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搜集、整理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和病毒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资料(每人一份、书每组一本)。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
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教学难点:细菌的繁殖速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师:虎克的这种执着、创新、求实、求真的态度就是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他发现的“小居民”叫做细菌,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大小、形状、繁殖方式是怎样的?同学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1、检查资料,准备阅读。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资料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资料,获取关于细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从资料中找出有关“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这些信息。
2、出示提示,讲述要求。
(1)筛选从资料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章节和篇目;
(2)浏览快速的浏览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
(3)勾画勾画出段落中与问题有关的中心词句;
(4)解释用勾画的中心词句,试着解释问题,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就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能解释就返回到开始,重新筛选资料。
(5)整理将阅读到的有关词句、数据、图片等进行分类记录在卡片上;
(6)交流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比一比,哪个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的信息最多,最准确。
3、分组阅读,整理资料。
4、分析综合,形成知识。
(1)汇报交流,初步认识。
1)细菌的大小。
2)细菌的形态。
3)细菌的生活。
4)细菌的繁殖。
采用一名学生汇报完毕,其他学生补充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板书。
(2)播放课件,加深认识。
师:细菌到底有多小?细菌的`三种形态分别是什么模样?细菌如何生活?细菌的繁殖速度到底有多快?请带着问题观看课件。
指导学生阅读课件内容,加深对细菌的特点的认识。
1)细菌的大小——用头发丝与细菌进行比较。
2)细菌的形态——各种菌图及细菌的鞭毛。
3)细菌的生活——衣食住行四方面。
4)细菌的繁殖——用连续对折报纸的方法模拟细菌的繁殖,让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并想象出细菌繁殖之快。
(3)抽象概括,形成知识。
学生说说自己对细菌的哪一个特点感受最深,具体说一说。
小结:通过大家汇报的这些信息,我们知道了细菌极其微小,有三种形态,这是细菌的外形特点;细菌需要衣食住行,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极快,这是细菌的生命特点。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1、细菌和病毒对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播放课件,学生阅读课件内容,汇报。
2、细菌和病毒的益处。
师:其实,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
请同学们看图片(腐烂的苹果与动物的尸体),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细菌和病毒,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
师:细菌能分解腐烂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益处呢?请同学继续阅读。
播放课件,阅读细菌和病毒的益处,汇报。
五、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布置作业一,丰富细菌和病毒知识。
根据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以及细菌病毒的危害和益处,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讲究个人卫生。
(二)布置作业二,设计“控制流感”的方案
要求:1、搜集有关“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条件”。
2、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篇2
探究目标:
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够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教学重点难点: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教具准备:橡胶球、大头针等;其它:观察记录表、拓展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从学生们喜欢玩乒乓球、篮球,引入新课中小球的玩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球由静止运动起来,并且想想是什么力使它动起来。
二、活动:让小球动起来
建议:3人一小组,先猜想与设计,然后自己验证,再请同位同学学验证。
1、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妙。
2、想与设计:将自己的想法记在观察记录表中。
3、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设计。
设计让小球动起来方案,实验验证,什么力。
同学评价
4、交流汇报:
小结:有多种方法可以使小球运动起来
5、交流与评价:谁想的方法多而奇特
6、思考:
⑴ 实验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并将结论写在教材的横线上。
⑵ 结合课本P38中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的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
⑶ 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更多人们如何利用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物体运动方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1、物体运动起来方式是不是一样的?
