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15篇(精)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许多公园街道场馆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彩旗招展花团锦簇,呈现出一派欢乐喜庆氛围。(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二、 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分类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彩灯图),学生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5÷3=5,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3)比较这几种方法,说说感想。
如果有学生没有意识到计算的方法简捷性,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加以引导逐步体会。
2.出示“试一试”第2题(彩旗图),学生“你来提问我来答”。
对于学生提问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点拨。
发现、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请你猜猜我是谁?三个层次。
1、爱数学爱数学爱数学……
第28个字是谁?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 ……
第28个字是谁?
3、前28字中有几个“爱”?“数”有几个?“学”呢?
学生小结。
五、欣赏:
视频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数学家 坦普·倍尔”
《找规律》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1、《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
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重点难点
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16个塑料杯子、8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
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AAABBCAABBCAABBC的模式
(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
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
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
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教师:“那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再玩一次游戏。(准备好了吗)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共同感知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备注:歌词内容“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幼儿就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
二、根据动作玩模式
(一)引入新游戏,激发兴趣
1、教师示范动作,请幼儿在动作中寻找规律并请幼儿按规律继续做动作。
(1)教师第一次提问:“看一看何老师动作里的规律是什么?”教师示范动作:(2次拍手1次拍腿为一组,至少连续做3组)
幼儿:“说出规律”(幼儿能说出教师做出来的规律2次拍手1次拍腿)教师:“请你们按照相同的规律做下去。”
幼儿按照刚刚教师的动作规律继续做下去(至少连续3次)
(2)教师再做一次动作,幼儿再玩一次在动作中找规律做动作的游戏。
(右脚尖点地一次,左脚尖点地一次,翘脚一次为一组。至少连续做3组)
(二)个别幼儿做其他幼儿来学,引导幼儿关注动作中的模式1.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做动作,想一想,你做的是什么动作,你的规律又是什么?”
幼儿:回应,(幼儿做动作)2、教师:“小朋友们看出来了吗?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什么?”幼儿1:拍手、跳、蹲。
备注:(当幼儿回答为一组核心单元规律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模式是3组或
3组以上才能称作为模式。如:某某小朋友,你刚刚的规律是拍手、跳、蹲,然后呢?)幼儿2: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
当小朋友明确了模式是3组核心单元或3组以上核心单元,再次总结这位小朋友的模式动作告知其他小朋友。教师总结说:“哦,原来他的规律是,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的规律来进行的,那我们现在按照他的这个规律继续做下去吧。
(三)幼儿在圆圈舞的动作中感受身体模式(ABCABCABC)
1、教师:“刚刚的游戏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好,现在老师还有一个动作你们看一看它又有什么规律?”(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为一组,连续做3组)
2、幼儿:回应,(教师的规律是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右脚走一步,左脚走一步,蹲,的规律)
3、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手牵手,围成一个圆圈,和老师一起听口令做动作,(1、2、3)口令1代表:迈右脚,口令2代表:迈左脚,口令3代表蹲
4、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5、幼儿:回应,一起做圆圈动作游戏
6、教师小结:原来呀,在我们的动作里、身体里、节奏里都藏着许多许多的模式
三、模式变变变
(一)识别教室里的模式(整个教室里都摆放了很多的材料,每个方位都有材料。)教师:“教室里有模式吗?”
幼儿:“有”(幼儿下位观察后回位)教师:“你发现的模式在哪里?”
