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8 09:57: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范例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长城》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学小学五年制第八册第一课。本节课是它的第二课时。

  《长城》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图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学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课就在于使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深化并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也会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同时对计算机的学习与基本的实际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以此为根据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搜集、整理网上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文稿。

  4、学会注册并使用BBS,学会发表网址时进行的相关链接。

  能力目标:

  1、通过文字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了解长城史今,理解长城构造,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能展开联想,在BBS中发表自己独道的见地。

  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网上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础,本身网络学习语文的这种形式就吸引着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本身就为突破重点、难点做好的铺衬。

  在BBS中了表自己的合理化见解,这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稍有难度,但我相信教师大胆的引导与勇敢的鼓励,这一难点会得以很好的解决。

  三、课堂教学结构及各要素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思

  本节课我大胆的将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本节课《长城》适合全面搜集资料的特点,而计算机的网络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二者的结合,在形式上首先就给学生以学习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渴知欲;而在实效上更是相辅相承。计算机网络的加入,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完全的体现了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自由、更民主、更平等、更公平;学生如果想更好的学习到本节课的内容,首先他得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基础,会浏览网页,能进行简单的图文复制与粘贴,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学会注册BBS会员,并学会发表与回复贴子,发表贴子如果发表的是网址还要会学会如果进行链接,等等这一切又充分要学生去动脑、去动手,去实际的操作与应用来展现他的计算机水平。学生在BBS中的发表见解所面向的区域更为宽广,不再是只对老师,或只对学生,他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人及所有人的全部,给了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在本节课是一个调控者与指导者。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中更好的进行语文课的学习,谐调各小组或每个同学生之间知识的共享。在学习中,又是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员,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本节课,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3、使学生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狄更斯头像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挤”,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身做过的“挤”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板书“别”“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你对狄更斯了解多少?

  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

  3、你认为狄更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挖掘课程资源,使学生对狄更斯有所了解,产生敬佩之感。

  4、你们能把这首诗歌读正确、流利吗?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朗读诗歌。

  5、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小组汇报:解决的问题,朗读诗歌。

  三、细读课文

  1、提出细读课文的要求,并对课文做出批注。

  2、说说自己的体会、看法、收获。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读文、悟文、联系生活要有机的融于这个过程中。

  3、能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吗?尝试背诵。

  四、谈话结束

  1、结合板书总结。

  2、齐读(或背诵)诗歌。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读或背诵诗歌,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净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è。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语文教案 篇4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赏析】山野中的云烟,缭绕着隐现的小桥,我伫立在石矶上,询问划来的渔船。桃花随着流水,不分昼夜地漂走,漂流的哪边,是仙境桃花洞?本文的作者张旭,以草书著名,这首七言绝句,以《桃花源记》为素材,抒发自己的感慨。末句提问,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廓(kuò):1.广阔。如:廓落。2.扩展,扩大。如:廓张。 3.物体的外缘。如:耳廓。本文取此义。

  藻(zǎo):1.藻类植物。如:水藻。本文取此义。 2.华丽的文辞。如:辞藻。

  瀛(yíng):大海。如:瀛海。

  胄(zhòu):1.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如:贵胄。2.古代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如:甲胄。本文取此义。

  观:1.(guān)①观看。如:坐井观天。②景象或样子。如:奇观。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如:悲观。2.(guàn)道教的庙宇。本文取此义。

  嗫嚅(niè rú):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窸窣(xī sū):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绮(qǐ):1.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如:绮罗。2.美丽,美妙。如:绮丽。本文取此义。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二、词语识记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

  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并充满正气。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感觉?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处吗?

  4.你认为“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 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 ,那样 。

  2.宗璞,现代 作家,原名 。主要作品有 、 、 和

  。她的童话 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1.第1~3段: 。

  2.第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 。

  3.第11~19段: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 。

  4.第20、21段: 。

  (三)写作特点

  1.描写、议论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2.语句凝重沉郁,蕴意深远。

  3.写作借鉴: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用凝重的笔调,描绘了圆明园废墟。通过这样的描绘,把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与后文对此的议论相得益彰。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重难点句子

  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本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二)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诠释

  本段首先用了一个比喻“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接着连用几个“依然”,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在描写中,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Ⅳ.当堂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 )

  (2)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 )

  2.给加粗字词注音。

  嗫嚅( )( ) 迤逦( )( ) 方外观( ) 绮辉( )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置身于多重对话关系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从而达成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标。

  三维目标

  认知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九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年轻护士用母爱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母爱可以拯救一切,它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相比的,感受护士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理解小女孩儿苏醒过来的原因;

  理解“母爱可以拯救一切”这句名言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悬疑导人,情迷离,急于求知。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同学们来看一下(板书母爱),请大家齐读。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相信同学们也深有感触,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是啊,母爱的方式有多种,只要它存在,不管有多深,总会显现。母爱可以改变一切,甚至可以拯救孩子的生命,让奇迹发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八》去感受一下母爱的力量。(板书)

  二。 自读自悟,情燃烧,构建认知。

  1。我会学: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主要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我能认:检查识字情况。

  3。我来说:课文讲了()用()唤醒小女孩儿的故事。

  4。我会读:

  5。师生品读:课件出示三句话,逐句分析读法:

  ①女孩儿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引读:女孩儿多么想有妈妈陪伴她,帮助她逃离死神的魔掌,所以……

  ②女孩儿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

  引读: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经用尽了,女孩儿现在需要的是自救,所以……(设疑:从这两句中,你能否知道女孩儿对谁充满生的渴望?是啊,女孩儿命悬一线,这一线生机就在妈妈身上,不禁让我们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起来——只要女孩儿的妈妈来了——她的妈妈会来吗?)

