的设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回忆往事书写亲情感悟乡愁

  1、学生写话、交流

  这一环节中,我结合上面的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写话,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为漂泊他乡而思念故乡之情做好铺垫。

  2、紧扣“还”字,反复诵读

  这一环节准备借助音乐、引读、诗人的北京资料,一步步敲击诗人想还却不能还的无奈的心情。这一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达成目标三,突出教学重点。

  (五)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别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

  通过上述六把板块的计划,紧扣目的,层层推进,不停设置语言实践点,领会墨客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诗句辐射到别的诗句,升华了学生的明白和影象,不但积聚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释和表达情绪的空间。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节。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读熟课文,积累“铺天盖地、载歌载舞、美不胜收”等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句。从而感受到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美好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由于本课文质兼美,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感情朗读,了解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其民风民俗。难点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的高尚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以及体现民俗的图片歌舞录像片段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一起感受了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教师播放视频歌曲)然后我自然过渡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师生共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用平时一贯采用的一圈二点三画四批注的学习方法积累词句。尤其维吾尔的特色语言要结合课下注释去理解。2、在读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文中最能体现维吾尔人性格的语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环节(三)默读课文,快速提炼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及关键词,学生感情读,教师适时板书(豪气乐观、酷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通过默读课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结论。】

  环节(四)重点研读、品读、感受民俗、体会情感。我将这样进行:

  1、学生找出最感兴趣的部分读,哪些语段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是怎样理解的?如何读好这些句、段。

  2、学生讨论汇报到酷爱土地这部分时大屏幕显示出课文第一幅插图,边看图边理解相关词句,并指导朗读其中的比喻句“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积分韵味”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来,而后发散思维,练说比喻句。

  3、当学生汇报到维吾尔人爱美这部分时,我会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闭目听老师的朗读,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中: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师打出屏幕显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一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发散思维你想用哪些词语赞美?之后同学们再用文中的词语来读、品、悟,就水到渠成了。紧接着师很自然地播放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的录像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谈感受、做总结,而后再品读、赏读,学以致用。

  【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环节(四)质疑问难、总结全文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而后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有以上的环节作铺垫,再理解中心句的含义就轻而易举了。(教师板书虽苦犹乐)

  环节(五)拓展延伸

  欣赏维吾尔风情的图片,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本课在音乐声中结束了,同时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不同地区民风民俗的信息资料,拓宽知识面。另外,课下可积累好词佳句。也可写写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作业渠道,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四、说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酷爱土地 的维吾尔人

  爱 美 (虽苦犹乐)

  能歌善舞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此板书体现了文中的教学重点,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新选入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很有趣的儿童故事。是一篇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发展,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内容,从而确定了本课的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四、教材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因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我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悟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的策略及运用的分析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图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更动态化,形象化,更好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

  (1)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设计了四个大的环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生动的情景导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引入新课,我采用直接板书“风”。然后问:谁会唱与风有关的歌?谁会背与风有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紫鸢。)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的声音)通过生动的情景设计,唱、背、听,多角度的感受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相机提出:风还能画出来吗?很自然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画风。(画风)

  (2)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是一大重点,必须做好识字、写字这一工作,为以后的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本课认读的7个生字多是姓名用字,写的12个字也有规律的特点,识字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孩子的图片及名字,(课件)让学生喊他们的名字,再开火车读字卡,(宋、涛、陈、丹、赵、艺、显),并口头组词,找朋友,(找朋友宋、丹、显、陈、艺、赵、涛文、波、英、微、明、浪、静)设计不同的识字环节,生动地让学生对认的字进行了很好的掌握。对写的字,抓住有特点的艺、丝两个字进行重点教学,老师认真示范书写。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掌握四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已经进入二年级的下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自主地对剩下的7个生字进行学习,掌握写字的要领。教师及时得给予反馈、评价。

  (3)各种形式的读,质疑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不外乎都是服务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对语文的阅读提出了很多要求,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堂课的设计就会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内容,理解课文。因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2、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3、默读课文,勾出文中三个孩子画风的句子4、个别扮演角色读5、小组分工读6、全班分工分角色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怎样去读,特别在其中设计了借助插图,给画配上文中的文字,进行图文对话,(三幅孩子画风的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理解了朗读的内容,应用图文联系的方法,取得了图文互补的效果。也激起了孩子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朗读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巧妙和整合。抓住本篇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力,创造力的生长点,精辟的提问: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回答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尊重学生,课堂的设计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让他们的主动性,互动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合作中发扬他们的个性。形象思维的载体把语言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极好地创设了情境,理解了课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合作画风。(1小练笔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都来说说。2、小画展请把你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利用动口说,动手画的环节,在说中训练语言,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学习了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6)一堂课的灵魂在于板书,我的、板书力求做到简洁、实用。设计如下:

