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本课是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内容,本课题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运用描绘、设计、制作等多种造型活动,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平面迷宫,借以释放学生对奥秘领域的好奇之心、探索之愿。
二、 说教学目标
1、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运用多轴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迷宫。
2、收集有关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三、说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体验迷宫——了解迷宫——分析方法——设计制作——评析作品。
教师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又通过说故事让学生了解迷宫的由来,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说说设计一个平面迷宫需要具备哪些部分,通过多媒体辅助观看多幅作品,请学生说说都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使学生从认识迷宫过渡到分析迷宫,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在如何处理通路、障碍物、背景等处理方法上会面临一些困难,运用挂图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设计才能更美观,它的步骤怎样?
最后请画好的学生上前展示,其他同学说说都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喜欢?请同学把自己设计的迷宫与同学或家人一起玩一玩。
一、体验迷宫的玩法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
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二、了解迷宫的相关知识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南虎》,这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六单元的一首诗歌。
新课标对诗歌有以下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伤口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本单元是一个以动物为话题的一个单元,共有五篇文章,《华南虎》安排在第三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牛汉写作这首诗时是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办法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当时,那老虎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的强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写了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本诗情感丰富,很有暴发力,非常适合朗读,所以在确定教学方法中,我将采取多种新闻记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美。
本单元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着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华南虎》中华南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反抗,也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这是本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定中,不可少的部分,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认识生命的平等,第一个人都应保护动物,珍视生命。
本诗文辞优美,含义深刻,通过多种新闻记者及情感的体验,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确定下,我把背诵《华南虎》定为目标之一。
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安排了两个拓展训练,为老师找的一幅画根据课文来仿写一首诗,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查询相关其他动物的生存状况,有图,最好配上文字说明。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2.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联系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背诵课文。
2.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把握全诗主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学着写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收集动物资料,激发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
我准备把以下两点确定为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收集动物资料,激发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
3.品诗后根据图画来仿写诗歌。
确定以上几个重点的原因是: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而这段历史与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即使在了解了历史的基础,也比较难以理解一个充满作者情感的华南虎形象,以及他的象征意义。如何突破这个重点,难点,是关键。这直接影响我们收集资料、仿诗的效果。“阅读是走向文字内心的桥梁。”初一下期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新闻记者训练及情感阅读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本文的情感非常炽热,而初一的孩子心思仍然相对可爱,诗中老虎的遭遇会引发他们的同情心。针对这些特点,本课尝试先通过听读欣赏,激发情感,然后自读初探,整体感知诗中的众多形象:“华南虎”观众“我”。然后集中力量,在了解写作背景和象征,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语句,反复诵读品味,深入分析诗歌塑造的华南虎形象,学习欣赏诗歌的意想,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得到美好人格的熏陶。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收集动物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及创造性地制作资料,是现行教育中拓宽课本知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目标的突破需要两方面来进行突破。其一,结合文章内容,激情是给后面的进一步搜集资料作好情感基础;其二,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及再创造资料是,老师要作好指导工作。这是这一目标达到的关键。
我把拓展训练布置为学生收集资料,主要是针对初一的学生稚气未脱,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好感。引导学生查资料,关爱生命,爱护动物。
针对学生的表现欲及竞争意识,要求大家写诗,并且要大家写好后大声地读读,展现自己的风采,潜意识中提升同学们的竞争机制。
我将采用的教法及教学手段:
1.情景熏陶法:《新课标》中要求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深入理解课文,熏陶法创设了情感基础;其次,本诗本就是一篇情感很丰富的'文章,所以让教师范读触动学生,让他们的感情自然流露,领悟文字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2.阅读法。“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采取多种阅读相结合,一方面本文的情感丰富,画面鲜明,很适合于阅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阅读,领悟,教师再点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3.换位法。这是针对作者写作时的政治背景学生生活经历缺乏而选择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理解,还得对他们进行思维的引导。让孩子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去体会文章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4.这三种教与学方法的选择,都重在情字上下功夫,这是本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
