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11 09:10: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同学们都说喜欢去郊游,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数学广角逛逛(揭示课题:数学广角)

  师:让我们唱着歌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教师带着同学一块做动作)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师:数学广角到了,我们先去数字宫瞧瞧,同学们看见了什么?

  生:数字1和2

  师:你看到这两个数字宝宝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想到1+2=3

  师:还有吗?

  生2:2-1=1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3:我想到了12和21

  师:有的想到加法计算、有的想到减法计算、有的还想到1和2还可以组成新的数,小朋友们真棒,说说这是一个几位数是怎样得到的?

  生:有个位和十位。

  师:说得很好(教师在黑板上边写)我们在十位上写上1,个位就剩下2;我们在十位上写上2,个位就剩下1,所以1和2可以组成两个两位数。这时数字3也来凑热闹了,数字3问:“我们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想好了把小手举好,悄悄地告诉老师。(学生想,老师走下去听意见。有说3个的,4个的,6个的)

  师:说3个的你说说到底是哪三个?

  生:13、32、21

  师:你说是4个,你来告诉大家是哪四个?

  生:13、12、23、31、32

  师:说6个的来说说你找到的。

  生:13、31、23、32、12、21

  师(故作疑惑状):那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老师请来了好帮手(举起数字卡片)来帮忙,请你们摆一摆,看看摆出几个两位数。比比哪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有4种情况:

  情况一:只摆了4个的。

  情况二:摆了6个,但是杂乱无章的摆的

  情况三:先选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然后交换位置得到另一个两位数,也摆了6个。

  情况四:先把一个数字放在十位,再把剩下的两个数字放在个位。摆出6个两位数。

  2、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3:我先把数字1放在个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十个位,分别组成21和31,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个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十位,又分别组成了12和32,最后把数字3放在个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十位,分别组成了13和23,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这种方法能想到的可能比较少)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如果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

  3.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刚才排数排得很好。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老师和××握了几次手?

  生:一次。

  师:我和××也握了几次手?

  生:一次。

  师:如果我们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生1:6次。生2:3次。生3:4次

  师:到底几次,四人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请2组小朋友汇报)

  (请这2组上台表演握手)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可以组成新的两位数,两个人握手交换位置还是这两个人,只能算一次,所以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能组成六个不同的两位数,而三个人,每两个人握手只能握三次。

  三、拓展应用,深化探究

  (过渡,同学们真棒,用自已的智慧解决了问题,现在老师让大家进行一次免费抽奖你们愿意参加吗?)

  1、抽奖

  师:好,现在我们来抽奖了,同学们都想中奖吗?(想)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2、5、7、8四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每个同学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生:猜25,28,78

  师: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同学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师:写好了吗?(请一位同学汇报)

  把你认为最有可能中奖的一个号码圈起来。(学生圈)

  老师选最认真的一个同学来抽奖。学生先按键一下(课件)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按以一下。中奖号码是?

  师:你中奖了吗?如果你中奖了,请到老师这领奖品。

  2、付钱

  师:现在我们去游艺宫看看!(课件:欢迎到游艺宫,门票每人5元)

  同学们带钱了吗?

  生:没有

  师:没关系,老师帮你们先垫上。假如你身上有这么多钱(课件显示:5个一元硬币,2张2元纸币,1张5元纸币。)你会怎样付门票的钱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说不同的拿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元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元1个1元硬币。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元3个1元硬币。

  生4:还可以这样拿,5个1元的硬币。

  师: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课件显示四种拿法)有重复或遗漏的吗?

  生:(观察后)没有

  3、搭配衣服

  师:好,那我们就进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了。

  (出示课件:欢迎到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用衣服配裤子,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用裤子配衣服,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对,是四种配法(课件显示四种配法)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该回家了!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数学广角。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老师马上就要和同学们分开了,你们舍得老师吗?如果你们以后想老师了,就可以打电话给,老师电话号码是8606???

  生:怎么后面3个数字没有啊?

  师:那就要同学们动动脑筋了,可以给你们个小提示:

  (课件显示:后面的三个数是由1、2、4组成的)

  猜猜看,猜对了老师的电话就会响哦!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

  二、新授

  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

  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

  生:1221(教师板书)

  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

  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2313323121

  (2)122123321331

  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

  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

  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

  3.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

  (2)展示学生作品

  (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

  4.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

  579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1)小组讨论

  (2)填写答题卡

  (3)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

  5.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出示握手图)

  (1)小组讨论,亲自实践握手

  (2)个别学生演示握手

  (3)教师小结,3个人每2个人握一次手,可以握3次

  6.总结:这次去数学广角你觉得有趣吗?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布置作业:找自己的2件上衣和2件裤子,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穿法?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索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过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暖花开,小草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那是春天的眉毛;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找春天,这时候正是春游的好季节。

