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1 17:36: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蒲公英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蒲公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蒲公英教学设计

蒲公英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篇童话,文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蒲公英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故事,其中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执意要落到沙漠和湖面,导致了干死和淹死的结果,教育学生要听别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文章对话多,语言富有个性,适合小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设计理念:

  1、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引导自学。

  2、以读为主,在读中识字词,感知课文,细悟道理。

  3、抓住心理,采用分角表演、读、录音播放、故事会等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类、二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会用“嘱咐”说一句话,会写“绒、球……”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2、认识生字词。

  一、谈话导入 认识蒲公英

  1、(播放歌曲《蒲公英》,幻灯演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师:认识它吗?(生认,师板书:蒲公英,提示:pú,不能写成“ 莆”)

  2、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蒲公英的种子一起去旅行。(点评:抓住三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采用图片、录音介绍等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主识字词

  1、师配乐范读课文,你都听懂了什么?(生交流)

  2、生自读,明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挑出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结果分别怎样?

  3、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识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

  róng qiú jiàng zhǔ fu biǎo mò

  绒 球 降落伞 嘱 咐 表面 沙 漠

  huò ní fù wēng pō jìng

  迷 惑 泥 土 富 翁 湖 泊 竞相开放

  ní càn qiáo yǒu lín

  泥 巴 金灿灿 瞧 黑黝黝 波光粼粼

  b、指名认读、重点提示:“翁”不能读成“wōng”,“竞”是后鼻音,“泊”是多音字,会组词,“嘱咐”的“咐”在词中读轻声。

  c、认生字(不带拼音)

  (2)检查读课文

  指名读、正音、评议

  (3)感知课文 理清脉络

  a、风儿一吹,蒲公英的种子要去旅行了?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一自然段)指导学,表演读。

  b、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了?(板书:沙漠 ,湖泊 ,泥土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的过程?

  c、结果如何?(板书:干死、淹死、茁壮成长),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点评:识字是学文的基础,学文的核心是读,在读中识字词,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4、读文质疑(机动)

  三、总结拓展 激发探究期待

  1、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想落到哪儿?为什么?

  2、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果?下节课我们继续支探究。

  △(点评:学生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让他们说出来,暂且不评论,留等下节课一起探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板书: 8、蒲公英

  沙漠 干死

  湖泊 淹死

  泥土 茁壮成长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ú jiàng luòsǎn zhǔ fu mí huò

  ( ) ( ) ( ) (   )

  fù jìng xiāng kāi fàng ní tǔ qīn qiè

  ( ) 翁 ( ) ( ) ( )

  二、读课文填空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 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 ;落在

  里的种子早已 ;只有落在 里的种子 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 ,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感悟。

  2、指导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 明白道理

  1、小组分角色读二、三自然段,理解“嘱咐”,太阳公公是怎样嘱咐蒲公英的种子的?(会用“嘱咐”说话)指导读出亲切的语气。

  2、两颗小种子为什么不愿到泥土中去,它们看中的是什么样?(认识到只看表面现象容易受迷惑)指导读出“不屑”、“得意”等到语气。

  3、小组分角色表演、比赛。

  三、升华拓展

  1、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两颗想落到沙漠、湖泊里的小种子?(引导“做事不可一意孤行,要听经验丰富的人的劝告)

  2、指导复述,开《蒲公英》故事会。

  四、指导书写生字(略)

  板书、作业(略)

蒲公英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理清时间线索,把握课文的来龙去脉。(第一课时)

  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掌握生字读音的同时思考:“我”在念小学的时候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读完课文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会读并能组词,讲解学生易错的字。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

  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让学生理清时间线索,并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的来龙去脉。

  三、深入读文,品词析句,从细微之处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爱意。(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读课文并思考:

  ①课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勾出来并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②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独立思考,并在班内交流。(提示: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3、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4、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语气

  这是一个发散性话题,要尊重和及时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只要能就相关的语句谈出自己的体会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同时是一次和家长之间的口语交际。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3、“肃”字的笔顺应注意

蒲公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请同学们看黑板,认识它吗?你能用“梦”字组词吗?同学们的词汇量可真丰富。不光我们人类朋友会做梦,我们有位植物朋友也会做梦,看看她是谁?(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喜欢她吗?给她打个招呼吧。(板题)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位朋友的梦乡,请大家齐读课题。(蒲公英的梦)蒲公英做了个怎样的梦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文章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她的梦?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她的梦中都有什么?

  她的梦里都有什么?你能想象那幅画面吗?美吗?在这样的美景里蒲公英的心情怎样?文中的哪个词语反映了她的心情?(快乐)谁能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把蒲公英梦境的美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她的不快乐?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够体现蒲公英不快乐的语句,并想想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她不快乐?呆会我们比比哪些同学找的既快又好。

  讨论交流:

  同学们找到能体现蒲公英不快乐的语句了吗?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她不快乐呢?

  出示句子:

  (1)他低下头,看看愁眉苦脸的蒲公英,关心地问:“蒲公英,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啊?为什么叹气呢?”(指导学生从“愁眉苦脸”一词体会蒲公英的不快乐,让学生说近义词、造句来加深理解,然后指导感情朗读。)

  A.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蒲公英的不快乐?(愁眉苦脸)

  B.“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它的反义词?(眉开眼笑)

  C.请大家作“愁眉苦脸”的表情,看看哪位同学学得像。

  D.两位同学来作“愁眉苦脸”与“眉开眼笑”的表情表演给大家看看。

  E.你在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会“愁眉苦脸”呢?请你说个句子出来。

  F.椰子树伯伯是怎样对蒲公英说的?我们应怎样读(像长辈在和我们说话)。

  (2)三个月前,我不小心降落在街心公园的草坪上。住在这里,我好难受哇!要听汽车的叫喊声,呼吸呛鼻子的废气,喝有怪味的酸雨。我担心明天开不出漂亮的花。(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

  A.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蒲公英的不快乐?(难受)

  B.蒲公英为什么那么难受呢?

  C.看看谁能把蒲公英难受的心情读出来?看看哪个蒲公英最难受?

  D.蒲公英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也说明了什么?(城市饱受恶劣环境的污染。)

  E.小结:蒲公英在城市中心深受污染的环境的困扰。所以她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3)分角色朗读。(过渡:蒲公英开出漂亮的花了吗?她当时怎么样了?)

  (4)“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兴奋极了,迫不急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迫不急待”一词,指导朗读)

  A.蒲公英看见自己开花了,心情怎样?

  B.你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心情十分急切的?

  C.试用“迫不急待”说一句话。

  D.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

  是啊,蒲公英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了怎样的遭遇?

