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3 06:53: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通用】《学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通用】《学弈》教学设计

《学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利用字典学会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对照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能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课时:1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引导预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想象、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本文的语言特点。

  3、对照注释,自己逐字、逐句试着翻译一遍。

  二、反复朗读、积极思维

  1、教师范读、激发兴趣

  2、反复朗读、读准读熟

  (1)注意读准生字:

  弈(yì)鸿鹄(hónghú)缴(zhuó)俱(jǜ)弗(fú)矣(y)曰(yuē)

  (2)正确区分和读好下列字音:

  弈(yì)与矣(y)鹄(hú)与弗(fú)缴(zhuó)与缴(jio)

  3、逐字精读、积极思维

  (1)比较分析如下生字在写法和意思方面的区别:

  俱矣曰

  具唉日

  (2)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惟弈秋之为听。(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

  虽与之俱学。(他,前一个人).

  弗若之矣。(他,前一个人).

  其一人专心致志。(其中).

  为是其智弗若与?(他,后一个人).

三、熟读成诵、创意阅读

  1、指名用自己的话讲《学弈》这则故事。

  2、思考、分析、讨论。

  (1)验证推测,结合句子讲讲两个人的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

  (2)《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

  四、练习背诵

  五、课后扩展

  自选一篇文言文故事,读通、读懂,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一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学弈》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利用课后注释,了解故事内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学以致用,读懂延伸拓展中的文言文。

  4、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中学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试读通课文;(2)利用注释,理解课题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学法。

  1、导语: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我们曾经学过了两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认识了聪慧过人的杨氏之子,为知音之死而破琴绝弦的伯牙,还有实事求是的圣人孔子。

  学了三篇文言文,我们也总结出了学习的好方法:

  2、出示,引读:

  (1)读好课题,明确题意。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4)复述故事,体会道理。

  (5)熟读成诵,学以致用。

  3、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好方法,再学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文。

  二、揭题读题,明确题意。

  1、板书课题:《学弈》。齐读课题。

  2、简介出处和孟子: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2)谁跟谁学下棋?怎样学下棋?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请连起来说一说。

  二、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出示字词,检查预习认读情况。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朗读。)

  3、过渡语: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刚才的同学度的对不对呢?请听老师来读一读。边听边在文中注上停顿记号。(范读课文,学生做记号。)

  4、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学生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名读、合作小组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我们知道,要读懂文言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可以利用文后的注释。

  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研读交流:

  (1)文中出现了那几个人物?(弈秋、两个学生)

  (2)弈秋,何许人也?请找到文中介绍弈秋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出示注释和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指名说意思。

  举一反三:假如有一个名叫“辉”的全国著名的围棋高手,谁能像这句话一样介绍他?假如是名叫“林”的舞蹈高手呢?

  齐读,读出弈秋的技艺高超。

  (3)两个学生是怎样学的?用波浪线划好有关句子。

  出示注释和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指名说意思,感情朗读。在教学中,随机理解三个“之”的不同意思;说说“专心致志”的近义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等);“惟弈秋之为听”举一反三:对“伯牙向成连先生学琴时专心致志”,“王献之跟父亲学书法时特别认真”进行仿说;用成语概括另一人的学习态度(三心二意、心不在焉、一心两用、心神不宁等)。

  (4)学的结果怎么样?用双横线划句子。

  出示注释和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指名说句意,重点关注“之”的意思(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感情朗读。

  (5)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感情朗读全文。

  四、复述故事,体会道理。

  1、同桌互相说故事内容。在出示,齐读译文。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2、出示: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 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五、熟读成诵,学以致用。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3、再次总结学法,拓展阅读。出示: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宋(宋国)人有悯(担心)其苗之不长(生长)而揠(拔)之者,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归,谓(告诉)其人曰:“今日病(劳累)矣!予(我)助苗长矣!”其子趋(赶去)而往视之,苗则槁(ɡāo枯干)矣。

  1、请利用注释,写一写这则寓言故事的意思。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题。

《学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用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战国时期 亚圣 孟母三迁思想家)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2、(出示孟子的画像)课前让大家搜集了孟子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交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文章(板书课题)

  4、“学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全文。(CAI课件播放音乐)

  (3)引导学生自悟文言文特点以及课文大意。

  (4)过渡小结。

  四、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反馈疑难问题。(CAI课件显示疑难句子)

  (3)自主合作解决疑难,读懂课文。

  请学生下位,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合作小组并选出组长。组长根据句子难易进行分工合作。(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

  A、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

  B、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

  (4)小结过渡

  五、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

  (2)CAI播放“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加深体会。

  (3)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

  六、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1)总结文言文成语故事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2)推荐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七、当堂训练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3、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

  板书设计:学弈

  专心致志

【《学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弈》教学设计06-12

《学弈》教学设计06-25

学弈教学设计05-06

《学弈》教学设计优秀02-20

[通用]《学弈》教学设计02-21

《学弈》教学设计15篇06-12

《学弈》教学设计2篇03-06

《学弈》教学设计(15篇)04-18

《学弈》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28

《学弈》教学设计1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