2、结合P39图请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运动分别属于哪种运动方式:平动、转动、振动的特点:并分辨出每种形式的特点。
3、学生举例说说物体运动的方式。
三、拓展延伸(每个学生一份)
1、填空:
⑴ 我知道___力,可使小球由静止变为___运动。
⑵ 我知道帆船、箭、碾子分别在___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
⑶ 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属于转动的是___;属于平动的是___;属于振动的是___。
A、转椅的运动 B、钟摆的运动 C、滑滑梯 D、敲击音叉后产生的运动 E、拉抽屉 F、自行车轮的运动
2、帆车比赛(课外小组自己组织完成)
A、比赛规则:
⑴、只能用嘴吹一口气。⑵、吹车的什么部位都行。⑶、车的行程远者为赢。⑷、各大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课外比赛,将结果汇报给老师。
B、比赛帆车说明:
学生课外自己参考下面材料和右上图制作一个帆车:塑料瓶盖、彩纸、吸管、厚纸板、剪刀、胶带、大头针、乳胶。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2、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二)科学知识:
1、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2、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3、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4、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难点:初步学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科学预测。
教学准备:
乒乓球、漏斗、纸、烧杯、食盐、塑料袋、粉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幻灯片,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为什么打破了?师生小结:当你在做地上鸡蛋破碎原因的解释时,你就在进行推理;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板书:推理。
2、老师手中拿个鸡蛋,请你猜测一下如果现在把手松开,鸡蛋“命运”会怎样?(学生回答打碎)当你在猜测手中鸡蛋的“命运”时,你就在进行预测。在科学探究中,而预测就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预测”。
3、学生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
你能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吗?(让学生说出推理是已经发生,而预测是没有发生。)
二、初步理解,科学预测
(一)出示实验科学预测
1、实验
(1)往烧杯中放入钩码,烧杯中的水位会上升吗?学生判断会上升。学生做下这个实验。
(2)吹纸实验提问:往两张纸之间吹气,纸片会怎样呢?还有没有其它的预测。
(3)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实验,提问:乒乓球会怎样呢?学生汇报预测结果。实验验证。在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不是掉下去,而是吸上去了。
看来经验对预测很重要。(已有经验与预测的结果有时会不一样,要有真凭实据,必须要实践。
2、听故事,认识预测: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她叫珍妮·古道尔,她是位举世文明的动物行为学家。
学生听完故事后提问:珍妮是通过什么来预测黑猩猩下一步行动的?
小结:
珍妮通过长期的艰苦的观察,获得了一些经验,对黑猩猩非常了解。因此她能通过黑猩猩的表情等预测黑猩猩的行动。
(二)粉笔落地实验
你能通过观察来预测吗?下面考考你。谈话:我们也学着珍妮预测一下粉笔落地的实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
1、提问:在下面情况下粉笔掉地不容易碎?为什么?
情形1:站立,将手中的粉笔掉在硬地面上。
情形2:取一枝粉笔,用纸将其包起来,让包裹好的粉笔掉在地上。
情形3:取一枝粉笔,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让袋子掉在地上。
2、教师演示三只粉笔大家预测的结果是什么?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1)学生预测。
(2)汇报预测的结果、根据。
(3)学生实验验正。
三、进行预测,动手验正
1、教师讲解:科学预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测因果,另一种是预测趋势。观察下面的实验:在装水的烧杯里放5克盐,水位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放入10克盐,水位会发生变化吗?再放入15克盐呢,情况又会怎样呢?
2、学生进行预测。
3、小组实验进行验正。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由此看来,只是根据正确,预测才可能正确。
6、教师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而是生活经验的推测。要想知道预测正确不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但是,如果根据只是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也是经常要出错的`。
四、拓展延伸、激发探究欲望
1、师:看来预测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让学生预测。
(1)、傍晚时分,聪明的小狗纠缠着主人,这是小狗表示?
(2)、冬天住冰冷的玻璃杯中,杯子有可能会?
(3)、过度开采城市地下水,可能带来什么危害?
(4)、乌云从天边飘过来,天气可能?
2、目前为止,还有很多自然害不能准确地进行科学预测。你知道地球上发生了哪些难以预测的大灾害吗?
3、师:生活离不开预测,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事有哪些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预测的事例还真是不少呢。
五、总结
谈话:其实生活就是科学,只要你经常关心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你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名同学认真观察都能成为生活中的科学家。
六、课后延伸
让学生预测掉光叶子的植物的生死情况。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我们作出预测?
板书设计:
预测
推理
预测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05-23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10-11
科学教学设计10-31
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1-29
小学科学精品课教学设计02-10
2021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12-14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大全15篇]07-06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大全08-13
科学《探索宇宙》教学设计01-17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