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5-31 11:33: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学分析

  《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读来令人深思。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有一个“奇才”转变为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奇才”的哀伤、惋惜之情。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积累,虽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但是文言阅读能力还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以外,主要还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由于受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教学时我们选择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宾客、环谒、泯然”等。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知识;

  2、理解方仲永有一个“奇才”而“泯然众人”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了解借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导入新课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莫扎特,3岁时就能在钢琴上演奏他听过的乐曲,4岁便能作曲,6岁开始环球演出,甚至被邀请到王宫里演出,一生作曲无数。被誉为“音乐神童”。今天我们也来读一个有关音乐神童的故事——《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多媒体展示)

  2、榜样示范,记字音

  a、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屏幕展示)

  邑yì人扳pān环谒yè称chèn泯mǐn然还huán自扬州

  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人声鼎沸,读课文

  a、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调。指导学生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屏幕出示)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余闻之也∕久贤于材人∕远矣b、学生互相练习朗读。c、全班学生齐读。d、无标点朗读。

  4、齐心协力,译课文

  a、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自学疏通文意,并标记文中的字词

  句障碍。

  b、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并讨论文中的`疑难问题。

  c、教师点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对于课文中特殊用法的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父异焉(认为…奇怪)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5、七嘴八舌,明事理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思考:

  a、方仲永这个“旷世奇才”,“奇”在什么地方?

  b、“神通”方仲永最终竟“泯然众人”,究竟是谁的错?王安石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后,共同明确:

  a、“奇”在——“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方父错在贪图小利,愚昧无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邑人错在过分的吹捧仲永;仲永错在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方母错在对方父的做法不加以劝诫、制止

  ……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c、学生自由畅谈,只要学生明确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即可。

  6、各抒己见,表观点

  教师提问:本文借事说理,以仲永为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由方仲永想到的”为题,即兴说话,角度自定,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思路清楚,语言简练。(提示:可说说方仲永的故事对家长、学生、老师等人的不同意义。)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2

  一、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成长,一个永远美丽,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从成长中走来,以烦恼为伴,以欢乐为伴。《伤仲永》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学习本文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方仲永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苦与乐。在教学中,应当以“读”为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以“方仲永”成长经历为红线,设疑而读,设疑而进,让学生真正以读的方式融入到故事中。将课堂内的课文学习分成“引出课文,诵读课文,译读课文,品读课文,比读课文”几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充实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注意节奏,培养能力。

  2、理清脉络,了解写法,明白道理。

  3、感悟文意,认识教育,热爱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文

  天才是什么?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来,天资再好的人,也要经过刻苦学习才能成材。如果仰仗自己的聪明,而不去勤奋读书,只能一事无成。

  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的《伤仲永》。(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先放录音,让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给生字词注音。接着,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众人矣

  2、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三)译读课文

  ①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③。解难释疑,重点翻译文章第三段

  交流后明确: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四)品读课文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玩味的词、句并进行品析)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多媒体出示相关题目:

  1、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分为那几个阶段?朗读这些文句(教师作适当的提示)。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叙事有详有略,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明确:可分两部分,先叙事,后说理,由事入理。两部分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重点是议论、说理。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倾听学生的发言,巧妙收束全文。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五)比读课文

  教师提供课外文言文语段,学生当堂阅读,并尝试完成文后题目。(多媒体显示):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⑤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背着)

  (2)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3)门徒悦其勤学(敬佩)

  (4)常以净衣易之(交换)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人喜欢学习,虽然死了但是精神还存在;(如果)不学习,虽然活着,(我们)叫他没有灵魂的空壳。(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3、谈谈你从中受到启发。

  人要有所作为,必须趁年轻多学习,等等。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2、写一篇“由方仲永想到的”读后感。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学设计03-10

《伤仲永》教学设计(15篇)06-15

《伤仲永》教学设计15篇04-11

《伤仲永》教学反思04-21

《伤仲永》教学设计(合集15篇)05-29

《伤仲永》说课稿优秀02-19

伤仲永说课稿 伤仲永说课课件05-04

《伤仲永》说课稿01-12

伤仲永说课稿01-02

伤仲永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