幼儿:“在桌子上,在地上,乐高板上等”。
(二)拓展模式1、交代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哦,原来在教室里还有这么多模式,可是老师都还没有来的及将所有的材料摆放完整。(教师在之前就把部分材料摆出不完整规律)
例如:ABCBCABC、AABBAABBAABBABB(幼儿填充模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一个材料,先仔细观察,找出它的规律,再按照它的规律接着往下摆。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巡视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进行操作,找出规律并摆放出来。
教师重点观察收集:幼儿操作错误的(递增模式)、摆放较难的(乐高金字塔的递减模式,主要是立体图形),分享评讲
——错误:幼儿摆放结果(AAAABAAAABAAABAAB)教师:“这里有问题吗?”“它的规律应该是什么”幼儿:“没有发现规律”
小结:这个的模式规律是按照ABAABAAABAAAABAAAAAB递增的模式
教师出示正确题目是: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支笔一个杯子,
——难(乐高纵向摆放,成金字塔型)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乐高有什么规律
教师出示成品:最底层乐高摆放为10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二层摆放8格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三层摆放6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四层摆放4个小乐高方块
倒数第五层摆放2个小乐高方块
教师小结:乐高金字塔是每一层递减2个小乐高方块,所以这个乐高金字塔是递减的模式
3、幼儿创造模式
(1)提出新任务,
教师:“你们太棒了,这次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摆放规律,待会请其他小朋友来猜,
看一看他们能不能说出你的规律。”
“你们可以一个人摆,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摆放,摆放出不一样的规律。”
(2)幼儿再次游戏,教师指导
结束语: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特别棒,原来呀模式是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体动作中、声音中、玩具的摆放中都有模式
活动总结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充满游戏精神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好玩的音乐游戏和节奏游戏,让幼儿在身体动作、口头语言、韵律和视觉的协同配合下,学习理解动作模式及声音模式的核心单元与重复性;通过有趣的猜猜看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预测验证的活动中进行模式的识别、扩展、创造与转换,生动地呈现了模式的不同表征方式和趣味课堂。在愉快的氛围中,儿童进行着专注和深度的学习,创造出一个个滋长模式、重复模式等等。
《找规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找出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循环排列规律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黄、蓝、绿卡片各四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图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规律
1.最近,程老师家正在装修,你们愿不愿意到我家去参观一下呢?
2.(出示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棒,能一下子看出来路灯与树的排列规律。不错,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循环规律,今天,我们要去了解更为复杂的循环规律。(师板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开启密码锁。(教材中墙面主题图变化而来)
1.我的家到了。可是,我们家有一个密码锁,需要大家打开才能进去。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每行都有哪些图形?每行图形的排列顺序是什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课件演示)
2.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你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看来,老师家的密码锁也该换了!
(二)铺设地面。
1.同学们,这就是老师家的厨房了,我已经买好了五种颜色的地砖,但还没铺,我想铺成这样的图案。(示课件)你们觉得这样好看吗?为什么?
预设:
生1:好看,因为五颜六色的。
师:你是说因为摆得很乱才漂亮吗?这些地砖排列得没有什么规律吗?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
生2:很有规律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课件出示)
3.如果我接着往下铺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发现?(和第一行一样)是不是这样?(师演示课件)
师小结:很感谢你们帮我把地面铺得又有规律又漂亮。为了感谢你们,我特地准备了水果。你们看!
三、反复实践,巩固规律(水果盘里的规律)
1.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发现的规律)你们能把刚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这,非常好,你们看,我们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知识。
2.那你们知道水果盘里的水果应该怎样摆放吗?(生说,师演示课件)
3.现在水果是排成一排的,你们看,现在它们发生了变化。(师演示课件)。现在你们还能发现它们的规律吗?快速和同桌商量一下。
谁知道这里应该怎样摆放水果?(生答,师演示)
4.除了水果,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卡片。但这张卡片上面没有颜色。没有颜色的卡片多不漂亮呀,那就请你按规律涂上美丽的颜色吧。
5.排队游戏:其实这些规律就在我们同学的身边。不信,老师就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做排队游戏。(给四位同学戴上四种动物头饰。)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排列顺序了,接下来又应该是多少了呢?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四种图形或数字进行的'循环排列现象,从第五行开始重复出现,每四行就会出现一个大循环。而且这种排列可以无休止地排列下去。(板书省略号。)这就是典型的循环排列现象。
四、观察生活,体味规律
其实除了老师的家以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循环排列现象。
1.你们知道哪些呢?(生汇报收集)
2.(师演示课件)是的,四季的交替,精美的服饰等等中都包含着循环排列规律。
五、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学过的知识只能应用到了生活中才有意义。就请同学们用本节所学的循环排列知识,将手中的小粘贴手帕上帖出美丽的图案,送给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吧!
