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6 10:46:5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通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了;会用“常常”口头造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会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第一课时

  (完成一——六题)

  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三》的内容。板书:复习三)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3.写出带有“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的字。(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提示:想一想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呢?一边想一边写,“言字旁”、“绞丝旁”每个偏旁写三个字;“女”“口”每个偏旁写两个字。

  4.订正小黑板上的字,并读一读。

  答案:

  言字旁——许、识、让、说、话。

  绞丝旁——经、绿、红、细。

  女——妈、好。

  口——叶、听、叫、吹、响。

  三、练习第二题: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小黑板:

  日——目羊——样本——木

  王——玉石——右向——响

  指名读一读。

  2.说一说每组后面的字与前面的字相比,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目”比“日”多一横;“玉”比“王”多一个点;“本”比“木”多一横;“样”比“羊”多个木字旁。“响”比“向”多个口字旁;“右”的撇出头,“石”的`撇不出头。)

  3.指名口头组词,区别字义。

  四、练习第三题:

  1.读一读题目。

  2.先自己小声拼读音节,再指名读音节。

  3.看拼音写词语。

  4.订正。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记

  1.出示小黑板,自己练习小声读。

  红旗英雄集体白鸽燕子

  帮助结实勇敢杀害静悄悄

  2.指名认读,要读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看图说句子,用上“常常”这个词

  1.读一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说一说“常常”是什么意思?和“天天”的意思一样吗?

  3.观察第一幅图。

  先给两个小朋友起名字。(小明和小刚)

  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小明和小刚给小树浇水。)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明和小刚常常给小树浇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明和小刚经常给小树浇水,不是只浇一两次。)

  4.观察第二幅图。

  先给图中的小女孩起个名字。(小兰)

  说说小兰在干什么?(小兰帮妈妈洗碗。)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

  “小兰帮妈妈洗碗”和“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上面的音节。读的时候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下面我们先来认认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打、快、很、轻、路、领,指名认读。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两部分组成的。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呢?(这一问不必回答)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逐个写这六个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按什么笔顺规则写呢?(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

  3.指导写“打”。

  (1)观察范字。

  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宽吗?(左窄右宽)

  再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高吗?(左高右矮)

  接下来看一看每一笔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

  (2)老师示范。

  先写左边的提手旁,提醒第三笔是“提”。再写左边的“丁”。“丁”的横写在右半格横中线上边一点,竖钩的收笔处与提手旁的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描两下,临写四个。

  4.“快、很、轻、路、领”这五个字的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打”字基本相同。要求学生先观察好左右两部分所占的比例,再看看左右两部分是否一样高,最后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每个字描两个,临写四个。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3.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①把事情过程说清楚。②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①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②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c、课堂展示:①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②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的]1、写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自己所画图画的内容。

  2、写的时候要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3、写好后和同桌交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展示和欣赏。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一幅与秋天有关的图画(图片或自己画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

  1、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画,让生观察,引导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画面的内容。

  2、学生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3、请学生代表说说画面。

  二、写画面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三、习作交流让同桌的学生把写好的习作一人读,一人听,互相提意见,根据所提的意见各自修改。

  四、展示、评价

  1、把学生的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价。

  2、学生各自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图画和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表示颜色单音节词组成的新词。

  2、朗读省略与秋天有关的对对子。

  3、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4、朗读、背诵绕口令。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词语师问: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学生交流发现,师小结发现的内容。

  3、词语扩展

  ①从课本中几种颜色扩展。

  ②从其他颜色扩展和积累。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②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2、我会填

  让学生自己填后再读一读。

  三、趣味语文

  1、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自由读。

  3、背诵。

  4、学生绕口令比赛。

  [教学设计]在口语交际中,我为学生创设他们愿意说话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急于快乐地表达心中所想。这又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源泉,激发他们写的欲望。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中,我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

  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

  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我想多读几遍。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来学习。

  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

  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

  (生自学)

  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结。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结。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听老师读这小结。(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次?(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试。(生读)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妈妈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那一定把这句读好。读的时候,“爱”、“滴落”、“泪”这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了医院。

  生:去年,我的脚被热水汤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大酱,又带我去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桌四人彝族一组,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节,然后,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练习表演课文内容,谁愿意把这小结的内容表演给大家看?(生举手)你想演谁?

  生:我想演孩子。

  生:我演妈妈。

  生:我演医生。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演,都说些什么?

  (生商量后表演)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演得挺好。

  生:还行,就是医生有点不严肃。

  师:我们表演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才能演得好,演得像。

  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病好了,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我会给妈妈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花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表达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课文内容及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本文写景手法的分析。

  2、体会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3、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检查:(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的惩罚制度下,我相信大家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比海子更没有奢求的人,他就是美国的梭罗。如何了解呢,那就要通过今天文章《神的一滴》了。

  二、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三、由于大家对梭罗及其作品不是很熟悉,我摘了一些名人的评论,大家迅速浏览一下:

  1、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2、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学习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通过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过自新”三个情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年少时……而处尤剧。” 略写年少为乡里所患的原因。第二层,“或说处杀虎斩蚊……有自改意。” 详写为乡里力除两害,却不得乡里称颂,猛醒。第三层,“乃入吴寻二陆……处遂改励。” 详写在陆云的教诲和鼓励下立志改过自新。

