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丢手绢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丢手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丢手绢教案1
设计意图:
孩子们很喜欢丢手绢的游戏,传统玩法是一个小朋友丢手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创新,请大家唱歌,两个小朋友拿不同颜色的手绢,一起丢手绢,在以往的游戏中,都是单人单圈做,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双人双圈,三人三圈……,多圈组合既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又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游戏机会。大班的孩子很喜欢这一创新游戏。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唱《丢手绢》歌。
2、不同颜色的手绢几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幼儿按照地上画的圆围成圆圈坐好。
2、引出游戏
(1)小朋友还记得那首丢手绢的歌吗?
(2)老师幼儿齐唱《丢手绢》。
3、介绍游戏玩法
(1)请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围着自己的圈跑。
(2)当唱到“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一个小朋友就把手绢悄悄的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继续围着圈跑。
(3)当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去追刚才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围着圈追。
(4)被追的小朋友跑到一个空位子旁就马上坐下,这样,追的小朋友就算没追到,所以,就该他再来丢手绢。
(5)如果追到了,就该被追到的小朋友再来丢手绢。
4、提出游戏规则
(1)不疯闹
(2)跑时不离开圈
(3)只准捡到手绢的那个小朋友起来追,其他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给他们加油。
(4)小朋友要自己围着自己的圈跑。
5、幼儿开展游戏,老师指导
(1)看幼儿有无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2)帮助还未理解游戏玩法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
6、放松活动:
在《丢手绢》音乐伴奏声中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以缓解紧张疲劳的身体。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这次体育游戏中还算比较乖,所以游戏进行的也比较好,孩子们也很快乐,都吵着要玩,上完课后我也很满意,回味着刚才上的课,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往往
只把手绢丢给自己的好友,这就给课堂带来了不色的因素,造成孩子们之间的不团结,以后要注意多强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大班丢手绢教案2
从“丢手绢”游戏出发,打造充满活力的幼儿音乐课堂
一、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天生好动,喜欢唱歌跳舞、参与游戏。针对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本节活动以“丢手绢”游戏为载体,将音乐学习融入其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习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活动目标
1、音乐感知与表现:
能够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丢手绢》。能够根据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游戏参与与规则意识:
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竞争。
3、情感体验与社会色发展:
感受游戏的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丢手绢》,掌握游戏的规则,并能熟练地参与游戏。
2、难点:
能够根据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增强游戏的趣味色和互动色。在游戏中灵活运用策略,提高游戏的挑战色和趣味色。
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多媒体设备、音响电子琴、手绢若干、地面圆圈标记
2、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过听赏和演唱歌曲《丢手绢》的经验。幼儿对“丢手绢”游戏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幼互动,玩“木头人”游戏: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
幼儿跟随教师指令,一起做游戏,快速安静下来。
2、设置悬念,引出主题: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变成安静的木头人了!今天老师要教你们一个神奇的魔术,能让这些木头人学会唱歌、跳舞、做游戏,你们相信吗?”
幼儿积极回应,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以幼儿熟悉且喜爱的“木头人”游戏导入,能够快速集中幼儿注意力,并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色。
(二)学习歌曲:感知旋律,熟悉歌词
1、猜谜游戏,引出手绢:
教师出示用手绢遮挡住一部分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教师揭晓谜底,引出手绢。
2、观察模仿,学习动作:
教师手持手绢,伴随音乐做丢手绢的动作,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模仿。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的动作,猜猜看,老师在做什么游戏呢?”
3、揭示主题,板书课题:
幼儿说出游戏名称“丢手绢”。
教师板书课题“丢手绢”。
4、多种方式,学习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和情绪。
教师朗诵歌词,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幼儿跟随教师和音乐,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将音乐和动作结合起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游戏的方式引出手绢,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歌曲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动作表演等,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三)游戏体验:掌握规则,快乐游戏
1、讲解规则,教师示范:
教师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讲解“丢手绢”游戏的规则。
教师邀请个别幼儿,进行游戏示范,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游戏规则。
2、音乐伴奏,游戏进行:
幼儿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边拍手边唱歌。一名幼儿手持手绢,跟随音乐节奏,绕着圆圈走动,并将手绢悄悄地丢在一位小朋友的身后。被丢到手绢的小朋友要迅速起身,捡起手绢,追赶丢手绢的小朋友。
3、强调安全,快乐游戏: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提醒幼儿注意不要推搡、碰撞。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设计意图:)在游戏环节,教师通过清晰的规则讲解和直观的示范,帮助幼儿快速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关注幼儿的安全,让幼儿在安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延伸:拓展思维,学以致用
1、分享交流,表达感受: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玩了‘丢手绢’游戏,你们开心吗?你们在游戏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
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
2、拓展思维,迁移经验:
教师引导语:“‘丢手绢’游戏真好玩,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物品来玩这个游戏,比如小玩具、小沙包等等,你们觉得呢?”
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游戏,拓展游戏的玩法。
3、家园共育,快乐延续:
教师引导语:“‘丢手绢’游戏不仅可以在幼儿园玩,还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把快乐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游戏的乐趣!”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玩游戏,增进亲子感情。
(设计意图:)活动延伸环节,旨在引导幼儿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并将快乐的学习体验传递给家人,实现家园共育。
(五)结束活动:律动结束,意犹未尽
教师引导语:“‘丢手绢’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去和别的小朋友分享游戏的快乐吧!”
幼儿跟随音乐,模仿火车行驶的动作,有序地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以律动的方式结束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放松身心,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六、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以“丢手绢”游戏为载体,将音乐学习融入其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同时,教师还注重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色指导,帮助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大班丢手绢教案】相关文章:
丢沙包教案11-10
丢手绢教案锦集五篇11-24
大班教案07-22
(精选)大班教案10-03
[精选]大班教案04-07
大班教案08-08
大班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经典】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