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6 13:06: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2.学会填写汇款单时,数字要大写,会认8个生字。

  3.积累8个新词,交流词义。

  4.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5.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板书:遇到不懂的问题)

  小丽:我通常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小博: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如,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我查资料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小如:我是请教别人知道的。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解决不会问题的方法,用“——”画出来。

  3.以上几个同学的交流内容,提到了几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4.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5.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2)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3)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别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6.小练习:请同学们从本单元文章中回顾当时是如何解决不懂的问题的?

  示例:

  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中理解“演化”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下文,就会明白“一部分恐龙为了躲避敌害或者寻找食物而逐渐变成了鸟的样子。”

  在学习《琥珀》一文,解决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就可以查资料,明确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二、识字加油站

  你认识汇款单上的地址和所汇金额吗?和同学交流。(板书:汇款单)

  出示: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

  前鼻音“叁”,后鼻音“湘”,整体认读音节“岳、壹”。

  (3)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指导:

  1)填写汇款单上的金额时,数字要大写。(板书:数字要大写)

  2)1-10数字以及百、千、万的大写分别是:

  一(壹)二(贰)三(叁)四(肆)五(伍)六(陆)七(柒)

  八(捌)九(玖)十(拾)?百(佰)千(仟)万(萬)

  (5)练一练

  写出一下几个数字的大写:489写作:肆佰捌拾玖 75642写作:柒万伍仟陆佰肆拾贰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这些词语,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有的是近年新出现的,选一两个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板书:新词含义)

  出示:1.认读词语:

  (1)齐读词语,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教师小结,指导:

  桌面:原有含义:指传统意义上的书桌或者写字台表面。

  新含义:桌面,是指打开计算机并成功登录系统之后看到的显示器主屏幕区域,是计算机用语。桌面的定义广泛,它包括任务栏和Windows边栏及'开始'按钮?。桌面文件一般存放在C盘,用户名名下的“桌面”文件夹内。

  窗口:原有含义:开在墙上的窗形的口子,用来售票、付款或医院挂号等;

  新含义:比喻同外界相互往来联系的单位、部门或地区:交通运输部门是文明的窗口|对外开放城市成了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电脑中窗口的含义:窗口就是一个操作界面,你眼睛所能看到的微机系统中一种新的操作环境。把微机的显示屏幕划分成许多框,即为窗口。每个窗口负责显示和处理某一类信息。用户可随意在任一窗口上工作,并在各窗口间交换信息。计算机中有专门的窗口管理软件来管理窗口操作。

  每当用户开始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应用程序就创建并显示一个窗口;当用户操作窗口中的对象时,程序会作出相应反应。用户通过关闭一个窗口来终止一个程序的运行;通过选择相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来选择相应的应用程序。

  文件夹:原有含义:主要是用来存放文件的地方。

  新含义:是专门装整页文件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存文件,使它整齐规范。普通计算机文件夹是用来协助人们管理计算机文件的,每一个文件夹对应一块磁盘空间,它提供了指向对应空间的地址,它没有扩展名,也就不像文件的格式用扩展名来标识。

  潜水:原有含义: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后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

  新含义: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大众又赋予了潜水新一层的含义,即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的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身份、发布信息和回复他人信息的单独个体或行为。

  云技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计算技术将变成重要支撑。技术网络系统的后台服务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如视频网站、图片类网站和更多的门户网站。

  多媒体: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多媒体作品通过光盘发行、网络发行。

  克隆: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互联网: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会填写汇款单。积累8个新词,交流了词义。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发现新词,收集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2.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介绍一个事物。

  1.出示:

  (1)地球上的第一只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3)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2.读一读,读一读这些句子。

  3.说一说,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加点的词语,都是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板书:作比较)

  第一句中,把第一只恐龙的大小和狗作比较。

  第二句中,为了介绍一纳米的小球的大小,把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了地球上。

  第三句话把“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结实程度比“钢铁”还要结实百倍。

  4.介绍一个事物,照样子用作比较的方法写一写。

  示例: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对联。

  2.读一读这些对联。

  3.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预设:这些都是描写景物的对联。

  4.教师讲解:

  (板书:描写景物的对联)

  (1)“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此联为徐悲鸿所作。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意思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思是: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5.把这些对联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2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重难点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8个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总结方法

  1.引入话题: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着重学习了“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项本领,现在,就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怎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交流,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说说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最好能用上本册教材的课文加以说明。

  3.小组成员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小组汇报单。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一

  课文

  方法二

  课文

  方法三

  课文

  方法四

  课文

  方法五

  课文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常用的方法。

  (1)借助文章题目。

  (2)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或段落。

  (3)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

  (4)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

  5.请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与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对照。

  6.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经常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它成为你的一项语文阅读能力。

  “交流平台”主要是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和总结,既然是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就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小组交流时,特地强调“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说说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并填写小组汇报单,让学生们在总结梳理中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面。同时,交流时要求“用上本册教材的课文加以说明”,既是考查学生这一能力的掌握程度,也是提供给学生的一个运用知识的机会。

  板块二认读词语,理解运用

  1.引入话题: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就像一扇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走进了祖国那段多灾多难的历史,也认识了许多满怀爱国热忱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高尚情操,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请看一组词语。

  2.出示词语,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然英勇无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公执法刚正不

  3.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老师重点提醒:“阿”在词语“刚正不阿”中读ē,不读ā;“凛”是前鼻音;“秉”是后鼻音。

  4.启发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

  5.出示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请学生说说可以用上哪些词语来评价。

  戍边将士周恩来梅兰芳

  预设:视死如归的戍边将士、志存高远的周恩来、大义凛然的梅兰芳……

  6.请学生默读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7.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师生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毫不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8.展开联想,理解运用。

  (1)教师启发:咱们已经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们展开联想,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说一说它们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可以说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也可以说自己课外阅读中知道的人物。

  (2)学生交流,老师适当追问学生相关人物的事迹,以便帮助更多的学生理解词语。

  预设:志存高远的钱学森

  视死如归的革命志士江姐

  大义凛然的李大钊

  英勇无畏的邓世昌

  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精忠报国的岳飞……

  9.词语拓展。

  (1)学生交流: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舍己为人忠心耿耿

  舍生取义威武不屈

  在词语的认读、理解和运用中,充分让位给学生,以学生学习、交流、汇报为主,老师只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符合语文园地以知识的梳理、总结、运用为主的学习特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2.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过程

  板块一对比学习,体会语气

  1.复习:齐读“词句段运用”中的8个词语。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2.学生自由读例句,圈出每组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课件出示文中的两组例句。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每组的第一句虽然有问号,但是并没有疑问的意思,而是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是反问句;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语气不一样,表现在标点符号、疑问词和否定词上,是一个陈述句。

  4.同桌对比读,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语气的不同。

  5.请男生读第一组的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第二组反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6.师生对比读,再次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7.创设情境,表达练习。

  (1)情境一:课件出示广场图片,请一位同学扮演小明,乱扔垃圾后还理直气壮地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

  ①指名学生与小明对话,提醒小明,练习表达。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联系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想想还可以怎么说。

  ②明确:提醒别人可以用陈述句,“有清洁工打扫也不应该乱扔垃圾。”也可以用反问句,“难道有清洁工打扫就可以乱扔垃圾了吗?”

  ③同桌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用陈述句和反问句与别人交流,体会两种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2)情境二:课件出示过生日图片,同桌两人进行角色扮演,一位同学扮演送礼物的人,一位同学扮演收礼物的人,进行口头表达,要求用上陈述句和反问句。

  ①请两组同桌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②明确:可以说“这个礼物竟然是送给我的”,也可以说“难道这个礼物真的是送给我的”,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语气说话最合适。

  8.小结:陈述句的语气比较平淡,反问句的语气比较强烈,在生活和作文中,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对象和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9.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请学生改成陈述句。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不劳动,连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本次练习重在从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效果的不同,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清表达对象和表达意图,从而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方法。

  板块二朗读想象,积累古诗

  1.谈话导入:唐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让我们在学习中再次感受唐诗的魅力。

  2.课件出示诗歌,请学生齐读诗题,交流: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通过“别”一词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作者高适送别朋友董大的情景。

