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蝉》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07 08:21: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本《蝉》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蝉》这首诗的意思,并能够熟读成诵。

  2、通过想象感悟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并体会作者高洁的志向。

  3、感受积累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日积月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托物言志所表达出的高洁志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两首托物言志的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这样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们听过吗?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对,这句话其实简单概括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现在就请大家把这句话连读两遍,积累到你的知识宝库中,让它带我们正式踏上今天日积月累的旅程。

  二、古诗赏析

  (一)初识作者

  1、学生自由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小结补充。请大家关注一下唐太宗的评价。你从评价中读出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形容一下诗人。

  (二)理解诗意

  1、初读解疑。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在你不懂的、不确定的地方画上“?”然后我们进行交流。

  緌:读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这里,“垂緌”就代表蝉。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桐:梧桐树稀疏的枝杈。

  藉:凭借。

  2、正音后再读古诗。

  3、默读思考: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习单)

  我看到了:垂緌清露疏桐

  我听到了:流响声远

  我懂得了:蝉品性高洁,令人佩服。

  4、学生汇报:

  预设:我看到了一只蝉,它停留在高高的枝头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露水。

  预设: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树。

  预设:我看到了晶莹剔透的露水。

  教师相机点拨。

  5、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代表着高贵的意象的叠加,我们还能听到什么?

  预设:我听到了蝉连绵不绝的叫声。

  (连绵不绝、响亮)

  6、联系上下文,你懂得了什么呢?

  生:我明白了蝉因为住的高,所以声音传的远,而并不是因为秋风的原因。

  你是从哪一句想到的?()

  7、学习托物言志的描写手法。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一句就是本诗中心所在。而其中这个“高”字,更是用意深远:

  这里的“高”既指(),又暗指其()。

  那你们觉得,这首诗只写的是蝉吗?

  作者通过蝉,想表达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要做个品行高洁、志趣高雅的人。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板书)

  8、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远大志向并背诵。

  9、汇报平时积累的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三、课后延伸

  竹石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千锤万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岩中。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留清白在人间。

  1、学生初读。

  2、体会作者所寄托的志向。

  3、再次朗读感悟。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刚才的展示非常精彩,老师由衷地替你们高兴。我相信,只要坚持积累,跬步会成千里,小流会成江海,让我们在这句话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五、布置作业

  课下积累两首咏蝉诗。推荐和本诗并称唐代咏蝉诗三绝的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和李商隐的《蝉》,并想想他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字,构建“我的词语库”。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知识。

  3.结合课内外知识思考蝉的一生,体会蝉歌唱生命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示。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蝉歌唱生命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积累与蝉有关的古诗、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蝉。

  2.板书课题:《黄昏的蝉》。

  3.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叫“黄昏的蝉”?“黄昏”是什么意思?表示时间还是另有所指?

  二、初读课文,识字教学。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3.“会认字”学习过关。

  面筋jīn 粘zhān 腹fù部 寂jì 寞mò 地穴xué 呈chénɡ 翅chì 膀bǎnɡ 产 卵luǎn 一 旦dàn 利 益yì

  (1)开小火车逐个检查认读。

  (2)齐读生词。

  (3)集体记忆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生字。

  (4)从课文中找到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会写字”学习过关。

  指导写字:

  鸣、雷、筒、娇、汁、旦、益、跌

  (1)观察8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习。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6.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7.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8.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体会,并将直接的感受写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三、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阅读与蝉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写蝉的古诗,导入新课。

  如:《咏蝉(唐·骆宾王)》《蝉(唐·李商隐)》《蝉(唐·虞世南)》……

  二、精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介绍了与蝉有关的什么故事和知识?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梳理课文内容。

  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说一说。

  文章写了童年捉蝉、对蝉揭秘的故事;蝉的发音、生命等有关知识。

  3.扣题交流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课题“黄昏的蝉”的?“黄昏”有些什么意思在其中?(黄昏除了表示时间上的黄昏外,更表示生命的暮年。)

  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你觉得蝉“放声歌唱”可能会唱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对于蝉,你有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启示?(结合古诗拓展,古人写蝉入诗一般用以抒发自己悲、冤、怜等情感。)

  4.指导朗读8—10自然段。

  5.练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文后面写一写自己的感触。

  6.交流练笔。

  7.大家一起来说蝉。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讲讲童年捉蝉的故事;

  结合你搜集的课外资料,说说你对蝉的认识。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背诵与蝉有关的古诗。

  3.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了解关于蝉的知识。

  3、 知道作者通过哪些方法知道蝉的知识?