  出示句子:

  (5)不料,一辆旧汽车,边咳嗽边喘气,从蒲公英身边驶过,喷出一股黑烟,呛得她真咳嗽,嫩黄色的花瓣也被弄脏了。(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与形象,感受蒲公英深受废气的污染)

  A.边咳嗽边喘气是怎么样子的?能学学吗?(像个有重病的老人)

  B.蒲公英被一股黑烟呛得她直咳嗽,你觉得蒲公英当时会怎么样啊?(难受)

  C.是什么东西使蒲公英那么难受啊?(报废汽车污染空气。板书:黑烟呛)

  D.个别同学读,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个头戴黄色纸花扮蒲公英,一个扮汽车)

  (6)还有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边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理解“震耳欲聋”,体会蒲公英深受噪音的困扰。)A.“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我们学的课文哪一课描写过这样的声音?(《观潮》)大家一起来学学汽车发出的震耳欲聋的鸣笛声好吗?

  B.你听到过这种声音吗?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句子出来。

  C.那辆汽车怎么呼啸而过?能说说吗?

  D.个别同学读,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个头戴黄色纸花扮蒲公英,一个扮汽车)

  (7)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得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啊!”蒲公英大叫一声,眼前一黑,痛得昏了过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在路上或在街道上的遭遇体会蒲公英深受垃圾的危害。指导感情朗读)

  A.什么叫“不偏不倚”?“砸”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砸”字用得好吗?

  B.“啊!”应该怎样读?

  C.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过类似的遭遇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刚刚开出漂亮的花朵,却遭到了一连串痛苦的打击,你觉得蒲公英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就是那朵刚盛开却有一连串痛苦遭遇的蒲公英,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给大家读读你今天的遭遇?(指名读、评价读、男女生分读、引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出示组图)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很美,但有些地方却是这样的。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蒲公英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梦是心中想,她多么渴望能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的美景中啊,于是她就做了个美梦。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她的梦吧!这次我们配上音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读、齐读)

  2.虽然是场梦,但有梦就会有希望,有努力就有可能将美梦变为现实。怎样将蒲公英的美梦变为现实呢?作为人类,你此时最想对她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吗?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了,他们加入到了保护环境的行动中。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吧!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共创绿色家园。

  3.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完了。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文章就是按照“开花前——开花后——作美梦”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蒲公英的美梦就会变为现实。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把蒲公英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再来读课题。

  五、作业:

  1.朗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的生动、形象的部分多读几遍。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她惊喜地发现??

蒲公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蒲公英,揭题

  1板书:8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认识蒲公英、花托、绒球和小降落伞?

  花托:花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花梗顶端长花的部分。

  降落伞:本来是指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下降着陆的伞状装置。课文里指蒲公英种子。

  2介绍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冬末春初时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成熟时样子像一个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可随风飘散。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 (2)思考:蒲公英本来是一种植物,作者把它当做什么来写的?(作者把蒲公英当做人来写)

  2、学生齐读第一节。

  3、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嘱咐、记住。

  (3)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表面、黑黝黝。

  (4)教师讲:

  沙漠: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缺乏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

  湖泊: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百万富翁:拥有百万家财的有钱的人。

  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银光闪闪的样子。粼粼,形容水清澈。

  5、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说说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①蒲公英的花瓣落了,绒球变成了许多小降落伞,在空中 飘荡。

  ②太阳公公对小降落伞的嘱咐。

  ③小降落伞的选择;

  ④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可分为“开端 --发展--结局”三部分。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托 绒 降 嘱 咐 记 表 惑 富

  2、在自己认真观察字形的基础上,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左右结构,“口”写时偏小偏上,与撇画要靠得较近,看上去才紧凑。右边笔画要写紧凑,最后两笔是“提与点”。

  3、用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8蒲公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全段,想一想:“小降落伞”指的是什么?

  (2)指导读好长句子:“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在有“/’作停顿)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嘱咐’’的意思?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 (板书: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体会:①作者用词的变化:先用“别”,后用“不要”。②“只有……才……’’的用法:连起来用,表示必须的条件)

  (2)齐读小降落伞大声答的话,问:它们都这样做了吗?

蒲公英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愁眉苦脸、迫不及待”的意思并造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蒲公英图、课件、环保小天使礼仪带等

  教学过程

  一、我会搜集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小组合作收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把它制成幻灯片,看看哪个小组做好了?

  (学生举手)

  师:哦,同学们都很积极。现在由翠莹代表你这个小组把你们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大家鼓掌欢迎!

  1、学生演示文稿

  生:同学们,我现在把我们这个小组收集到的一些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让大家分享一下:(讲解)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爱美的女性,它的花朵煎成药汁还可以去除雀斑呢!

  我们还收集到蒲公英有很多种颜色呢!

  有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还有白色的,最后一组是我们在野外找到后并拍

  摄下来的',还不错吧?全部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生:鼓掌

  师:他们这个小组收集得非常好,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蒲公英的梦》,课文中的蒲公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朗读第一到第六自然段,看谁读得又快有好。

  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一边看图一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出示:蒲公英的生长图和它担心开不出花的原因的图片

  2、教师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并过渡第一部分内容(1---6自然段)。

  师:在宽阔的大草原上,一棵棵蒲公英快乐的生长着,它们嫩绿的叶子把整个草原都染绿了,不久就长出了花骨朵,渐渐地花骨朵变成了黄色的花儿,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阵阵清香引来了辛勤的蜜蜂。慢慢地、慢慢地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变成了——

  生:白色的蒲公英。

  师:有一天,风婆婆来了,它说要带蒲公英的孩子去旅游,孩子们非常高兴,它们告别妈妈,随着风婆婆飞呀飞呀。其中,有一颗种子就落到了我们这篇课文写的——

  生:街心公园里。

  师:从那以后,它就在这里生根、发芽。虽然它生活在公园了,却觉得很难受,为什么呢?因为它每天都要听——

  生:汽车的叫喊声。

  师:点击

  生:呼吸呛鼻子的废气。

  师:点击

  生:喝有怪味的酸雨。

  师:所以它担心什么呢?

  生:明天开不出漂亮的花。

  师:课文里有一个词语,说它担心的表情的。

  生:愁眉苦脸。

  师:对。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呢?

  生:愁眉苦脸的意思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发愁苦闷的样子。

  师:对了,掌声鼓励!

  师:那么,椰子树伯伯是怎么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我住在这里好几年了,还不是长得又高又壮?别再烦恼了,快睡吧!

  3、指导分角色朗读

  过渡:蒲公英在担忧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它到底有没有开花呢?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第二段课文,先请同学们看看自学提示

  二、我要学会

蒲公英教学设计6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想法,对于想象作文往往兴趣盎然,因而乐于书面表达。我们对作文的指导应“引而不牵”,在课堂活动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巧妙渗透写作方法,又不束缚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根据作文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2、写作时能初步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得有意思。

  3、乐于分享作品,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故事写完整,富于想象力。

  2、能初步关注到动作、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奖章、绘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课前谈话,进入童话情境

  1、走在通师二附的大楼里,感觉像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童话王国。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认识哪些童话人物呢?