5.本文教学,我选择了课件,还将采用幻灯片展示图画。课文引入部分展示学生查资料得到的许多的老虎的图片及许多成语,是对后面的学生拓展学习查资料作一个示范的作用,作一个汇报式的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
(一)导入设计:
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图片。(展示图片及成语)
师: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今天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吧。
第二步:
1.范读激情
2.自读感知,初探形象
通过学生的自读,探求“华南虎、观众、我”的形象。我设计了二个自读要求。
1)诗人笔人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2)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第三步:
背景介绍,讨论诗歌象征意义。
结合作者写诗的背景,小组合作,讨论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明确: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象征意义:
“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
“华南虎”:威严,高傲,向往自由,勇于抗争,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我”:在结南虎不羁个性的召唤下,诗人有着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第四步:
激发学生情感,配诗。
师:谁铰了华南虎,谁关了华南虎,谁在那里呵斥,谁在那里丢石头?是谁?对,是人。作者在华南虎身上看到的是不屈的灵魂,而我们是否也看到了人类对动物朋友的残害呢?同学们,拿起你的笔,也像我们作者一样,为这些小动物们谱写一曲吧。
第五步:
课外拓展。
搜集动物资料,下节课展示。
六、板书说明:(略)
七、结语:
华南虎是三个形象的中心,有不屈的灵魂唤起了我的意识,却摒弃了丑陋的观众,而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做的只有珍爱动物。
我的说课就到此告一个段落,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谢谢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 。
说理念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教学中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引发学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和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说梦”、“解梦”、“画梦”中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说教学流程
一、引梦,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
2、不过他的梦与你们的梦可大不一样!
3、板书课题:阿德的梦
二、猜梦,激发兴趣。
1.想想自己曾有的梦,猜一猜阿德会梦见些什么?
2.出示图片或模型,丰富表象:出示航天飞机、飞船、太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三、读梦,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交流识字经验,汇报学习生字情况:包括字音、组词。
(1)注意区别“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式、形状。
(2)“系”,多音字。系(xì)关系;系(jì)系鞋带。
3.再读课文,加深识字印象:出示课文连环画,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4.儿歌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订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四、解梦,培养科幻意识。
1.阿德到底梦见了些什么呢?随连环画逐段读文,结合儿歌,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科技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五、画梦,催动心中情怀。
1.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真的会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链接相关资料。
3.说说你心中未来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4.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说教法
自主阅读法或表演体验法
教师创设“默读,随文识字,交流识字经验,读儿歌”等多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识字印象,而且达成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了解。
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设计充分放手让学生读书——图文结合,读思结合,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又激发他们对科技成果的兴趣。
说学法
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运用学生中已形成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记汉字。
说效果
让学生大胆想象,努力使梦想成真。理解阿德的梦中人类居住到了月球,出门还有太阳能汽车,还能去月球上购物,在不久的将来,阿德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说板书设计
32、阿德的梦
火星旅游 定居月球
新型飞船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月球购物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变变变》是我设计的大班综合活动。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幼儿生活进行,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究的对象”。在孩子的世界里,对大自然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兴趣。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动物,植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大班综合活动《变变变》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青蛙,蝌蚪,种子是怎样变化的。生长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说幼儿
《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他人讲话。能根据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兴趣所在及他们的知识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的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的过程,他们都有了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采用了让幼儿听,看,说,想。全方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三、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蝴蝶,青蛙,种子的神奇生长过程;
2、学会说:“小时候我是…..过了几天……又过了几天我变,变,变,变成了……“这样的句式,并学会续编;
3、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对语言的喜爱。
根据活动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了解蝴蝶,青蛙,种子的生长过程
难点为:幼儿学说“小时候我是…..过了几天……又过了几天我变,变,变,变成了……“这样的句式,并学会续编;
四、活动准备
为了让活动进展的更顺利,我做了如下的活动准备:
青蛙,蝴蝶,种子生长变化的图谱,视频.
