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设计

时间:2025-01-02 09:59:0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敲教学设计3篇【实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敲教学设计3篇【实用】

推敲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透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又为我们创造了这有趣的汉字,使得我们中国的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真是“一字一方块儿,一句一道川,中华五千年,文化代代传。”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每个字、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那么“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

  1、“推敲”一词什么意思?(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岛)谁能用一句话先简单介绍一下贾岛?(课文第一段)

  3、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推敲”的来历?(2——7节)

  三、感悟贾岛

  师: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当中去认识贾岛吧!

  1、投影第一幅图:贾岛月夜敲门。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配乐朗读,感受景色之幽静、迷人。

  (投影: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2、自由阅读第二节。

  思考:贾岛与李凝的友谊如何?说出理由。(由“拜访”、“山路”、“好久”、“摸”等词中体会二人友谊非同一般。)

  3、贾岛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才华横溢)

  师:月夜访友,虽未相遇,但这迷人的景色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文思泉涌,于是一首好诗诞生了(板书:题诗)——(投影:《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走近贾岛

  1、学习第三节“斟酌”的部分。

  投影第二幅图:贾岛骑驴进城。

  a、贾岛骑驴进城,途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他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b、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节。

  c、生交流:贾岛反复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儿。(板书:斟酌)

  d、比较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e、请生表演,让学生感受贾岛的如醉如痴,忘我投入。

  f、谈谈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贾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2、学习4——6节,“撞驾”部分。

  a.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贾岛的痴迷呢?生读第四节。(板书:撞驾)

  b.生谈感悟。(比较行人与贾岛的行为)

  c.分角色朗读韩愈与贾岛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韩愈责问,贾岛诚恳。)

  3.学习第7节,“解疑”部分。

  师: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对诗句当然很感兴趣,他还会继续责怪贾岛吗?自读第七节,同桌互演二人的谈话交流。

  a、生读,自由表演二人对话。

  b、指名读,评,再读。

  c、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看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提示:结合整篇课文,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d、出示韩愈的话,归纳理由。(板书:解疑)

  (投影:“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e、由韩愈的解释总结出“推敲”用词的方法。

  (投影: 1、能否为表情达意服务;2、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3、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f、出示《题李凝幽居》,配乐朗诵。

  五、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投影:生平简介。贾岛(779——843)字阆(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曾因家境贫困,出家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后因韩愈很赏识他的诗才,所以还俗。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其诗以苦吟著名,被称为“苦吟诗人”。)

  师:谈到贾岛的“苦吟”,我们就不得不读读他的一首五言绝句。

  (投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生谈你又对贾岛有了怎样进一步的认识?(板书:精益求精、锲而不舍)

  六、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红杏枝头春意(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练习:春风吹绿了树荫,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七、总结

  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这其中不仅是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在学习着诗人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

  板书设计

  推 敲

  题诗 斟酌 撞驾 解疑

  精益求精 锲而不舍

推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知道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4、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学本篇课文,我重点组织、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自得,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因此,学生在自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后,我又让他们在自读中找出重点语句,然后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促使他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悟,最终有效地达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材简析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故事的动人有趣,而且能从中获取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成功来之不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创作态度要认真严肃等等。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贾岛斟酌用字时的如痴如醉,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方法

  1、以读促悟法。2、表演体验法。3、谈话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4、初步感知贾岛斟酌诗句用字的认真严肃。

  教学重点能读通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贾岛斟酌诗句用字的认真严肃。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贾岛斟酌诗句用字的认真严肃。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生字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汉字在表情达意上可真有趣!比如,“矛”和“盾”,分别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连举合成一个词——“矛盾”,就不是矛和盾的意思了,而是比喻语言或行为前后抵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推”是什么?(板书:推)大家比划比划。“敲”是什么?(板书:敲)大家也比划比划。这两个字合成“推敲”,这个词不再是那两个动作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什么由来呢?让我们从第9课《推敲》这篇课文里寻找答案(板书:9)……

  [设计意图:由趣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

  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将不懂的字词圈出来向同学请教,大家合作互助;读顺课文。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