2.生自由创造,展示,评价。
《找规律》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 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八、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作业卡、各种图案的贴纸、正方形纸。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四季的美景。
2、播放课件(四季美景)
3、游戏(发放牌子)
师:你最喜欢什么季节?(请你来代表......还有谁喜欢不同的季节。谁想代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举牌的同学上前来以最快的速度依次排出四季的顺序。(问:他们排对了吗?)
师:(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节奏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夏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对,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4、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依次循环出现的现象,叫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墙面装饰图),让学生观察。
师问:老师带来了朋友家的墙面装饰图,上面都有些什么图形?
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师:是的,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你们有信心去找吗?(有)请听要求:
(1)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说的时候,用自己的话把发现的规律说清楚;
(3)比一比,看哪一组能找出不同的规律。开始!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
(1):斜排(师:是的,当我们斜着看时,每一排的图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些同学也找出了这个规律,请用手示意。)(播放斜排演示课件)
(2)横排:(师播放课件,老师重点讲解、规范说法:我们先看第一行,以第一行为基础,圆片移到这一行的最后,其它三个图形都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就变成了第二行。按照这样的规律,第三行、第四行的规律也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演示。第五行的排列让学生猜一猜。)
(3)竖排:(师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
(4)以最后一个图形向前移动的规律(播放课件、大家欣赏)
4、总结规律:
孩子们,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规我们就叫它循环排列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智力大闯关吧!你们敢挑战吗?(敢)好,进入第一关。
1、第一关:考考你(规律训练)
过渡:动物园来了一队动物朋友,他们正在进行队形训练呢,同学们请仔细看,
(1)师问:第二队是怎么变化出来的?(学生回答)师规范语言),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排出第三队的队形吗?(第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后移动规律)
(2)还是这一队动物,(请仔细看)又是怎样变化成第二队的呢......(最后一个动物向队列的最前面移动规律)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好,顺利进入第二关。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展示作业。
师:请拿出答题卡,开始解答。
3、猜规律
过渡:向下一关进军吧!你想猜几号旗?好,进入我们的终极关——第四关。
4、设计手帕
过渡:现在就用我们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规律!在这块手帕上,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
请仔细看要求:
(1)小组先商量怎样设计才有规律;
(2)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漂亮。听明白了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组长打开学具袋,和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开始!
(3)作品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律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1、欣赏规律美(课件播放)
2、总结
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希望你们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的更美丽吧!
板书
找规律
循环排列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出示学习提纲,探究新知
1、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记下来
b、例7的(1)],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
方法提示: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讨论: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例7的(2)、(3)
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找出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照样子创造规律。
2、学习例8。
讨论: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方法: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练习: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提升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完成第92页思考题。
《找规律》教学设计7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怎么去的?
生反应(排队)
师: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快、静、齐)
师: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大家请看。(投影)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有规律)
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排队,引出动物的排队,让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可以比较自然的导课,从动物的排队入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
1、师: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排队中过程中,它们的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看来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有些复杂,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师:如果我把这幅图分开,现在你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规律?(生反应)
(3)重点引导学生能说出横着看的规律。(提示:先要看从第二次开始动物的位置都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变化说出规律。)
(4)让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现象,帮助生理解掌握规律。
师:现在,规律已经掌握了,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说出它们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动物的排队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先找动物在排队中的变化规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规律会更简单一些。)
2、师:很好,不仅小动物会排队,漂亮的图片也会排队,大家看。(出示课件)
师:你能发现图片在排队时的规律吗?
让学生观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你能按照这个规律,说出第四排的排列情况吗?
3、找方砖的排列规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些方砖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生反应
师:你能根据这种规律说出第四行吗?第五行呢?第六行呢?
师:现在这几行都怎么样?(和前面的重复)
师:如果按照这种规律继续排出第7行、8行、9行……,你猜会是什么样?
投影展示
师:看到这种效果,你有什么感觉?(漂亮)如果用这些方砖给你们家铺地板怎么样?