  二、情境展示,指导作文构思

  1、今天,让我们放飞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先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蒲公英),谁来说说你对蒲公英的了解?主人公蒲公英生活在一个山谷里,什么是山谷呢?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山谷里呢? 如果你就是这棵蒲公英,生活在不一样的山谷里,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愿望吗?

  2、有一天,山外飞来了一只小鸟,住在蒲公英的身边。它会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3、出示作文材料:一棵蒲公英长在山谷里。一天,从山外飞来了一只小鸟,住在了它的旁边。好多有趣的.故事已经藏在里面了!

  4、咱们静静地想故事,看谁最有本领,最会编故事。

  师暗示提醒:蒲公英和小鸟是怎样相处的?后来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可要把故事想完整哦!想得细致些,有意思些。(学生静静思考)

  三、交流表达,指导写作方法

  1、谁愿意把你编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点评学生故事(扣住“完整”“有意思”来说。“有意思”指故事有变化的情节,有想象力,有一定的表情、动作、对话等的细节描写等。

  2、把故事编完整,再编得有意思,其实也不是很难。

  咱们把故事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听完别人的故事,可以夸一夸他编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也可以给他提点好的建议。

  四、总结,激励学生习作

  刚才同学们相互交流,说得挺好,把你说的故事写下来,就是非常好的童话故事了。我们回到教室后,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为你的故事取一个题目。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精彩故事。

蒲公英教学设计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做梦吗?(喜欢)俗话说:“梦是心中想。”有时我们的很多愿望便会在梦中尽情绽放。那么就让我们伸出手一起写一写这个字。谁能用“梦”字给大家组个词?(梦想梦想成真 梦幻 ......)其实,不光我们人类会做梦,在植物王国里有位朋友也会做梦,想知道他是谁吗?(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梦。(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1、蒲公英为什么要做梦?2、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这么多问题在大家心中绽放,看来大家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有了问题怎么办?(读课文解决)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检查

  1、 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准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 (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你找到相关的段落了吗?(指生读)

  (1)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啊?(美丽)板书 做美梦

  (2)她的梦境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太阳笑、草原美,微风吹)此时蒲公英的心情怎样?(快乐)

  (3)谁能带着蒲公英快乐的心情美美地读读她的梦?(配乐,指生读,老师评价)

  (4)让我们大家想象着蒲公英梦中的美景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遍。

  2、蒲公英在梦中很快乐,那她在现实中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思考:

  (1)1----6自然段讲了什么?

  (2)用"—"画出蒲公英不快乐的语句.

  (3)蒲公英为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交流讨论

  (1)开花前,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板书 开花前 担心)

  (2)a句1:“唉!”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出这样的叹息?(愁闷烦恼)请同学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

  b叹息声虽然轻,但也把椰子树伯伯惊醒了,他看到的蒲公英是怎样的?(愁眉苦脸)愁眉苦脸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做做“愁眉苦脸”的样子体会一下蒲公英的苦闷?

  C句2:听了椰子树伯伯的话,蒲公英仍然不放心,脑海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直到眼皮越来越沉重,才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3、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那她开花了吗?开出的花怎样呢?指生读第七自然段。

  (开花了 开着嫩黄色的花)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文中那个地方告诉你的?)。(“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什么是迫不及待?谁能用“迫不及待”造个句?现在请一位同学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读读蒲公英的话。

  4、蒲公英终于开出了漂亮的花,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开花后,又有哪些不幸的遭遇呢?用“——”画出来。

  多媒体出示句子a一辆旧汽车,边咳嗽边喘气,从蒲公英身旁驶过,喷出一股黑烟,呛得她直咳嗽,嫩黄色的花瓣也被弄脏了。

  b还有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旁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

  c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

  (1)“边咳嗽边喘气”什么样?

  大家什么感受?(难受)带感受读

  (2)刚刚挨了呛又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旁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震耳欲聋”?你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能用这个词说个句子吗?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感受?(胆战心惊)带感受读。

  (3)正当她她惊魂未定之时,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

  大家说,经过一连串打击的蒲公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难过、痛苦)

  板书(开花后 痛苦)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蒲公英的这种痛苦感受再来读读他的遭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面对如此的遭遇文中的'蒲公英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句子:蒲公英擦了擦眼泪,说:“椰子树伯伯,如果人们不乱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我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境当中吗?”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你是怎么知道的?(连用4个不)蒲公英连用了4个不表达了自己希望生活在美丽环境中的强烈愿望。

  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指名读师评价)

  你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用上这个句式来谈一下。(如果我们不…不…不…不…,不就…吗?)

  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指生答 师评价)

  7、就让我们时刻牢记环保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创绿色家园。(板书 保护环境)

  四、理清思路,回归整体

  1、借助板书 回顾童话

  2、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事情发展顺序)

  3、升华感悟,再读课题

  让我们带着蒲公英的梦变为现实的决心,再读课题。

  五、课外实践

  1、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再跟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蒲公英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

  1.5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二)引入新课

  (三)解析小诗:

  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

  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

  (五)积累词语

  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

  (七)课堂小结:

  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

蒲公英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读文。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3、“肃”字的笔顺应注意。

蒲公英教学设计10

  活动准备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感受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

  1.教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教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

  3.教师:你帮助过别人吗? 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教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

  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教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

  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活动建议

  鼓励幼儿用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幼儿之间互相帮助。

  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在小河的对岸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蚂蚁。一天,小蚂蚁们爬到树叶小船上玩。一阵大风吹过来,把树叶小船吹到了河中。树叶小船载着小蚂蚁们漂来漂去,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

  野地里长着一棵蒲公英,翠绿的叶子,淡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夜里,她听到附近传来哭声,仔细一看,是十几只又冷又饿的小蚂蚁。蒲公英召唤小蚂蚁来到身边,她用叶子为他们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叶汁喂饱他们,哄他们睡觉。天亮了,小蚂蚁们快活地喊:"谢谢您救了我们,蒲公英妈妈。"蒲公英妈妈笑盈盈地说:"我会想办法送你们回家的。"他们在蒲公英的叶子下高兴地生活着。

  一天,小蚂蚁们听到了蒲公英妈妈的叫声,他们看到有条大青虫正在咬她的叶子呢。小蚂蚁们向大青虫发起进攻。大青虫又痒又疼,掉下来死去了。蒲公英妈妈感动极了。

  蒲公英妈妈的黄花谢了,长出了洁白的绒球。她告诉小蚂蚁们:这就是我的娃娃们。你们赶快爬上绒球,一人抱住一把小伞。小蚂蚁们急忙爬了上去。这时一阵大风刮来,小伞带着小蚂蚁飞呀飞呀,又飞到了小河对面,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

  小伞在小蚂蚁的家园里生根发芽,这下小蚂蚁和蒲公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蒲公英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播放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你们对这飞舞飘洒的蒲公英一定不陌生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蒲公英的小诗。

  (板书:《蒲公英不说一语》)

  二、理解诗歌

  (一)初读,整体感知。

  1、自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找伙伴们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师生交流,感知诗的大概内容。

  (二)精读,细细品味。

  1、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喜欢吗?

