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7 10:40: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

  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本曲,使学生初步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圆舞曲等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本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先弹奏一首圆舞曲类型的小乐曲,结束后提问:a刚才老师弹奏的歌曲每小节有几拍?b如果将这样的乐曲拿来伴舞也就是说将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还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总结: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专用的名词:圆舞曲也叫华乐兹(waltz)板书: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曲。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她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欣赏一首世界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将同大家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

  板书:

  标题,作者

  2、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和同学们讲过,如果要较好的欣赏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条件的话,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样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欣赏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首先是这首圆舞曲的作者生平。板书:作者生平。约翰。施特劳期[Johann 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184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从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志存高远、为梦想努力的积极心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学唱等教学手段,深入剖析理解作品。

  【知识与技能】流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掌握流行音乐中的弱起、切分节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畅、完整、生动的演唱歌曲,能够结合自身、体味作品的对于未来的憧憬。

  【难点】流行音乐中弱起、连续切分节奏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设置情境,点击课件,伴着舒缓的旋律,展示各种职业的工作图片,引导学生选择以后理想的'职业,与同学们们分享。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联系顺势引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叙述、自信的情绪,速度中速。

  2、再次聆听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听完歌曲后,又怎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讲述了遇到挫折困难不怕输,要勇敢面对才有美好的未来。

  3、教师询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旋律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开始教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发声练习,气沉丹田、轻声高位的去练习,保护好声带。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或哼唱。

  3、视唱乐谱

  (1)注意旋律部分多处弱起节奏与切分节奏的处理,可先击打流畅拍子再加入旋律。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独立唱旋律,注意弱起、切分节奏的处理。

  (3)旋律部分还有多处倚音、跨小结连音线,教师采用“慢练—回归原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唱谱。

  4、理解歌词

  (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结合歌词的意境去体会旋律中“从迷茫到坚定”的态度。

  (2)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说一说自己有关“从迷茫到坚定”故事。

  5、完整演唱

  (1)将歌词加入旋律,有节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2)分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轮流演唱歌曲。

  (四)拓展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加入表现记号演唱。(师:请你们按照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加入你认为合适的表现符号来设计演唱。)

  2、教师利用课上最后5分钟,引导学生每人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在未来开启时,看看是否不忘初心。

  (五)小结作业

  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成长过程,这路上可能有艰辛、困难或者巨大的打击,也有幸福、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走前,不忘初心,拥有美好的未来。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下课。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表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他们的创造创新思维潜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简单的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鉴赏流行音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R&B曲风的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和哼唱节奏布鲁斯的歌曲,体验这种曲风的魅力。

  教学难点:

  能识别出R&B曲风的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映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它的平民化和世俗性吸引着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现根据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情况分析,节奏布鲁斯是众多流行音乐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时尚且易懂的,备受当今乐坛的青睐,因此详细讲解它有一定的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中生是个接近成人的年龄而又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化的精神寄托,因而对流行音乐充满了热情。教法:、教唱、引导、对比、分析。学法:欣赏、体验、哼唱、对比、讨论、分析。

  创设情境:

  1、教师表演唱三种不同唱法的歌曲片段(民族、美声、流行)。

  2、学生分辨作答出每种唱法(其中流行唱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引入——走进R&B。

  新课教学:

  1、通过抢答环节和兴趣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的热情。

  2、介绍流行音乐四大具有代表性时尚且易懂音乐形式(电子音乐、说唱、节奏布鲁斯、摇滚)。

  3、播放国外当红R&B歌手的MV视频,感受节奏布鲁斯的魅力并由学生初步分析这种曲风的特点。

  4、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R&B的特点。

  5、播放不同版本的.

  6、介绍周杰伦。

  7、学唱歌曲片断

  8、分组比赛,提高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知识拓展:

  1、根据R&B的音乐特点,让学生即兴创作。

  2、资源共享,让学生回去收集自己喜欢的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

  课堂小结:

  音乐是美的,多种类的,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流行音乐,了解了R&B曲风的特点,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曲风的魅力,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欣赏,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期待吧!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4

  教具:投影片,音乐vcd、录象资料、录音带、钢琴

  1.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3.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重点难点: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与回答的方式导入

  1.歌曲有什么特点?

  2.具有何种音乐的风格?

