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1
一、激情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屏显大树的图片,学生畅想凝望大树的感想。
树是秀颀,也是崇高;树是从容,也是智慧;树是高大,更是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作家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去体味诗人笔下的树的形象。
二、初读,进入诗歌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可小声跟读;
3、同座位交替朗读指定章节。
三、再读,感知形象美
1、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思考:
(1)、诗中“骄傲”一词的含义
(2)、作为“一棵树”,“我”有哪些骄傲的资本?
(3)、我的这些骄傲的资本是从那里获得的?
2、男女生交替朗读第二部分。思考:
(1)、在这一部分中,大家还发现了“我”的那些骄傲资本?
(2)、“我”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我”来自于人民,所以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我”为得到而骄傲,更为付出而骄傲。
3、小结形象
(1)、请为“我”这棵树取一个名字。
明确:奉献之树
(2)、小结:这就是作者通过“一棵树”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美好品质——为人民服务,也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这种手法就是——象征手法。
四、三读,品味语言美
1、本诗通篇采用象征手法
诗中处处抓住树的特点,但处处都是用来表现人的.精神和情怀、理想和品格。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是炎黄子孙的化身。
2、除了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作者还多处运用修辞,跳读全诗,勾画圈点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段,并简单批注进行赏析,之后展示。
要求:大声而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说出理由。
五、赛读,领略意境
诗歌以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形象,塑造美的灵魂,从而营造美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之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
六、借鉴写法,迁移写作
1、我是一棵树,我是炎黄子孙,我有丰富的阅历,我有美好的品格——我骄傲。
我是一棵树,我热爱生活,我关心他人,我与人民血肉相连——我骄傲。
如果我是一颗小草,我还可以骄傲吗?我有哪些骄傲的资本?
2、(多媒体展示)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小诗。
七、结束语
每个人站在地球上都是一棵树——哪怕只能长出一片树叶,只能开出一朵花,只能贡献一片阴凉——只要我们能奉献自己,就一定可以活得幸福,活得骄傲!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一棵树的形象。
2.体会课文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
3.同桌探讨找出运用多种修辞的语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设计: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棵树,你会因此感到骄傲还是自卑?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总体了解
1.自由阅读课文。
2.同位合作解决生字词。
3.自由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旨
1.再读课文,概括诗歌各部分内容。
2.合作探讨:诗歌中一棵树的形象。
3.归纳课文主旨。
四、三读课文,品味欣赏
1.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从文中找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并讨论它们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探究练习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一棵树的形象——主旨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师生在课堂内外共同沉浸在纯粹的、经典的学习语文的环境中,完全投入,集中注意力,在文学殿堂中汲取所需的营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沉浸理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所有学生都能品尝智力的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学习,获得学习的最佳体验,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一理论,《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节课的设计有了以下两点想法:
(一) 让师生共同沉浸于经典语言中,通过阅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人生养分,让美好的情感指导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受到终身的教育。
(二) 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还应落实在引导语文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用创造性思维去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分析教材:
1、《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新诗,形象生动,内容丰富,语言凝练律动,适合反复诵读,通过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品读赏析诗歌,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主旨。
2、诗歌中作者让一棵简单的树有了崇高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全赖于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象征手法,通过想象让诗歌中的那课树人格化,所以修辞手法与象征手法是本文不可忽视的学习重点。
3、诗歌是中学生喜欢但又不太敢尝试的一种文体,借这首诗的东风,希望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粒写诗冲动的种子,尝试用创造性思维去激发创造性思维,用文本的经典语言来点化润泽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敢于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最内心的感受。
分析学生:
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品读赏析能力,对较浅且内涵丰富的文本有较强鉴赏力,能用精练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想法。在写诗方面,其实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只是未被发掘,需要引导。
课题主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品读经典语言文字,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人生养分,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引导语文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用创造性思维去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目的:
1、 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这首诗想象丰富奇特的特点
二、 教学重点:
1、 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品读诗歌的意境美
2、 多种修辞手法及象征手法的使用
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有人说: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瑛的一首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试着来聆听心之音乐,欣赏心之舞蹈。
2、 介绍李瑛
3、 聆听 感悟 先让我们用心来聆听这首诗,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 朗诵 体味
同学们讲出了自己所感,那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去读,把自己放进去,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你一定能读出别人读不出来的东西。并请同学们找出一节你最喜欢的诗,有感情的朗读出,并给我们大家谈谈你的感悟。
范例:第二小节,“山”“海”“露珠”“炎阳”“风”“雪”考验磨练了这棵树,却同样给予了它天地之精华,赋予它美好的品质。“昂首屹立”“坚强不移”“坦荡磅礴”“正直”“斗争品格”这些短语让我感受到了这棵树有着非凡的气度,无穷的力量和坚强的斗志,是一棵不平凡的树。
5、 总结:这是一棵有着献身精神,有着热爱人民感情的树。
6、 解题
同学们现在能明白这棵树骄傲的原因了吗? “骄傲”的`含义?
贬词褒用,是自豪的意思,主要包含:
1、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
2、我有美好的心灵。
3、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
7、鉴赏:
一棵简单的树,却有着那样崇高的精神,深厚的感情,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呢?
1) 用了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排比(举例)
2) 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想象来塑造一棵树的形象,联系《白杨礼赞》
同学们能从诗中找出作者运用联想或想象的句子吗?
