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9-21 16:51: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48.3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

  师:真的?

  生;真的!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2、尝试计算,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计算,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好时,适时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做好了,你能把你的方法给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吗?还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此时已经做完的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好投入,都拥有了自己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看这个同学的方法,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没有学过小数加法,但是我学了小数乘法,我把48.3×4转变成48.3+48.3+48.3+48.3,就这样解决了问题。

  师:“转变”多好的一个词。小数乘整数没学,人家运用已有的加法经验解决了新问题。谁的方法和他一样?

  生:老师,我是用加法验算的乘法。我先用乘法计算,小数乘整数还没学,我不知道对不对,就用学过的加法来验算。

  师:那你为什么没有直接用加法来计算?

  生:那太麻烦了。要是18个小时的话我就累坏了。其他同学都笑了。)

  师:那咱看这个同学的.计算过程。

  (展示48.3×4=48×4+0.3×4=192+1.2=193.2)

  师:谁愿意猜猜他怎么想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把48.3拆成48和0.3,这样就能算了。

  师:人家等你揭晓谜底了。他猜对了吗?

  生点了点头。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那你能告诉大家0.3×4为什么等于1.2吗?

  生:0.3是3个0.1,乘4后就有12个0.1,所以是1.2。

  那个学生点了点头。

  师:我怎么没听明白。谁听明白了?谁给我说说?

  生:就是把0.3看成3个0.1,不管0.1,只看3个,如果再乘4的话就是12个,这样就是12个0.1,那么就是1.2了。

  老师仍旧在蹙着眉。

  生:“老师,每人三块糖,四个人共几块?”

  师:“12块呗。”

  生:“这就对了。一份是3个0.1,4份就是12个0.1,不就是1.2吗?”

  师:这次我算是听明白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一起大声地回答:“明白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3个0.1呢?”

  生:0.3×4没学,所以就看成3个0.1乘4。

  师:同学们真得不简单。能够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同样解决了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竖式计算。谁能上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老师,小数乘整数没学,我可以先不用看小数点,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生:我先算48×3=192,然后再算0.3×4=1.2,合起来就是193.2。

  生:你还是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这不算一种方法。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评价有道理吗?

  生点了点头。

  师:用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谁再来说一遍?

  生:不管小数点,先用483乘4,算完后点上小数点。

  师: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

  生:你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师:这同学问了一个特别有水平的问题。

  生:我刚才算的时候把48.3看成483,扩大了10倍,所以算完后再缩小10倍。

  师:满意了吗?

  生点点头坐下。

  师:谁还有建议?

  师:把48.3看成483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是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带头鼓掌。

  师:这么重要的过程,哪位同学说着让我把它整理到黑板上?

  生:先把48.3看成483。

  师追问: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板书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生:算483×4等于1932,再在左边写上答案并且要点上小数点。

  师再次追问:算完以后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生:根据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应该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好清晰简洁的思路!可是同学们只写了一个竖式,一个竖式就行吗?那咱擦掉得数再试一试?

  同学说着再一次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教师板书。

  师:看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都是193.2,和大家刚才的估计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再问问自己,我会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会!

  师:那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再说。

  师:看屏幕。

  (屏幕出示: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转化成(),然后按照()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

  师:你会了一位小数乘整数,那么两位小数乘整数、三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解决吗?

  生:肯定会!

  师:那就请大家试一试。

  屏幕出示三峡信息。

  (1)20xx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蓄水3天,每天水位上升3.28米。水位一共上升多少米?

  (2)三峡电厂每天发电0.996亿千瓦时,一周能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师:请大家从中任意选择一个解决。(指两名学生板演。)

  师:对吗?

  生:对!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把3.28看成328,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28乘3等于984,然后再把984缩小到眼来的百分之一。

  师:怎么样?来点掌声。

  师:再请这位同学说一下它的思路。

  生:我是先把0.996看成996,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因为一周就是7天,所以用996乘7等于6972,最后再把积缩小到原来积的千分之一。

  同学们自觉地鼓起掌。

  师: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是用竖式计算的,为什么?

  生:简单!

  师:一起看这三个算式的积与因数,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再问问自己,我能熟练地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能!

  三、巩固练习

  1、4.8×9=0.165×4=7.96×7=

  2、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0.48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册P68-69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多种计算方法,并感知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通过和整数乘法的比较,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计算。

  3、渗透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教学理念: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最终达到理解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等多元化目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秋天到了,好多水果都成熟了,你们肯定都很喜欢吃水果吧!让我们一起去大统华的水果超市逛逛吧!(课件出示带标价的水果图)

  苹果每千克3元甘蔗每千克0.9元

  现在就请你来买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学生选择,然后全班交流。

  老师先买了2千克苹果,算算老师花了多少钱?