  2、把你所感受到的和周围同学交流交流。

  3、汇报。

  (1)第一小节,生动描绘了蒲公英飘洒飞舞的形态,引导学生抓住“远了又远了”“近了又近了”“一絮又一絮”“淘气”等词语,让学生想象这美妙迷人的画面。

  (2)第二小节,写出了满天满地的“蒲公英”与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欢快场面。“落、染、碰、沾、不弃也不离”这些词语形象准确,情真意切,充满了童趣。

  (3)第三、四小节,一问一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结尾一句“蒲公英不说一语/眨眨眼/与我亲昵”,既照应了文题,同时眨眼、亲昵的动作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样的画面。)

  (三)有感情地朗读,组织交流。

  1、这样迷人和谐的画面,真让人喜欢,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这首诗美美地读读吧!

  (学生练读)

  2、指名读文,请同学们评价。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轻松的语调朗读诗歌)

  3、让我们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记在脑海里,让这温馨的画面永远留在心中。

  (练背,指名背)

蒲公英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蒲、废、迫、咳、嗽、聋、啸、遭、源;要求会写的有:梦、恼、迫、饮、遭、遇、污、操;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梦乡、烦恼、迫不及待、饮料、遭遇、污染、体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蒲公英的梦

  汽车的噪音 不排放废气

  呛鼻的气味 蒲公英的(希望 ) 不制造噪音

  疼痛的空罐 不污染水源

蒲公英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参考资料:

  1、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蒲公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情境导入

  夜深了,热闹了一天的城市渐渐安静了下来,在一座街心公园里,焦虑了一天的蒲公英也进入了梦乡,你们看她正做着甜甜的梦呢。

  那么蒲公英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美梦呢?让她那么开心,这堂课让我们一同悄悄走进蒲公英的梦乡。

  三、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蒲公英做了怎样的一个梦?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她的梦?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2、反馈:她梦见了什么?想象画面,美吗?在这样的美景中蒲公英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反映了她的心情?(快乐)谁能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吧蒲公英梦境的美读出来?

  3、过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梦中的蒲公英快乐的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自主合作品读课文。

  四。品读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花朵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1—6自然段

  课件三: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A、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来。

  B、思考:蒲公英为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请画出句子。

  2、课堂反馈: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的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3、指名感情朗读,师指导朗读并引导感悟:蒲公英为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4、有谁知道“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能用它说一句话吗?椰子树伯伯是怎样去安慰她的?听了椰子树伯伯的话蒲公英放心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蒲公英的担心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城市饱受着噪音、汽车废气和有腐蚀作用的酸雨等恶劣环境的困扰)

  5、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感悟蒲公英的忧心忡忡,组织评议是否读出了蒲公英的担心。

  6、过渡:是呀,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蒲公英开花了,她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在蒲公英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时,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五、品读蒲公英的.遭遇部分

  1、蒲公英有哪些不幸遭遇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课堂反馈:有哪些不幸遭遇。讨论:蒲公英的不幸遭遇说明了什么?(城市因为不重视环保,生存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自然也会使人联想到我们人类也必然逃脱不了蒲公英那样的遭遇。)

  3、在经历了这场不行的遭遇后,蒲公英和椰子树伯伯有一段怎样的对话,请在书上画出来。

  4、朗读感悟。男同学度椰子树伯伯的话,女同学度蒲公英的话。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蒲公英的这番话包含着她的美好愿望,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治理环境的希望;椰子树伯伯的话说明人类今天已经有了环保意识。他们的对话就是在向所有地球人呼吁:要想改善环境,就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做到不排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可是,这一切人们都做到了吗?

  课件六:环境污染的图片

  六、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看了这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2、孩子们故事读完了,蒲公英的悲惨遭遇真让人同情,难怪她会做这样的美梦!梦不是现实,说明现实中的环境没有变得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但有梦就有希望,梦在希望就在,就会努力把它变为现实,这是蒲公英的愿望,更是我们人类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殷切希望。让我们帮助这颗可怜的蒲公英梦想成真吧!孩子们快快行动起来,早日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共创绿色家园吧!相信不久的将来,蒲公英的梦一定会变成现实的!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默默地为蒲公英祝福吧!

  3、在此感情朗读蒲公英的梦境。

  七、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部分积累下来。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蒲公英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嘱咐”等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学用“嘱咐”造句。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教学“蒲”字读音及写法。

  2、蒲公英的种子什么样子?(师吹手中的蒲公英)。

  3、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遇到的不理解的生词自己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四人小组检查自学结果。

  3、师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下面生字词。

  (2)指导朗读长句子。

  (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书写。

  1、指导易错词写法。

  2、描红。

  3、评议。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吹蒲公英)瞧,这就是蒲公英的花瓣落后,长出的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现在你就是小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你们想飘向哪儿呢?

  2、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

  1、我们小种子们想去不同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老前辈——太阳公公,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2、打开书,读课文。

  3、谁来当太阳公公,对我们这些小蒲公英种子提建议。太阳公公是用什么语气说的?练习用“嘱咐”造句。

  4、再读一读太阳公公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

  5、你来说说对阳光下的沙漠、阳光下的湖泊的'感受。联系太阳公公说的一番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蒲公英的种子们即小降落伞们怎么做?

  2、种子们都到泥土中去了吗?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有两颗种子是怎么做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第一颗种子:

  (1)说一说这颗小种子看到“黑黑的” 和“金光闪闪的”这两种不同的情景,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兴奋)

  (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颗种子:

  (1)“波光粼粼”是什么情景?

  (2)想象一下,在这么美的环境里,这颗小种子想去干什么呢?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男生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蒲公英们,有的落在沙漠里,有的落在湖泊里,有的落在泥土里,结果呢?

  2、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如果你就是那颗落在沙漠里的种子、就是那颗落在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会对其他种子说些什么呢?

  (四)延伸拓展,故事表演

  1、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分大组练习表演。语言要通顺,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3、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

《蒲公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蒲公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蒲公英》教学设计01-10

《蒲公英》教学设计优秀09-14

《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10篇03-23

《蒲公英》教学反思02-21

《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04-02

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04-11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09-27

教学设计07-11

教学设计08-23

蒲公英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蒲公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蒲公英教学设计

蒲公英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篇童话,文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蒲公英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故事,其中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执意要落到沙漠和湖面,导致了干死和淹死的结果,教育学生要听别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文章对话多,语言富有个性,适合小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设计理念:

  1、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引导自学。

  2、以读为主,在读中识字词,感知课文,细悟道理。

  3、抓住心理,采用分角表演、读、录音播放、故事会等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类、二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会用“嘱咐”说一句话,会写“绒、球……”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2、认识生字词。

  一、谈话导入 认识蒲公英

  1、(播放歌曲《蒲公英》,幻灯演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师:认识它吗?(生认,师板书:蒲公英,提示:pú,不能写成“ 莆”)

  2、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蒲公英的种子一起去旅行。(点评:抓住三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采用图片、录音介绍等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自主识字词

  1、师配乐范读课文,你都听懂了什么?(生交流)

  2、生自读,明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挑出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结果分别怎样?