  出示词语,指名读,其他学生或教师纠正字音

  (2)指导书写生字。

  (3)学生接龙朗读课文。

  学生互评,教师点拨,注意指导长句的停顿。

  (4)学生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互助把词语弄懂(教师随机点拨)。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4、理清课文脉络。

  留诗 —— 斟酌 —— 冲撞 —— 改诗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读,说说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2、简介贾岛。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贾岛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在下一步精读课文时深刻理解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四、作业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贾岛斟酌用字时的专注,能说出“推敲”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贾岛斟酌用字时的专注,理解“推敲”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什么?

  2、随机导入。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读悟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再说说自己从文中知道了些什么,理由是什么;有什么疑惑就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生汇报。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疑问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交流、探究。

  (由“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李凝居住的地方偏僻;由“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知道李凝居住的地方特别幽静;由“拜访”“找了好久”等知道贾岛与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

  (二)读悟第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左侧的插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上表现的事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默读,小声读,都行),边读边想,找出描写贾岛斟酌用字时如痴如醉的词句。

  (1)学生汇报自己画出的词句,说说自己画的理由,并试着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家评价。

  (2)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引导学生透过关键词语体会感情、意境。

  注意品味以下句子:

  ①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a.抓住“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不知不觉”“比比划划”“竟然”等词语体会贾岛斟酌诗句用字时的入迷;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b.演一演以上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情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准确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课文的能力;以读促悟,以演促悟,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加深领悟,在角色表演中深刻体验。]

  3、从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 体会贾岛斟酌字眼儿的入迷。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侧面描写中体会贾岛斟酌字眼儿的入迷,感受 “烘云托月”写法的妙处。]

  (三)读悟第五、六、七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贾岛和韩愈的对话,注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评一评,说说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贾岛的真诚态度,从他的真诚中侧面体会他闯进仪仗队是因为斟酌字眼儿太入迷了。]

  2、朗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贾岛说明原委、诚心请求宽恕后,韩愈和他会有些什么对话?

  [设计意图:从学生关于贾岛和韩愈对话的想象中,检查他们是否领悟到韩愈不但原谅了贾岛而且还和贾岛一起斟酌;培养学生的想想能力和说话能力。]

  3、说说韩愈建议用“敲”字的理由。

  (四)读悟第八自然段。

  1、朗读,在说说自己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推敲”就是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五)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泊船瓜洲》,学生读后说说“春风又( )江南岸”中的括号里可以填上那些字,用哪个字最好。

  2、课后搜集名人写文章“推敲”的故事,并和同学交流、分享搜集成果。

  [设计意图:拓展学习空间,用《泊船瓜洲》作者斟酌用字的事例作补充教学,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写文章“推敲”的故事,使学生多次感受推敲的好处,强化学生写文章反复斟酌用字的意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推敲》的故事。

  2、能斟酌“拜访”与“访问”、“即兴”与“即时”、“宁静”与“安静”的用法,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推敲》的故事;能斟酌“拜访”与“访问”、“即兴”与“即时”、“宁静”与“安静”的用法,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导学。

  (一)讲讲故事。

  1、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故事内容。

  2、试着按“留诗 —— 斟酌 —— 冲撞 —— 改诗”的思路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3、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议。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讲,如有困难,教师用课件出示提纲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讲故事中培养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在评议中培养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推敲词语。

  1、课件出示: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2、逐句斟酌。

  (1)反复换词朗读,在朗读中比较,在朗读比较中领悟。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教师随机梳理、引导。

  3、小结:推敲,能使我们在写作文时用词更准确,所以,平时写作文我们也要像刚才那样反复推敲用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式朗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品词析句的能力,培养推敲词句的习惯。]

推敲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 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

  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

  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

  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 1)指名读。

  ( 2)给“思索”找近义词。

  (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推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推敲的教学设计09-19

《推敲》教学设计09-28

推敲教学设计07-22

推敲教学设计15篇[精]10-31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优秀01-22

《贾岛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31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8-23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