师:看来像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在方砖的排列中让学生发现了循环排列,在不断的循环后,让学生感受到方砖排列的很美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规律的排列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丽,体现了学习找规律的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找出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并画出第4组。
(1)让生观察说规律
(2)画出第4组,投影展示。
2、请你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
(设计意图:前两道练习题和方阵的形式不一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方阵规律的约束,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寻找规律;第三题设计图案,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去做数学。)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找规律》教学设计8
一、特性解析:
从双基到四基
“找规律”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找规律”内容的教学编排,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特性。
1.普遍存在性。所谓规律就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汐涨落周而复始。产生这些永恒不变的原因便是自然规律。而在数学世界中,各种数学元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2.可认知性。随着那些永恒不变的物质或现象时刻反映到人们的头脑里来的时候,人们对规律便由开始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找规律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3.可探索性。数学教学正从加强“双基”逐步变成重视“四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找规律”的教学,以发现学习为主要方式,以观察、操作、画图、实验、猜测、验证等为主要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发现、概括、归纳的过程。
二、策略构建:
从现象到本质
数学模型是针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而规律反映的是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变量与变量之间始终存在一种普遍、稳固、必然的联系,这种函数关系就是数学模型。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往往是隐含并可以发现的。只有对十分丰富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认识规律。
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地体现在知道规律“是什么”,还需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找规律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应仅仅定位于形成结构、应用模型,而应更为重视建立模型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所累积的数学学习经验。
三、案例解读:
从认识到领悟
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覆盖中的规律”为例谈一谈找规律教学策略的构建。
1.体会联系:直面问题的数学特征
在“找规律”教学中,问题情境是基础,自主探究是重点,思维提升是归宿。问题情境是“找规律”教学的基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编排找规律教材时,每个单元都安排两个例题。例1着重认识规律,例2着重应用规律。例1在典型情境中探索规律,例2在变化情境里探索规律。对教材深入解读之后,就可以借助教材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的观察,当然也可以根据教材例题进行适度加工、改造形成更贴合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观察状态。
“探索图形覆盖中的规律”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情境是1-10这十个数组成的数条,每次框出两个数,一共能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基于对教材例题的教学目标的理解:即学生在“求和”时,感受到“和”的个数就是红框的“位置”个数;学生体会依次“求和”时,红框在依次平移。于是利用“图形平移”解决问题;学生研究“图形平移”中的数量关系,得出求“覆盖位置个数”的数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进行目标指向一致但情境相异的设计,如:10月1日到7日中进行两日游,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或者62天的暑假中两日游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也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羊羊运动会入场券进行情境设计,从100张连号入场券中拿两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从100张中选择两张连号的券,因为数据比较大、规律不明显,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找到券的总数与每次拿的张数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生已经具有“面对复杂问题,从简单想起的策略”,因此很容易地想到能不能先考虑总数是10张,从10张券中拿两张,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规律。
而在探寻这10张券中拿2张连号的券的不同拿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写一写、连一连、圈一圈、框一框等不同的方式,体会到券的总张数与每次框的个数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教师通过“每次框几个数?一共平移了几次?一共有10个数,为什么只要平移8次?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平移8次,为什么一共的拿法有9种?”的追问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现象背后的必然本质联系。
2.体验过程:直击现象的数学本质
“找规律”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直观的解决问题去感悟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为如果没有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体验;没有了体验,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掌握运用。
在这一环节,变中感悟不变是学生操作的重要目标。在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方法和策略。券的总张数是一个变量,每次框的个数是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每一位学生都有了数次的操作经验后,交流分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两组上台平移操作并汇报数据。第二层次是两组上台说总数、平移次数,其他学生利用操作的经验,大胆猜想,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可以再次借助平移的操作验证猜想,培养了学生合情猜想的能力。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在交流中感知有序思考以及用平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学生形成了丰富的动作思维,并在猜测与验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3.体悟关系:直达抽象的数学模型
表象的建立有助于更快地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者可以设疑:如果总数是18张,每次框出6张,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不操作,能保证猜对吗?并采访学生,你是怎样想的?在这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虽然都能猜中,但思维的水平层次是有高低的。通过交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策略的优化。有的学生是仅通过观察数据,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求出不变的关系的;有的学生是在头脑里多次移动方框,在平移中发现“平移的次数=总数-每次框的个数”;而有的同学是在头脑中仅仅放置一次方框,就能理性思考,方框外面有几个数就要平移几次,操作活动真正内化,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这样的交流,揭示了数学直觉背后所隐藏的本质联系。为学生从动作思维上升到表象思维,进而提升到抽象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而抽象化的“如果在a张券中拿b张连号的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就为学生摆脱形象的拐杖、摆脱表象的依托,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发现的规律:“总数-每次框的个数+1=一共的拿法。”
这样的一种函数关系,在变量与变量之间建构出了一种稳定的不变的联系,就是一种数学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小步实验,经历了变量列举,经历了观察比较,经历了猜想验证,同时也经历了感性发现与理性思考。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知道了规律存在的原因、规律存在的必然性。
建好模型,还需灵活应用模型。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算理,但学生思维不能仅仅停留模型的结构上,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不同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数学模型的眼光来观察,用数学模型的语言来解释,用数学模型的关系来推理。
在这一环节,教者可以设计多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模型,灵活运用模型。如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喜羊羊和美羊羊到电影院观看运动会专题片,电影院一排有8个座位,要让喜羊羊和美羊羊两个坐在一起,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同时出示对比题:改换条件“让喜羊羊坐在美羊羊左边”,有什么不同?从一字模型到封闭模型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跨越式发展,在这里还可以设计拓展性练习:看完了开幕电影,他们进入运动场看台观看比赛。运动场的看台是圆形的,一排有16个位置,美羊羊坐在喜羊羊左边,在同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在运用模型阶段,不能硬贴标签,不能死套公式,而要在丰富的、变化的情境中,为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取数学问题提供条件。
