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1 19:42: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

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1

  一、新课引入:(设计意图: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一段动画:炎热的夏日,两个同学正在争论到哪里去凉快。一个说划船到湖中心去,另一个要到岸边树荫下散步。你认为谁的建议好?

  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的想法很多,到底谁说的对呢?学了这节课就知道了。(设计意图: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探究问题引入:(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明确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

  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时间长?

  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个需要时间长?

  3、烧水时水需要的热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操作要点:随时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和合作好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分析、论证、总结得出结论,即探究问题:

  吸收热量的多少或者温度变化的'多少,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今天我们探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设计试验:(设计意图:通过运用物理方法,明确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

  1、给出试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试验方案。

  2、各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取长补短。(操作要点:老师加入学生的设计环节,实时加以指点。)

  3、老师提出试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完成试验,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学习物理方法的应用。)

  (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控制变量)

  (2)怎样确定他们吸收的热量相等?(控制变量)

  (3)怎样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四、学生实验。

  五、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比热容的概念。(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1、各组展示实验数据

  2、学生发现:从数据中得不到物质的特性。

  3、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总结:物质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性质(吸热能力不同),但是要比较这种特性需要控制几个变量。(操作要点:对学生的正确猜想和从实验中得到的有用信息随时加以肯定,从而引导他们往正确方向前进。)

  4、教师总结:为了方便的比较这一性质,我们引入了“比热容”。

  5、引导学生分析比热容表,得出一般规律。

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2

  比热容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概念难以建立,建立后的概念又由于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笔者认为,授课时应大胆改进探究实验,在“探究思想”的前提下建构“身边的物理”,采用更为科学的探究流程,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对执教本课时的课堂实录稍作整理并阐述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课堂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

  问题引入:清晨起床后,我想吃完方便面后再去学校,水瓶中又无热水,但时间已经不多了。

  (1)我是烧开半壶水来煮方便面呢?还是烧开一壶水煮方便面?

  (2)若现在有温水,也有凉水,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3)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4)与水温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

  (5)使用热水袋的目的是取暖,热水袋里装的是水,可以换成相同初温、质量的煤油或砂石吗?

  (6)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而水却温度适宜,这是为什么?

  (说明: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二)猜想──科学结论的先导

  问题引入:由此你认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外,可能还与什么有关?

  学生能猜想到物质吸、放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科学探究的具体化、程序化

  从猜想中直接引出探究课题:物质的吸热与物质种类有关吗?

  问题导引1:选择何种物质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科学?在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选择水、干砂石既可满足“不同物质”,又可使探究对象更具普遍性,在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水、砂的质量相等,因为质量也是影响吸热的因素。

  问题导引2:如何确定物质的吸热与物质种类有关(请提出两种方案)。

  学生经讨论后提出:一是让质量相等的水、干砂吸收相等热量后,测量温度变化;二是让质量相等的水,干砂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说明: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问题导引3:根据方案设计器材。

  抽取方案中的共性后不难得出需要热源、温度计,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天平等器材。

  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一是用电热源或热水做热源;二是减少砂量增大砂的相对受热面积,使用搅棒,使砂的内部温度很快一致。得出本次操作可用如下器材取代:直径为20mm,长为20mm的试管两支,砂和水,带孔橡皮塞两个,温度计、一次性塑料杯一只,开水。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科学事实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

  实验步骤:用天平称出15g砂,用量筒量出15mL的水,()分别装入试管中;用带孔的橡皮塞插上温度计插入砂和水中;在塑料杯中倒入适量热水,将两试管同时放入杯中同等深度(以热水浸没砂面为准)8~10s拿出,读出砂的温度不再上升时水和砂的温度。

  误差分析:水、砂的热传递方式不同,但水在形成对流前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也是传导,控制放入热水的时间是让冷水和砂吸热期间的传热方式相同,但15g的水比砂的体积大,在拿出热水后放热速度也有差异。

  实验反思:本实验所得数据能较好地反映问题,且操作简捷,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需要的物质量较少,干砂较易收集,操作时应注意使用温度较高的热水,使热水与待研究的物质有较大温差。

  (五)分析与论证──“实验后的思考有时比实验本身更重要!──牛顿”

  问题导引1: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砂石均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怎么办?

  学生不难得出应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问题导引2:水和砂石谁的吸热能力强?

  学生也不难得出同等条件下的水吸热多,故而吸热能力强。

  问题导引3: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实际授课时会发现学生较难用物理语言组织表达,教师类比密度概念的建立进行了启发,得出:可采用比较单位质量、升高1℃的水、砂吸热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通过类比不仅可以建立比热容概念,同时可让学生意识到比热容同密度一样属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接下来的比热容的定义及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让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进行解决。

  (六)应用──体现知识的价值

  知识应用体现从物质走向社会,同时也渗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观。

  1、依据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举例说明它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我国新疆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3、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摄氏度,而夏天将降低2摄氏度?

  我对科学探究流程的理解

  杨振宁在与科大学生交流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科学原理是浅显易懂的……真正需要探寻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最伟大的发现往往来自于最平凡的认知。”科学源自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这就要求教学的设计能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总之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物理,而并非“书本上的方块字”和实验室中“冷冰冰的仪器”。教师要敢于联系学生实际,大胆地重组教材结构,再赋以教材新的理念,真正体现“生活即物理”。

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3

  “比热容”教学目标

  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教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比热容”探究活动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

【优秀比热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热容教学设计10-27

优秀教学设计08-01

优秀的教学设计06-16

比热容说课稿范文04-13

《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10-19

《金翅雀》优秀教学设计12-24

《青花》优秀教学设计12-24

秋天优秀教学设计11-08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7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