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1-04 11:32: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滥竽充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语文课。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动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滥竽充数的故事。

  板书:滥竽充数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目的意思

  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动画片,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词语中的哪个字?哪个字还不懂?你来说一说。我知道了充数就是凑数的意思。老师告诉你们竽是一种簧管乐器,上面有小孔。谁知道滥是什么意思?看来同学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谁能说一说?滥是与实际不符,在本课引申为蒙混。谁能把整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不会吹竽还冒充会吹在队伍里凑数。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那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样滥竽充数的。下面钱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定要挺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3、检查生字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竽,它是一个形声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谁认识这两个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帮”。“月”字旁加“空”字念“腔”,“口腔”。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啊?对,“月”字旁。以前我们也学习过许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体的器官有关,像“肝”、“胆”、“脾”、“胰”、“肾”等,都是“月”字旁。这个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记住它的?三点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理解课文

  同学们对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想课文里写了哪几个人物?谁能说一说?有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板书: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爱听吹竽,他们在听吹竽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齐宣王在听吹竽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找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谁能回答,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板书:三百人齐吹。从“三百人”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对,人很多。“常常”又怎么理解呢?常常是经常这样,很少改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就要把齐宣王讲排场的气势读出来。谁能试着读一下。正是由于齐宣王爱讲排场,又很少改变听竽方式,才给了南郭先生参加吹竽队的机会。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他又是怎样蒙混过去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请求参加吹竽队,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吹不吹听不出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谁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钱或金银珠宝。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插图,你能不能看出那个是南郭先生?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他鼓着腮帮在那装腔作势。出示重点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看看这句话里有哪些动词,有“吹”、“鼓”、“捂”、“混”。那鼓着腮帮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下。很好,谁知道“竽眼儿”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样子给别人看。谁能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其他同学给他配上朗读。下面男生齐读一遍,女生齐读一遍,全体齐读一遍,再一次体会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现吗?“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还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读一下这一段,好,齐湣王和齐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的吹给他听。

  板书: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他该怎么办呢?

  4、学习最好一段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书:逃

  那他为什么要逃走呢?因为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而他又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们在读时应该把这种灰溜溜的感觉读出来。

  五、拓展

  1、此时此刻,你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骗人了,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南郭先生,你还是早点学些真本领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时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说些什么?老师请同学们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赶紧走,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实话告诉你我根本不会吹竽,再不走就没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六、总结寓意

  这两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同学们想一下,南郭先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行不行啊?不行。谁能说说这个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板书: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会怎样呢?

  1、南郭先生从吹竽队走了以后,靠着自己平时积攒的一些钱做起了买卖,赚了很多钱。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让他能学到真本领。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懒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离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请了一位老师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学会了,又到吹竽队里去学习,并且他还是吹竽队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齐湣王发现,齐湣王很生气,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读全文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下面老师找同学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我觉得我以后再学习中应该扎扎实实的,我以前在认字时有一个两个字认不下来,我就不认了,我以后不会那样了。)(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不出来,也不动脑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认真思考。

  九、全课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们要认真辨别,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扎扎实实,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学会真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十、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2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开始、过来”等5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揣摩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想法,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熊哥哥、熊弟弟、狐狸的头饰,教具“奶酪”和相关课件。

  2、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和故事《狐狸和乌鸦》。

  学生准备:

  1、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和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活动1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打一动物)(根据学生揭示的谜底板书“狐狸”)

  2、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狡猾)谁能介绍一下狐狸?(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3、导入:今天,狐狸做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补充课题:分奶酪)

  活动2结合图片,理解奶酪

  1、教师出示奶酪的图片,指名说说自己吃过的奶酪的味道,随机介绍:“奶酪”又名干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营养价值丰富。

  2、指导读准“酪”,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操作指导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入新课,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学中,结合课前的准备介绍狐狸,让孩子对狐狸有更宽泛的了解,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活动1读题质疑

  1、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狐狸给谁分奶酪?他是怎么分的?奶酪分得公平吗?)