  3.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老师朗读。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4.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诗,检查是否读准字音,重点关注“曛”的读音。相机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5.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上横线,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曛”是“昏暗”的意思;“莫愁”指不要发愁;“知己”指彼此互相了解而感情深厚的人;“君”是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人的朋友董大。

  明确:全诗写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景物。

  6.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1)请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前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交流,教师引导: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

  (2)老师启发:此时此地此景,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指导学生读出离别的愁绪。

  (3)教师引读:别情依依,难舍难分。在一片离愁别绪中,高适却能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劝慰、勉励自己的朋友——(学生齐读第三、四句)

  (4)想象说话:此刻如果你是高适,你会怎么说?

  预设: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

  7.小结:诗歌前两句写景,渲染浓浓的离别情,后两句是对友人的鼓励和劝慰。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8.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全班齐读。

  9.出示课文插图,背诵全诗。

  10.拓展: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关于送别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诗歌的教学以朗读为基本的教学策略,在读中释题、正音,在读中把握内容、提出疑难,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完成对精妙含蓄的诗歌语言的积累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歌意境的感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部分,教学时,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1.交流平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交流的意见进行整合并填写小组汇报单,然后请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样循序渐进,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2.词句段运用

  先让学生认读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引导他们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工具书,然后全班汇报并总结,最后结合学过的课文或课外阅读的积累尝试运用这些词语,最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比较学习陈述句和反问句时,也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语言实践”的模式,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日积月累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再在读中了解诗意、提出疑惑,老师相机指导,最后引导学生读出画面,感受诗意。在这样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特点。

  2.体会描写颜色的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感受不同表达方法对写景的表达效果。

  3.进一步感悟修饰性词语对句子的表达效果。

  4.背诵关于诗歌的名言,并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热爱诗歌,并能试着仿写。

  【教学难点】

  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仿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一单元的感受和想法。)

  2.现在同学们读读交流平台,学习诗歌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感受。

  3.学生读完汇报。

  (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2)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3)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4.引导学生联系这一单元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识字加油站。

  1.阅读古代文人的名字,借助资料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2.小组交流,并选代表展示。

  3.教师点拨,可以介绍文人的生平、代表作……

  4.出示会认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

  1.学生先读读这些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2.学生用笔圈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3.小组交流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这句诗的加点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整体上描写了白桦的美。

  (2)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这句话的加点部分写出了天空的蓝。

  (3)那草滩的绿,绿的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那么醉人啊!

  草滩的绿、菜花的黄、湖水的蓝,经过修饰,加强了表达效果,让我们感受到景色的美好。

  5.教师总结:在习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进行修饰,或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大自然特有的景色。

  6.学生试着仿写。

  设计意图:学习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二)读一读加点的部分,再试着仿写。

  1.先读读这些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园中、叶下、膝上”都是表示方位的词语;“融冶的、飘扬的、静悄的”都是修饰性词语。

  2.学生试着仿写。

  四、日积月累。

  1.这一单元都是诗歌,现在我们来积累一些关于诗歌的名言。

  2.学生读这些名言,教师纠正易错的读音。

  3.学生交流这三句名言,并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诗歌给人以勇气;诗歌是有节奏的;诗歌能表达情感。

  5.拓展。

  (1)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艾青

  (2)伟大的诗,是民族最珍贵的宝石。——[德国]贝多芬

  (3)诗的词句含有能走动的意义与能飞翔的音乐。——[印度]泰戈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诗歌的特点: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2.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3.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二)识字加油站。

  屈渊孟甫韩

  愈禹锡仲龚

  (三)词句段运用。

  1.表示颜色的词语。

  2.修饰性词语。

  (四)日积月累。(关于诗歌的名言)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激发对和平的呼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触景生情

  1、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二、真情表达

  1、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新闻发言人发言。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部编版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通用02-03

部编版姓氏歌教学设计02-27

部编版《田忌赛马》教学设计01-09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12-27

部编版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1-14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1-11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4-18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0篇01-09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0篇)01-09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