《找规律》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1、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本单元式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找规律”的开始。
3、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规律这块知识在教科书第一册中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渗透。
比如:1、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的规律。
2、在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的加法减法表,就要求孩子去寻找规律,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3、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4、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找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推理出后面的图形。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创设森林运动会小动物排队情境,为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我积极创设主题图情景,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发现法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彩旗是怎么排列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会场里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接着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情趣。
3、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通过电脑演示有规律排列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来探索知识,强调学生建立符号感、数学感和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欣赏规律美时,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规律美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规律美,使学生感受规律美,学会欣赏规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数形结合在指导学生描述图形的排列规律时,强调在图形前面加上数量,为下节课学习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奠定基础。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纸条,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小动物排队:乌龟小鸡长颈鹿。
师: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排列顺序,猜猜看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
2、师: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像这样的排列下一个出场的三种动物都有可能,老师也猜不准!
3、师:看,小动物又重新把队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出示有规律的)现在,你能猜出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吗?
4、师: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演示课件,板书: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重复排列,(板书:又一组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
5、刚才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队伍是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再回头看看第一次排列的队伍有没规律呢,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找运动会场上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板书“找”)请看,运动会现场布置的可漂亮了!这儿能找到规律吗?请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规律。
师:指名同学汇报有什么规律?并进行小结。
2、明确“一组”的概念
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像彩旗这样一黄一红,彩花一红一紫,灯笼一红两蓝,小朋友一男一女,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又一组重复的排列,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3、找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去瞧瞧(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图上那些地方有规律。
师:看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多种活动,加深认识
1、涂规律
师:你能用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拿出花朵图和水彩笔,按自己喜欢的规律给小花涂上颜色。涂好的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一组重复的部分。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涂的很漂亮,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
2、摆规律
师:我们玩摆一摆的游戏。看,老师给每2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长长的纸条和学具,请小朋友们先和同桌讨论该怎样摆才有规律,再动手摆一摆开始。学生涂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简述: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本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影响。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欣赏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的排列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四、原始教学设计:(要点简述)
原设计方案先创设情境:过二十多天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了,“六一”儿童节,你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课件展示主题图,出示彩旗图①观察小旗的规律,②观察彩花的规律③观察灯笼的规律④小朋友的规律。然后摆一摆: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动动手好不好?出示课件:图上画了什么?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
五、教学反思:
原本的教学方法仍是以教知识为主,虽然让学生上“摆一摆动动手,并未体现学生要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学习中尚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二期课改的精神相违背。
六、教学改进设计:
(一)突破口设计: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因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了。因此,在教学导入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游戏,感知规律。带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听得最认真,反应最快。在游戏中感悟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
(二)教学思路设计:
由于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层次上差别较大,所以在整堂课中,仍旧贯穿执行“分层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思想,学生从中体验较之以往不同的学习方法。关键是,学习内容必须由浅入深,自主探究必须让学生可操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孩子们,今天温老师要带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听得最认真,反应最快。
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摸摸鼻子摸摸耳朵,摸摸鼻子摸摸耳朵……(边说边做)
哎呀,温老师忘了后面该怎么做了,谁能帮帮我?孩子们真棒,再来下一个。
2.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是怎么想到后面的动作的呢?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
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只要你做个爱观察的孩子,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准备布置会场,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1)课件逐步出示彩旗图,这里的彩旗需要大家帮帮忙,谁会想办法,红旗后面挂什么颜色的旗子?首先来研究彩旗图中的规律。
a.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都猜是黄色?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出现黄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为一组,所以红旗后面是黄旗。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表扬一下自己。我们来看看彩花还需不需要我们帮忙。
(2)课件出示彩花图和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谁能说一说?谁还能说?
