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的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1
活动过程:
1. 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先来看一段录相”
“录相看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啊?”
幼:清洁工在扫地,在打扫卫生,在检垃圾。
师:那你们想一想,要是没有这些清洁工阿姨,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幼:很脏,垃圾很多
师:清洁工阿姨,叔叔为了保持我们城市的清洁,非常辛苦。我们大家都很感谢他们,那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该送给他们什么礼物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感谢呢?幼:花、贺卡
2. 示范、讲解做贺卡的方法
师:有的'小朋友说啊,可以做贺卡送给他们,那我们今天就来做贺卡,好不好啊?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张老师已经做好了几张贺卡,你们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师操作,把几张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个更好看的像灯笼一样的贺卡了!
师:恩,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待会你们做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做一样的,也可以做不样的,我要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较能干,可以做出不样的?
3. 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4. 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出一句感恩的话。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城市有很多的清洁工为我们大家服务
2.把分开的心形图画粘贴起来,
3. 用感恩的心情去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有关清洁工的录相。
2. 剪刀、画笔、油画棒、纸。
3. 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课标鄂教版《思品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和长辈之间”第四课:《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题目标:
1、感受父母长辈给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感受亲情。
2、赞美家庭中的亲情,从亲情故事中感受爱。
3、学习照顾、体贴、理解父母长辈,感谢父母,回报父母。
情感目标:
体验家庭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的呵护,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感悟家庭中的亲情。
行为目标:
能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尽力为父母分忧,尊重长辈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身边发生的事情,感悟父母的亲情无价,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赞美父母、感谢父母,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设计思路:
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出现,亲子关系发生演变,与家庭长辈之间冲突矛盾多了起来。中华民族具有“感恩”的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感恩的赞扬。常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拇一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修养,尤其是对于为自己的成长付出艰辛的养育之恩的父母、长辈,更是应该时时心存感激。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特别是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要学会感受他们的爱,感激最亲近的人,进而扩大到感激帮助过我们的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教师准备:
有关班上同学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爱好的调查结果。(调查表在课前一天分装在信封里,让学生提前带回家让父母填写好,再装进信封里。第二天上学,学生把信封带来,放在书包里,以备上课用。事前不让学生知道信封里装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情感引入:燕燕的故事(课件显示)
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朋友,名字叫燕燕。请看大屏幕……
2、教师引导学生换观看燕燕的故事。
(故事梗概:燕燕早上起来,妈妈让她不要穿裙子,因为今天天气要变凉了,而且还有雨。燕燕不听妈妈的话,非要穿着裙子去上学。下午天气转凉了,燕燕冷的直打喷嚏,结果晚上发烧了,爸爸妈妈冒着风雨把燕燕送到医院,医生说燕燕患了重感冒,要住院打吊针。爸爸妈妈只好请了假,陪着燕燕在医院打吊针。燕燕看到爸爸妈妈疲倦的样子,难过的掉下了眼泪,她真后悔呀……)
3、引导思考:燕燕后悔什么?你能理解燕燕妈妈为什么要求燕燕穿衣服而不穿裙子吗?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形?你能理解你的爸爸妈妈吗?
4、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爸爸妈妈的心吧。
【设计意图:熟悉的生活场景,有声有色的动画故事,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故事之中,并使学生有感而发,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育主题。】
二、情感探究
1、指导学生观看教科书22————23页上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教材情境演一演,说一说:如果孩子努力学做一件事,作为父母、长辈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晚上孩子迟迟不回家,父母、长辈会是怎样的心情?孩子回来之后父母、长辈会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能举出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证。
3、教师适时鼓励发言的同学。
【设计意图:在表演中,希望学生通过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鼓励和由于对自己的担心而发脾气的两个事例,让学生体会父母在夸赞与生气背后所蕴含的爱,感受拳拳父母心。】
4、教师质疑: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对父母、长辈的某些行为感到困惑与不理解?
5、学生说说自己的困惑与烦恼。
6、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你能说说父母、长辈为什么这样做吗?
7、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互交流让父母、长辈了解自己心情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在一次次的质疑与引导中,让学生在列举出自己的烦恼与不解,然后让学生换角度思考父母为什么这样做?从而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8、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相互交流了自己的见解,我想了解同学们是否知道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爱好是什么。你们自己想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爱好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先猜测你的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爱好是什么,填在你们课本中的表上。
被采访人
第一愿望
第二愿望
第三愿望
苦恼
爱好
9、学生进行猜测填表。
10、教师再次引导:那究竟你的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爱好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昨天发给你们的信封,看看你的爸爸妈妈在里面写了什么?(学生打开信封,发现里面的内容尽然和自己刚才填写的是同样的内容。)
11、教师引导:对比一下吧,看看你究竟理解爸爸妈妈有多少。(学生进行对比)
12、交流:看看谁对爸爸妈妈最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猜测与家长调查结果的对比,进一步理解他们,从而达到与父母沟通的目的。】
13、教师小结:原来爸爸妈妈和我们一样,也有很多愿望,也有自己的爱好与烦恼。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使爸爸妈妈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呢?