  你瞧,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去了,他们来到河边正要乘船过河了,在乘船过河的时候,他们发现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老师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在解决“希望小学过河需要几只船”的问题中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过河-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搜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先同位之间说一说,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图中的数学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只船最多只能坐9人。

  2、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复述题意。

  希望小学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要乘船过河,一只船最多坐9人,需要几只船?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学习讨论。(重点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9+25=54人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让汇报的小组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余小组可以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中理解算式的正确性与错误性。

  4、探索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1)老师提问,要求需要几只船,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入小括号。

  老师讲解:根据前面学习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会帮你们这个忙的,你们想认识它吗?它就是小括号,让学生读一读。

  3)老师在算式29+25÷9中加入小括号,使算式为:(29+25)÷9,然后告诉学生加了小括号,我们就可以先算括号里的,边说边板书:

  (29+25)÷9

  =54÷9

  =6(只)

  4)让学生给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提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并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填空。

  三、巩固拓展应用。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老师课件出示)

  5×(36-29)(83-35)÷6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自查,再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学生先标出先算的一步,再计算,算完后,说一说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解决问题:原来有14块蛋糕,又买来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让学生说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师生总结概括。

  1、老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指定学生回答)

  2、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表现。

  五、作业:

  脱式计算

  (45-20)÷5

  72÷(45-36)(78-22)÷8

  63÷(24-1)

  板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尺,课件、彩纸条。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毫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测量一只小蚂蚁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用什么单位?估计一下是几厘米?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索实践

  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纸条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于几厘米?

  (2)认一认。

  引导: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②体验。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①要求: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引导:(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

  [说明: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小结: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

  (5)数一数。出示1根纸条,几分米?2根……9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10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伸手比画一下,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表示?(1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

  三、总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册第1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2.指导完成练习册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理由。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思想。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师:教师出示电池,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师板书“电池”。

  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过电池?

  生:玩具车、钟表、遥控器……

  师: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但它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那么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生:扔掉了。

  生:回收。

  师:同学们,废电池的危害很大,对我们的身体有害,还会污染土壤、污染水……

  一颗钮扣大小的废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用水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补充板书课题:回收废电池)

  二、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开展环保活动,这是二年级1——3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如下表: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2)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3)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4)二班比三班少回收多少节?

  (5)一班比二班多回收多少节?

  (6)三个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

  三、估算、计算结合,构建方法

  1.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强,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本节课我们重点解决加法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计算之前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二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师:估计的对不对呢,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2+77=

  师:怎么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自己尝试算出得数后全班交流。

  (1)画数线的方法。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列竖式计算。

  师: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计算出的准确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接近吗?估算能起到帮我们检查计算结果的作用。

  2.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一班和三班大约一共回收多少节?

  学生说出不同估计方法。

  师:我们估计得准不准呢?算一算才知道。

  列式:122+149=

  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最后全班汇报。

  3.比较异同,总结计算方法。

  师: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加法;

  (2)列竖式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满十呢?

  生: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百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如果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你会说吗?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结合我们的计算,大家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环保小卫士(课本46页第3题。)

  师:同学们,我们应当怎么做呢?让我们现在行动起来吧!回收废电池,争当环保小卫士。做对一道题,就回收到5节废电池,谁收集了20节废电池,就是我们班的环保小卫士。

  245+172433+158166+329306+275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算前先估算,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拓展练习

  二年级一班、二班、三班都回收了废电池,我们二(5)班想不想回收?我们计划回收多少节?(数不超过200)自己标在课本的统计表上,再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个和我们二(5)班有关的加法问题并解决。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回收废电池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大家不但掌握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还知道了废电池的危害。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废电池回收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并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3.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季节。

  〖教材分析〗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课侧重于学生对过程的评价与体验,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表格的过程,在发展统计观念的同时,提高比较、分析、推理、交流的能力。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说一说,分一分”,寓学于玩。本课的特色在于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生活,学会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在实践性的活动中应用知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广东省珠海市市一级小学,电教等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大部分都为本市生源,也有小部分外地来的插班生,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生日贺卡,大家猜猜是送给谁的?

  师:对了,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还带来了生日蛋糕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生日歌”好吗?

  (二)玩中学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知道它在什么季节吗?