  后来又买了3千克甘蔗,你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吗?

  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先自己计算,然后和同伴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发言:(1)0.9×3是3个0.9相加,我可以用小数0.9+0.9+0.9,打竖式计算出来就是2.7元

  (2)0.9元就是9角,3个9角是27角,就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3)也可以向整数一样列竖式计算

  比较:加法和乘法的竖式计算更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吃水果引入生活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连接起来,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2千克苹果的价钱,学生很容易计算,紧接着抛出3千克甘蔗,也就是0.9×3,是学生没有遇见过的,这时就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而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冲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因为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与交流,了解可以有多种办法来算出0.9×3的结果。感受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

  二、主动参与,体验过程。

  1、同学们,今天超市西瓜特价,每千克只要2.35元,小明的妈妈要买3千克西瓜,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先用加法计算,再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列式,师板书:2.35×3

  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把方法简化成加法和乘法,并通过小数加法的计算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感知小数乘整数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那如果我们要购买的不是3千克西瓜,而是32千克西瓜,该付多少钱呢?

  学生列式2.35×32

  该怎样计算呢?动手试一试,然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认知再次产生了冲突,用加法来计算,显然不够简便,用乘法竖式显然是最优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从多种计算方法中体验到乘法的最优化。

  2、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2×122.8×53 103×0.25

  告诉同伴,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揭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学生能很快发现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中提倡的利用计算工具帮助学生寻找规律的很好体现。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快拳出击

  (1)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1.48×23=

  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联系而设计的基本练习,通过这组练习,学生能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通之处,还能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明确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小数,为以后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2)练一练

  3. 70.1 8 4.6 3 5

  × 5 × 5×1.3 ×0.2 4

  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谁的计算本领强。请同学们在书上完成。校对时,说说是怎样对位的,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

  设计意图:在这组练习中,学生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还要能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的对位及写法,即按整数乘法的方法对位并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这对以后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3)同学们,你能自己列竖式计算出下面的结果吗?

  0.68×93.24×6532×1.9

  54×0.41 1.05×24 0.217×1

  请一、二组的同学做第一行,三、四组的同学做第二行,6人板演。做完以后,同桌的同学交换检查,并检查板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是在学生已经明确列竖式计算的要求、书写格式以后进行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而且相互检查,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评价的能力。

  2、大挑战

  你能算出0.12+0.12+0.12+????+0.12的结果是多少吗?555个交流,说说自己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能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它的结果。在这里加法变的非常困难,而乘法却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学生从中体验到虽然算法多样化,但我们还要选择最优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多样化基础上的最优化。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什么物体的速度最快吗?

  对,是光。它的速度有多快呢?

  是每秒3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只有每秒0.33千米,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的原因了。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呢?

  出示:小华看见远处打闪后,经过3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

  设计意图:打雷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运用今天所学的小数乘法能计算出闪电离我们有多远,这让学生

  感到非常的新奇,在不知不觉中又再次巩固了计算方法,并很好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增进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上个星期天,高老师开车去苏州乐园玩,苏州乐园里我们家大约有200千米,高老师在出发之前,检查了一下油箱,发现里面还有25千克汽油,而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6.8千米。猜猜看,高老师在去苏州乐园的路上有没有加油?

  学生发表意见。

  那怎么才能知道高老师到底有没有在路上加油呢?

  通过计算就能知道,如果25×6.8大于200说明不用加油,如果小于200就要加油!

  学生通过计算证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这同样是一个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问题,通过先猜测,再计算,最后验证,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我本节课所要体现的理念之一。

  (3)我当小管家

  同学们,平时都是爸爸妈妈买菜作饭,今天想不想自己来当回小管家?下面是今日菜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场的部分菜价:(元/斤)

  猪肉青菜鲫鱼虾子萝卜鸡肉卷心菜

  7.5 2.5. 8.15.52.8 6.4 1.5

  请你和同伴设计一份既经济又营养的菜单,并计算出你们所需要的金额。比一比谁的菜单最合理。然后星期天自己去动手实践,做一个能干的小当家。(如时间来不及,可课后完成)

  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是问题,学生通过选择,计算,既巩固了所学新知,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四、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可别忘了回家当一次小管家哦!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2-08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5-2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3-09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5篇06-23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07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07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优秀06-28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05-27

小数乘整数的说课稿01-17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