  归纳:

  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具有拉美音乐的风格。

  出示课题:拉美音乐赏析

  (二)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设问

  1.拉丁美洲的地理区域、原居住人群。

  2.本土音乐的`主要形式。

  3.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史地知识,了解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归纳:

  1.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原居住人群为印地安人

  2.拉美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

  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3.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

  (大小调七声音阶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等)

  三)器乐曲《飞驰的鹰》赏析

  1.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

  大江的涌潮

  森林的早晨

  飞驰的雄鹰

  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出示乐曲标题,简介乐曲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演唱主题

  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绪。

  4.主题讨论分析

  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的形象?

  使学生在分析主题旋律中了解音乐语言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

  5.归纳

  平稳的节奏、弱起及三拍的连音

  6.欣赏全曲并思考讨论

  ⑴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有何特点?

  ⑵乐曲速度如何变化,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

  通过讨论构建主动学习的

  氛围,在分析音乐的过程

  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与

  情感中的作用。

  7.归纳

  竖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

  小调色彩和速度变化使悼念转为歌颂和热爱。

  (四)歌舞音乐片段赏析

  1.探戈

  ⑴.播放探戈舞曲

  请同学们说出节奏特点,强化审美体验。

  ⑵.介绍探戈(投影8)

  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运用

  是一个重要特征。

  ⑶节奏练习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探戈的节奏特点

  2.伦巴和桑巴

  ⑴介绍伦巴、桑巴

  伦巴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

  桑巴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丰富。

  通过对比性区别两个舞曲的不同节奏教学为参加社会音乐生活打下基础

  ⑵.观看桑巴、伦巴片段,分辨舞蹈类型并归纳各自特点,利用电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使教学更直观。

  ⑶结论

  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

  桑巴: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

  ⑷由教师指挥,学生练习打节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伦巴桑巴的特点,巩固教学效果。

  (五)声乐曲《西波涅》

  1.欣赏全曲思考讨论

  ⑴音乐中汲取何种舞蹈节奏?

  ⑵歌曲前后两部分由c小调转为c大调,有何用意,表现什么?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清新、欢快的情绪,体会校园歌曲自然朴实的风格。

  2、通过聆听、模唱等环节的学习,能够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感受不同演唱风格对同一首歌曲的演绎,尝试创编不同的歌曲表现形式,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清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的校园歌曲,三段体结构,表现了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锻炼身体的`快乐情景。两个基本乐段的旋律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只是在尾音上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会给学生音准把握上带来一些困难。三个乐段的情绪有对比变化,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舒展,描绘美丽的景色,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的旋律,歌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重点:

  感受和表现歌曲的美。

  教学难点:

  两个乐段之间的对比衔接,容易造成音准和情绪把握不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对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今天早晨几点起床?早晨起床后你都做什么?(问题贴近生活经验,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老师早晨干什么了吗?请仔细听。(问题引起好奇,聆听教师范唱)

  二、 新课教学

  1、初步感受。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情绪,整体感受歌曲。

  2、复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乐段之间旋律、情绪的对比,为表现歌曲做准备。

  3、听辨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轻松区别乐句之间的变化,模唱旋律,突破难点。

  4、演唱歌曲。根据学情及时指导。

  5、聆听另一种风格的演唱,体会不同风格对歌曲的个性表现,为创编活动做铺垫。

  6、多媒体课件展示无伴奏合唱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歌曲更丰富地表现,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学生对歌曲进行演绎。

  三、评价激励

  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回顾本课。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课时

  知识技能目标:感受音乐节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领会歌曲情感,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领会歌曲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法、学法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辅以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讲解法:介绍歌曲作者和创作背景。

  示范法:用自己的演唱来表现音乐,来感染学生。

  多媒体辅助法:展示以体现歌曲内涵为主题的图片、诗词,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还有: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 自己选择编排)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方法的选择 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演唱的技巧。

  尝试法:指导学生自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 板书设计

  五、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多媒体教学课 所采用的的教具有 钢琴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1、 导入 (5分钟)

  一般采用情景的方式导入(欣赏形式的.课程多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导入) 也可以采用复习上节所学的方式导入自己编入一段 课程导入词 (根据课程)

  2、 新课(20分钟)

  (如果是欣赏性质的课程 新课设计多采用多听 让学生多讨论 小组讨论啊 教师引导提问 学生多听 多想 多回答 然后再总结的方式去设计 目的 一个要让学生 了解 体会到歌曲情感)