14、引导学生围绕教材第22————23页上也设计的两个情境,说一说这样会给父母增添什么麻烦。
15、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还有哪些事情容易给爸爸妈妈添麻烦,怎样尽量少给他们添麻烦?
16、课堂总结: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理解爸爸妈妈的一片良苦用心了吗?让我们不再为爸爸妈妈增添烦恼而努力吧!
【设计意图:本段教材设置了两个学生常见的让父母操心或给父母增添麻烦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和交流怎样少给父母增添麻烦,升华情感教育。】
三、情感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交流,并把交流的过程以及你的感受,真实的写下来。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能有所感动,在此基础上学会珍惜,明白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
2、感知老师的关爱,因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激情。
3、发掘更多值得感恩的素材,升华感恩的心。
教学年段
小学五年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学会感恩。
难点:感动于父母、老师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学会感恩。我选择了《天亮了》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最美教师的新闻报道,让学生感知老师的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天亮了》和《感恩的心》视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导入:同学们,请问你的生日是在什么时候?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多少个生日了?哇,原来你们已经11岁啦,原来你亲爱的爸爸妈妈已经陪伴你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啦,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日夜操劳,我们心存感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体验和感悟《感恩的心》。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
(1)爸爸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2)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3)爸爸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4)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
(5)妈妈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休息?
(6)爸爸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
(7)妈妈穿多大码的鞋子?
(8)爸爸穿多大码的裤子?
设计意图:通过8个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对来养育自己11年的父母是如此不了解,而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如此的了解,从中体会父母的爱。
二、体验父母之爱
过渡:看来大家对爸爸妈妈的了解还是挺多的,因为,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呵护着,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要边看边想,爸爸妈妈曾经为我们做过什么事情?(配乐出示图片,)
1、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起了爸爸、妈妈曾经为你们做过的哪些事情呢?四人小组交流再回答。(学生交流)
2、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再出示心形)
3、父母之爱淡如茉莉,平凡却经久,为了我们,父母从不会吝啬他们的爱,总是在默默地付出,在需要的时候为了孩子他们甚至可以献出生命!
《天亮了》故事朗诵和视频
4、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上最沉重的爱,是不惜奉献一切的爱!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呢?
5、同学们,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那么,作为子女,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怎样表达我们的爱呢?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用图片来总结生活中可以为父母做的事情,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无法衡量,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天亮了》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上最沉重的爱,是不惜奉献一切的.爱。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无法衡量,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
三、感知老师的关爱,
然而,人的一生受恩是多方面的,且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小时候,有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了,除了亲人外,还有哪些人给你的关爱最多呢?
1、请学生谈谈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及时点评和提炼。
2、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体现了老师的关爱,她期待着我们天天快乐成长,天天进步。老师不仅在学生上、生活上关心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以为我们献出宝贵的生命。请听这则新闻报道。张莉老师救学生
3、你想对你的老师说的点什么?谈谈该怎样回报老师的关爱
设计意图:通过最美教师---张莉的事迹,谈生活中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爱。
四、感恩无私的奉献
1、除了父母、老师外,你还要感恩哪些人呢?
2、关于感恩的名言、诗词、警句。
3、十一月是感恩节,你想把你“感恩的心”送给谁?为什么?
4、学生写心愿卡
5、学生分享心愿
设计意图:通过写心愿卡,让学生此时的心情的到释放,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
五、总结
小结: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感激他们,给我们生命。让我们来道人世、感谢老师,交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我们的友谊,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再孤单,感谢挫折,使我们再一次次的失败中变得更加坚强、感谢敌人,是我们不断前进,不断完善自己。
六、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父母长辈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感悟亲情。
2、赞美家庭中的亲情,从亲情故事中感受爱。
3、学习照顾、体贴、理解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身边发生的事情,感悟父母的亲情无价,激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赞美父母,感谢父母,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家庭生活中父母爱自己的故事,调查自己父母生活、工作中的事情,回想生活中自己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情,以备上课时讨论交流。
教学尝试
把《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和长辈之间》与《语文》第六组《父母的爱》进行接轨,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时,内化为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让思品课渗透语文知识。
教学时数:3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叶双同学帮爸爸妈妈在梨园里摘梨子的照片,请叶双介绍她们哪天互相帮助收获劳动果实的情景,感受亲情、劳动的快乐。
2、过渡;同学们和家人在一起也有很多快乐时光,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快乐的事情,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吧!