  3、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识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

  róng qiú jiàng zhǔ fu biǎo mò

  绒 球 降落伞 嘱 咐 表面 沙 漠

  huò ní fù wēng pō jìng

  迷 惑 泥 土 富 翁 湖 泊 竞相开放

  ní càn qiáo yǒu lín

  泥 巴 金灿灿 瞧 黑黝黝 波光粼粼

  b、指名认读、重点提示:“翁”不能读成“wōng”,“竞”是后鼻音,“泊”是多音字,会组词,“嘱咐”的“咐”在词中读轻声。

  c、认生字(不带拼音)

  (2)检查读课文

  指名读、正音、评议

  (3)感知课文 理清脉络

  a、风儿一吹,蒲公英的种子要去旅行了?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一自然段)指导学,表演读。

  b、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了?(板书:沙漠 ,湖泊 ,泥土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的过程?

  c、结果如何?(板书:干死、淹死、茁壮成长),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点评:识字是学文的基础,学文的核心是读,在读中识字词,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4、读文质疑(机动)

  三、总结拓展 激发探究期待

  1、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想落到哪儿?为什么?

  2、两颗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果?下节课我们继续支探究。

  △(点评:学生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让他们说出来,暂且不评论,留等下节课一起探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板书: 8、蒲公英

  沙漠 干死

  湖泊 淹死

  泥土 茁壮成长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ú jiàng luòsǎn zhǔ fu mí huò

  ( ) ( ) ( ) (   )

  fù jìng xiāng kāi fàng ní tǔ qīn qiè

  ( ) 翁 ( ) ( ) ( )

  二、读课文填空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 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 ;落在

  里的种子早已 ;只有落在 里的种子 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 ,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感悟。

  2、指导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 明白道理

  1、小组分角色读二、三自然段,理解“嘱咐”,太阳公公是怎样嘱咐蒲公英的种子的?(会用“嘱咐”说话)指导读出亲切的语气。

  2、两颗小种子为什么不愿到泥土中去,它们看中的是什么样?(认识到只看表面现象容易受迷惑)指导读出“不屑”、“得意”等到语气。

  3、小组分角色表演、比赛。

  三、升华拓展

  1、如果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两颗想落到沙漠、湖泊里的小种子?(引导“做事不可一意孤行,要听经验丰富的人的劝告)

  2、指导复述,开《蒲公英》故事会。

  四、指导书写生字(略)

  板书、作业(略)

蒲公英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理清时间线索,把握课文的来龙去脉。(第一课时)

  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掌握生字读音的同时思考:“我”在念小学的时候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读完课文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会读并能组词,讲解学生易错的字。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

  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让学生理清时间线索,并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的来龙去脉。

  三、深入读文,品词析句,从细微之处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爱意。(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读课文并思考:

  ①课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勾出来并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②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独立思考,并在班内交流。(提示: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3、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4、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语气

  这是一个发散性话题,要尊重和及时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只要能就相关的语句谈出自己的体会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同时是一次和家长之间的口语交际。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3、“肃”字的笔顺应注意

蒲公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请同学们看黑板,认识它吗?你能用“梦”字组词吗?同学们的词汇量可真丰富。不光我们人类朋友会做梦,我们有位植物朋友也会做梦,看看她是谁?(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喜欢她吗?给她打个招呼吧。(板题)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位朋友的梦乡,请大家齐读课题。(蒲公英的梦)蒲公英做了个怎样的梦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文章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她的梦?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她的梦中都有什么?

  她的梦里都有什么?你能想象那幅画面吗?美吗?在这样的美景里蒲公英的心情怎样?文中的哪个词语反映了她的心情?(快乐)谁能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把蒲公英梦境的美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她的不快乐?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够体现蒲公英不快乐的语句,并想想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她不快乐?呆会我们比比哪些同学找的既快又好。

  讨论交流:

  同学们找到能体现蒲公英不快乐的语句了吗?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她不快乐呢?

  出示句子:

  (1)他低下头,看看愁眉苦脸的蒲公英,关心地问:“蒲公英,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啊?为什么叹气呢?”(指导学生从“愁眉苦脸”一词体会蒲公英的不快乐,让学生说近义词、造句来加深理解,然后指导感情朗读。)

  A.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蒲公英的不快乐?(愁眉苦脸)

  B.“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它的反义词?(眉开眼笑)

  C.请大家作“愁眉苦脸”的表情,看看哪位同学学得像。

  D.两位同学来作“愁眉苦脸”与“眉开眼笑”的表情表演给大家看看。

  E.你在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会“愁眉苦脸”呢?请你说个句子出来。

  F.椰子树伯伯是怎样对蒲公英说的?我们应怎样读(像长辈在和我们说话)。

  (2)三个月前,我不小心降落在街心公园的草坪上。住在这里,我好难受哇!要听汽车的叫喊声,呼吸呛鼻子的废气,喝有怪味的酸雨。我担心明天开不出漂亮的花。(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

  A.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蒲公英的不快乐?(难受)

  B.蒲公英为什么那么难受呢?

  C.看看谁能把蒲公英难受的心情读出来?看看哪个蒲公英最难受?

  D.蒲公英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也说明了什么?(城市饱受恶劣环境的污染。)

  E.小结:蒲公英在城市中心深受污染的环境的困扰。所以她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3)分角色朗读。(过渡:蒲公英开出漂亮的花了吗?她当时怎么样了?)

  (4)“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兴奋极了,迫不急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迫不急待”一词,指导朗读)

  A.蒲公英看见自己开花了,心情怎样?

  B.你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心情十分急切的?

  C.试用“迫不急待”说一句话。

  D.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

  是啊,蒲公英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了怎样的遭遇?

  出示句子:

  (5)不料,一辆旧汽车,边咳嗽边喘气,从蒲公英身边驶过,喷出一股黑烟,呛得她真咳嗽,嫩黄色的花瓣也被弄脏了。(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与形象,感受蒲公英深受废气的污染)

  A.边咳嗽边喘气是怎么样子的?能学学吗?(像个有重病的老人)

  B.蒲公英被一股黑烟呛得她直咳嗽,你觉得蒲公英当时会怎么样啊?(难受)

  C.是什么东西使蒲公英那么难受啊?(报废汽车污染空气。板书:黑烟呛)

  D.个别同学读,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个头戴黄色纸花扮蒲公英,一个扮汽车)

  (6)还有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边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理解“震耳欲聋”,体会蒲公英深受噪音的困扰。)A.“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我们学的课文哪一课描写过这样的声音?(《观潮》)大家一起来学学汽车发出的震耳欲聋的鸣笛声好吗?