  ③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引言:花一样的生命呀,怎忍心看她在春天就凋零?什么力量才能挽救她呢?)请同学们走近那位可敬的护士,用笔画出描写她的语言行为的句子,去感受一种神奇的力量。

  学生速读6——10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

  三。 拓展延伸,情深化,发展认知。

  学习自选课文《第三个遇难者的电话》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语言描写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 读写结合,情升华,提升感知。

  小练笔:

  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我和妈妈的小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依据:

  《星星的新朋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一个科普童话,通过小星星与新朋友的对话,介绍了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等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课文,让学生明白各种卫星的用途。

  5、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知识的爱好,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预备:

  教学课件、小星星、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说星星。

  1、小朋友,我们猜个谜语,看谁又快又正确地猜出谜底,认真听:

  2、师出示谜面。

  青石板,板石青;

  青石板上钉银钉;

  银钉多,数不清;

  一颗一颗亮晶晶。

  3、指名说出谜底

  4、板书课题:星星的新朋友,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熟悉星星的新朋友,请打开13课。

  5、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请问你用什么语气来读的?(兴奋)为什么?(因为要去熟悉新的'朋友)请大家跟他读一次。

  二、自主识字──摘星星

  1、引导学生观看描绘成夜空的黑板,师有感情的引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深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把同学们带进美妙的夜空里去。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来读课文,不过有两个学习任务:①,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落。②在读课文时碰到生字新词就多读几遍,并用“☆”圈出来。读完后,请坐好,并用你的眼神告诉老师你把课文读好了,行吗?

  3、自由读文。

  4、问:课共有几个自然段落?请全班同学伸出手指来表示并大声地告诉大家。

  5、刚才读课文的时候碰到很多生字朋友吧!现在我门来做个游戏——摘星星。把课文的14个生字词写在星星外形的卡片上并粘在黑板上。只要你熟悉这些生字朋友就大声念给大家听,并带大家读一读。

  6、做游戏,然后开火车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7、熟悉了这些星星,我们把它们送回课文去读一读,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找星星。

  1、究竟星星的新朋友是谁呢?有颗小星星呀也不熟悉这些新朋友。不信请看第一自然段。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小星星说了一句什么话?

  2、指名说说小星星说了一句什么话?用什么语气读?

  3、比赛读好这句话,评出“读书小明星”。

  4、下面我们来做游戏——找星星。这个游戏同桌俩人一起完成。两人一起阅读课文2~9自然段。一起完成两个问题:(1)星星的新朋友是谁?(2)课文写了那些人造卫星?请用“□”画出来。看哪一对学习伙伴最快找出答案。

  5、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地球资源卫星

  6、齐读2~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这些卫星怎样跟小星星对话。

  7、指名说说你知道哪颗卫星用什么语气说的,就念一次给大家听。

  8、引出词语:自豪、争先恐后。请问在什么地方见过争先恐后这种现象,请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四、角色朗诵——演星星

  1、在你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颗卫星,它有什么本领?演一演看谁表演得最象,评出“表演小明星”

  2、班上展示表演读。

  3、引出省略号?表示什么?又小组讨论一下,再把话补充完整。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诵课文,再派代表出来展示。

  五、扩展延伸——造星星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什么时候发明的吗?出示小黑板,齐读“学习链接”。

  3、假如你长大后成了以为科学家,你会造一颗什么星?小组讨论一下。看谁造的卫星作用最大。

  4、指名说说造卫星,评出“最佳科学之星”。

  六、作业布置——画星星:回去查查资料。请你设计一颗人造卫星图,看谁设计得最合理最漂亮。评出“最佳设计之星”。

  七、感情升华——唱星星

  结束语:希望你们长大后人人都成为最刺眼的巨星。所以我想用一首歌《闪烁的星星》来结束这一节课:齐唱《闪烁的星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谚语的意思,读一读,背一背,增加语言积累。

  2、体会参观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五个关于爱惜时间、珍惜时光的谚语。

  2、阅读短文,能找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表达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图片、录相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谚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谚语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谚语是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含有深刻意义的语句。它通俗、形象、顺口,是人民群众语言宝库中的'珍品之一。我们阅读书籍和报纸时,看到谚语要积累,丰富我们的词汇。

  二阅读《参观中华世纪坛》

  1、初读短文,标然段,了解大概意思。

  2、用“~~~~~~”线画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语句。(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发言。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的理解。(此时,可放录相或放大的图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参观有先有后,写文章一定要把顺序交代清楚。其次是把看到的景物或展品的特点写出来。最后是写景和抒情密切结合。

  三板书设计

  参观中华世纪坛

  圣火广场弧形石阶二道清水象征

  青铜甬道长270米宽3米

  坛体上部分斜面时空探针外围墙上浮雕

  世纪坛内分三层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 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赵州桥教案11-02

语文教案(经典)08-24

语文教案【精选】09-27

(精选)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