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23 08:50: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信客》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客》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客》教学设计(通用5篇)

  《信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②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③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①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②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像,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

  (投影出示)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注音:

  唏嘘(xīxū)嫉妒(jídù)猝然(cù)昏厥(jué)

  文绉绉(zhōu)焦灼(zhuó)伎俩(jìliǎng)诘问(jié)吊唁(yàn)

  (2)释义: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文按小标题形式自然分成四部分,请归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写年轻人做信客的缘由。

  (二)、写年轻信客怎么做信客的。

  (三)、写年轻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

  (四)、写人们推荐信客当教师。的。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当第二代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1、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信客的基本情况,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他做信客还有一个理由,那么,这个理由是什么呢?

  明确: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了年轻人,年轻的信客在老信客的感动下,做了信客。

  2、那么,在对老信客的叙述中,我们能够知道信客这一职业有何特点呢?

  明确:诚信无私,生活贫困,终年跋涉,非常辛苦。

  3、老信客以他崇高的责任感来物色新信客,他以他的经验给新信客做详细的介绍,而以他的教训,对新信客谆谆教诲:做信客要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学生找,下同)。这样,可以使新信客迅速成长为可信赖的信客。

  老信客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寄希望于新信客,新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希望上路了。

  第二部分:信客工作任劳任怨,善良厚道,但他有时还要受到无端的呵斥与猜疑。

  1、信客带着老信客的叮咛与嘱托走上了征程,那么,信客又是怎样作信客的呢?

  明确;做本职工作——收发信、物。做分外工作——充当死者的代理人。

  2、信客匆匆的脚步,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音讯。信客不畏路途艰辛凶险,吃不饱,睡不好,疾病缠身。如果说,这是肉体上的摧残,这还可以忍受,那么,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

  明确:受人怀疑,遭人诘问。

  但信客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连连赔罪,任由别人怀疑诘问,这反映出信客任劳任怨,但他还干这档子事,他尽了乡邻间的情谊,说明他有情有义。

  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不在做了。但人们仍想念他请他代办邮政业务。

  1、信客遭人怀疑诘问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对他来说,无疑是在流血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那么,这是什么事呢?

  明确:遭人诬陷,被送如警察局。

  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公布于众,他要保存他老乡的面子,说明他宽容,

  从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体会到了做信客的凶险,他不干了。

  2、到此为止,信客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他在做信客时,作者着重叙述了两件事,是什么呢?

  明确:

  (1)当代理人

  (2)受诬陷

  但是,信客并没有何怨言,表明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

  最后,信客不干了,人们的通信成了问题,人们也就想起他的伟大。对信客来说,社会总体上还是有良知的,他生活一直很好。

  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

  1、他为什么能当老师、校长呢?

  明确:上过私塾,有文化;奔波一辈子,阅历丰富;代人写信,增长知识。

  2、为什么吊唁的人很多?

  明确:他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承认,人们怀念他。

  3、他要求葬在老信客的墓旁?

  明确: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他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

  五、整合创新: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A、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B、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

  C、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E、您的功劳是为我们的奉献,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F、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G、尊敬的校长,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致敬。

  H、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一人只为,仁义热心。光芒四射,蜡烛已尽的。

  《信客》教学设计2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归纳事件,品味描写,把握人物的特点及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围绕主要人物归纳事件。运用多种方法加深对作品人物特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善良,体味人间各种爱。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

  1、文章中的年轻信客为什么想“从此不再做信客”?找出原因,在文章中做适当的勾画、批注。

  2、年轻信客这类“好人”的困境折射出我们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好人”难做?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同学们,知道画面上的人物是谁吗?(介绍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王顺友。)

  2、王顺友的故事打动了全国的人民,他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但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的年轻信客,却突然不想再做信客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筛选归纳

  1、师:年轻信客是在文章第几段提出不想再做信客的?如果他想写一封信给老信客,说清不想做的原因,他应该如何写?请大家把该信要补充的原因简要概括出来。

  尊敬的老信客:

  您好!我从此不再做信客了,因为我要承受,实在太了。

  此致

  敬礼

  惭愧的年轻信客敬上

  ××年×月×日

  提示:①先读文章,然后将预习中所找到的不做信客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并在文章中勾画出重点词句;②将所找原因概括整合,逐条分列。

  2、在全文阅读的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活动,完成信件。每组推举一位发言人发言。

  3、随机抽四人小组代表发言,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把信客不想再做信客的具体原因概括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依据。

  根据学生发言,先确定信件中“实在太”中填“苦”,再要求学生尝试根据所找原因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出信客当时的内心感受,并以“××之苦”的形式表述出来。

  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①身体所受之苦:“奔波之苦”、“病痛之苦”、“贫穷之苦”……②心灵所受之苦:“蒙冤之苦”、“委屈之苦”、“责任之苦”、“孤独之苦”……

  4、教师根据板书小结要点。

  明确:做信客,要承受身心之苦,所以年轻信客不想再做信客。

  (三)品味感悟

  1、师:老信客收到了年轻信客的信,万分感慨,他深知做信客的艰难,也看到了年轻信客的未来,对俗世早已看透。于是想给信客回信,以安慰、赞扬这位年轻信客这二三十年来的辛勤工作。如果我们是老信客,这封信应该怎样写呢?

