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6-25 17:40: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首古诗中的5个生字;

  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要走进我们课堂的是古时候的一个小朋友,当时诗人把小孩儿叫作“小儿”、还叫作“稚子”(板书:小儿垂钓)。你能通过这个词想像出来这个小孩儿在做什么吗?(钓鱼)

  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胡令能,他笔下的这个小孩儿既天真又可爱,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喜欢他。下边我们就赶快去认识他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要读正确,读流利。

  二、学习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先找几个,再找一行,学生评议。

  3.同桌互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你的同桌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给他指导指导。

  4.同学们,你们都会读这首诗了吗?你们学得真快。要想从这首诗中发现更多的东西,还得仔细地读,反复地读。下边我们就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看看哪你们能从诗中读懂什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同学理解得好,发现得多,遇到不理解的词,你可以看看诗下面的注释,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跟你们组的同学商量商量。小组长要做好总结,准备汇报你们组的学习结果,还要把你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5.小组合作学习。

  6.交流学习结果。

  7.质疑,解决不懂的'问题。

  8.自读古诗,说说这个小孩儿给你怎么样的印象。并说说诗中的哪些词句给你这样的印象。

  9.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对小孩子的喜爱朗读这首古诗。 自读,指名读,评议,范读,再指名读。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四、扩展阅读:其它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借助图画,根据诗句联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认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人们钓鱼时的动作神态,并把观察所得讲给大家听听。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学案:

  1、借助拼音熟读古诗,认写本课生字,试着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图画)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生根据图上内容进行回答)

  2、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预习交流

  1、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古诗,哪位孩子愿意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一下古诗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2、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三、探究展示

  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把诗读得通畅,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

  3、同桌互相听读指正,全班展示评价。

  4、用生字卡片做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5、小组内读古诗,图文对照领悟诗意,看看能读懂什么,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提出来。

  6、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师作精当的点拨,相机指导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了解“蓬头”

  “垂纶”、“稚子”、“借问”、“不应人”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了解诗意。

  7、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

  8、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达标检测

  1、读一读,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对应 应答 反应 应用题

  倒映 映照 放映 映山红

  2、背诵古诗。

  五、总结拓展

  1、你喜欢诗中的这个男孩吗?为什么?

  (预设:喜欢,因为他天真可爱。)

  2、古代的许多诗歌描述儿童的可爱的形象,写得太好了,我们来读读: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

  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⑶放牧的孩子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六、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课后审视:

  我在这节课整体把握上,是先由实际生活引入(学生钓鱼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和读好节奏,为分析古诗做准备。在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两个词语“学垂纶”和“怕”,让学生质疑,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分析完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讲述这个小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微机课件,钓鱼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示课题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一个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摆手)

  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二、释题

  1、“小儿”意思?“垂钓”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三、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学习生词,理解生词

  稚子:小孩子。侧坐(表演理解词意)

  3、齐读古诗。

  四、理解第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二句

  (1)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看图理解蓬头的意思)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看图理解学垂纶的意思)

  (2)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2、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五、理解第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

  (1)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小孩为什么招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08-25

《小儿垂钓》教案09-08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12-23

《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06-23

《小儿垂钓》公开课教案08-26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6-21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4-01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07-20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