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一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1、检查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阅览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分步揭题
1、指名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或全班齐声背诵)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诵读课后“资料袋”,我们对鲁迅先生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鲁迅周晔的伯父,为什么课题不是我的伯父鲁迅,而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引导:先生,对知识分子和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男士。如宋庆龄、冰心、丁铃、许广平等均可称为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远程教育资源,录音朗读课文。
思:
①课文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以前所学的哪一篇课文与本篇课文相同?
②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合作学习解决生字新词拦路虎。
正音、正字:嗽(右边是“欠”不是“攵”旁)“囫囵”(里面的字形为“勿、仑”)。多音字:北风怒号(háo)、数不清(“数”读shǔ)张冠李戴(“冠”读guān)
3、结合课文,说说下列成语的意思。
囫轮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4、小组合作学习。议一议,集体交流。
师:这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回忆录,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回忆了哪几件事情吗?
生:我认为,本篇课文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就写了一件事。我知道第一部分是回忆鲁迅追悼会的情景。
生:第二部分是在回忆伯父跟“我”谈《水浒》,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生:第三部分是在回忆鲁迅先生笑谈“碰壁”的事。
生:第四段主要讲的是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工人。
生:最后讲的是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师:看来同学十分肯对脑筋,对每一部分的主要概括得都非常准确。前面有有一位同学说,这篇课文是通过自然空行构成的.段落,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所过的哪篇课文与之相同?
生:《夜莺的歌声》,出自四年级下册第组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中心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末段,找出首段和末段中相照应的句子;想一想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指名朗读第一段;全班齐末段。
3、交流、订正。
前后照应的句子:
“那时候我有些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板书: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拼音。
数:数不清( )、数学( ) 冠:张冠李戴( )、冠军( )
号:北风怒号( )、号角( ) 的:的确( )、目的( )
2、朗读课后《阅读链接》(教材86—87面)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新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
2、齐声朗读全文的中心句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研读课文,深入感知
1、给课文每一部分加小标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沉痛悼念、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2、研读第一段。(出示课件)
师:(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汇集到上海来。……(选自《悼念鲁迅》 巴金)
上面这些照片,就是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悼念鲁迅先生的场面。
①师:就是这样一位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先生离“我”而去了,小小年纪的“我”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感有点惊异,“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生2:“我”感万分的悲痛:“……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师:鲁迅先生的逝世震惊了全中国,从“数不清的挽联”花圈,“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这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
3、品赏交流“趣谈水浒”
师: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作品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反动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体现鲁迅把对孩于的希望、对未来的信念和反对封建思想的斗争相结合的思想。
我们就从趣谈水浒这件事, 深刻领会鲁迅先生对孩子的关爱情吧!
①指名朗读第二部分,趣谈水浒(出示课件)
②师:“我”是怎样读《水浒》,又是怎样交流《水浒》的?
生:读《水浒传》,囫囵吞枣;谈《水浒传》,张冠李戴。
重点理解: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③师:“我”读《水浒》囫囵吞枣,谈《水浒》张冠李戴。伯父是怎样批评教育“我”的呢?
生:伯父并没有直接的“训斥”我,而用幽默的语言、婉转的语气批评“我”读书马虎:“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④重点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4、品读“笑谈碰壁”
⑴师: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伯父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有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鲁迅《碰壁之后》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体会。(这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学生或许难以理解。交流中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就应给予肯定。)
⑵师:谈“碰壁”与表现伯父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有什么联系?
重点指导: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斗争,赢得劳苦大众的尊敬和爱戴。齐读鲁迅先生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品味“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
再次朗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师:如果说“趣谈水浒”表现的是伯父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的话,那么,课文还写了鲁迅先生对哪些人关爱?
生:课文的第四部分写的是对普通车夫的真切关爱。
生:课文的第五部分通过女佣的回忆,写出了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的女佣人的爱。
⑴课件出示第18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8节。
找出第18节中的动词,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鲁迅先生对车夫的关心。(扶、半跪、拿、洗、敷、扎)
⑵感悟第22节鲁迅严肃的表情。——“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师:同学们,在鲁迅先生严肃的表情下,内心会想到些什么呢?是什么让先生半天没有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伯父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满怀一颗同情心,她“清清楚楚”看到的是伯父的那颗慈爱心和现实社会的痛心。现在,鲁迅先生走了,从此以后,劳苦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前来吊唁的人群中,也许就有那位车夫或更多的车夫。
⑶齐读第23自然段。合作学习、交流: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一是鲁迅病得非常厉害还半夜三更地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为自己想得少);二是常劝女佣阿三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为别人想得多)
⑷师:女佣阿三是一个失业工人的妻子。你能想象一下,作为穷苦人民代表之一的阿三,面对鲁迅的遗容时会说些什么?此时,阿三回忆鲁迅生前的事情时心情、表情是怎样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请大家说一说,第一段与后面四段音间的关系。
点拨:课文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2、师:作者是怎样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的?
点拨:选取具体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鲁迅先生的形象矗立于我们的心中。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1、深入阅读“阅读链接”(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脑媒体观赏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如《祝福》《阿Q正传》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
一、教学资料: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透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透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透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难点:
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潜力。
四、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明白,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一齐去寻找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资料。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资料是什么?并自学生字、新词。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小约翰:"翰"不要多写一笔成""。
女佣:佣读y#ng。
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4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四、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
(1)找本段中最能体现主要资料的原话。(可从一句话中摘取。)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
要求:
(1)要准确;
(2)要简练;
(3)要相应的整齐。
2、按段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列小标题。(下面小标题供参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速读课文后指名用自己的话给课文加小标题。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
伯父在世时,作者对他有何看法?伯父逝世时,作者惊异什么?
2、读后讨论。
3、"爱戴"与"爱抚"有何不同?