范例:第六小节,“摘下耀眼的星星”,“挽住轻柔的云霞”两句立足于树之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想象,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关心、爱护着各种各样的人。
8、拓展:
学完这首诗,我们体会到了想象给诗歌装上了自由的翅膀,给了诗歌更广阔的天空。
十四五岁的你们,正处在诗意盎然的年龄,相信你们也愿意用青春的笔表露心中跳动的情感,可是有很多同学往往对于写诗望而怯步,望诗兴叹,其实,生活中我们都是诗人,信不信由你,我们来尝试一下!
今天我们不写一首诗,只写一句或几句诗,老师提供一个题,你试着写一句话表达对这一物的感受,然后锤炼语言,用比喻或其他修辞手法来表达这种感受,或者想一想换一个字会不会更好,更有情趣!
提供题:(选其一)露珠 、春天、(你的)生活
范例:乡愁
乡愁是故乡牛背上的短笛,吹响的是绿色的乡音。
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的脊背,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悠悠思绪,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乡愁是一枚青苹果,它在幼小时,有一种酸涩的味道,它一旦成熟,就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冲动。
露珠
阳光使你光彩照人,阳光也使你毁于一旦
谁的眼里有太阳,谁才能光彩照人
傻,刚得到骄阳的一点点温情,便为他献身了
为了等待光明,长夜肯定哭过,不信请看露珠,总是泪光闪烁
童年
像一颗颗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是一首经典的歌,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是七彩长虹,带着太阳的无限的梦想与希望
犹如一片薄雾,从梦的地方开始缓缓升起,那就是我快乐与忧愁的所在
9、布置作业:
1、了解光福镇的“清奇古怪”树的历史与特点,写一份他们的骄傲。(可作诗也可写文)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再次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感。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片断
片段一
在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从中找出一节自己最喜欢的诗段进行赏析,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让一女生站起来读她喜欢的文段,在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感染下,她也深情并茂地朗读了一段文字,并精辟地赏析了这段文字,令老师与她的同学惊讶。我们都被她深深感染,尤其是她的同学们。接下来的回答精彩不断。孩子们都能全身心倾情的朗诵,谈自己的感悟也很有独到之处,其中有一位男生,虽书上、本上未写只字,却能洋洋洒洒地表达了一大段自己的感悟,更令我们惊讶的是,他的过渡自然流畅,让人觉得他在读一篇文章,不得不佩服这孩子的语言能力,我当时也被折服了,给了他一句“虽然你的书上是空白的,你的内心却是丰富的”的评语。授课者认为这也许就是课堂中的相互感染带来的生成,学生的激情与灵感被激发,使得许多孩子找到了内心的真正感受,表达自然流畅,富有创造性,令人感动与震惊。
片段二
老师在课堂拓展部分,打出四个话题:“露珠”、“春天”、“童年”、“你的(生活)”。让学生选择其一,展示诗情,老师展示了自己身处异乡常常生发的“乡愁”感触:
“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的脊背,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
乡愁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悠悠思绪,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美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乡愁是一枚青苹果,它在幼小时,有一种酸涩的味道,它一旦成熟,就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冲动。”
学生深深地被吸引,并激发了他们创作欲望,都跃跃欲试,拿出了笔来表露心中跳动的情感。过了几分钟,很多学生都抬起了骄傲的头,相信他们有了精彩的“创作”。我们一起选择了以“童年”为题
学生甲:“童年像一颗颗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学生乙:“童年是一首经典的歌,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学生丙:“童年是七彩长虹,带着太阳的无限的梦想与希望”。
学生丁:“童年犹如一片薄雾,从梦的地方开始缓缓升起,那是我快乐与忧愁的所在”。
又一学生羞涩地站起来说:“童年,我爱它,就象老鼠爱大米。
全课堂的孩子们都笑了,我也笑了,虽然他说的话太白了,但我知道这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是诗一般的语言,童年也应该是如此快乐的。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学生共同协作,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品读赏析,表达感悟,尝试诗歌创作,文本和师生们的思想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纵观这堂课的教与学,小结如下:
成功的方面
1、解决了本课题的具体问题: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读诗歌中的经典文段,抓住重点字词,赏析文字,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悟,学生的赏析语言精练而有诗意,具有一定的质量,令人欣慰。
2、教学设计良好:
诗歌语言凝练,适合朗读与品析,教学第三步写诗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整个过程时而活泼欢快,时而沉静严肃,时而奔放豁达,时而温婉细腻,并伴有浓浓书卷气息和淡淡的儒雅气质,学生自始至终都伴随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些都得益于良好的教学设计。
3、教学环境创设较好:
教师用亲切自然的教态,典雅不失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去赏析经典语言,表达富有个性的感悟,令人振奋。教师运用一些教学智慧使课堂充满了创造力,学生的创造欲望也被激起,课堂气氛融洽。
不足方面:
1、由于设计中,花了部分精力于对诗歌的拓展——写诗上,授课者觉得对文本研读还不够仔细和深入,过于表面化,虽然这首诗主题非常明了,但仍需细细分析。
2、课堂受时间的限制,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感悟,深感遗憾。
以上只是我对这一设计粗浅的看法,还望专家批评指正。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的教案09-25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11-25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04-20
《我选我》教学设计01-04
《我写我》教学设计04-11
《我选我》教学设计12-19
《我选我》的教学设计01-16
我选我教学设计12-28
我劳动我快乐教学设计12-30
《我选我》教学设计范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