三、欣赏规律美,寻找生活中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生1:教室的座位是按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又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朋友的毛衣图案是按一条红一条黄又一条红一条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3:女同学辫子上的皮筋颜色是按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又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的规律排的。
生4:斑马身上的图案是一条黑一条白又一条黑一条白的。是有规律的。
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课件演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规律,感受规律。
四、实践操作,用规律创造美
学生实践活动:按规律摆一摆,规律创造美
师:我们小朋友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创造美!(想怎么摆就怎么摆,但必须按规律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汇报,展示作品。
五、拓展延伸 猜一猜,后面应摆什么图形?
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改进体会:
在本节课上,情景的创设使我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抓住,为课的后续推进创造了条件,较之前一节课“老师强制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方式,效果明显提高,本环节的教学比较详细、具体,先让学生自己去找排列规律,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同时利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一组”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圈出、画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也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找规律》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115页例1,P117页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初步的观察、分析技能,找出循环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通过动手排一排、摆一摆、画一画,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创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循环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4张小动物卡片、ABCD四张卡片。
学具准备:自备本、小正方形8个、水彩笔。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有一道题目想考考你,接受挑战吗?(接受)
好,那我们一起来挑战记忆力。
课件出示:
给你10秒的时间,看看谁的记忆好。
1、在自备本上画一画你刚记下来的图形吗?(学生画,指名说)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引出通过规律来记)
3、揭题:这个规律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1、发现规律
小东家的墙壁布置得很漂亮,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能找到墙上的规律吗?
仔细观察,同桌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简单说)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幅图的规律。
横着看:
师:第一行有哪些图形?圆、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师:那第二行呢?
生:也有圆、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师:第二行跟第一行比,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生:第一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就变成了第二行。
师:谁再来说一说?(指名说,齐说)
师:看第三行 (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生:把第二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就变成了第三行。
师:猜一猜第四行是怎样的.?(课件演示,边看边说)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横着看有什么规律?(指名学生说)
板书: 1 2 3 4
教师小结:把上一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就变成了下一行。
竖着看:
师:我们横着看发现图形有规律,那竖着看,图形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师:第二列和第一列比较,图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生:第一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
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么快就发现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生:第一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
师:那第三列,第四列又有什么变化呢?(同桌交流、指名说、课件演示)
板书: 1
2
3
4
2、总结规律
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我们发现横着看:第一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变成了第二行;第二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变成了第三行;第三行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后,然后依次向前移1格,变成了第四行。竖着看:第一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变成了第二列;第二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变成了第三列;第三列的第1个图形移到最下面,然后依次向上移1格,变成了第四列,以此类推,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循环排列规律。
3、加深印象
师:知道了循环排列规律,我们再来看看小东家的地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课件出示,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理解规律
1、排一排
师:刚才大家通过观察,找出了墙面和地面的规律,真不错!下面我们休息一下,运用刚才学习的规律来玩一个排队游戏,怎么样?