音乐《想变成一颗树》
五、说教法
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
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让孩子了解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
谈话法:主要体现于观看视频后请幼儿说一说动物,植物是怎样生长的。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观察法:幼儿观看视频,充分理解生长的过程
六、说活动过程
1、以颜色的混合变化导课,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通过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提问: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图谱展示,引发幼儿说的兴趣
图谱的展示,以生长的过程讲述,让幼儿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认知,感受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倾听能力。学会听他人说话。同时观看视频,进一步让幼儿了解的'生长的过程。
3、谈话·续编
视频后,请幼儿自由的说一说,你所看到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大胆说,想说,愿意说!鼓励孩子们的主动交流,同时引申:茁壮成长,破茧成蝶!两个词语,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续编,尊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
4、音乐结束:《想变成一颗树》
《想变成一颗树》是一首旋律十分优美,歌词充满美好心愿的童声歌曲。我整合了这首歌曲在这节活动中作为结束,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文字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世界,自然是美丽的。相信大自然美丽的变化与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必然能点亮他们的爱心!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所选的五篇文章包括了新闻、小说、战地通讯、散文、书信等多种体裁。通过学习这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使学生认识战争中所体现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教材对本单元阅读提出以下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语言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一封信,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对圆明园给予高度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中国的极大尊重和同情。
【说学情】
文章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是明确的,这虽是本文的重点,但却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如果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内容,无疑是一种浪费。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难点是一些重点词语、语句的深刻理解;对于执教者来说,通过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本文的教学发挥最大的价值。
【说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
2.品味生动深刻的语言,理解反语修辞的作用。
3.体味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确定为:品味生动深刻的语言。
【说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生动睿智的语言
点拨法——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不理解的语句。
训练法——通过口头表达,写颁奖词,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情境创设,激趣导入→解题释题,信息交流→初读课文,感知文意→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如何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是执教者应该耗费头脑的。我采用最快捷的方式导入。
用“世界上最短的书信”导入课题。
二、解题释题,信息交流
将课题传达的信息和你课前搜集的相关信息跟大家做交流。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内容、情感等)
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一)认识圆明园,感受作者的赞叹
请看大屏幕(播放圆明园复原的视频),看完这两段视频之后,你会想到哪些词语。为什么?(学生交流)了解法国作家雨果心目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朗读第3段,(找出赞美圆明园的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分析雨果是从几个方面来赞美圆明园的`。
学习过程:小组朗读→自主思考→组内合学→全组展示
交流中教师点拨提升:
奇迹: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耗费劳动之巨
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二)了解侵略行径,感受作者的愤慨
下面我们再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圆明园被毁的视频),英法联军冲天的大火燃烧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自尊,作为一个中国人,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感受到屈辱和疼痛,依然对这种强盗行径,充满了愤怒,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雨果对他们国家的这次远征,这次胜利又作何评价了呢?
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朗读4—10段。谈谈你从这几段文字中体会出雨果对火烧圆明园怎样的情感态度。赏析带给你感触最深的词句。
学习过程:小组朗读→自主思考→组内合学→全组展示
(展示中,教师讲解“反语”)
(三)感悟作者人格的伟大
作为战胜国的一名公民,他的情感却与我们一样的愤慨。通过这封信,这位伟大的作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示例: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小结: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职责政府的罪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五、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为了感谢历史上对中国理解与支持的国际友人,电视台将举办一个以“温暖中国”为主题的大型活动,活动中将颁发给雨果先生一枚国际人道主义奖章,在颁奖之前请你为雨果先生写一段颁奖词。
师生互动交流,老师示例:
他用文字理解支持着中国人民,他用良知和勇气捍卫着人类的正义。感谢雨果,感谢他在19世纪,在中国贫病交加的时候,在列强餐食我们躯体时候,为中国在世界上发出的呐喊,做出的抗争,一双友爱的手,感动中国,一颗博大的心,温暖中国。
六、课后作业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本题让学生用书信的形式,抒写读后感。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这次对话则是与大师的对话。采用书信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灵飞升起来,与大师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大师的心灵。
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
──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
──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得实现?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说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抗议侵略者——讽刺、谴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10-13
说课稿06-08
大班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随笔06-20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11-08
半截蜡烛说课稿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4
《列举》说课稿12-18
《台阶》说课稿03-07
《将心比心》说课稿03-12
《春》说课稿02-24
《送行》说课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