  (启发学生回忆当时是穿什么衣服,景色如何?来说明自己的生日是什么季节。)

  2.(放一段乐曲,大家听一听)你觉得这段乐曲描绘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3.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

  4.如果要用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一年四季,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5.(用绿、红、黄、白四种颜色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学生向小组长要一张有色的卡片,表示自己生日的季节。

  6.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样调查?(小组先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向全班汇报、交流。)

  7.让大家都把象征自己生日季节的卡片分别贴在黑板上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周围,一起数一数。(老师逐一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8.根据统计表,请学生在格子里涂色(课本第90页),独立完成统计图。

  9.小组讨论,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

  (3)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0.针对(3)(4)两个问题,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三)做中学

  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师:假如你们是勤劳的小蜜蜂,盒子里面有黄花、蓝花和红花各一朵。

  1.每次摸出一朵花,在下表记录结果后,把花放回盒子。

  2.整理上表的数据,涂色,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黄色蓝色红色

  次数123456789101112颜色

  3.说一说。

  (1)___拿出的次数最多。

  (2)黄花和白花一共摸出来了_________次。

  (3)如果再摸一次,你猜它会是_________花。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全过程。)

  (四)课后小调查

  调查你们学习小组同学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劳动)多长时间。

  工作时间不到6时6至8时超过8时爸爸人数妈妈人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谈话引导

  学法指导:

  观察、操作、探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钟面

  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2008年的8月8日这一天,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板书:奥运开幕。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场。

  课件: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全国人民纪念的重要时刻。从画面中你们知道这个重要时刻是几时几分?这个时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以前我们只学过整时半时),看来钟面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有关钟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奥运开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一)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关于钟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12个数字

  伸出小手一起来数一数这12个数字。(顺时针方向数)

  2、时针、分针、秒针:

  (1)哪个针是时针?哪个针是分针?哪个针是时秒针?(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怎么区分这三根针呢?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比时针长、细;秒针:最细最长

  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格子)钟面上的格子能帮助我们认识准确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钟面上的格子。

  3、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并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课件: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1)学生观察钟面2分钟,并完成填空

  (2)同桌交流: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3)全班交流: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一共有几个小格?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板书: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4、拨一拨,填一填。

  (1)钟面上的这一圈格子啊就是时针、分针、秒针的跑道,我们现在只研究时针和分针,暂时不看秒针。那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针与分针进行的竞走比赛!

  课件演示两遍: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2)你们发现了什么?

  (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老师告诉大家,时针走路看大格,走一大格就是1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走到7?时针走几大格就是-----走了几时。

  分针走了一圈,这一圈是几大格?几小格?时针走路看大格,分针走路看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

  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走2小格呢?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那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走一大格是5分

  2大格呢?三大格呢?走几大格就是------几个5分。从12走到5是多长时间?到6呢?到9呢?到12走一圈呢?

  板书:走一圈是60分。

  (3)时针和分针的比赛结束了,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板书:1时60分

  讨论:谁用的时间长?谁用的时间短呢?

  汇报: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就是多少分?(60分)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板书: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1时=60分

  我们今天又在钟面上发现了这么多的知识,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时分的概念。理解时和分之间的关系是本堂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规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探究、思考和发现,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练习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先认读钟面时间,再写电子表时间)

  看一看,连一连(生独立观察,指名回答,课件连线)

  2、综合:看钟面认时间(四个数字、无数字、罗马数字)

  3、拓展:联系生活,体验一小时

  (1)我们考试时答一份数学卷子用时1小时,就是()分钟。

  (2)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3)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妈妈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4)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顺口溜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大圈,时针刚跑一小段。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时间几时多。

  要问多了几分钟,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多了多少分。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时针和分针都在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从小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奥运开幕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二年级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物回家的画面展示数学信息,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2、3、4、5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的计算、自主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相关内容。

  难点: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怎样提取信息、有序而全面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情景导入。

  教师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课件出示小动物放学回家的主题图。

  师: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动物学校放学了。瞧,谁背着书包从学校里走来?它们在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回家的路上

  2、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1、编故事、收集信息

  师:请同学们看图,编一个故事。

  学生展示他们编的故事。

  师:你们从他编的故事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幅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你都会解答吗?

  3、你问我答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数学游戏”——你问我答

  教师注意调控游戏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换”

  3、活动反馈

  通过抢问抢答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在反馈时要注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述的条理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一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1)关于小动物

  ①背着书包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

  3×3=9(只)

  ②走在路上的小动物有几只?

  3×2=6(只)

  (2)关于花

  ①一共有几朵花?

  6×2=12(朵)或4×3=12(朵)

  ②红花(或黄花)有几朵?

  3×2=6(朵)

  (3)关于小鸟

  ①一共有几只小鸟?

  3×5=15(只)

  ②地上有几只小鸟?

  5×2=10(只)

  (4)一共几条鱼?

  3×4=12(只)

  三、实践应用

  1、比一比、算一算

  看书p23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p23第2题的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找新家

  课件出示p23的第3题,情境创设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一连。

  四、拓展性练习

  小组合作,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2.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4.2020小学数学《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5.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6.数学《轴对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7.小学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8.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