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8 09:09:1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预设: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考试的内容及为什么特殊。

  4、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考试的内容及特殊性。

  4、树立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考试的?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2、如果你是电视台的台长,你要选什么样的`人当"小小卫生员"的节目主持人?

  (读中悟,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训练思维。)

  三、精读感悟

  1、指导学习1—2自然段

  小动物们为了参加考试,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请你找出描写他们样子的句子,用—————勾出来。他们穿得那么漂亮,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讨论:当小熊、小猴、小狐狸看见果皮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小兔不怕弄脏自己的衣服吗?它看见果皮时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3、学习第7自然段

  你们讨论得很热烈,可是究竟谁能当节目主持人,还得请熊猫台长来宣布。请大家齐读第7自然段,看看你又知道什么?(除了结果还应谈到对"特殊考试"的理解。)

  (通过讨论,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真正让学生读懂、读会。)

  四、延伸练习:

  1、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白兔能当上节目主持人了吗?请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句话。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二、表演课本剧

  1、读一读:进行读书比赛

  (1)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边读边想,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领悟小动物的神情、思想。)

  (2)我们来读吧,你们一定能超过自己。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2、演一演

  (1)课文读得那么好,要是演一演,一定更精彩。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试一试吧。

  (2)你愿意演谁?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一下角色怎么分配,怎样表演才更精彩?

  (友情提示:表演小动物应该有动作;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当时心里的想法,脸上要有表情;小动物说的话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自己编的。)

  (3)学生在小组内试演

  (4)学生观看并评价。

  (表演这种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很好地把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融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读写生字。

  2、各小组出一个保护环境的考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扩词训练。

  1、教师出示词卡,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你能给下列生字找朋友吗?特()()()试()()()宣()()()绕()()()

  (开火车扩词训练,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各界词语。)

  二、写字练习

  1、仔细观察下列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

  2、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的字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特、试、持、块"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左边稍窄右边稍宽。)

  3、学生临摹,自评修改。

  (写字训练不在于字数多少,而在于字是否工整美观。)

  三、拓展性学习:

  同学们,请你们在小组长的副食下,想出一个保护环境的考题吧。在这周内,小组长要仔细观察大家是否完成了考题,一周后在全班报告考试结果。

  (此项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其中表示数的6个生字。认识6种笔画,通过诵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2、体会游戏的有趣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识6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教师领读儿歌。

  师:这些儿歌里有些什么?生:儿歌里有很多数字。

  师:想跟老师一起读吗?注意读准这些数字的字音。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yi、si、wu、zhi、shi、zhi是整体认读音节,līǎng是三拼音节。

  2、把数字汉字用“0”圈出来,多读几次。

  3、同桌互读互学。

  三、学习生字“一、三、五”。

  1、借助插图,引出生字,读准字音。板书:wu、yi、pai、san。

  认识笔画:一(横)I(竖)﹁(横折)

  3、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

  认识田字格。

  1、指导书写。

  三学习生字“二、四、六”。

  1、读谁字音。

  2、认识笔画。点()、竖弯()、撇()。

  3、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

  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

  雄伟壮丽

  1.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课堂中,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的日出景象,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建议从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想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

  小女孩神情深深自责

  动作专注认真

  一般大小

  种子饱满精心挑选

  乌黑光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任务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

  3.理解和整理归纳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栖、昆、资、形成、吊、蕃、释、饩、旅”等词语的意义。

  2.整理归纳“知、夏、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本文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的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勾践灭吴》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特点]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介绍有关背景。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清出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屋曾有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事如何在失败中崛起,终于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

  二、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看课文62页的介绍)

  《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国语》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国语》中的“国“,指的是周王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的意思。因为这部书是人物语言记载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所以称作《国语》。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史。它所记载的言论史实,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公元前453年),全书分为八部分:即《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虽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后人曾传《国语》和《左传》并称,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其实《左传》侧重记事,《国语》侧重记言,就文学价值说,《国语》不及《左传》。(请参考课本62页介绍)

  但总的来说,《国语》开创的国别史对后世是很有影响的。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司马迁《史记》和《世家》,陈寿的《三国志》,皆与《国语》一脉相承。

  三、背景介绍

  《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及勾践灭吴的故事。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之后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的故事。

  (放录音,让同学们整体感知课文)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生字:栖(qī)絺(chī)譬(pǐ)雠(chǒn)嚭(pǐ)赦(she)鄞(yín)蕃(fān)饩(xì)

  (2)多音字:贾(gǔ)人爪(zhǎo)牙疹(chēn)疾疹衣(yì)非其夫人之所识则不衣

  (3)通假字:“餔”通“哺”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有”通“又”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

  (4)异体字:“已”同“矣”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

  “句”同“勾”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同“娶”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同“娩”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政”同“征”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歠”同“啜”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异体字的读音)

  2.再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简析文章。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1)勾践之言要读得沉稳、坚定、语速适中,因它虽兵败栖于会稽,事急求谋臣,但紧张而不慌乱,实为将帅风度。

  (2)大夫种临危不乱,挺身而出,进见勾践。所言责备之中又可见忠贞和自负,要读出来。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节奏感很强,“夏、冬、旱、水”要用重音读。

  (4)“无乃后乎?”是大夫钟对勾践的提醒,要读出责备之中的忠诚之意。“何后之有?”虽是反问句却要读出诚恳的纳谏之意。

  (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段以简练的笔法写出越国兵败退守会稽之后,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

