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

时间:2025-03-10 07:57:37 教案 我要投稿

《乘加乘减》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加乘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加乘减》教案

  【课程目标】

  1、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及时地开展乘加和乘减的计算。

  3、学会根据含有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和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含乘加或乘减的算式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备考与铺垫。

  2×2= 2×4= 4×4= 1×3=

  3×2= 1×4= 3×3= 3×4=

  3+3+3=2+2+2+2=

  以列车传达的方法报告回答,并请学生选择一道题目解释其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进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去过公园吗?公园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公园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展现4匹小木马,每匹木马上坐着3个人)

  老师:仔细看,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当加数相同时,大家可以直接用乘法来计算。

  三、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衔接:认真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眼睛最亮,(走了一位)如今一共有多少人?能否直接列举乘法算式来计算?请同学们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汇报交流。

  方式1:依据每匹小木马上坐的总数,用连加的形式测算。列式:3+3+3+2=11(个)。

  方式2:前边3匹上的总数相同,能够列乘法算式,加上另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式3:假定每匹小木马上坐3人,那便是4个3,但在设置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计算后要减掉此人。列式:3×4-1=11(个)。

  (3)引导观查算式。

  老师强调: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和加减法,我们称之为乘加和乘减。

  这俩算式该如何计算呢?

  思索:在3×3+2中,3×3下横线所愿的是什么?为何还要加2?

  在3×4-1中,3×4下横线所愿的是什么?为何还要减1?

  请分组讨论,并提名回答。

  2、总结。

  乘加和乘减的算式都应先测算乘法,再执行加减法。

  3、展现教材第58页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请学生叙述算式中每部分所表示的价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训练十三第4题。

  此题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查图,激励多元化的解题技巧。

  2、5×3-5= 5×3+5= 5×4+5=

  5×2= 5×4= 5×5=

  根据上下两题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乘法口诀的记忆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预估乘加和乘减时,我们要遵照先测算乘法,然后再进行加减法的顺序。在我们忘掉口诀时,能通过联想邻近的口诀来数值,比如4×4可以用4×3+4来获得。

  六、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 3×3+2=11(个) 9

  3+3+3+3-1 4×3-1=11(个) 12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教案】相关文章: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1-17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0-02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02-19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7-10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09-09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优秀(2篇)11-05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和乘减》06-06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0-06

《加与减》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