  活动2了解课文大意

  1、同桌合作,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圈出难读的字,画出难理解的句子。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操作指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给孩子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再范读引导,在听读中感受语气,各自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助力。初读中通过“读、画、思”的方式引领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自主概括文章内容,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板块三精读感悟,识字学文

  活动1探究故事的起因

  1、鼓励学生自由读第1~4自然段,思考:狐狸为什么会分奶酪?

  2、引导学生交流,找到故事的起因。

  (1)一开始,两只小熊捡到奶酪时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极了)

  (2)后来,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3)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小哥儿俩会拌起嘴来?

  3、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这块奶酪?(学生自由回答)

  4、用“____”画出狐狸说的第一句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语言:“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动作:跑、问、笑、拿、掰。

  (1)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的?他心里会想什么?

  (2)学习“吵”字。引导学生理解“吵”字的部首为什么是“口”,再交流识记字形。

  活动2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1、指导读好长句子。

  (1)课件出示长句子:“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

  2、指导读出小哥儿俩捡到奶酪时高兴的语气,为了怎么分奶酪而拌嘴时生气的语气。

  3、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要读出狐狸假装好奇和热情的语气。

  4、随机识记“捡”“拌”“始”“俩”。

  (1)“捡”“拌”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可以与“脸”“胖”换偏旁识记。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

  (2)强调“始”是翘舌音;鼓励学生通过组词加强认知,再读一读,记一记。

  (3)“俩”的读音是liǎ,表示两个,要与“两”区分开。

  操作指导

  低年级学生识字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本环节,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的过程中,随文指导识字,将阅读与识字结合在一起。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规范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便于运用。

  板块四认真观察,规范书写

  活动1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奶、吵”。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字形的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重点指导重要笔画的占格位置。

  奶:左右宽窄相当,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横折折折钩的第二折刚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撇稍短,收笔在竖中线上。

  吵:左窄右宽,“口”要写得小而高,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右边“少”的第一点在竖中线左侧,最后一撇要舒展,延伸到左半格。

  活动2练习书写,展示评价

  1、提醒坐姿。

  2、学生试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3、展示学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写,不断完善。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操作指导

  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特点,找到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示范书写,再尝试书写,最后师生间相互点评,直观发现他人写字的优点及不足,及时纠正,扬长避短,把字写得更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板块一读字词,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酪捡到小哥儿俩始终拌嘴争吵帮忙

  3、导入: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

  操作指导

  上课前,可通过认读生字,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还要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抓主线,合作交流

  活动1借助活动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活动卡,学生了解活动任务。

  活动内容

  细读课文,想一想: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狐狸和小熊兄弟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一只( )的狐狸;这是两只( )的小熊。

  次数

  狐狸分奶酪的方法

  小熊兄弟俩的态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读:自由读第5~11自然段,边读边想狐狸一共分了几次奶酪?

  画:画出狐狸分奶酪时相关的句子。用“____”标出狐狸说的话,用“ ”标出写狐狸做法的语句。

  写:围绕狐狸分奶酪的动作和小熊兄弟俩的表现,填写上表。

  议: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2学习狐狸第一次分奶酪部分

  1、指名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思考: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2、交流汇报:

  (1)指导学生做“笑了笑”的表情,体会狐狸的“笑”有什么不一样。

  (2)猜一猜:此时狐狸是怎么想的?(狐狸心生诡计,用笑来掩饰)

  (3)根据狐狸的心思,指导朗读句子。(加上动作和表情读)

  3、认读“帮”字,组词后,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4、四人小组合作练一练,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5、分角色朗读展示,学生互评。

  活动3学习狐狸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奶酪部分

  1、自由读第7~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第三次,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小哥儿俩最后得到奶酪了吗?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知道?

