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0 09:13: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学科核心素养

  1.能够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信息意识)

  2.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计算思维)

  3.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2.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完成分析报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五章《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中第一节《走进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与第五章后续的课程衔接紧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实践性强。在本节,学生将在对数据与计算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较为深入地体验数据分析的完整过程。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能力美国学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创造,其中前三项是低阶思维,后三项是高阶思维。高一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应经具备较高水平的低阶思维,但是高阶思维相对欠缺。

  2.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无为一中学生为例,其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表格加工软件,有基本的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的经验。但是对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缺少归纳和总结,缺少应用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公交高峰期”案例,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法和平均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特点,感受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

  通过阅读数据报告范例,了解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和表述规范;

  通过公共自行车项目,能够熟练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可视化工具,形成结论,并用数据分析报告表述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法和平均分析);了解数据可视化表达的特点;了解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和表述规范。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多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有效表达。

  教学策略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表达和分析报告的撰写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理论知识,提升能力素养。

  开放性学习环境

  多媒体网络机房教学广播系统智慧教育平台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观看《大数据时代》系列纪录片第一集《数据时代》中的一个片段,并思考问题“龙湖小学时如何选拔足球运动员的?”

  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师:(视频看完后)时间有限,我们先看到这里,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回答问题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评价,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视频中龙湖小学通过分析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来分析运动员的特点,从而发现运动员的优缺点,以此决定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实际上这就是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碎片化的数据杂乱无序、没有太大价值。了解数据分析并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大数据时代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数据分析。

  项目任务布置

  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乘坐公交或地铁,但是从家到车站、从车站到目的地就需要廉价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了解决此问题,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项目任务,关于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项目主题:某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项目说明:某市第一期建设了5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主要布局在居民生活工作集聚区出入口、公交车站附近等地。1240个锁车柱已经全部建成,1000辆自行车也已经配备到位。在一段使用时间之后,相关管理部门对公共自行车使用数据进行采集,详见“某市公共自行车一月份运营数据.xls”(附件1)。同时对使用者进行访谈。受访者均表达了公共自行车方便了自己的出行,但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自行车损坏严重,借不到车,还车桩满等问题。

  项目要求:

  1.学生4人一组,阅读整理相关文字和表格数据资料,明确项目任务,填写《项目合作分工表》(附件2);

  2.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该市公共自行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二期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3.完成《某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评价要求见附件3《分析报告评价量规》。

  项目任务实施

  活动1:项目初步思考

  师:首先给各组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材料,利用已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生:阅读材料,分析数据

  活动2:数据分析及其表达

  师:同学们刚刚已经初步分析了数据,其实涉及到了某些数据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为了不干扰大家对项目任务的思考,我们通过课本118页活动1中的案例感受一下数据分析的过程。

  小明每天7:00乘坐27路去学校,17:00左右放学回家。他觉得每天往返途中,公交车上并不拥挤。而妈妈8:00乘坐49路出发,18:00下班,她却总是抱怨乘车者太多。

  师:请各小组根据以上材料提出假设。

  生:提出假设

  师:让我们用数据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由于乘车人数在不断变化,我们收集到了27路和49路公交车的月平均时段客流量数据。请大家对数据进行分析。

  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图表)

  师:依据你们刚才的分析,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6-19点,49路客流量>27路客流量。高峰期一般出现于7-9点,17-19点,高峰期49路客流量>27路客流量。

  师:大家刚才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的过程。

  总结:进行数据分析,首先要根据分析的目标提出假设,然后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继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对比分析和平均分析。

  对比分析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从而揭示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和规律。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横向对比指的是类似的事物或者同类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

  纵向对比指的是和相同事物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对比小明和妈妈所坐公交线路的客流量,来分析哪一条线路更加繁忙属于横向对比;

  对比一条公交线路一天内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分析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属于纵向对比。

  平均分析就是运用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一数量特征的一般水平。平均分析和对比分析常结合使用,例如比较不同线路的平均客流量。

  师:刚才我们还利用了图表来展示客流量对比,更加的直观形象,同时通过图表发现早高峰和晚高峰出现的时间,有利于发现事物的规律。我们将这种以图形、图像和动画等方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数据及数据分析结果,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等的表达方式称为数据可视化表达。数据可视化的应用范围广泛,例如第五届互联网大会关键词云和手机记录的健身数据。

  活动3:项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师:现在请各小组利用刚刚归纳总结的数据分析和表达对“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项目数据进一步分析,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述分析结论。

  生:数据分析

  活动4:撰写数据分析报告

  师:虽然图表在表达数据分析结果的时候直观形象,但是单一的表现形式仍然局限性。我们需要结合文字,用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完整的体现你的分析结论和建议。数据分析报告是项目研究结果的展示,也是数据分析结论的有效承载形式。通过报告不仅是把数据分析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建议完整的展现出来,更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在数据分析报告中首先要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和背景,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通过分析希望解决的问题;其次需要描述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的思路、方法和模型;重点要呈现数据分析的过程、结论和建议。

  现在请各组阅读《中学生上网行为典型特征与潜在需求》,模仿该报告撰写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项目评价

  活动5:项目评价

  生:各小组将数据分析报告提交至学习的平台。

  师:展示部分小组分析报告,教师和其他组给出评价意见。

  生:对其他组的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填写附件4 《数据分析报告评价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调查分析”项目任务,使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得到了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但思考再三,尚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环节略多,导致时间略显紧凑;

  2.学生表格数据加工能力层次不一,部分小组活动3、活动4进度稍缓;

  3.课堂整体氛围活跃,但仍有少数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增强教学感染力,为打造有灵魂、有生命的课堂而不懈努力。

【《走进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元课时教学设计01-22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03-13

《炮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3-25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4-07

《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4-11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8-10

《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12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26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17

《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