乖乖兔 聪明熊 机灵猴 喜羊羊
游戏规则:指名5个学生,确定1人为组长,负责下指令,用4只小动物代表4个队员。组长下指令:让乖乖兔排第一,该怎样排,组员按指令行动;让聪明熊排第一,该怎样排……。
2、摆一摆
师: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小东也带来了一个游戏:摆一摆
课件出示: ◇◆□■ ◆□■◇ □■◇◆ __ __ __ __
(1)根据规律,利用学具卡片摆出第四组图形。
(2)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一、五)
(5)猜想:第六组怎么摆,跟哪一组是一样的?(二)
师: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很善于发现。
3、猜一猜
师:好客的小东很高兴大家来玩,所以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根据规律猜一猜盘子里放的是什么水果吗?(课件出示)
分析:横着看 板书: 1 2 3 4
竖着看 板书: 1
2
3
4
4、画一画
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那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P115页 “做一做”。
☆★○● ●☆★○ ○●☆★ __ __ __ __
5、转一转
师:其实生活中除了横着、竖着的循环排列外,还有旋转的循环排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A B
D C
1、你能按顺时针方向转一转吗?(师简单介绍何为顺时针方向)
2、学生说,教师操作。
3、指名上来动手转一转。
4、逆时针方向你会转吗?(指名、生说师转)
师:看来大家都很动脑筋,那我们来做一做P117页第1题
____________
说一说,这些图形是怎么旋转的?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演示:墙壁上的瓷砖,地面上的地砖,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等。
2、看一看,读一读
可以清心也
也可以清心
……
五、课堂总结,延伸规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
六、随堂作业,掌握规律
课堂作业本P47页第2题。
《找规律》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表演、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间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规律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教学过程:
1、师生2人玩,明确输赢规则。
2、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游戏一:猜拳
3、指定一小组依次与电脑玩。
4、全班与电脑玩,获取胜利。
问:每次都赢,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游戏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个会是什么糖?
问:为什么每次都错?怎样才算有规律?
2、板书:规律
游戏三:找规律
1、师:我们明白了有规律、无规律,现在老师邀请大家欣赏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彩旗、灯笼、花,孩子们都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启发说出:××和××为一组,一组组重复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游戏四:运用规律
出示密码箱:1号箱密码:123123123()23,你能猜出空缺的这个数字吗?为什么是1?
2号箱密码:192837()(),这两个空缺的`数字是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游戏五:设计规律
1、按一定的规律给小牛涂上颜色。
2、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设计一列有规律的数字。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游戏六:通过移动和取走等办法,使无规律的图形变得有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第59页-60页例1、“试一试”及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
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本课研究的简单周期现象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四个“让”:
一、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学习;
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学习;
三、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四、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最终,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的价值所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下,教师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配合课件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内在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2、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生一张入场券和白纸、一盒彩笔;每组一个围裙、不同颜色的小花和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生日快乐》。
师:今天是谁过生日?想知道吗?呆会上课我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播放生日快乐歌,营造氛围,使数学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味。】
一、创设情境,引入规律(课件出示生日画面)
师:大头儿子过生日,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为他开生日party,正在摆放水果。(课件演示两组西瓜和菠萝。)
师:猜一猜,接着摆是什么?(西瓜和菠萝)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西瓜和菠萝是一组。)
师小结:像西瓜、菠萝,西瓜、菠萝这样重复排列的事物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可爱的大头儿子过生日的情境,让学生在摆水果的过程中,感知规律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观察交流,发现规律(课件出示生日party会场图)
师:瞧,生日party的会场布置好了,漂亮吗?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点击课件。)(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有怎样的`规律?完整地说说。(紫色红色、紫色红色)
师:接着排是什么颜色?师:谁还有新的发现?(小花的排列有规律,一朵绿色一朵紫色.....)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接着排是什么颜色?(绿)
师:谁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彩旗的排列有规律,一面红色一面黄色....)