4、从哪些词语中能够看出鲁迅深受爱戴?
(许多人、甚至、数不清、堆满、各色各样)
5、过渡:鲁迅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谈《水浒传》怎样能说明伯父值得人爱戴呢?
2、引导学生讨论。
"能不能说明"?为什么?
(能说明。①伯父借谈《水浒传》,教育作者看书要认真。②伯父批评的方法极其巧妙"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心,又到达教育的目的:"不再马马虎虎了。"③伯父不但口头教育,还送书给她看。④伯父关心的人,除侄女外,还有很多很多,真可谓是关心下一代的学习。)板书:关心下一代。
3、理解句子含义。
伯父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听后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4、小结。
伯父这样关心下一代,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请大家注意,作者写第一段,目的是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伯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写第二段伯父关心下一代的学习,目的是具体说明伯父受人爱戴的原因。想一想,作者写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目的又是什么呢?
(也是具体说明伯父受人爱戴的原因。)
四、学习第三段。
1、分主角朗读后,质疑。
2、分组讨论。
①"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碰壁"?
(因为当时社会十分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因而要"碰壁"。)
②"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社会太黑暗了,人民没有丝毫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和打击。)
③在座的为什么哈哈大笑?
(孩子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理解错了。)
④谈"碰壁"能不能体现鲁迅值得人们爱戴呢?为什么?
(能。由"碰壁"能够看出鲁迅不顾个人的一切,与敌人斗争的不屈精神。他为了人民为了祖国而顽强战斗,怎能不值得人们爱戴呢?)
板书:憎恨旧社会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用自己话说说各段小标题。
2、1~3段各段主要讲的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
1、分主角朗读1~7自然段,思考:
①伯父和爸爸是怎样救车夫的?
②车夫走前,伯父又是怎样关心的?
2、读后讨论:重点体会伯父的动作、行为。
3、默读下文,思考讨论:
"我"问他车夫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拉车的问题时,伯父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同时又深深叹气呢?
(伯父想到这位车夫冒严寒出来拉车,是多么可怜,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造成的。伯父明白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痛苦,脸色变得严肃;伯父对此又无能为力,只能叹气,深表同情。)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三、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思考:
鲁迅先生写文章干什么?"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不在乎"证明什么?再从他对女佣的态度,能够看出他是一个什么人?
2、讨论后小结:
(他写文章,主要是为唤起民众对敌斗争,拯救人民,拯救祖国。)
(证明他为了人民,为了祖国,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能够看出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文章以一个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学情分析】:
由于鲁迅先生离孩子们比较远,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孩子们接触鲁迅地作品也比较少,所以学生在理解课文地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着力打开学生的视野,从而了解和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心灵。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新词。
2、通过讨论、对话、朗读等多种形式深入研读本文。
3、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文章所讲述的几个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要着力打开学生的视野,从而了解和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心灵。
【教学准备】:利用远程资源下载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读书,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揣摩、感悟和表达,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阅读本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而节选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来参读,通过对照融合,从而引出小孩的泪 青年的泪 老人的泪,形成这样一条感情主线,提升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对“博爱”之情的更深理解。开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学生展开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内容。
一、回顾鲁迅,情感延续。
师: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抢!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同学们,他是谁?(鲁迅)(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了鲁迅。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鲁迅先生送给小周晔《表》《小约翰》两本书。
师:《表》是前苏联作家写得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得童话,这两本书和许多儿童作品,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孩子们如今知道永远失去了一位关心、爱护他们的老人了,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在当时,有一位叫巴金的青年,他为我们记下了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出示)
一群小学生恭恭敬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起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二、人民眼中的鲁迅。
板块一:救助车夫
1、除了孩子们,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让我们走进“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内容,请细细读一读,把最能够拨打你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当学生读到“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话时,师生作为重点研读。
(1)、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是通过读哪些词感受到的?(扶、蹲、跪、拿、夹、拿、洗、敷、扎)
(3)、九个动词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请同学们展开思维的翅膀,把这副画面描述丰满。
(4)、在这一系列动作中,鲁迅先生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的心?(跪)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咀嚼“半跪”。从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中能看出鲁迅先生已经跪了很长的时间?
(5)、老师在想呀,在那个北风怒号的傍晚,难道发现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他们吗?但是他们都……
(6)、在这人情冷漠的旧社会,在这寒冬腊月的夜晚,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救助这位车夫,印证了他一颗怎样的心?
请你再带着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3、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小周晔,还有能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吗?请把它地出来吧!(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这段话中的哪个词你感受最深刻?(清清楚楚)
(2)、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
(3)、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4)、有了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在想想,当小周晔长大成人之后,直到现在,她“清清楚楚”的`,除了伯父的脸庞,还有什么?
——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你的感觉肯定跟现在不一样了。(齐声读)(出示)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板块二:关心女佣
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指名读阿三说的一段话)
学生谈体会。
2、当女佣阿三回顾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关怀,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出示)
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对话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因此,我着重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对话中读中疑、读中思、读中悟,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阅读本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而节选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来参读,通过对照融合,从而引出小孩的泪 青年的泪 老人的泪,形成这样一条感情主线,提升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对“博爱”之情的更深理解。
三、心声流淌
1、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道:(教师范读)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他引出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2、现在,让我们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聚焦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融合在我们的心头,你想呀,对于鲁迅先生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
3、正如周晔在课文最后所写的……(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朗读藏克家的《有的人》。
【探究活动】:
1、以《我看见》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颂扬鲁迅先生。
2、课下搜集鲁迅的一些名言,摘抄下来,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3、课外阅览《阿Q正传》《狂人日记》《祥林嫂》等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06-2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2-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09-20
【精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2-2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5篇10-1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07-0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09-2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0-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10-2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