  B.你听到过这种声音吗?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句子出来。

  C.那辆汽车怎么呼啸而过?能说说吗?

  D.个别同学读,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个头戴黄色纸花扮蒲公英,一个扮汽车)

  (7)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得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啊!”蒲公英大叫一声,眼前一黑,痛得昏了过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在路上或在街道上的遭遇体会蒲公英深受垃圾的危害。指导感情朗读)

  A.什么叫“不偏不倚”?“砸”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砸”字用得好吗?

  B.“啊!”应该怎样读?

  C.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过类似的遭遇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刚刚开出漂亮的花朵,却遭到了一连串痛苦的打击,你觉得蒲公英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就是那朵刚盛开却有一连串痛苦遭遇的蒲公英,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给大家读读你今天的遭遇?(指名读、评价读、男女生分读、引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出示组图)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很美,但有些地方却是这样的。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蒲公英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梦是心中想,她多么渴望能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的美景中啊,于是她就做了个美梦。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她的梦吧!这次我们配上音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读、齐读)

  2.虽然是场梦,但有梦就会有希望,有努力就有可能将美梦变为现实。怎样将蒲公英的美梦变为现实呢?作为人类,你此时最想对她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吗?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了,他们加入到了保护环境的行动中。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吧!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共创绿色家园。

  3.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完了。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文章就是按照“开花前——开花后——作美梦”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蒲公英的美梦就会变为现实。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把蒲公英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决心,再来读课题。

  五、作业:

  1.朗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的生动、形象的部分多读几遍。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她惊喜地发现??

蒲公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蒲公英,揭题

  1板书:8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认识蒲公英、花托、绒球和小降落伞?

  花托:花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花梗顶端长花的部分。

  降落伞:本来是指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下降着陆的伞状装置。课文里指蒲公英种子。

  2介绍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冬末春初时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成熟时样子像一个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可随风飘散。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 (2)思考:蒲公英本来是一种植物,作者把它当做什么来写的?(作者把蒲公英当做人来写)

  2、学生齐读第一节。

  3、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嘱咐、记住。

  (3)联系实际理解词语:表面、黑黝黝。

  (4)教师讲:

  沙漠: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缺乏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

  湖泊: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百万富翁:拥有百万家财的有钱的人。

  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银光闪闪的样子。粼粼,形容水清澈。

  5、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说说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①蒲公英的花瓣落了,绒球变成了许多小降落伞,在空中 飘荡。

  ②太阳公公对小降落伞的嘱咐。

  ③小降落伞的选择;

  ④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可分为“开端 --发展--结局”三部分。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托 绒 降 嘱 咐 记 表 惑 富

  2、在自己认真观察字形的基础上,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左右结构,“口”写时偏小偏上,与撇画要靠得较近,看上去才紧凑。右边笔画要写紧凑,最后两笔是“提与点”。

  3、用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8蒲公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全段,想一想:“小降落伞”指的是什么?

  (2)指导读好长句子:“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在有“/’作停顿)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嘱咐’’的意思?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 (板书: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体会:①作者用词的变化:先用“别”,后用“不要”。②“只有……才……’’的用法:连起来用,表示必须的条件)

  (2)齐读小降落伞大声答的话,问:它们都这样做了吗?

蒲公英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愁眉苦脸、迫不及待”的意思并造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蒲公英图、课件、环保小天使礼仪带等

  教学过程

  一、我会搜集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小组合作收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把它制成幻灯片,看看哪个小组做好了?

  (学生举手)

  师:哦,同学们都很积极。现在由翠莹代表你这个小组把你们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大家鼓掌欢迎!

  1、学生演示文稿

  生:同学们,我现在把我们这个小组收集到的一些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让大家分享一下:(讲解)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爱美的女性,它的花朵煎成药汁还可以去除雀斑呢!

  我们还收集到蒲公英有很多种颜色呢!

  有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还有白色的,最后一组是我们在野外找到后并拍

  摄下来的',还不错吧?全部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生:鼓掌

  师:他们这个小组收集得非常好,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蒲公英的梦》,课文中的蒲公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朗读第一到第六自然段,看谁读得又快有好。

  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一边看图一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出示:蒲公英的生长图和它担心开不出花的原因的图片

  2、教师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并过渡第一部分内容(1---6自然段)。

  师:在宽阔的大草原上,一棵棵蒲公英快乐的生长着,它们嫩绿的叶子把整个草原都染绿了,不久就长出了花骨朵,渐渐地花骨朵变成了黄色的花儿,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阵阵清香引来了辛勤的蜜蜂。慢慢地、慢慢地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变成了——

  生:白色的蒲公英。

  师:有一天,风婆婆来了,它说要带蒲公英的孩子去旅游,孩子们非常高兴,它们告别妈妈,随着风婆婆飞呀飞呀。其中,有一颗种子就落到了我们这篇课文写的——

  生:街心公园里。

  师:从那以后,它就在这里生根、发芽。虽然它生活在公园了,却觉得很难受,为什么呢?因为它每天都要听——

  生:汽车的叫喊声。

  师:点击

  生:呼吸呛鼻子的废气。

  师:点击

  生:喝有怪味的酸雨。

  师:所以它担心什么呢?

  生:明天开不出漂亮的花。

  师:课文里有一个词语,说它担心的表情的。

  生:愁眉苦脸。

  师:对。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呢?

  生:愁眉苦脸的意思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发愁苦闷的样子。

  师:对了,掌声鼓励!

  师:那么,椰子树伯伯是怎么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我住在这里好几年了,还不是长得又高又壮?别再烦恼了,快睡吧!

  3、指导分角色朗读

  过渡:蒲公英在担忧中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它到底有没有开花呢?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第二段课文,先请同学们看看自学提示

  二、我要学会

蒲公英教学设计6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想法,对于想象作文往往兴趣盎然,因而乐于书面表达。我们对作文的指导应“引而不牵”,在课堂活动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巧妙渗透写作方法,又不束缚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根据作文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2、写作时能初步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得有意思。

  3、乐于分享作品,学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故事写完整,富于想象力。

  2、能初步关注到动作、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奖章、绘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课前谈话,进入童话情境

  1、走在通师二附的大楼里,感觉像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童话王国。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认识哪些童话人物呢?

  二、情境展示,指导作文构思

  1、今天,让我们放飞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先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蒲公英),谁来说说你对蒲公英的了解?主人公蒲公英生活在一个山谷里,什么是山谷呢?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山谷里呢? 如果你就是这棵蒲公英,生活在不一样的山谷里,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愿望吗?