  三、写作特点

  1、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凶强侠气”,从正面描写凶猛强悍和好斗的性格,“为乡里所患”则从侧面写他对乡里的危害。把列入“三横”,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侧面烘托暴犯百姓之凶强。

  2、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使全文重点突出,疏密有致,结构紧凑。开头略写为害乡里的情况,为下文作铺垫。写同陆云的谈话,说明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属详写。结局部分写改过自新的经过,由于此处主题已经点明,加之前面的内容已从思想上提供了基础,故写作时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从局部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张弛自然。

  3。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对陆云所叙述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欲自修改”,表达了的悔改之意;最后两句写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

  教学《》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行。

  设悬念: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文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熟悉文章记叙的人物或事件,准确翻译课文。

  学写法: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如: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借陆云的话发表议论:“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焉?”另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

  谈感悟:本文写“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教育作用,启发学生谈学习感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认识生活的真谛。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课教案: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4、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来,并说明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5、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6、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7、写自己的读文感受。

  展示课教案:

  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二、学习

  1、生字

  小组派代表队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jiū),“瞪”(dèng)。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5、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交流汇报:

  A、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3)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6、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3)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A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B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揪 骂 凶

  (师相机板书:老汉 小伙子)

  吼用力推

  7、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8、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师小结: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规范学生的语言,能够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认真倾听和正确的能力。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完整。

  3.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学会“辨别真伪”。

  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讲生动。

  乐学善思办法

  1.创设同学喜闻乐见的大风车节目的学习情景。

  2.以“小鹿姐姐”示范为学习对象,让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3.通过小组初赛、大组复赛、全班决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赏“小鹿”

  1.同学们,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看大风车节目。看,节目已经开始了,让我们一同唱起熟悉的主题曲吧!(放课件:大风车序曲)

  2.你们知道大风车的节目主持人是谁吗?对,是小鹿姐姐,你们一定很喜欢听小鹿姐姐讲故事吧!今天我们就要和小鹿姐姐一起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讲故事”。(板书课题)

  3.刚才同学们都说很想听故事,不过听故事之前我有一个问题,谁知道在倾听小鹿姐姐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①:倾听要认真

  生②:边听边思考

  生③:……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不但要认真倾听,还要边听边思考。你们能做到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放课件:小鹿姐姐讲故事)

  二、小组合作学“小鹿”

  1.听了小鹿姐姐讲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讲的怎么样?

  生①:她讲的很吸引人。

  生②:她讲故事时表情很丰富。

  生③:……

  2.你们听得很认真,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要向她一样,做到:

  ⑴故事要叙述完整。

  ⑵语言要流畅。

  ⑶讲解要生动,带有动作和表情。

  ⑷声音响亮,有感染力。

  3.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要求,把你准备好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吧。注意:讲完故事后要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让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4.哪个小组在活动中表现最出色,老师就要颁发给他们“最佳合作奖。”小组活动开始吧!

  5.为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奖。

  三、大组交流评“小鹿”

  1.同学们在小组内表现的都很好,现在老师想检验一下,看看你们是不是按照这四点要求来讲故事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请同学们注意听游戏规则:由老师来击鼓,鼓声响起,传花开始,鼓声结束,传花停止,花传到谁,就由谁到前面来讲故事。(游戏开始)

  2.讲故事表演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更正。

  3.在刚才的游戏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还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这样吧,老师再给同学们一次机会,我们把你准备的故事再次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次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讲得更好。

  4.我们再来做个游戏,“幸运点击”,老师点到哪小组的数字,那组就推选出一位最优秀的选手来讲故事,我们要在这些幸运的小选手中评选出“小鹿奖”和“最佳小观众奖”。

  5.评选“小鹿奖”和“最佳小观众奖”。

  6.从同学们可爱的笑脸上,我看出,现在你们一定都有很多话想和小伙伴们说,下面,我们就以同桌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这节课上你最喜欢谁的故事,哪个故事让你难忘,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四、课外延伸做“小鹿”

  通过再次交流,同学们一定又有了新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都能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我相信,通过课堂上“听、说、品、悟”的练习,你们一定会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吸引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1)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2)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2)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3)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1)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2)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1)正音;(2)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之王”?(生发言,师贴动物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1)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2)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3)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试读。生评议。

  (2)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3)课件演示。(依课文插图改造的动态课件:动物们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4)引导想象、说话:动物们跳得怎样?(气喘吁吁、喘着粗气、满头大汗,等等。)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2)生质疑问难,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3)生讨论、合作解疑。

  (4)朗读训练。

  (生试读、评议──师范读──生练读、体会。)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并配乐)。

  (3)引导对话:这时,你想对小猴子、猫头鹰、袋鼠说些什么?

  三、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课件:出示生字“现”“轮”,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字的部件处理(伸展与互让)。

  3.课件:字的比较、调整。范写。师边写边讲解。

  5.生练写;投影展示,评议、欣赏。

  附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万兽之王” 动物们

  猫头鹰 叫苦连天

  袋 鼠 直摇头

  小猴子 欢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4-19

(经典)语文教案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24

【精选】语文教案12-02

语文教案[精选]09-24

语文教案【精选】09-27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经典]语文教案08-17

语文教案[经典]08-31

[精选]语文教案09-09