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9 06:54: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思维。数学思维过程是人脑对外部的数学信息的接受、分析、选择、加工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外部感知到内化的交点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数学思维是主体将外部材料转化为内部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内部材料在经常得到恰当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使主体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学活动即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效地提取可利用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促使思维优化的过程。《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对“数的运算”提出了:“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景丰富的过程。在学生获得丰富经验后,抽象的运算式才对他们有意义。因此,我始终坚持从意义引出计算,构建意义。结合具体的情境,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能解答,从而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预算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有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预算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生思维敏捷、较为活跃,有随意接话,思考问题欠缺深入全面,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表达不够清楚明白。加上10人左右的学困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意义掌握地不太好,学生凭感觉知道用乘法列式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这样对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一〉应用题分析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坡度降底,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来画出线段图。(这一册才出现画线段图的内容)来达到破教学难点的这一目的,在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础上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计算。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节约水资源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4、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a请同学们找到跟求航模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b请将求摄影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要先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师: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气象小组有12人。那么也就是说摄影小组的人数是多少人数的几分之几呢?

  (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气象小组人数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

  师:在这里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气象小组的人数)

  师:这里的单位“1”是谁?(气象小组的人数)

  (3)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生独立画图)

  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说数量关系?那么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吗?

  师: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摄影小组的人数)这里的单位“1”是谁?(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4)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4、改题再解答:航模组有3人,求气象组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小结: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师:针对综合算式,结合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而以此类推。)

  师: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6、书写格式: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7、学生看书,齐读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这样更能突出,这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代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与教材例题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完成书56页试一试以及数学书57页练一练

  第一题。请8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书57页的数学应用2—4题。(写出数量关系或画图后再解答)

  3、出示数字故事(让学生讲一讲这一个数学故事,小组讨论每人一杯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中强调解题顺序与运算顺序的吻合,这样更能突出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知识回顾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师生小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气象小组的人数× 3/4=摄影小组的人数

  摄影小组的人数× 1/3=航模小组的人数

  答: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两步计算的分数综合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类型;体会分数综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难点是对分数应用题的分析理解。为了使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类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遵循运算概念的自主建构规律,根据运算概念课的教学流程:问题情境——需要计算——思维加工与认知重组——提供反馈与矫正——提供技能运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顺序的生成过程,从解决问题中去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于是先从两问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入手,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从中将第一个问题去掉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这样为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作铺垫,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我再借助线段图,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来解答,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道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并在小组讨论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之外后,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还改变了以往从计算中讲授习得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方法教学模式。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创造性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从整体来看我感觉这节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却能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恰当,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发言能大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只有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注重素质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节课教学中,作为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自身教学方面也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应该大胆使用新教材,在深钻细研的基础上摒弃那些不适宜的经验性、教条化、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材意图围绕教学难点重点找到生长点。二是教学语言方面也要注意除幽默外,更应该注重数学语言科学性、严谨性、精练而富有启发性。三是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班班通”电子白板的使用还要更熟练,将它的功能了解的更透彻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率与实效性,特别是要将自己对教学新理念的理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特色。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示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运算律?想一想、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出示课件: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二、设置疑问,引入新课

  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律?

  出示课件:

  1乘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几个数连乘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先乘其中的两个数。

  同学们的猜想对吗?下面我们去超市购买花土和花肥来研究一下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寻找规律(课件出示信息窗主题图)

  (1)整理信息。课件:花土:20袋每袋25包每包2千克

  花肥:10袋每袋8包每包5千克

  (2)提出问题(师生讨论)

  出示问题: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

  (3)讨论解决出示课件

  第一个问题(2×25)×20或2×(25×20)

  第二个问题(5×8)×10或5×(8×10)

  说出算式的意义。

  (4)初步感知运算规律

  比一比,每个问题的两种解法,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三个数连乘,可以先用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用后两个数相乘,乘积不变。

  2、合作探索,验证规律。验证猜想,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3、建立概念,符号表示。

  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a×b)×c=a×(b×c)

  4、学生讨论举例验证乘法交换律出示课件总结: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5、比较规律,形成体系。

  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也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四个规律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一种验算方法;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了运算的顺序,并且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50×30=()×()a×()=12×()78×85×17=78×(_____×______)81×(43×32)=(_____×______)×32

  2、判断下面算式是否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并说出用的是哪种运算定律?76×18=18×76()37×45=15×111()5×28×4=5×4×28()56×5×6=56×(5×6)()4×125×8×25=(4×25)×(125×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完成教材第24页自主练习第1、2、4题。

《集合的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类型:探究研究型

  设计思路: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数学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论证它的正确性,因此本节通过剖析维恩图的四部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对德摩根律进行简单的应用,因此我们制作了本微课.

  教学过程:

  一、片头

  (20秒以内)

  内容:你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的运算——自己探索也能发现的数学规律(第二讲)》。

  第1张PPT

  12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4分20秒左右)

  1.引入: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学习了集合的运算,得出了一个有趣的规律。课后,你举例验证了这个规律吗?

  那么,这个规律是偶然的,还是一个恒等式呢?

  第2张PPT

  28秒以内

  2.规律的验证:

  试用集合A,B的交集、并集、补集分别表示维恩图中1,2,3,4及彩色部分的集合,通过剖析维恩图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使用

  第3张PPT

  2分10秒以内

  3.抽象概括:通过我们的观察和验证,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是一个恒等式。

  而这个规律就是180年前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德摩根发现的。

  为了纪念他,我们将它称为德摩根律。

  原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也能发现这么伟大的数学规律。

  第4张PPT

  30秒以内

  4.例题应用:使用例题形式,将的德摩根定律的结论加以应用,让学生更加熟悉集合的运算

  第5张PPT

  1分20秒以内

  三、结尾

  (20秒以内)

  通过这在道题的解答,我们发现德摩根律为解答集合运算问题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第6张PPT

  1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学生在学习集合时会接触到很多的集合运算,往往学生觉得这是集合中的难点,因此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猜想,以精彩的动画展示,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下轻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效果非常好。

【《的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6-27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21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9-27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04-29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04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经典)04-04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05-26

(经典)《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5篇06-27

只含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