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用不同形式地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蓝”天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
(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湛蓝、透亮)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赏读“蓝”天
1、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喜欢课文的哪儿。为什么。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①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伸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
在拉萨,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呢 这使我想起了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想起了寇准《咏华山》中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②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好像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好像能摸到蓝天。”
a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b小结:(结合照片)我们南京的平均海拔是8.9米而拉萨位于海拔3658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这里的一切都被湛蓝所包容、所浸润。人们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生活在拉萨,生活在西藏,就是生活在天堂。
谁能把这种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引导理解“掬” ——“掬”是什么动作。我们总是掬水洗脸,拉萨人真的每天掬蓝天洗脸吗。
既然不是真的,那“这话”妙在哪儿。【可以理解为两点:第一,写出了拉萨的海拔很高,天离人们很近;第二,蓝天如水。】
b
【由此看来,拉萨的天空可不单单是美,而且还很奇妙】难怪人们要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比较“纯净”“明洁”带给你哪两种不同的感受。
②通过男女生对读,体会在节奏上还有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过渡:多么美的色彩呀——蓝、白、绿,相互映衬,蓝的更蓝,白的更白,绿的更绿,谁能把这独特的美丽画卷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③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呢。试着背一背。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①在这片蓝天下你最想做什么呢。
结合理解“神往”
②创设情境,引导读好“神往”“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移开”。
a是呀,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因为——(男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
b别人叫你,回答一声“来了”,双脚却不曾移动半分,这也因为——(女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c来了,来了,脚步终于挪动了,双眼却仍然注视着蓝天,这还是因为——(齐读)“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蓝是不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的,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就太难得了,太神奇了。
如果你留意过南京的天空,你会发现它总是灰蒙蒙的,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表达向往,不满,希望皆可)“蓝晶晶”是蓝得发亮的样子,要读出那种感觉来。
②因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欣赏布达拉宫图片,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
谁愿意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读出来。
③写话训练: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 。
有了这蓝天,湖泊显得更加 。
有了这蓝天,草地显得更加 。
有了这蓝天, 。
三、呵护“蓝”天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面对湛蓝透亮的天空和蓝天下一切,你最想说什么呀。
(2)出示句子“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指名读。
(4)讨论: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老师根据视频描述)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都把能来圣地看看布达拉宫作为一生最大的向往。他们常常走很远的路,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拉萨,表达他们的恭敬与虔诚。
谁能带着这份恭敬与虔诚读好这一小节。
2、拉萨犹如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们轻轻拉开天空这窗帘,便可以欣赏到蓝天映衬下拉萨的迷人风光了。让我们一起,带着作者的情怀,带着圣洁的感动,把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读入心中,珍藏在心中。
(配乐诵读全文)
3、总结:拉萨的天空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我们不仅要赞美它,更要呵护它,让美永恒。
四、捕捉“蓝”天(自主选择)
☆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做一份拉萨知识小报。
☆仿写家乡的一景(一棵树、一片草、一条小河……)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28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06-02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04-07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04-07
《拉萨的天空》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8-26
说课稿《拉萨的天空》08-01
《拉萨的天空》教案范文08-26
课文《拉萨的天空》教案范文08-26
《拉萨的天空》教案(15篇)09-12
《拉萨的天空》教案15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