二、新授
1、小组交流: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绘画照片,在小组里讲讲你们和家人在一起快乐的事情,把自己和家人的快乐和同学一起分享。
2、集体交流:请同学们推荐各组的代表来讲自己和家人在一起共度的快乐时光吧!
3、小结:同学们讲述这么多快乐的事情,看这深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写在一张张照片里,和家人在一起多快乐呀!让我们在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中,再来感受这浓浓的亲情吧!
4、有快乐就有爱,你从哪些事情感受到家人的爱呢?
5、通过家人照顾孩子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验父母深厚的爱。
6、通过事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出示两张账单,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两张账单,你有什么想法,小子建想的是什么?妈想的是什么?结合语文课学的《慈母情深》再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想,填在22面相关栏内。教师巡视,发现许多同学都填上了:“父母给我们的爱不仅是深厚的,更是无私的,真是慈母情深啊!”
三、活动拓展
同学们齐读教科书第23页、24页的美文《无言的爸爸》、《唠叨的'妈妈》《母爱如佛》。小结:透过爸爸的无言和妈妈的唠叨,你看到什么?你怎么理解父母长辈的爱?请结合语文课学的《地震中父与子》一文中的句子:“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仿写一句话,同学举手回答:“无论是无言的爸爸,还是唠叨的妈妈,他(她)们对子女的爱总会是一样的,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请来了部分同学的家长,他们就坐在我们后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二、新授
1、小组交流:我们已经做好了赞美父母的准备,拿出准备好的照片、图片,先在小组中赞美我们的父母,歌颂他们给予我们的深厚的爱与亲情吧!
2、集体交流:让我们在这个大集体中来赞美我们的父母吧!
3、教师讲述:听了同学们充分运用语文课中学到的优美词语对父母的赞美,我不仅感受到父母深沉与大度的爱,也感受到了你们的父母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真是了不起!
4、听到这些感人的事迹,感受到父母伟大的贡献,你最想说些什么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共同唱起《母亲》这首歌曲吧!
5、情景故事:这是我的爸爸妈妈。
(看教科书第25页,故事的前面情景。)
6、情景扮演:在小组中分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小满,这件事发生在你家中,会怎样想,怎样做呢?会对父母说些什么?为什么?
7、引申提问:其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父母显得苍老了,有的父母还不那么漂亮,有的父母很土气……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呢?谁来谈谈?不要忘了语文课中学到的好词佳句。如语文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不得不承认”这一双重否定句“都……但是……所以……”等关联词。
8、学生发言:摘录:①我们是农村小学,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虽然有些“土气”,但是他们辛勤耕种,用汗水换来的钱供我们生活,供我们读书,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时不忘报答父母养育之恩。②不得不承认伟大的母爱如同一潭湖水,柔波荡漾;不得不承认深沉的父爱如同苍茫草原,广阔无垠。
三、活动拓展
查找并积累赞美父母的名人名言、谚语。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惯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对对碰的游戏吧!
二、新授
1、游戏活动:我与父母心贴心——对对碰。
同学们每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对于父母的习惯、爱好、心愿谁最了解呢?谁与父母的心贴得最近呢?在这个箱子里面,装着每个家庭的父母写来的卡片,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抽取,大家看过之后,认为这些习惯、爱好、心愿是你父母的,就可以来对对碰了,游戏开始。
2、请在游戏活动中获胜的同学到前面来,哪个同学愿意作为小记者,采访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
3、教师小结:这些同学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父母,去了解父母,他们能够努力走进父母的内心,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
4、制作活动:我为父母建档案。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除了要了解父母,为父母建档案,我们还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表达我们的感谢和感恩之心呢?请结合同学们平时自己的做法谈谈。
6、集体交流回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讨论平时要多关心父母,照顾父母、体贴父母,多与父母谈心,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感恩之心。
7、小结:让我们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感谢父母,爱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吧!
三、活动拓展
将为父母制作的小档案送给父母,并请同学回家后,说一句话,画一张画,做一件事,表达对父母的感谢,还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①《爸爸,我想对你说》。②《妈妈我想对你说》。写好的作文在语文课上讲评。
课后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语文课与思品,既有不同之处,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笔者本学期既带五年级语文课,又带五年级品德课,刚好语文课第六组与思品课的第二单元都蕴含感恩父母。何不让品德与语文接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品德课上运用语文课学到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本教学设计是一次尝试,有不妥之处望教研室老师给予指正。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妈妈的心》教学设计03-16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10-10
感恩教育教学设计11-01
感恩教育教学设计01-14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11-16
感恩教育教学设计(9篇)11-17
感恩教育教学设计7篇08-29
感恩教育教学设计4篇08-01
感恩教育教学设计9篇11-26
《我的中国心》教学设计模板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