  4、 默读课文,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了解关于蝉的知识。

  2、 知道作者通过哪些方法知道蝉的知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

  1、 搜集蝉的资料和图片。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蝉

  1、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并说明从哪里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

  3、 导入新课:你们找到的资料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知道蝉的知识的。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的要求,先在小组内学习课文。

  1、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关于蝉的知识。

  三、检查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

  (2)教师再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3、 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合起来介绍关于蝉的哪些知识。

  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通过捉蝉,了解蝉的叫声响亮的原因。

  第二段(第4至6自然段)写作者通过捉蝉的游戏知道蝉的幼虫是什么样子。

  第三段(第7至9自然段)写作者通过读书,知道更多蝉的知识,了解蝉的一生。

  第四段(第10段)写作者对蝉的描绘和称赞。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学生默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蝉叫声响亮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么知道的?

  2、 指名反馈。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的叫声使树林更加宁静,鸟叫声使山谷更加幽静。作者引用王籍的诗句来写蝉。说明蝉的叫声在夏天都能听到,而且叫得最响。

  (2)蝉叫声响亮的原因是:蝉并不是用嘴来叫的,而是拿腹部两侧鼓状的发音器来鸣叫的。它的发音器长得很巧妙,旁边还有一个空腔,可以通过共鸣把声音放大。作者捉蝉,把蝉拿在手里看,认真地观察才知道)

  3、 学生自由读第一部分,然后说说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4、 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作者喜爱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蝉的叫声非常响,即使在四百米开外,人们也能听到它的叫声。我们还知道蝉还为什么叫声响亮。叫的声音这么大,却又不用嘴巴,使我们对蝉产生了许多好奇。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蝉的其他知识。

  六、布置作业

  1、 把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蝉的其他知识。

  2、 结合搜集到的图片,依照课文说说蝉的一生。

  3、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

  2、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蝉的什么知识?

  3、 教师导:这节课,蝉的叫声这么大,却又不用嘴巴,使我们对蝉产生了许多好奇,让作者想进一步揭开蝉的秘密。

  二、继续学文,学习蝉的其他知识

  1、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回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第二段。

  (3)指名反馈。

  (4)找出文中捉蝉的句子,体会捉蝉的乐趣。

  “于是我们相约,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带上手电筒,来到小树林里。……蝉的我们快乐童年的伙伴,几乎每个孩子都捉过蝉。”

  (5)教师小结:捉蝉的游戏真有趣,而且还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 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默读,想想作者从课文中还知道哪些蝉的知识。

  (2)指名反馈,体会写法。

  原来蝉有一个漫长的“童年”,而且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度过的!难怪它一旦走出“地狱”,就要向太阳放声高歌。

  3、 学习课文第四段。

  (1)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自读,思考:“心灵手巧,乐于与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是什么意思?

  (3)教师展示资料,帮助理解。

  《昆虫记·蝉》节选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他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他遭受的意外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边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的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4、 师:你们喜欢蝉吗?为什么?

  5、 教师小结:真是一个乐于与受苦者分享利益的工匠。可是,作为歌唱家尽情欢乐只有五六个星期。

  三、总结全文

  1、 结合搜集到的图片,依照课文说说蝉的一生。

  2、 指名说蝉的一生。

  3、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蝉》,深入地认识蝉。

  板书设计

  24、 黄昏的蝉

  叫声为什么响亮 心灵手巧的工匠

  黄昏的蝉 幼虫是什么样子 心情欢乐的歌唱家

  一生怎样度过 (喜爱之情)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劝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略身后隐患危险的做法,从而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本文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联系课文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恍然大悟”、“固执”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学习生字词,熟读小故事。

  2. 教师制作PPT教学课件。

  【课前游戏】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的姓和动物有关,那么,我来考考大家:你们都知道哪些含有动物的成语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动物有关系(板书:螳螂捕蝉),请同学们读课题。

  螳螂捕蝉也是一个成语,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几个字——

  (生:黄雀在后)

  2.完整地说。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二、初读感知,把握大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出示默读问题)

  2.好,哪位同学结合投影上的提示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3. 谁讲的故事?讲给谁听?目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少年、吴王)

  三、角色体验,读文明理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

  1. 哪位同学能快速地把课文中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找出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2. 这就是少年给吴王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角色体验,加深理解

  1.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发现:其实它们三位把头往回一调,完全可以看到身后的危险,这灾难就是可以避免的,但它们为什么不调头呢?我来找三位同学替它们回答。

  (1)蝉啊,蝉!你为什么没把头往后调一下,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呐!)

  (2)螳螂,你为什么没调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呀?

  (好吃吗?还没吃到就……惨喽!)

  (3)黄雀,你为什么没把头转一转哪?

  (吃到螳螂了吗?现在后悔了吗?来不及了!)