  2、有一天,山外飞来了一只小鸟,住在蒲公英的身边。它会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3、出示作文材料:一棵蒲公英长在山谷里。一天,从山外飞来了一只小鸟,住在了它的旁边。好多有趣的.故事已经藏在里面了!

  4、咱们静静地想故事,看谁最有本领,最会编故事。

  师暗示提醒:蒲公英和小鸟是怎样相处的?后来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可要把故事想完整哦!想得细致些,有意思些。(学生静静思考)

  三、交流表达,指导写作方法

  1、谁愿意把你编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点评学生故事(扣住“完整”“有意思”来说。“有意思”指故事有变化的情节,有想象力,有一定的表情、动作、对话等的细节描写等。

  2、把故事编完整,再编得有意思,其实也不是很难。

  咱们把故事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听完别人的故事,可以夸一夸他编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也可以给他提点好的建议。

  四、总结,激励学生习作

  刚才同学们相互交流,说得挺好,把你说的故事写下来,就是非常好的童话故事了。我们回到教室后,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为你的故事取一个题目。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精彩故事。

蒲公英教学设计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做梦吗?(喜欢)俗话说:“梦是心中想。”有时我们的很多愿望便会在梦中尽情绽放。那么就让我们伸出手一起写一写这个字。谁能用“梦”字给大家组个词?(梦想梦想成真 梦幻 ......)其实,不光我们人类会做梦,在植物王国里有位朋友也会做梦,想知道他是谁吗?(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梦。(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1、蒲公英为什么要做梦?2、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这么多问题在大家心中绽放,看来大家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有了问题怎么办?(读课文解决)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检查

  1、 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准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 (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你找到相关的段落了吗?(指生读)

  (1)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啊?(美丽)板书 做美梦

  (2)她的梦境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太阳笑、草原美,微风吹)此时蒲公英的心情怎样?(快乐)

  (3)谁能带着蒲公英快乐的心情美美地读读她的梦?(配乐,指生读,老师评价)

  (4)让我们大家想象着蒲公英梦中的美景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遍。

  2、蒲公英在梦中很快乐,那她在现实中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思考:

  (1)1----6自然段讲了什么?

  (2)用"—"画出蒲公英不快乐的语句.

  (3)蒲公英为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交流讨论

  (1)开花前,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板书 开花前 担心)

  (2)a句1:“唉!”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出这样的叹息?(愁闷烦恼)请同学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

  b叹息声虽然轻,但也把椰子树伯伯惊醒了,他看到的蒲公英是怎样的?(愁眉苦脸)愁眉苦脸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做做“愁眉苦脸”的样子体会一下蒲公英的苦闷?

  C句2:听了椰子树伯伯的话,蒲公英仍然不放心,脑海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直到眼皮越来越沉重,才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3、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那她开花了吗?开出的花怎样呢?指生读第七自然段。

  (开花了 开着嫩黄色的花)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文中那个地方告诉你的?)。(“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什么是迫不及待?谁能用“迫不及待”造个句?现在请一位同学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读读蒲公英的话。

  4、蒲公英终于开出了漂亮的花,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开花后,又有哪些不幸的遭遇呢?用“——”画出来。

  多媒体出示句子a一辆旧汽车,边咳嗽边喘气,从蒲公英身旁驶过,喷出一股黑烟,呛得她直咳嗽,嫩黄色的花瓣也被弄脏了。

  b还有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旁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

  c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

  (1)“边咳嗽边喘气”什么样?

  大家什么感受?(难受)带感受读

  (2)刚刚挨了呛又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旁呼啸而过,差点儿震落她的花瓣。“震耳欲聋”?你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吗?能用这个词说个句子吗?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感受?(胆战心惊)带感受读。

  (3)正当她她惊魂未定之时,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飞了起来,不偏不倚砸在蒲公英的身上。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

  大家说,经过一连串打击的蒲公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难过、痛苦)

  板书(开花后 痛苦)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蒲公英的这种痛苦感受再来读读他的遭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面对如此的遭遇文中的'蒲公英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句子:蒲公英擦了擦眼泪,说:“椰子树伯伯,如果人们不乱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我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境当中吗?”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你是怎么知道的?(连用4个不)蒲公英连用了4个不表达了自己希望生活在美丽环境中的强烈愿望。

  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指名读师评价)

  你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用上这个句式来谈一下。(如果我们不…不…不…不…,不就…吗?)

  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指生答 师评价)

  7、就让我们时刻牢记环保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创绿色家园。(板书 保护环境)

  四、理清思路,回归整体

  1、借助板书 回顾童话

  2、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事情发展顺序)

  3、升华感悟,再读课题

  让我们带着蒲公英的梦变为现实的决心,再读课题。

  五、课外实践

  1、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再跟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蒲公英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公、种、朵、到”这四个字。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5个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茸茸、微风”的词义。

  2、体会“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从想象练说中理解本句中“哪儿”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

  1.5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奇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二)引入新课

  (三)解析小诗:

  1、反馈交流问题(1):植物妈妈是谁?

  2、反馈交流问题(2):蒲公英的种子宝宝告诉我们,它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呢?

  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朗读训练。

  3、演示课件,学生练说:飞呀,飞呀,飞到(),()就是我的家。

  老师小结:“哪儿”的意思。

  朗读训练。

  4、齐读小诗。

  (四)背诵小诗

  (五)积累词语

  1、老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划出新词。

  2、认读新词。

  (六)生字正音

  (七)课堂小结:

  1、采用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小结。

  2、老师小结。

  板书:(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并学会正确书写“公、种、朵、到”四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略)

蒲公英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读文。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3、“肃”字的笔顺应注意。

蒲公英教学设计10

  活动准备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感受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

  1.教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教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

  3.教师:你帮助过别人吗? 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教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

  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教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

  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活动建议

  鼓励幼儿用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幼儿之间互相帮助。

  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在小河的对岸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蚂蚁。一天,小蚂蚁们爬到树叶小船上玩。一阵大风吹过来,把树叶小船吹到了河中。树叶小船载着小蚂蚁们漂来漂去,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

  野地里长着一棵蒲公英,翠绿的叶子,淡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夜里,她听到附近传来哭声,仔细一看,是十几只又冷又饿的小蚂蚁。蒲公英召唤小蚂蚁来到身边,她用叶子为他们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叶汁喂饱他们,哄他们睡觉。天亮了,小蚂蚁们快活地喊:"谢谢您救了我们,蒲公英妈妈。"蒲公英妈妈笑盈盈地说:"我会想办法送你们回家的。"他们在蒲公英的叶子下高兴地生活着。

  一天,小蚂蚁们听到了蒲公英妈妈的叫声,他们看到有条大青虫正在咬她的叶子呢。小蚂蚁们向大青虫发起进攻。大青虫又痒又疼,掉下来死去了。蒲公英妈妈感动极了。

  蒲公英妈妈的黄花谢了,长出了洁白的绒球。她告诉小蚂蚁们:这就是我的娃娃们。你们赶快爬上绒球,一人抱住一把小伞。小蚂蚁们急忙爬了上去。这时一阵大风刮来,小伞带着小蚂蚁飞呀飞呀,又飞到了小河对面,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

  小伞在小蚂蚁的家园里生根发芽,这下小蚂蚁和蒲公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蒲公英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播放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你们对这飞舞飘洒的蒲公英一定不陌生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蒲公英的小诗。

  (板书:《蒲公英不说一语》)

  二、理解诗歌

  (一)初读,整体感知。

  1、自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找伙伴们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师生交流,感知诗的大概内容。

  (二)精读,细细品味。

  1、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喜欢吗?