  比如 1、讲解歌曲时代背景

  2、讲解歌曲作者

  3、学生初次聆听 体会歌曲情感

  4、学生再次聆听 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 画出歌曲旋律线

  (小组合作方式进行)

  5、学生再次聆听歌曲 带着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听歌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果是教学新歌之类的课程 新课设计还是以学生为主导 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课教学)

  比如 1、聆听歌曲

  2、讲解歌曲节奏 强弱规律 重难点不好唱的地方

  3、设计发声练习曲 (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4、学唱歌曲 示范演奏 教唱 跟琴学唱 跟录音学唱 分小组讨论歌曲情感 找同学示范唱 抽唱

  5、互动环节 划出2 3 4拍子 适合歌曲的指挥手势图,教同学指挥,抽同学演唱,抽同学指挥 这样全班互动下

  3、 课堂小结 (5分钟)

  自己总结整个课堂教学 再次阐述歌曲 旋律 作者 情感等 肯定下学生

  4、 课后作业

  同学们将自己所学歌曲演唱展示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

  下去聆听与本课作者有关的歌曲 体验歌曲表达什么情感

  六、 教学反思

  (空在那儿 这个学生学习了这课后 存在的问题的反思 不用写 空着就行)

  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辅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四多“多听 多想 多体会 多创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歌曲情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重视整个的创作过程,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性是本节课的宗旨。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

  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电视剧的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片段中听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自由回答。(《欢乐颂》)

  2.教师介绍《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高峰和总结,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欢乐颂》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师:《欢乐颂》是举世闻名的经典乐曲,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欢乐颂》的认识吗?西方的圣诞节和唱诗班都经常演唱;作者是贝多芬。(学生根据已有的常识各抒己见即可。)

  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一生最重再现要的贡献在于他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乐、一部声乐套曲和一部歌剧,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等。)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选择什么音乐体裁来陈述乐思。(交响乐)

  4.教师介绍交响曲的相关知识。(交响曲是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写法复杂并且音色对比鲜明。)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坚定、庄严地;中速)

  2.老师再次播放《欢乐颂》的管弦乐演出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划分部分。(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序奏和人声。)

  3.引导同学们梳理《欢乐颂》的音乐要素。

  (1)播放核心音乐“欢乐”主题,并提问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级进、平稳的上行和下行,无跳进)。

  (2)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传达欢乐主题)

  (3)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边聆听音频,边观察乐谱,探寻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师:作者是如何传达欢乐主题的呢?通过情绪变化逐步推进。)

  ①学生自主探寻音乐情绪变化的过程。(过程:由抒情到坚定的情绪变化)

  ②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情绪的多种推进方法。(力度:由弱渐强;配器:弦乐—管乐—打击乐—转折—加入人声;演奏/演唱形式:独奏/领唱—合奏/合唱)

  4.教师进一步追问,作者通过《第九(合唱)交响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为单位展开思考。(师:《欢乐颂》虽然只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但是这个“欢乐主题”曾经在前三个乐章中出现、又被中断过,最后在第四乐章加入人声将作品推向高潮》。这样的做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主旨呢?冲破困境,得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5.教师与同学们分享贝多芬的生平故事,将贝多芬戏剧性的人生与《第九(合唱)交响曲》相结合,辅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这首交响曲从忧郁的小调开始,最终由明亮的大调结束全曲,这正象征了贝多芬不畏惧苦难的束缚,冲破命运的牢笼,最终走向光明的人生轨迹。)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观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拓宽音乐视野。

  (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教师引领同学们理解贝多芬的卓越历史成就。(贝多芬不但在交响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与此同时,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西方音乐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新约圣经”。)

  (五)小结作业

  1.师生以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瓶颈,生活终将迎来光明。)

  2.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并思考两位古典大师在音乐创作中形成迥异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带来,200字左右,下节课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

  五、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中国戏曲——京剧。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喜欢京剧。

  难点、重点:

  通过观看京剧片段、京剧常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重点要唱会《唱脸谱》。

  教学准备:

  收录机、教学音带、京剧片段(VCD)、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多年历史。它在继承宋元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完善了行当与表演程式。音乐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2、观看京剧片段(VCD)。

  1、京剧常识:

  (1)京剧的行当:生、旦、净、筹。(脸谱展示)

  (2)京剧的伴奏:文场、武场。(乐器展示并变听乐器声音)。

  2、欣赏京剧唱段:

  (1)都有一棵洪亮的心。(红灯记)

  (2)智斗。(沙家浜)。

  (3)唱脸谱。

  3、学唱京剧《唱脸谱》。

  (1)反复听唱。

  (2)跟伴奏视唱。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9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音乐感受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感受和反思简述如下:

  一、教材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显示,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 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改变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作为音乐老师,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因 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常有教学与教材紧密相关,切忌追求课堂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认 真备课,精心设计。

  2、教学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同学习。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请给指导。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贝多芬。了解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的贡献。理解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贝多芬音乐作品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理解政治经济与艺术的深层联系,提升历史问题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贝多芬的音乐贡献。 【难点】

  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谈一谈听完音乐后的感受。之后追问: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他的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又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以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贝多芬人物

  教师课件展示贝多芬照片,组织“贝多芬人物介绍会”,请同学们分小组介绍课下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故事或作品。通过介绍会师生共同总结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音乐代表作品。

  贝多芬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和失恋的痛苦折磨,却创造出了许多卓越的作品,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二)贝多芬音乐

  1、教师再次播放《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片段,组织学生聆听,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强调贝多芬的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大,饱含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教师强调这一创作风格也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使得其音乐有如此鲜明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

  (1)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2)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

  (3)贝多芬本人经历坎坷。

  3、教师介绍: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同时也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

  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作业:请学生课下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并阅读关于贝多芬的传记。

  四、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间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新课教学

  1、美声唱法

  A、导入新课:歌曲《我的太阳》导入

  B、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t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国》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请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无严格的技术规范,把“自娱”作为重要表现目的,强调其“倾诉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的口语化。

  D、讨论,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适合我们?

  4、请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让学生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体验各自特点。

  6、小结。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2

  【课题】

  经典流行音乐-品位爵士乐

  课标内容

  让学生理解爵士乐历史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布鲁斯、拉格泰姆和爵士乐的基本关系,并能在已知音乐鉴赏的一般方式下情况下,懂得欣赏爵士乐。

  课标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描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2、熟练掌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的基本节奏型。

  【过程与方法】

  了解美国历史对爵士乐发展的影响,熟练把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熟练掌握爵士乐特点节奏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选择聆听和欣赏有意义、有价值的音乐的习惯。

  2、通过聆听爵士乐这类经典流行音乐,启迪养成乐观的学习、生活心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与第13单元-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联系密切。本节内容设置丰富:运用ppt课件,教师示范演奏等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并且使其正确理解和深入了解爵士乐的创作元素。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从把握布鲁斯、拉格泰姆的节奏特点来掌握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爵士乐节奏型。

  教学建议

  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音乐上的任何新知识,都是与旧知识有紧密联系的,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音乐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为了完善这一新知识,使它更为严谨,启发学生要考虑到爵士乐的创作特点,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才有可能完成创编、总之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探究活动设计

  本节教学共设计了三大探究活动:

  一是借助美国历史探究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

  二是利用师生互动示范演奏让学生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节奏风格;

  三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爵士乐节奏创编传统歌曲。

  【探究活动一】

  由旧引新,借助古典音乐发展和美国历史引出爵士乐雏形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找出古典音乐的发展、美国历史和爵士乐之间的关系。

  探究步骤:

  古典音乐产生的年代,代表人物;

  相同的年代美国的音乐现状和美国历史发展;

  预期效果:能推导出布鲁斯、拉格泰姆的产生条件。

  【探究活动二】

  由旧引新,利用教师示范演奏,师生互动演奏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片段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引出爵士乐起源

  探究步骤:

  由教师请出有吉他演奏功底的学生共同演奏布鲁斯片段;

  教师演奏拉格泰姆钢琴音乐片段。

  预期效果:能顺利找出两种音乐的不同特点。

  【探究活动三】

  设计“知二可合一”的题目

  探究目的:通过了解两种音乐的特点,合二为一就是爵士乐。

  探究步骤:

  通过播放《南部之子》引出爵士乐的形成--融合了以上两种音乐;

  爵士乐的创造者--爵士乐之父--阿姆斯特朗。

  预期效果:学生马上抓住了爵士乐的特征。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3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法、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趣味游戏法、律动教学法

  (2)学法:体验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葫芦丝录音指法图片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音乐学科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讲授、探究、拓展、小结。

  1、导入:

  教师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优美动听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或录音来导入本课,并请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问题:1、乐器的声音特点?2、哪个民族的乐器?3、乐曲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使学生在葫芦丝独具魅力的音乐感染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讲授:

  通过实物及指法图片讲解,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形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的结构、演奏姿势、呼吸、指法。并把葫芦丝与笛、箫作比较,阐述葫芦丝在结构上、演奏上独特的地方。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演奏的基础,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低头、坐立不直、踮脚、跷腿等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闻花香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先用鼻吸气,然后学会用口鼻同时吸气,并通过横膈膜控制再缓慢而均匀向外呼出。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运用讲解示范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①:气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乐器的演奏难点,也是葫芦丝演奏的难点。葫芦丝与其他吹管乐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时气流速度细而急、口劲大;吹高音时气流速度粗而缓、口劲小。在练习吹高音sol和la时,学生认为音越高就越用力,结果事与愿违。其实,越用力会越没声音。

  为了让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戏教学法,安排了吹纸条的游戏,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不同气流速度纸条的变化,然后用不同的气流速度来吹葫芦丝中的高、中、低音。

  学生初次接触葫芦丝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来,开头和尾音常出现的“咕”音现象,听起来很不舒服。教师要分析并示范,让学生认真体验并反复练习。开头出现是因为气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强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决。尾音出现是因为剩余气息推动所至,这时嘴快速张开就能避免。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巧。这符合音乐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探究②:练习曲。

  为了更好地掌握葫芦丝气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练,练习曲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吹奏练习曲的过程中,常出现憋气或换气声响大,这都将破坏音乐的完整性,要给予纠正。

  要想获得柔和、优美的声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点。手指按音孔时要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按满音孔。学生由于手指伸得过直或拱得过高,容易出现按

  孔不满、漏风以及手指过分紧张导致不灵活的毛病。吹奏时必须做到“满而不紧,松而不漏”,否则就会出现音不准或声音很闷。为克服手指紧张,也可让学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练习。

  设计意图:器乐学习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过练习曲的训练来完成,其训练是相当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乐曲。

  我选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作为练习内容,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愉悦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们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与力量。

  演奏本乐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单吐、打音,它是葫芦丝演奏广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演奏,使学生逐步掌握。

  演奏这首乐曲的难点是乐曲的节奏型,我通过律动教学法:视唱、节奏练习,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唱一唱,拍一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律动中掌握乐曲节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教学法来克服乐曲的节奏难点,这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律动性原则。

  4、拓展:

  我安排了一个音乐活动:才艺大比拼。活动分小组进行,让每组根据乐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选择表演方式。

  首先,明确每个小组的组长,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来安排角色。然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排演。同时,教师活动于同学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并进行协调与指导。表演形式:(1)器乐合奏(可葫芦丝合奏:演奏能力强的学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学生吹伴奏音乐;也可与其他乐器或打击乐器等合奏);(2)为歌曲伴奏。(3)为舞蹈伴奏。

  最后,选出三个小组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要采取开放式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

  设计意图:音乐活动的安排,这遵循了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应遵守的一条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符合音乐教学的面向全体与成功性原则。

  5、小结:

  通过自评、他评的方式,在民主的评价氛围中评选出优胜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并要求学生加强课后练习与巩固。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

  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小调: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欣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说说歌曲音调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类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延长音较多。

  说说山歌为什么用那么多长音

3、河北民歌《放风筝》:想一想这首歌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你能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图吗?

  三、活动与练习:分组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民歌的知识。

  四、教师小结民歌种类及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 区别、归纳。

  教学难点:说出号子、山歌与小调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想一想:歌曲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调特点——节奏自由、衬词多。

  三、欣赏河北民歌《盼红军》,想一想:歌曲的曲调属于山歌类吗?为什么?

  四、随伴奏音乐哼唱《盼红军》,感受小调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等特点。

  五、听辩练习:

  1、《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属于哪种类型的号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六、活动与练习

  1、你会唱哪些广东方言歌?

  2、创作民歌:

  应用1、2、3、5、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师示范再集体创作。

  七、集体评议。

  八、小结。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0-11

音乐教学设计07-3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9-27

中班音乐教学设计12-06

《音乐小屋》教学设计11-04

《白鸽》音乐教学设计07-04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04-02

《牧童》音乐教学设计04-02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11-02

高中教学设计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