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6 10:02: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3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40分钟的课堂快乐而短暂,40分钟背后的日子紧张而漫长。回顾赛课的经历,我这心里呀,只两种味道——酸的和甜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使人受启发的词语和故事”为主题,《酸的和甜的》为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在体裁上具有双重特征。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幅插图,除了叙述松鼠、兔子的轻信、猴子的敢于尝试外,还涉及到了狐狸的“精神胜利法”。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难点为在阅读中渗透“做事要敢于尝试”的道理。

  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我始终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所谓统一,我的理解是工具性的训练与人文性的渗透二者有机结合,辨证、和谐地存在于课堂。

  一、文本解读,我考虑的是辨证

  仔细琢磨文本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松鼠、兔子和猴子的不同表现上,也应该用一种辨证、客观的态度看待狐狸:不能偏颇地说他坏、狡猾,也不能高深的传达“精神胜利法”,还不能舍本逐末地深究“为什么硬说酸”。面对初入二年级的孩子,我只把狐狸定位在“因为没有摘到葡萄,所以,硬说葡萄酸,以此来安慰自己”这样的程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弱化对狐狸的研究,清晰对比松鼠、兔子与猴子的不同,强化、加深对猴子的印象。这是我在文本解读时的一点个人看法。

  二、落实目标,我考虑的是和谐

  首先,落实文本体裁连环画与童话的双重特征。一是借助图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对话、概述故事、总结课文,让图文结合,图与文和谐展现,突出连环画教学的特征;二是在课堂中,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融入童话的情境——课初带领学生去葡萄架下看看,课中引导学生去聆听、朗读葡萄架下的对话,去想象、琢磨动物之间的语言,去识记、书写他们的名字,课尾以离开葡萄架结束,努力做到融文入境,文与境和谐共生,体现童话教学的基本特点。

  其次,落实“在阅读中识字学词的阶段性目标”。识字教学,第一做到随文识字,因时制宜地把生字分散在在课题中,句子里,朗读时、板书中,儿歌总结处、写字时。第二做到依托,不组织学生识记单个生字,因地制宜地赋予生字具体的环境。这两点做法,目的就是在前瞻后顾和潜移默化中达到识字教学目标的水到渠成。另外,把“迫不及待、大口大口”两个词语的训练放在重点句子中、朗读体会时,生活经验里去学习、理解、运用。

  突破教学难点,我也考虑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例如,把揭示文本寓意与学生的想象、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借小兔子和松鼠的嘴说出学生阅读童话的收获、体会;再如,课堂中的那首儿歌,集巩固识字、概述内容、体悟内涵、总结课文为一体。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反思赛课的经理,我的体会是我曾像文中的狐狸,在小学语文这座葡萄架下,转来转去,跳起来摘葡萄;曾像松鼠和兔子,走过弯路,历经酸酸甜甜;我更想像文中的小猴子,敢于探索,大胆体验,酸的是收获,甜的是成果,酸酸甜甜,我曾经努力尝试过!

  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全班交流。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是来自浙江省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机械专业教师陈雷。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机械专业的专业课是枯燥的,乏味的,所以能让学生愉快的、充满自信的走进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最大的梦想。今天,借此平台,希望各位评委指导我的说课,使我更快的成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钻孔方法——压板工件钻孔加工》,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分析等五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要说的内容是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徐冬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第六章第四节及第五节的内容。本课是这一个学习单元的最后一块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和应用,是一堂实践操作课。教材中与本节课对应的实例由于比较单一,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实际的加工方法,但是很难与现在企业的生产接轨,所以我就把当今宁波地区企业用到比较多的模具生产中的压板零件拿到了实际的教学中。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工件钻孔的方法,及能保证钻孔的精度,为以后学习锪孔、铰孔及攻螺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是教学对象分析,参加本堂课学习的学生是我校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控专业的学生,对于钳工的基本技能操作已了解一些,但总体上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倾向,本节课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加强。根据调查,本班学生中有超过30%学生的家长在海天、贝发、吉利、耀发这四家企业工作,利用便利条件,在课前首先组织了学生进这四家企业进行调研,对有关钻孔加工的知识进行了解,为学好本堂课做好准备。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说出使用钻床的安全注意事项。

  2、保证孔加工精度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1、在工艺卡片上能填写合理的工步内容。

  2、能正确操作钻床,并完成工件加工。

  3、会用平口钳正确装夹工件。

  4、能合理使用切削液。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从而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完成工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务实、严肃认真

  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学法分析:

  第三块内容我要讲的是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在设计时我就打破老师先讲,学生后实践操作的传统模式。在课前首先组织了学生进企业进行调研,对有关钻孔加工的知识进行了解。并且在上课期间利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用抢答和必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出示实践操作题的时候以工艺卡片来代替以前的图纸,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体验当今企业的生产模式,在了解工艺卡片作用的同时为即将走向社会、成为一线工人的职高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钻孔加工同时,也了解了钻孔加工在当地企业生产加工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堂课的重点为:能正确使用钻床进行钻孔加工。难点为:能保证钻孔加工的精度。 为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分组比赛法为主,项目教学法、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展示法等为辅。 我的教学形式为:理实一体化。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达到融会贯通。 用到的主要设施和设备有:黑板、投影仪、钻床、平口钳、划线平台、划针等划线工具。 由于我校每个钳工工场间配备的台钻数量只有四台,所以上课时就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共20名学生参加本堂课的学习,分四组,5人一组,每组设定组长一名。并规定实际操作时,一人操作,其他人观看,但必须每人独立操作,自己进行划线、装夹并完成钻孔加工。根据钳工工场间的实际情况,我稍作了一下布置,如投影所示:

  四个队分别以海天、贝发、吉利、耀发这四家在宁波市北仑地区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命名。每组组长的父母都是分别来自这四家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让每组的学生产生竞争,在了解这四家企业的同时,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并让学生深深喜欢上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从而真正的学好本门课。

  四、教学过程阐述:

  第四块内容是教学过程阐述,我在上本堂课前一周就布置了准备任务,任务有两个:

  1、复习上堂课内容(就是教材中第六章第四节和第五节的内容)。

  2、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调研,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组别名称的不同分别进相应的公司进行调研。

  调研的内容:

  1、你们所调研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

  2、企业中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设备(机床)?其中钻床有多少台?

  3、企业生产中用到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吗?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有什么作用?

  4、在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各加工的是什么样的孔?

  5、在孔加工中怎样克服废品的产生?(咨询有经验的老工人)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及教学形式,我的组织的教学流程如投影所示:

  检查课前任务(“理”)

  ↓

  出示工艺卡片,读图,填写工艺卡片(“理”→“实”)

  ↓

  学生实际操作(压板工件钻孔加工)(“实”)

  ↓

  分析并解决扣分原因(“实”→“理”)

  ↓

  教师具体讲解操作过程(“理”、“实”统一)

  ↓

  实训内容操作(方形板工件钻孔加工)(“理实一体化”)

  ↓

  结束语(课堂小结、作业)

  整个教学过程一共分为7个环节,除了第五个环节和最后一个环节以外全部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检查课前任务,导入课题。在这一个环节中首先说明的是本节课的上课形式,就是分别用抢答、必答和实践操作三种类型的题目,最后根据每队所得的分数看哪队为冠军。检查课前任务用的是抢答和必答两种形式。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用时8分钟。题目如投影所示:

  一、抢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5分):

  1、钻床有几种?分别叫什么名称?

  2、操作钻床时可以戴手套吗?

  3、钻孔加工中是否要用切削液?碳素结构钢用到哪种?

  4、钻孔中用的工件装夹方法有几种?用到最多的是哪种?

  二、必答题(根据每组回答的好坏,分别给10、8、5、0分):

  每组派代表把调研后的情况给予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开门见山的说明本节课的上课形式,能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下集中,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先利用抢答题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利用必答题的形式检查学生下企业进行调研的情况。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检查课前任务体现出“理”。

  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工艺卡片、读图、填写工艺卡片。压板工件的工艺卡片如投影所示,并每位学生发一张。学生看完工艺卡片后比赛继续。这个环节中用到的是抢答题和必答题,用时也是8分钟。题目如投影所示。

  三、抢答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5分):

  1、工艺卡片的图中20±0.20尺寸的含义?

  2、Q235-A是什么材料?

  3、工件中20±0.20的尺寸怎么检测?

  四、必答题(根据每组回答的好坏,分别给10、8、5、0分):

  每组讨论完后填写工艺卡片,只要求填写工艺卡片上的工步内容与工艺装备,最后上交一张(由教师公布每组答案,并进行打分,最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最佳工艺卡片上的内容)。 最后公布最合理的工步。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看工艺卡片和填写工艺卡片,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最佳的工步(工艺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看和填写工艺卡片,慢慢由“理”转变到了“实”。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实践操作工件加工。等全部的学生都填写完了工艺卡片以后出示这个环节的比赛题目,如投影,用时25分钟。规定学生在20分钟里面完成压板工件的钻孔加工,最后由组长分配相互检测,在规定的时间内5位同学都完成的队另外加10分,完成后队内互相进行检测,每队把最好的两块工件拿出来进行展示,由我进行检测,每块工件满分为10分,检测评分表如投影所示。

  五、实践操作题:完成压板工件钻孔加工。

  规定学生操作时间为20分钟。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按照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理实一体化体现说明:通过实践操作,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实”。

  第四个环节是:分析并解决扣分原因。这一环节用抢答题的形式进行,题目如投影所示,用时12分钟,最后由我进行点评解决方法。

【【推荐】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六篇

2.【推荐】说课稿九篇

3.【推荐】说课稿10篇

4.【推荐】说课稿三篇

5.【推荐】说课稿四篇

6.【推荐】说课稿6篇

7.【推荐】说课稿8篇

8.【推荐】说课稿9篇

9.【推荐】说课稿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