  年轻信客:

  你好!收到来信,感慨万分。你不做信客也可以,因为。

  你是一个“好”信客,因为你具有。你的品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虽然,如今做“好人”很难,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往往。

  但并不表示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信念,请你记住

  是可以。

  此致

  敬礼

  老信客

  ××年×月×日

  2、第一段可能答案:随着经济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是会消失的。

  第二段可能答案: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实守信的品质。

  第三段可能答案:既需要你,又轻视你;既信任你,又怀疑你;

  势利;不宽容……

  第四段可能答案:良知是可以点燃良知的;诚信是可以唤醒诚信的……

  (四)总结提升

  总结:正是这种品质,这种信念的延续,才有王顺友这样的邮递员。因此,通过《信客》,通过这两封“信”,我们明白了,做人就应当讲一个“信”字。

  附板书:

  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品格

  诚实守信

  跋涉之苦委屈之苦

  病痛之苦身诬陷之苦心

  贫困之苦孤独之苦

  《信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感受城市负面文化对农村的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冲击,了解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余秋雨及这篇作品的时代背景。

  1、师: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浙江余姚人。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大概发生在上世纪前半叶,当时有许多浙江农村的农民离开家人去十里洋场旧上海谋生,在外谋生的人与家人之间需要联系,于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一种特殊职业叫“信客”。(板书:信客)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味描写信客为人及其人生遭遇的文句。

  (一)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13节,圈划出描写“信客”工作与生活的相关语句,从中体会一下信客这个职业有什么特点?

  2、学生默读第1—13节,圈划相关语句。

  3、大组反馈。

  (二)品味描写信客人生遭遇的文句。

  1、师:出示:

  (1)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2)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出示):默读第17、20、21节,边默读边思考:把遗物送去,这件事的危难表现在哪里?给发了财的同乡送信,那次经历的凶险表现在哪里?年轻的信客面对的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三)品味描写信客为人的文句。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2节到第23节,边默读边思考:

  (1)面对这些事与人,年轻的信客是怎么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将信客与周围人的为人相比较,并结合材料上所给的三段话,思考:当时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边默读边思考,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2、学生读注悟,教师巡视。

  3、同桌讨论。

  4、大组反馈。

  附材料:

  (1)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在第12节)

  (2)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第14节)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在第15节)

  三、探讨主题。

  1、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其消失是必然的,但今天我们应该保留哪些信客身上表现出的传统美德呢?

  2、师:我们一起读一下全文的最后一节,边读边思考:人们需要这些传统美德吗?你从哪些祠句感受到的?

  《信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等词语;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佳句,学习用质朴、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诚信无私、宽容待人、无私奉献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难点:品味佳句,体会作者质朴、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语:现在总听到有人抱怨社会的人心不古,常看到钢筋水泥构筑的虚伪与冷漠。当我们害怕伤害而收藏起真心的时候,你是否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把真诚和信任给予他人的人,如全国劳模李素丽,如非典时期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今天,我们又将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看到这样一位平凡但却可敬的人。(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检查预习。

  (1)交流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2)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唏嘘(xīxū)嫉妒(jí)昏厥(jué)文绉绉(zhōu)伎俩(jìliǎng)诘问(jié)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颠沛:贫困,受挫折。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阅历信客凄美的人生,并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信客档案。

  姓名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座右铭

  2、教师针对板书小结。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本文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值得欣赏的美文。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2、那麽,信客成长起来后,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麽事迹?为何要重点写?

  3、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

  4、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

5、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生讨论,交流后,师明确:

  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回乡教书。

  4、好人有好报。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5、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2、师补充:

  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句话呢?

  生回答后,师明确: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生:发言交流,师点评

  教师还可提示:例如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清洁工……。

  六、课堂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信客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风得忘义;心胸宽广,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辛劳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七、布置作业

  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括,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信客》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导入

  社会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职业。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市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任,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这篇课文就是介绍一个信客的故事。

  二、理清一条脉络

  1、文章共写了两个信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作者主要写哪一个信客?

  明确:文章一前一后写了两个信客,主要写后一个。

  2、说说作者写了关于信客哪些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做信客——怎么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为什么成为一个好老师、校长

  这便是文章的脉络

  3、联系全文,说说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辛苦

  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写书信。有时候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送交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捡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三、研读两个事迹

  再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项内容:

  1、找出重点事迹

  提示:信客所做的事情非常多,但作者交代比较详细、最能表现信客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殊经历的有两件事:

  (1)一个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

  (2)信客被那个发了财沾花惹草的同乡诬陷为小偷

  2、两个事迹表现了信客怎样的品性?

  仁义热心,任劳任怨

  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事情不分分内(送信、送物等)分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

【《信客》教学设计(通用5篇)】相关文章:

1.《信客》教学设计

2.信客教学设计

3.《信客》学导案教学设计

4.《信客》教学反思

5.小学语文《约客》教学设计

6.《信客》教案

7.读信客有感

8.《信》教学设计

9.《信客》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