  第二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本段主要记叙吴国大夫伍子胥的言辞。勾践派大夫钟使吴,以求和解,伍子胥坚决反对,他的进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要读得从容不迫,抑扬顿挫,尤其是“不可!”和“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句要读得恳切、坚决而有力量。

  (大夫钟之言要以谦卑恭顺之语气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

  (齐读,指名一学生读,读后点出不足之处)

  提问:大夫钟赴吴求和,吴国君臣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吴国忠臣伍子胥反对和解,力谏吴王夫差。认为“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吴国佞臣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以“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之,又何求焉?”站在越国的利益上,谏夫差同意和解。而夫差不听忠臣之谏,轻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和解。《勾践灭吴》说课稿教案

  (齐读一、二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古汉语词典进一步疏通文意。

  2.完成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资料显示(一)(投影或多媒体)

  1.《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史书,共21卷,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国之事。

  2.《国语》是通过______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学生回答:《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国语》是通过记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的。

  资料显示(二)(投影或多媒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2.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4.遂使之行成于吴

  学生回答:“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的“栖”应为“退守”之意。“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中的“昆”为“兄”之意。“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中的“贾人”为“商人”,“资”为“储备”,“絺”为“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布”。“遂使之行成于吴”句中的“行”为“赴吴”,“成”为“讲和”。

  资料显示(三)(投影或多媒体)

  1.大夫钟是如何论述为政必须先求谋臣的道理的?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对于越国的求和,子胥、太宰嚭的态度如何?结局如何?

  学生回答:大夫钟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时。越王勾践退守会稽之后干的第一件是求谋臣。

  对于越国的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太宰嚭贪财好色,为越开脱,吴王夫差听信了太宰嚭。

  二、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

  从第二自然段中可知:大夫钟略施小计,贿赂了吴国佞臣太宰嚭,吴王夫差听信太宰嚭之言,与越国订立了盟约,为勾践的报仇雪耻创造了条件。为了复国,勾践是如何做的呢?

  1.学习三、四自然段

  (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

  (1)“勾践说于国人曰”中“说”读shuō.“去民之所恶”中的“恶”读è,当作“不好”讲。“南至于句无”句的“句”读gōu,同“勾”。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中的“衣”读yì,是动词,当“穿”讲。“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尊敬老师,真心诚意,学习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

  要求念得好。

  二、简介“成语”

  1、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2、你知道有哪些成语。

  再读课题。

  三、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

  1、听录音。

  2、学习词语。

  (1)读生字:

  杨尊论尽冒敲等默久疼(师:这个字奶奶常用)慈祥容

  (2)不看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

  按顺序齐读;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3)给“杨、容”组词。

  (4)了解“黑”部首。

  教师示范写“黑”字部首和“冒”字。

  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

  (5)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给小节加序号。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小节,教师给评点指导。

  4、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学生学着读)

  5、指名读课文某一小节。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8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4.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用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用圆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能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价别人的作品。

  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片

  学生:大小不同的彩色圆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说话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你们看。

  2.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说话。

  (1)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大熊猫、小猪。)

  (2)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是小男孩用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拼出来的。)

  (3)请小朋友们先认真看这些小动物,自己说一说它们都是怎么拼成的。注意把话说完整。(可以按照小动物的身体结构顺序说:"用一个图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用一个长长的半圆做小白兔的耳朵,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用两个小半圆做小白兔的腿脚,用一个小小的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尾巴";也可以按照拼的顺序说:"先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再用一个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然后用一个长长的小半圆做它的长耳朵,用两个半圆做它的腿脚,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一个小图纸片,做它的小尾巴,这样,小白兔就拼好了。")指名说。

  二、发挥想像,练习拼图

  1.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是用简单的小圆片拼出来的,这个小男孩的手可真巧啊,老师相信小朋友们的小手一定比他还要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会拼图》(指读课题)。除了这位小男孩拼出的这几个小动物之外,大家开动脑筋想想用图纸片还能拼什么?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圆纸片拼出来?(指名说,强调用"我能拼……""我想拼……"说话。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像,特别注意不能局限于拼小动物,还可以鼓励拼植物、玩具、建筑、食物、日用品等。及时表扬能想出不同图形的学生。)

  2.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说明你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说得这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拿出圆纸片,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出来,在拼图的时候,要一边拼一边说说是怎么拼成的。

  3.学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成的?(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给别人的作品提提意见。根据别人的建议把自己的拼图调整好之后粘贴在白纸上。每组选出最好的一幅作品。

  2.师:现在每小组都推荐了一幅最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拼图,听一听他们的介绍,每个小朋友都要认真看,仔细听,等一会儿给提提意见。

  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我拼的是……,我先……然后……再……最后……"(如介绍得不完整,小组内其他成员可补充说明。)

  3.师:每一小组的作品我们都欣赏完了,现在谁愿意跟图画的作者交流的看法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调整。可以说"我觉得你拼的……";可以说"我看到你拼出来的……,让我想起……";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要用……来做它的……呢?";也可以提出好的建议"如果把……改成……,我认为会更好一些"等等。拼图的小作者要给予别人适当的解答。)

  4.评出拼得好的作品和说得好的小朋友。

  5.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拼图?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各自开动小脑筋,用圆纸片拼成了各种各样可爱而又美丽的图形,还学会了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拼得好,说得更好。今天回家,小朋友们就把自己拼的图介绍给爸爸、妈妈,好吗?(作者:安徽省芜湖市三园小学 王晓莹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赵州桥教案11-02

语文教案(经典)08-24

语文教案【精选】09-27

(精选)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