  (画风)

  艺丝

  六、思想总结

  以上设计,我注意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图文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精心选编了四篇课文,图文结合,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引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本课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依据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这里我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策略与理念,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庞大、突然、枯萎”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自主读书、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启发对科学词语的理解,对课文有深刻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读懂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

  教学难点:读中理解、感悟恐龙灭绝的原因,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法:运用农远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适合我们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内在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媒体展示,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导入中,我先播放恐龙动画。播放动画视频,创设活生生的恐龙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以问启思:“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你们了解它们吗?”画面展示,缩小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空间距离,贴近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恐龙。)再活用图片,让学生看图想词形容恐龙,比如庞大的恐龙,凶猛的恐龙等,联系恐龙图片及“庞”字的构字特点理解“庞大”。这美好的恐龙世界是科学家们根据化石构想出来的,现在还能看到一只恐龙吗?启发理解“灭绝”。完善课题(板书:恐龙的),读课题质疑,诱导思考,直奔教学重点。

  (二)以读促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朗读时,播放录音朗读,以声音、画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听中思考:恐龙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为什么消失了呢?听完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说法,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感悟,进一步研读,在交流讨论中整体感知,归纳恐龙灭绝的几中说法,学会用词语概括,并板书这几种说法。“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品词析句,欣赏语言,深入领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恐龙悠久的历史。

  2、对比研读,理解语言的精妙。

  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读中故意漏掉“突然”、“慢慢地”,引发学生的注意,理解“突然”。接着齐读去掉“突然”“慢慢地”的对比句,感受到从句子中删去“突然”“慢慢地”,就会与实际相悖。

  “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究竟有多冷?造成恐龙的死亡,播放寒冷景象的视频,启发想象:如果在那样的处境下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怎么做?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课文。启发理解“躲避”“严寒”,联系上下文,运用句子补写空白:“假如恐龙有冬眠的习惯,它们就能;假如恐龙身上有厚厚的皮毛,它们就能。”对比再读一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这个环节我借助农远资源,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思结合,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感知语言的精妙

  和用词的准确性。长期以往,加强了学生语感,提升了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3、自主感悟,领会语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标一标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播放星球相撞的视频,随机理解“尘埃”;是呀,尘埃笼罩了大地,太阳不见了,启发学生联系身处黑暗的感受来体会恐龙的处境,带着这种感受读好句子。推想没有太阳的地球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理解“枯萎、死亡”,再次体会在黑暗中面临饥饿的恐龙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师生对读,深层次地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接着排一排五个句子的顺序,最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清其因果关系。

  (本环节我借助农远资源,创设星球相撞引起恐龙灭绝的情境,启发想象,联系生活经验,读中品悟,再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突破课文难点,学生读懂了句子的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再教给学生如何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授他们以“渔”。)

  4、连词说句,整体感悟。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恐龙灭绝的其他原因,并板书。然后启问:孩子们,恐龙的灭绝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组织学生交流后,以“一种说法是……另一种说法是……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为开头,师生合作练说恐龙灭绝的说法,加深体会。

  (阅读教学应该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内化语言的感悟程度,本环节构建了发展的语文课堂,语文生活化,学以致用,促进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齐读第五自然段后,出示拓展资料,再给学生一些网址,培养学生学会搜集相关信息和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布置写一()写作业,把想到的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写下来,展示并互相交流。

  (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多媒体资源的利用,重视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大语文教育的体现。)

  最后总结:同学们,恐龙为什么灭绝?至今仍是一个谜!还能复活吗?有待我们去探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生命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生命!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非常简单,但留有空白,启思拓展,引发学生再学习,是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再用资源。

  五、教学效果预测。

  应用农远资源,把学生带进恐龙世界,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空间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重点段,突破教学难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机会,我们学校教师抓住这一良好的机遇,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附板书设计:

  一种说法寒冷说

  31恐龙的灭绝另一种说法星球相撞说

  偷吃恐龙蛋

  其他种种说法传染疾病

  气温下降

  还有…….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 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 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 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 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3.荷 花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1.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

2.【精华】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3.【热门】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4.【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

5.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9篇

6.【精华】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

7.【热门】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

8.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