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和茎》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23 08:50: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根和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根和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根和茎》教学设计

  《根和茎》教学设计1

  一、课程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三、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1.不能区别不同形态的茎,根。

  2.能区别不用形态的茎,不用形态的根。

  3.能认识根、茎的作用。

  (二)探究能力:

  1.对待科学学习能采取想办法解决的态度。

  2.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

  3.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五、教学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

  六、教学步骤:

  苏教版根和茎教学反思

  根和茎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固定、吸收、传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本课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分别认识根和茎的不同类型,了解根和茎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教学中有选择地利用生活中常见和学生熟悉的菠菜、大蒜、水芹、西芹等。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直根和须根形态上的特点,鼓励学生尝试着给根分类,可以加深学生对根的形态和名称的认识,从而更高效地了解植物根的分类。对于茎,我通过视频演示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茎的多种形态,茎的作用,使学生对茎的运输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授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过程,觉得还有较多需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环节的设计与设计的意图需要明确。在教学根的环节上,没有能够明确指出哪里到哪里是根,以至于学生在比较直根和须根的时候不能发现直根部分,而只是注意到细小的侧根。在教学茎的时候同样没有能够让学生找一找不同植物的茎在哪里,而是教师讲解的比较多。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课堂上还是是教师讲的太多,没有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今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将遵循: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2、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等原则,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

  优质解答根和茎的初生构造均可从各自的成熟区横切面上观察到,双子叶植物根、茎初生结构的异同主要是:

  (1)相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茎中也基本相同+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2)不同之处:a.根表皮具根毛、无气孔,茎表皮无根毛而往往具气孔.

  b.根中有内皮层,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更谈不上具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

  c.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都相间排列,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d.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e.根中无髓射线,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无髓,茎中央为髓,维管束间具髓射线.根与茎的这些差异是由二者所执行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决定的.

  《根和茎》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解读

  我所选的课题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中第二单元的《根和茎》。从整体上讲,本单元属于生命科学系列,在整个教学序列上,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引领学生从短期观察逐步向有耐心有恒心的中长期观察进步;观察方法是从粗略、整体到细致入微、从不分类到分类概括、从外到内的阶段;三年级的实验是有指导的实验学习起步阶段。

  从内容上讲,教材脉络很清晰:根的形态(观察)→根的作用(实验);茎的形态(分类)→茎的作用(实验)。

  2、教学目标(三维)

  知识目标:

  根:掌握“直根”“须根”两个概念;知道根的作用;通过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知道不同形态的茎并进行分类,并用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能力目标:

  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进行证明。尊重事实。

  3、教学重点:

  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

  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

  4、教学难点:

  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5、课前准备:

  观察材料(一):根据时令选择一些直根类植物如萝卜、菠菜等,须根类植物如、葱、蒜等。

  观察材料(二):实在找不到实物的,用电子媒体代替。

  实验材料(三):准备水、水杯、红墨水、小刀、一株完整的植物。

  二、说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来学习,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实物获得新知。

  2、用实物构建有结构的材料,实物的丰满度、真实性是电子课件无法取代的,要尽可能的选择实物材料。

  3、教师在宏观上把控整个教学体系,以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内容方法指导。

  4、教师从细节上要把握学生前概念水平,思维方式,鼓励与指点的心理需求,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三、说教学过程

  (一)研究根的形态与功能:

  1、领取各种根,给他们分类并说明理由。

  三年级最主要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材料的典型性、多样性是保证观察及分类顺序进行的前提,从教学细节上说,材料要在明确要求后再发放,否则学生的耳朵就不听指挥了。从学生的反馈上来讲,学生会提到富含营养的,很少营养的,胖的,细的,直的,“须须头”的等各种发散性分类法,只要有理由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看了这么多根,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根有什么作用?根为什么长得各不相同等问题。在观察活动后我会问:“你有什么问题”而不直接抛出“根有什么作用”。

  3、交流不同的根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偏重点,并以实验证明根的吸水性。教材以一句话概括根的所有作用,从现实观察中得出的现实问题具有真实性、丰满度、对学生思维张力的锻炼效果是不同凡响的。

  而在根的吸水性实验中,防止水分蒸发是难点,学生还未接触过“蒸发”这一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用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思维,必要的时候可以演示加说明。

  (二)研究茎的形态与作用

  观察以下茎(没找到实物的`用电子媒体代替):牵牛花(缠绕茎)、菜豆(缠绕茎)、玉米(直立茎)、杉树(直立茎)、竹子(直立茎)、西瓜、红薯(匍匐茎)、仙人球(球茎),爬山虎(攀缘茎)。交流这些不同的茎,并给它们命名。

  2、你认为茎有什么作用呢?设计一个实验。

  良好的教学要始终让学生冲在前方,感受困难、突破障碍,困难与障碍始终是促进发思维活跃的重要情境。

  《根和茎》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与作用。

  难点:区分植根和须根。

  三)、教学准备

  课件、放大镜、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大自然里请来两位植物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师出示带根的香菜和葱。

  3、指生分别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二、引导探究

  1、区分直根和须根。

  (1)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并把不同的方记录下来,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2)学生观察记录。

  (3)汇报观察结果并板画。

  (4)教师小结:像香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粗粗的是主根。细小的是侧根。也就是主侧根区别明显的,我们在科学上叫它是直根(板书)。像大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也就是没有明显的主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是须根(板书)。

  (5)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6)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分类,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7)各组汇报交流。

  二、认识根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

  3、看多媒体课件介绍根的作用。

  4、学生看后谈感想。师生小结并板书(固定、吸收水分和养料)。

  5、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6、小组讨论。

  7、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20页上面的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3、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并板书(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四、认识茎的作用。

  1、谈话: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实验装置,谈话:前几天,老师把海棠茎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4、你能预测它的茎会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回答。

  5、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教师示范茎的纵切和横切。

  6、提问:我们在切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

  7、每小组发一段植物的茎,进行纵切和横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8、学生交流后回答。

  9、教师小结: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间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它部分。

  五、适度拓展

  课件出示:特殊的根和茎(了解根和茎的变态现象)。

  六、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双色花:取一朵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养在红色的水中,一半养在蓝色的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花有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以后选时间交流)

【关于《根和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根和茎》教学反思

2.《植物的茎》教学反思

3.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4.茎输送水说课稿

5.《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6.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7.《将相和》教学设计

8.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9.《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