  2、思考后交流。

  (1)教师出示课件。

  预设:没有。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

  没有。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2)相机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3)学生交流汇报:狐狸故意把两块奶酪分得不均匀。(半块大、半块小)

  (4)相机学习“匀、嚷”。“匀”可与“均”比较,“嚷”可与“喊、叫”比较。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读出小熊兄弟俩无奈和生气的语气。想一想:小哥儿俩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1)引导学生思考: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2)组织学生汇报,相机理解“仔细”“不停”这两个词语,识记“仔”“剩”这两个字。

  4、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

  (1)组织学生汇报,体会狐狸的第二次“笑”,相机引导学生深思:从这次“笑”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的“笑”是狐狸得逞后暗自得意的笑,但他还要理直气壮地狡辩)

  (2)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得逞后暗自得意的笑,要读出假装无辜的语气。

  活动4角色朗读,情境表演

  1、进入角色,入情入境地练习朗读。

  2、分角色朗读全文。

  3、小组内先练习,再请几组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操作指导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活动卡抓住描写狐狸和小熊兄弟俩的心理、表情、动作的语句,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狐狸的狡猾,小熊兄弟俩着急、生气的心情,从而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然后,利用教具,通过角色转换,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朗读、表演,突出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三抓重点,指导书写

  活动1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跟着书空。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重点讲解“急”“第”两个字。

  急:部首在下面,是“心”,书写时上长下短,上半部分紧凑,第四笔写在横中线上,心字底扁一些。

  第:上短下长,第八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九笔竖折折钩要比第七笔横折写得宽大,末笔撇起笔于竖中线。

  始:左窄右宽,女字旁要靠近竖中线;“台”的撇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口”要写得扁一点儿。

  仔:左窄右宽,“子”最后一横要从竖中线的左侧起笔,写在横中线上。

  咬:左窄右宽,“交”比单独成字时要窄瘦,长撇从横中线起笔,撇尖伸到“口”下,捺的捺脚低于撇尖。

  公:上宽下窄,第三笔撇折起笔在田字格中心点上,撇段的运笔方向同第一笔撇平行。

  活动2练习书写

  1、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描红,试写。

  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操作指导

  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指导观察,教师要注重示范书写和评价,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板块四善总结,拓展延伸

  活动1梳理故事脉络

  1、课件出示填空:( )捡到一块( ),( )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 )。在分( )的过程中,( )故意分得不均,而( )都不愿意吃亏,让( )一次又一次有机会吃( )。最后,一整块的( )都被( )吃光了。

  2、学生汇报,共同评价。

  活动2正确评价狐狸

  1、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可以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2、引导学生明确:狐狸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3、如果自己是其中一只小熊,应该怎么做?

  预设:

  (1)不让狐狸分,自己分,大一点儿,小一点儿都没关系。

  (2)兄弟间要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

  (3)两只小熊不该分捡来的奶酪,他们应该把奶酪归还失主。

  4、结合学生的答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

  活动3拓展延伸

  1、出示《狐狸和乌鸦》,学生自由读,指名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话要说。

  2、你对狐狸有哪些了解?(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狐狸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操作指导

  此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通过拓展阅读《狐狸和乌鸦》,以及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狐狸的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阅读有提升,拓展有指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虽富有较深的哲理,但不乏趣味性。因此,导入部分,教师从谜语入手,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让其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学习。教师再以问题“狐狸给谁分奶酪?他是怎么分的?奶酪分得公平吗?”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将学生带入课文中。

  本课难点之一是感受狐狸的狡猾,因此,通过表演、朗读感受狐狸说话时的语气与动作,通过情景扩充想象狐狸的心理活动,比如:从狐狸的两次“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跑过来前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带上头饰扮演狐狸,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出感受。语气、动作和心理三大要素的结合让学生深刻感知到了狐狸的狡猾之处。

  低学段语文教学离不开识字与写字,根据低学段儿童的特点,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趣味性”和“形象性”,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轻松识字,写字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优秀11-21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8-23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07-11

晨光教学设计|晨光教学设计资料|09-0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1-08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23

寓言《滥竽充数》《郑人买履》教案110-19

《繁星》教学设计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