  2、把你所感受到的和周围同学交流交流。

  3、汇报。

  (1)第一小节,生动描绘了蒲公英飘洒飞舞的形态,引导学生抓住“远了又远了”“近了又近了”“一絮又一絮”“淘气”等词语,让学生想象这美妙迷人的画面。

  (2)第二小节,写出了满天满地的“蒲公英”与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欢快场面。“落、染、碰、沾、不弃也不离”这些词语形象准确,情真意切,充满了童趣。

  (3)第三、四小节,一问一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结尾一句“蒲公英不说一语/眨眨眼/与我亲昵”,既照应了文题,同时眨眼、亲昵的动作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样的画面。)

  (三)有感情地朗读,组织交流。

  1、这样迷人和谐的画面,真让人喜欢,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这首诗美美地读读吧!

  (学生练读)

  2、指名读文,请同学们评价。

  (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轻松的语调朗读诗歌)

  3、让我们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记在脑海里,让这温馨的画面永远留在心中。

  (练背,指名背)

蒲公英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蒲、废、迫、咳、嗽、聋、啸、遭、源;要求会写的有:梦、恼、迫、饮、遭、遇、污、操;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梦乡、烦恼、迫不及待、饮料、遭遇、污染、体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蒲公英的梦

  汽车的噪音 不排放废气

  呛鼻的气味 蒲公英的(希望 ) 不制造噪音

  疼痛的空罐 不污染水源

蒲公英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参考资料:

  1、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蒲公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情境导入

  夜深了,热闹了一天的城市渐渐安静了下来,在一座街心公园里,焦虑了一天的蒲公英也进入了梦乡,你们看她正做着甜甜的梦呢。

  那么蒲公英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美梦呢?让她那么开心,这堂课让我们一同悄悄走进蒲公英的梦乡。

  三、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蒲公英做了怎样的一个梦?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她的梦?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2、反馈:她梦见了什么?想象画面,美吗?在这样的美景中蒲公英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反映了她的心情?(快乐)谁能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吧蒲公英梦境的美读出来?

  3、过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梦中的蒲公英快乐的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自主合作品读课文。

  四。品读蒲公英担心开不出漂亮花朵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1—6自然段

  课件三: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A、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来。

  B、思考:蒲公英为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请画出句子。

  2、课堂反馈: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的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3、指名感情朗读,师指导朗读并引导感悟:蒲公英为什么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4、有谁知道“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能用它说一句话吗?椰子树伯伯是怎样去安慰她的?听了椰子树伯伯的话蒲公英放心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从蒲公英的担心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城市饱受着噪音、汽车废气和有腐蚀作用的酸雨等恶劣环境的困扰)

  5、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感悟蒲公英的忧心忡忡,组织评议是否读出了蒲公英的担心。

  6、过渡:是呀,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蒲公英开花了,她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在蒲公英迫不及待的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时,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五、品读蒲公英的.遭遇部分

  1、蒲公英有哪些不幸遭遇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课堂反馈:有哪些不幸遭遇。讨论:蒲公英的不幸遭遇说明了什么?(城市因为不重视环保,生存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自然也会使人联想到我们人类也必然逃脱不了蒲公英那样的遭遇。)

  3、在经历了这场不行的遭遇后,蒲公英和椰子树伯伯有一段怎样的对话,请在书上画出来。

  4、朗读感悟。男同学度椰子树伯伯的话,女同学度蒲公英的话。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蒲公英的这番话包含着她的美好愿望,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治理环境的希望;椰子树伯伯的话说明人类今天已经有了环保意识。他们的对话就是在向所有地球人呼吁:要想改善环境,就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做到不排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可是,这一切人们都做到了吗?

  课件六:环境污染的图片

  六、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看了这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2、孩子们故事读完了,蒲公英的悲惨遭遇真让人同情,难怪她会做这样的美梦!梦不是现实,说明现实中的环境没有变得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但有梦就有希望,梦在希望就在,就会努力把它变为现实,这是蒲公英的愿望,更是我们人类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殷切希望。让我们帮助这颗可怜的蒲公英梦想成真吧!孩子们快快行动起来,早日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共创绿色家园吧!相信不久的将来,蒲公英的梦一定会变成现实的!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默默地为蒲公英祝福吧!

  3、在此感情朗读蒲公英的梦境。

  七、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部分积累下来。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蒲公英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嘱咐”等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学用“嘱咐”造句。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书课题)教学“蒲”字读音及写法。

  2、蒲公英的种子什么样子?(师吹手中的蒲公英)。

  3、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遇到的不理解的生词自己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四人小组检查自学结果。

  3、师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下面生字词。

  (2)指导朗读长句子。

  (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书写。

  1、指导易错词写法。

  2、描红。

  3、评议。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吹蒲公英)瞧,这就是蒲公英的花瓣落后,长出的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现在你就是小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你们想飘向哪儿呢?

  2、学生自由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

  1、我们小种子们想去不同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老前辈——太阳公公,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2、打开书,读课文。

  3、谁来当太阳公公,对我们这些小蒲公英种子提建议。太阳公公是用什么语气说的?练习用“嘱咐”造句。

  4、再读一读太阳公公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

  5、你来说说对阳光下的沙漠、阳光下的湖泊的'感受。联系太阳公公说的一番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蒲公英的种子们即小降落伞们怎么做?

  2、种子们都到泥土中去了吗?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有两颗种子是怎么做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第一颗种子:

  (1)说一说这颗小种子看到“黑黑的” 和“金光闪闪的”这两种不同的情景,想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兴奋)

  (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颗种子:

  (1)“波光粼粼”是什么情景?

  (2)想象一下,在这么美的环境里,这颗小种子想去干什么呢?

  (3)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男生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蒲公英们,有的落在沙漠里,有的落在湖泊里,有的落在泥土里,结果呢?

  2、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如果你就是那颗落在沙漠里的种子、就是那颗落在湖泊里的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怎么想?你会对其他种子说些什么呢?

  (四)延伸拓展,故事表演

  1、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分大组练习表演。语言要通顺,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3、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