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4 08:25: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课题:

  商的近似值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3名,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数学基本功普遍扎实。但仍然有近8名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过差,所以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尤其有2人思维迟钝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困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探究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所以我就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一法”与“去尾法”取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并再次认识循环小数。

  教法:

  生活实例引入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12(1)、(2)和33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PPT2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思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

  2、然后举手发言

  3、师小结,引入新课。

  先看清楚题目要求,要求我们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4、PPT3说明今天的教学方法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提问:说说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追问: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并计算。

  当除不尽时,我们要进行保留,得到近似数,那么这题没有保留要求,怎么办呢?

  根据学生回答,问:你认为这题应该保留整数几?为什么?除到什么地方就可以不除了?

  质疑:根据以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为什么这题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2,应该用四舍法,应该是6,怎么你们同意是7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叫做“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说明:像这样的题目,直接用约等于几即可。

  2、一次工地上准备运货物。(多媒体PPT5出示“做一做”)

  你获得什么信息?

  你认为应该至少几次才能全部运完?

  质疑:这道题目能除尽,答案是不是15.7次?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也就是不管后面的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板书:进一法)

  3、PPT6出示“例12(2),让学生独立完成。

  问:根据实际情况,应该用“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多媒体出示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提问:这一题跟刚才一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让学生明确:

  (1)两种方法都是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数商。

  (2)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

  (3)第一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在商的个位上加上1,所以叫“进一法”;

  而第二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

  学生列式。

  交流讨论。

  因为买足球不可能买零点几个,只能一个一个地买,30表示买6个足球后余下30元,已经不够再买一个足球了,所以只能商6。

  学生思考。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

  全班交流。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取商的近似值,进一步说明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采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三、生生合作探究规律

  1、练习33 页做一做 (出示PPT7)

  引导学生通过列式计算观察这些问题的商,使学生发现:这几道题的结果该选择四舍五入法还是进一法和去尾法。

  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2、出示PPT8,让学生对比例题,思考:

  两个题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3、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何时使用去尾法,何时使用进一法,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审题十分重要。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让学生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几题的得数,并按要求求出近似值。判断下列各题应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多媒体PPT9、10、11、12出示) 1、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2、一根木料长10.5米,先截取相等长度的5小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3、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4、1袋大米64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一生读题,其余思考。

  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

  (这一强化训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去尾法、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实用价值;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根据题意很快地作出判断,迅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总结:

  反思,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PPT13)

  (1)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对商的近似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又有哪些收获?

  (2)在今天的计算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循环小数,带着对循环小数的好奇,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地了解循环小数。(多媒体出示:你知道吗?)

  梳理本课所学,积极思考作答。

  (通过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你知道吗”的介绍,让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定的了解,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值应用

  方法:“四舍五入”

  去尾法

  进一法

  教学反思:

  课前通过生活中实例,把学生引入研究讨论问题的情景中,同时对此类问题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概括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落实。本节课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讨论,学生对取商的近似值有着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比较好。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科学记数法教学反思04-04

24时计时法教案及活动设计01-16

公式法的说课稿07-21

《提公因式法》教案04-06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07-09

合同法试题03-27

安全生产法心得体会03-22

《教育法》心得体会01-05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