  2. 从这三位的回答我们明白了,蝉一心贪恋露水却不知道(身后的螳螂),螳螂一心想捕蝉却不知道(身后的黄雀),黄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依次板书)

  3. 谁能同时面对它们三位用一句话告别一下。看看文中哪句话最合适?谁来读这句话,真的让它们听到,你是在告诫它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三)领悟寓意,创新复述

  1. 少年对吴王所讲的这番话,吴王听懂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请齐读。(出示课件)

  2.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呀?还有哪些词语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

  学生自由回答。

  3.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个,同学们读一读,积累积累。它们都是表示一下子明白过来的词语。

  4. 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呀?他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奇怪了!少年这番话并没有提到攻打楚国的事呀,为什么吴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这两件事儿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吴王攻楚就像螳螂捕蝉一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王攻楚,诸侯在后。(板书:攻楚,诸侯)

  5. 少年说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现在看来它不但有意思,而且还特别的有……

  谁能把少年所讲的这个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哲理、道理、寓意)的故事绘声绘声地讲好它呢?我刚才说的是什么好?讲好!自己练习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6. 哪位同学当一下少年,给我们这些好奇的吴王讲讲这个故事呢?(课件出示插图)

  四、推敲字词,体味妙劝

  (一)联系生活,理解词义

  1. 吴王所悟出来的结论和当初大臣们所劝阻吴王的理由一样吗?(课件切换)

  2. 大臣们是怎么认为的?读来听听。吴王悟出来的和当初大臣们所劝说的理由是一致的,可是当初大臣们劝说得到的结果是?

  3. 固执是什么意思?你身边有没有固执的人?给我们讲讲他是怎么固执的?能举个例子吗?

  4. 你们劝他了吗?有用吗?他明知自己错了还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你怎么劝说他还是要坚持到底。

  (二)推敲字义,品味巧劝

  1. 可是见过像吴王这么固执的吗?他是怎么说的?生读。

  这分明就是下了一道——死命令。

  2. 这两句话里面的“死”意思一样吗?说说看,你会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课件出示两个“死”句)

  3.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对字词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4. 从这两个死你领悟到了什么?(吴王攻打楚国的决心很坚定,吴王很固执)

  5. 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来读读这两句,第一句男同学,第二句女同学。男生注意了,你们现在是固执的吴王啊。

  6. 大臣们苦苦相劝,那就是个死呀!可是,少年却用一番话就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不但没死,反而得到了吴王的夸奖。这是什么世道嘛?谁来评评理?究竟是为什么?

  (巧劝、智劝、拐弯抹角地劝、旁敲侧击地劝)

  五、拓展延伸

  1. 从中我们能看出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课件)

  2.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像少年这样善于巧(智)劝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下,下次课我们再来分享。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学会边阅读边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大家还记得吗?

  1、让学生复述回忆课文内容

  2、让学生说说《自然之道》的中心。

  对了,作者出于帮助小海龟,但是好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和《自然之道》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理解。

  2、指明读课文,教师纠正。

  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4、苏格拉底为什么彻夜不眠,是什么这么打动他。在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重点指出,自己感悟。

  1、重点读蝉拖壳的艰难过程。

  “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有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它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样的玉肌。

  虫儿痛苦地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

  是刀在剥皮么?是火在烧身么?是剑在剔骨么?是针在穿心么?孩子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 ”

  2、怎样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通过上面的一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真实.(观察细致)

  4、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5、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把这些程序做完,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6、苏格拉底的劳动换来的是什么?

  二、 点明中心,重点感悟

  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开美丽的翅膀,都变成了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

  想象一下这时候,苏格拉底得内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三、教师总结

  自然总是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人力所不能为的,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某些动植物的特性。学会观察和认识。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全体讨论,小组交流。大胆发言!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认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三、使学生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二、生字新词,下面的字词要会写并懂得意思。

  窠——鸟兽做的窝。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纤——细小。蚋——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鳍——鱼类的运动器官。曝——晒。喧嚣——声音杂乱。欢愉——欢乐而愉快。顾忌——行事之前对某些外加的行为规范有所畏惧。寻觅——寻求,探索。不怀好意——意思是没安好心,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心动。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然后思考问题:本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请3—5名学生讲。

  教师明确: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写蝉的地穴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精读课文。

  本文读起来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地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

  (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

  1、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蝉的窠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第11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二)学习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1、准确性。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2、生动性。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3、通俗性。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

  4、多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部编本《蝉》教学设计(精选6篇)】相关文章:

1.部编《我们的奇妙世界》教学设计

2.部编版《白鹭》教学反思

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慈母情深》

4.部编版火烧云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5.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精选11篇)

6.英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7.部编六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精选5篇)

8.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精选5篇)

9.部编版一分钟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