:接着排是什么颜色?(红色)
师:谁还有更多的发现?(小朋友的队伍也有规律)
师:说说你的看法。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师:你是从男孩开头的,还有不同意见吗?(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师:对,这是一个圆形的队伍,我们既可以从男孩开头,也可以从女孩开头。 如果这样站(课件出示)接着是男孩还是女孩?(女孩)
师小结:我们在会场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的排列规律。
(课件演示)像彩旗的一红一黄、小花的一绿一紫、灯笼的一紫一红和小朋友队伍的一男一女都叫做一组,如果这一组重复排列,我们只要根据其中的一组,就能发现它的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1、涂一涂师:生日party要开始了,让我们抓紧准备好入场券。 (课件出示入场券)
师:这是一张颜色变化有规律的入场券,我们只要涂对颜色就可以入场了。
请小朋友拿出入场券和彩笔,仔细观察,找准规律,再动手涂一涂。(学生涂入场券)
师:第一行图形颜色排列有什么规律?(生交流,汇报)第二行呢?第三行有怎样的规律?(根据生回答,课件揭示答案)
师:你们涂对了吗?请每个孩子都来当小小检票员,同桌交换入场券,涂对了宣布他通过,涂错了请他立即改正。
(生相互检票)师:老师祝贺你们都取得了入场券,现在我们可以进入会场了,高兴吗?
2、做一做师:小寿星来了,让我们祝他生日快乐,你们唱歌,老师做动作,如果看明白动作的规律,就跟着老师一起做。(课件播放《生日快乐》,老师随着旋律做动作,学生跟着做。)
师: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老师的动作!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编出一些有规律的动作吗?小组内商量商量,试着编一编。(小组合作,创编动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全班展示)
师:有规律的动作真美!
3、猜一猜师:大头儿子看大家这么聪明,他也想出题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课件出示第87页做一做,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涂一涂、做一做、猜一猜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规律,应用规律,为创造规律提供思维方法。】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1、摆一摆
师:大头儿子还想比比谁的小手巧。请拿出白纸,组长拿出学具,在白纸上摆一摆,设计出你喜欢的规律。
(学生动手摆。)师:让我们欣赏几个孩子的作品。
(实物展台汇报)师:你摆的是什么规律?接着摆是什么?(展示3个作品)
师:下面的孩子摆的都很美,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听课的老师看看,再转回来让老师也欣赏欣赏。
师:真是一幅幅精彩的画!
2、贴一贴师:大头儿子可喜欢你们啦,瞧,他来了。
(课件播放:小朋友们,谢谢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party,晚会的最后,我想送个礼物给妈妈,你们能帮帮我吗?)
师:大头儿子真懂事,能体谅妈妈。其实我们小朋友的妈妈和围裙妈妈一样,每天为我们做许多事情,吃了很多苦,作为孩子,我们一定要爱自己的妈妈,能做到吗?
师:大头儿子送给妈妈的礼物是一条围裙,请小朋友用小花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或花边。
小组内先商量商量,准备怎样设计。(小组内商量设计方案)师。
《找规律》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
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
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
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
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
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
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
1、 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
(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
(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 主题图2:
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 (黄) (红) (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游戏,拓展规律
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准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愿意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现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让学生亲自参与规律形成的过程。)
2、 你还能创造出另外有规律的排法吗?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演示,最后全班组际交流。
(开放式的“规律”设计,一下子将学生的视野打开,感受到“规律”的美丽)
(“找规律”学生在熟悉的“排队”情境中感受,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四、再次感受,表达规律
1、 很快的找出规律:“一个萝卜,二个辣椒,一个萝卜,二个辣椒……”
(1)、形状(萝卜,辣椒)颜色(白,红),数量(1,2)循环变化的规律
(2)、看到的规律写下来,用数字表示(对着图写)
2、欣赏老师画得图,作出简单评价,先四人小组后全班交流
2个黄的 ,6个蓝色的 ……
(颜色,数量,大小循环变化规律)
(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循环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感性的图形中抽取出数字,为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设计图案,创造规律
1、 静思:(美丽、漂亮、有规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怎样表达?要求:先静静地思考一会儿后动手操作。
2、 独立创作,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3、 四人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1)、将自己创造的图案介绍给大家,其余3人验证规律是什么?
(2)、将规律写下来。板演的两位学生先进行,后全班学生各自进行。
(设计有规律的图案,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将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享受到创新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规律的事件隐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努力地发现生活的美,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
课后反思:
“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考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内容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数学精神。
【《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学设计04-13
《找规律》教学设计04-20
找规律教学设计04-27
《找规律》教学设计汇编(2篇)02-04
(精品)《找规律》教学设计15篇09-12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品【15篇】08-12
(精华)《找规律》教学设计15篇04-21
《找规律》教学设计合集【15篇】10-01
找规律教学反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